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在横切面上利用髓突对成人端脑额叶脑回进行影像学定位.方法:取20例正常成人尸头标本,作层厚6mm之横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额上、中、下回所对应髓突的方向、数目等特征形态.结果:各切面.各脑回所对应髓突为1~2支;时针12-12点半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上回;时针12点半-1点(左)及10点半-11点半(右)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中回;时针2-3点(左)及9-11点(右)方向髓突所对应脑回是额下回.结论:额上、中、下回与髓突之间有对应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定位额上、中、下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髓突与额叶脑回在冠状面上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额叶脑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20例正常人脑标本,用广告颜料对额叶脑回染色,作层厚6 mm之冠状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额叶脑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结果额上回、额中回和额下回所对应的髓突绝大多数为1支,极少数为2支。髓突方向在不同的冠状切面固定且对称。结论额叶脑回与髓突之间在冠状面上有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在冠状面上定位额叶脑回。  相似文献   

3.
研究髓突与颞叶脑回在冠状面上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颞叶脑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选正常人脑标本,用广告颜料对颞叶脑回染色,作层厚6 mm之冠状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颞叶脑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颞叶脑回所对应的髓突绝大多数为1支,极少数为2支。髓突方向在不同的冠状切面也是固定而且基本是对称的。颞叶脑回与髓突之间在冠状面上有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在冠状面上定位颞叶脑回。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颞叶脑回在横切面上与髓突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定位脑回奠定解剖学基础。方法:取正常人颅脑标本,用水彩颜料对颞叶各脑回染以不同颜色,做平行于眦耳线、层厚6mm的横切脑片。选取其中能切到颞叶脑回的典型层面,通过染色确认颞叶各脑回,观察、测量、统计对应髓突的数目、方向等形态特点。结果:脑横切面上,颞叶脑回对应的髓突数目,绝大多数为1支,极少数为2支;对应的髓突方向,也是固定的。结论:在脑横切面上,通过髓突定位脑回是可行、可靠的。在一定方向上的1~2支髓突对应的皮质,即为相应的颞叶脑回。  相似文献   

5.
大脑髓突及脑回横断面表盘定位的影像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给脑功能影像学研究和脑小病灶的早期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脑回定位的形态学基础和新方法,探讨横断层CT扫描图像上脑回表盘法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30例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脑标本,用SCT-4800TF型CT机据CM基线以10 m m层厚连续横断扫描后,切出相应的断层标本,通过CT图像与相应断层标本的对照研究,先确认髓突,然后根据髓突与脑回的对应关系在CT片上用表盘法定位脑回。结果:利用表盘法在典型横断层CT图像上对脑回进行了定位,其中额叶定位准确率最高。结论:表盘定位法切实可行、简便实用,在大脑的医学影像学研究和病变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髓突与中央前、后回的对应规律,为影像学上通过髓突定位中央前、后回奠定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选20例正常人脑标本,用广告颜料对中央前、后回染色,作层厚6mm之横切脑片,选取其中典型层面,观察分析中央前、后回与髓突之间的对应性并总结规律。结果:中央前、后回所对应的髓突为1~2支:髓突方向:左侧在9~11点方向:右侧在1~3点方向。结论:中央前、后回与髓突之间有对应规律可寻,影像学上可以通过髓突定位中央前、后回。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端脑横切面为基础,研究并充实端脑形态结构两侧不对称性问题的解剖学知识;通过对端脑髓突的不对称性研究,论证通过髓突定位脑回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0例成年人尸体正常头颅标本,以过蝶平面及其沿线为基准,锯切头颅至脑表面留下锯痕;开颅取脑,并对不同脑回染上不同颜色以方便区分;以锯痕为基准,用自制切片机平行锯痕切制6 mm厚的脑切片。通过观察周边脑回的不同染色区分辨认脑回,再观察对应髓突的分支数目、分叉及方向等。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横切面上,大多数脑回对应的髓突在数目和倾斜角度上是对称的。结论通过髓突定位脑回机能区的方法在端脑的横切面上同样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断层扫描图像上脑回表盘法定位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5例外观无异常的成人颅脑标本和30例健康成年人,以经外耳门中点的CM基线的垂线为基线进行6 mm层厚连续冠状扫描,并将5例颅脑标本用自制脑刀切出相应的冠状断层标本,通过MRI图像与相应断层标本的对照研究,先确认髓突,然后根据髓突与脑回的对应关系在MRI图像上用表盘法定位脑回。结果:利用表盘法在典型脑冠状断层MRI图像上对脑回进行了定位,其准确率达90%。结论:表盘定位法切实可行、简便实用,在大脑的医学影像学研究和病变的定位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端脑髓突的断面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刘丰春 《解剖学杂志》1998,21(3):189-192
目的:通过对端脑髓突支数及其分支的研究,探讨端脑髓突与脑回的对应关系,指导脑回的医学影像学定位。材料与方法:随机采用30个颅脑标本,经CT扫描后锯切出相应断面,结合断面标本及其相应的CT影像表现对端脑髓突进行综合观测。结果:端脑髓突清晰而易于辨认,各髓突对应相应的脑回皮质。端脑髓突的支数在不同端脑层面上明显变化,但侧别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只有熟悉端脑髓突的支数及其分支等情况,才能认准端脑髓突,  相似文献   

10.
