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湿疹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30%,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2例均符合急性湿疹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7例;年龄20~66岁,平均35.8岁。病程7天~5年,平均2.6年。均为多形性皮疹,在红色斑疹上常有密集针尖至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搔抓后出现渗出及糜烂面,且逐渐波及周边皮肤,皮疹常融合成片,边界不清,  相似文献   

2.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呈多样性,瘙痒剧烈,容易复发。该病是皮肤科常见病之一,  相似文献   

3.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一定关系,是皮肤科的一种常见病。其临床表现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肥厚性湿疹为特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我科自2008年1月以来,采用无针高压注射器局部注射法治疗了48例慢性肥厚性湿疹,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非洲4国进行医疗服务期间所有皮肤科就诊患者中各种皮肤病的构成比,为今后再次执行医疗服务任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调查所有皮肤科就诊登记本,计算各种皮肤病的构成比.结果 各国常见皮肤病的构成稍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浅部真菌病,占所有病例数的20.4%~25.3%;其次为皮炎湿疹类占14.1%~22.0%;瘙痒性...  相似文献   

5.
红皮病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综合征。本病常由药物过敏引起或继发于其他皮肤病(如银屑、湿疹、原发红糖疹和恶性肿瘤等)。其临床表现以全身皮肤黏膜弥漫性潮红,浸润、肿胀和脱屑,并且持续发热为特征。严重者内脏广泛受累,是皮肤科的急危重症之一。但因少数病例早期病因不明确,常伴有持续发热、皮疹和重度肝损伤等。2006年12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2例早期病因不明的红皮病患者。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乳母饮食干预对婴儿湿疹样皮疹严重程度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火龙 《人民军医》2010,(6):433-434
目的:观察乳母饮食干预对婴儿湿疹样皮疹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将患儿128例以月龄分成两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药物+乳母饮食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婴儿湿疹样皮疹的严重程度。结果:两组皮损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乳母实施饮食干预可以改善婴儿湿疹样皮疹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在非洲4国进行医疗服务期间所有皮肤科就诊患者中各种皮肤病的构成比,为今后再次执行医疗服务任务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回顾调查所有皮肤科就诊登记本,计算各种皮肤病的构成比.结果 各国常见皮肤病的构成稍有不同,最常见的是浅部真菌病,占所有病例数的20.4%~25.3%;其次为皮炎湿疹类占14.1%~22.0%;瘙痒性及神经精神性皮肤病占10.1%~19.7%.结论 初步调查结果提示在非洲医疗服务的准备工作中,重点应该放在常见皮肤病上.  相似文献   

8.
邹立新 《人民军医》2002,45(6):354-355
湿疹为部队的常见病 ,1 994年以来 ,我队采用自制湿疹散治疗急、慢性湿疹 62例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62例中 ,男 3 5例 ,女 2 7例 ;年龄2~ 65岁 ,平均 2 1 4岁 ,以 1 4岁以下儿童多见。发病部位不定 ,多发生于面部、四肢及女性乳房、外阴 ,男性阴囊等处。皮疹面积大小不定 ,有局限性 ,亦有广泛性。本组急性湿疹 3 0例 ,慢性湿疹 3 2例。病程 5d~ 1 0年 ,一般为 2~ 3年。1 2 诊断标准[1]  急性湿疹 (包括亚急性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瘙痒 ,皮疹面积大小不一、边界不清 ,可出现粟粒大小的丘疹、水疱。水疱…  相似文献   

9.
湿疹是皮肤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双下肢中重度湿疹的患者逐年增多。其原因可能与以下诸多因素有关: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循环障碍、药物因素、脑血管疾病及各种系统疾病等。患者病程长,依从性差,达不到满意的疗效。笔者采用半导体激光联合口服抗组胺药物及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双下肢中重度湿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外洗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手部皲裂型角化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4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收治的60例手部皲裂型角化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予以自拟中药方外洗联合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自拟中药方外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对比,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外洗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角化性湿疹疗效显著,具有收敛生肌、祛风止痒、养血润燥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出现湿疹样改变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2月—2014年4月就诊于空军总医院皮肤科门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241例,通过制订病例调查表记录患者信息和病情变化情况,利用图像采集设备记录皮损图像信息,应用SPSS16.0软件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41例中,出现湿疹样改变122例,发生率为50.6%;出现湿疹样改变与未出现湿疹样改变的患者在皮肤类型、瘙痒评分及疾病分期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年龄、家族史、病程及皮损形态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自觉瘙痒感强烈、皮肤干燥或处于进展期时,皮损易出现湿疹样改变,在治疗早期应当重视口服止痒药物及外用保湿剂,联合治疗,以提高疗效,促进皮损消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运动员患皮肤病情况及病种特点。方法:用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准的医学encounter表收集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运动员村医疗门诊部所有患者资料,分析