中央前、后回在矢状断面上的定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在矢状面上利用髓突对成人端脑的中央前、后回进行准确定位。方法:取30例成人头部标本,MR扫描获得层厚6mm的颅脑矢状面MRI图象,然后切制成相应的连续脑切片,二者结合并以钟表盘为参照对髓突进行观察、测量与统计。结果:在旁正中矢状面上,“兔尾征”是中央后回定位的特征性标志。各层面以钟表盘为参照,12点左右是集中辨认中央前回的位置,12点半左右是集中辨认中央后回的位置,且随着层面外移,髓突方向呈现一定的规律:中央前回髓突基本对应12点位,至脑岛外侧份层面时,12点位正好是中央沟,其前后髓突支分别是中央前、后回。再向外切时,中央沟基本保持该方向不变。结论:在矢状面上利用髓突可准确定位中央前、后回。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平衡针治疗疾病疗效显著,但缺乏相关现代科学理论机制。 目的:利用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技术探讨平衡针疗法的中枢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10例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痛患者及10例正常受试者,于平衡针针刺前后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通过AFNI软件对与双侧杏仁核表现为显著联系的脑区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并对平衡针刺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及正常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的差异进行探讨。 结果与结论:经平衡针治疗后1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疼痛均有好转。脑功能连接分析显示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丘脑、脑干、腹前核、腹外侧核、额内侧回、额上回、额叶眶上回、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海马回、扣带回、岛叶等脑区功能连接增强。正常受试者双侧颞中回、双侧眶上回、双侧尾状核头、双侧岛叶、左侧腹背侧核、双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前扣带回、右侧顶下小叶与杏仁核连接增强;双侧小脑齿状核、小脑蚓、左侧小脑坡、双侧舌回、左侧枕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双侧顶下小叶、右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后回与杏仁核连接下降。提示通过静息脑功能成像技术对杏仁核的研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平衡针灸治疗腰腿痛的中枢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遭受多重侵害的高职高专女生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特点。方法:15名遭受多重侵害无创伤后应激症状被试(PV无PTSS组)、15名多重侵害有创伤后应激症状被试(PV有PTSS组)和15名正常对照接受静息态脑功能扫描。采用SPM8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工具包分别进行数据预处理和ReHo分析。结果:静息状态下,与对照组相比,PV无PTSS组左侧额下回、左右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梭状回、左右海马旁回、右侧扣带回、左右豆状核和右侧岛叶的ReHo值降低;左右额上回、左右额中回、左右额下回、左右顶下小叶、左右楔前叶、左右颞上回、左侧颞横回、左右颞中回、右侧舌回和右侧扣带后回的ReHo值升高。与PV有PTSS组相比,PV无PTSS组在右侧额中回和额下回、左侧楔前叶、左侧舌回、左右海马旁回、左侧扣带回和左侧豆状核ReHo值降低;在左右额上回、左右额中回、左侧额内侧回、右侧中央后回、左侧缘上回、左右顶下小叶、左侧梭状回和左侧尾状核ReHo值升高。结论:遭受多重侵害但无创伤后应激症状的高职高专女生在静息状态下脑默认网络以及岛叶、基底神经节、海马旁回存在局部一致性信号异常,这些脑区异常可能为遭受多重侵害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人大脑正常衰老过程中大脑皮质体积、厚度及表面积改变的区域性差异及侧化差异MRI的表现。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2017年9月—2018年1月山东省立医院影像科及寿光市人民医院CT磁共振室招募18~85岁右利手汉族健康成年志愿者109人,其中男性56人、女性53人,年龄(53.13±15.61)岁,均行3.0 T MRI颅脑扫描原始数据。使用FreeSurfer脑成像软件分析,获取左右大脑半球、各脑叶的感兴趣区脑皮质的体积、厚度及表面积的具体数值并进行标准化处理,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关系,以及大脑皮质老化的区域性差异及侧化差异。结果 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大脑皮质体积、厚度及表面积随年龄增长而下降(P<0.01),表现出与年龄相关的皮质体积减少较多的区域为海马旁回、额下回岛盖部、额中回、额下回三角部、舌回、颞中回(最大为-0.653%/岁,P<0.01),皮质厚度减少较多的区域主要在颞上回、后扣带回、额中回、外眶额回、顶下缘角回、颞极、海马旁回(最大-0.009 mm/岁,P<0.01),皮质表面积减少较多的区域主要是在海马旁回、舌回、颞下回、额中回、额下回岛盖部(最大-0.402%/岁,P< 0.01)。大脑左右半球皮质体积年龄效应不对称的区域为额上回、额下回岛盖部及三角部、中眶额回、额极、顶下缘角回、缘上回、梭状回、颞极、海马旁回、前扣带回、内嗅皮层(P<0.05),皮质厚度年龄效应不对称的区域为额上回、额下回岛盖部、中眶额回、楔叶、颞下回、颞极、前扣带回、后扣带回(P<0.05),皮质表面积年龄效应不对称的区域为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岛盖部及三角部、中眶额回、额极、顶下缘角回、缘上回、梭状回、颞极、海马旁回、前扣带回、后扣带回、内嗅皮层(P<0.05)。结论 在人脑的正常老化过程中,大脑皮质体积、厚度及表面积与年龄呈现线性负相关性改变,不同脑区皮质与年龄呈不同程度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部分脑回皮质的年龄效应存在侧化差异,皮质体积、厚度、表面积三个形态学指标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事件相关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健康汉族女性对动态表情的识别情况并探讨其神经基础。方法:利用1.5T功能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测13名女性健康受试者识别悲伤、喜悦及中性动态表情视频时的脑部反应。图像数据经SPM2软件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脑区激活图。结果:与识别十字架相比,识别中性表情激活左额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右侧杏仁核、左顶下小叶、右中央后回以及丘脑等。与识别中性表情相比,识别喜悦表情激活右额内侧回、右额上回、右额中回、右前扣带回、左胼胝体下回、右枕上回、右枕下回、左枕中回及右颞上回等脑区,而识别悲伤表情激活左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颞下回以及左颞上回等脑区。结论:面孔加工及动态表情的识别由脑内一个分布式神经网络所调控,其中额内侧回参与多种情绪的加工,可能是情绪加工的共同通路,而颞上回主要负责面部动态特征的加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网络成瘾大学生静息状态脑功能特点。方法:采用ReHo分析方法 ,19名网络成瘾大学生及19名对照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比较两组平均脑ReHo图的差异。结果:IAD组ReHo值升高区域主要集中在小脑、脑干、扣带回(右侧)、双侧海马旁回、右侧额叶(直回,额中回及额下回)、左侧额上回、左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右侧枕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颞上回及颞中回;ReHo降低的区域仅表现在左侧顶叶的楔前叶。结论:网络成瘾大学生局域一致性存在异常,大部分脑区同步性增强,小脑、脑干、边缘叶、额顶叶同步性增强可能与网络成瘾奖赏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hypothesis that a transient increase in oxygen level administered to subjects increases the BOLD effect in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verbal cognitive functioning and enhances performance accuracy. A verbal task was presented while brain images were scanned by a 3T fMRI system. The accuracy rate on the verbal task was enhanced during 30% oxygen administration compared to 21% oxygen administration. The neural activations were observed at the occipital, parietal, temporal and frontal lobes, during both 21% and 30% oxygen administration. Increased brain activ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right middle frontal gyrus, right inferior frontal gyrus, right superior frontal gyrus, cingulate gyrus, left middle temporal gyrus, and left fusiform gyrus with 30% oxygen administr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breathed oxygen increases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in the brain, and facilitates verbal cogniti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存在杏仁核与其他脑区功能连接的异常.方法:对有攻击行为和没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13例进行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成像.结果: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组双侧额中回、右侧额上回、右侧脑岛、右侧顶上小叶、右侧扣带回等脑区与左侧杏仁核功能连接增强;双侧额上回、额中回、双侧颞上回、右侧颢中回等脑区与右侧杏仁核功能增强.结论:杏仁核与多个脑区之间特别是与额上回、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功能连接方法观察原发性失眠患者静息态下的背外侧前额叶的异常功能连接。方法:采集33 例原 发性失眠患者以及33 例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的功能磁共振图像,以背外侧前额叶为感兴趣区 域,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分析,得到两组之间功能连接的差异脑区,再对异常功能连接脑区与临床的量表分 数做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失眠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左侧枕下回、右侧枕下回、右侧枕中回、右侧 颞叶、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下回以及右侧梭状回之间的功能连接增强(P<0.05,体素簇个数≥100,FDR校正),与左侧前 扣带皮层、右侧海马旁回、右侧脑岛、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顶上回、右侧中央后回以及右侧中央前回之间的功能连 接减弱(P<0.05,体素簇个数≥100,FDR校正)。并且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左侧枕叶下回的功能连接值与睡眠状况自评 量表分数成正相关(P=0.035)。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背外侧前额叶与大脑多个脑区出现异常的功能连接,可能为理 解原发性失眠患者的神经机制提供一些新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局部一致性方法研究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脑区异常活动,探讨其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对8例儿童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患者和30例正常儿童进行磁共振扫描,并计算全脑局部一致性的值,进行组间比较并研究局部一致性与病程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组ReHo值增高的脑区为大脑深部核团(扣带回,丘脑,楔前叶等),运动相关脑区,额下回,枕叶,颞叶和小脑;ReHo值降低的脑区为双侧额中回、右侧颞中回、左侧颞上回、双侧中央后回、左侧舌回。全身强直发作性癫痫与病程呈正相关的脑区为左侧楔前叶、左侧顶上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中央后回;与病程呈负相关的脑区为右侧楔前叶、右侧角回、中央旁小叶。 结论 局部一致性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癫痫患者异常的神经功能变化,有助于发现强直发作性癫痫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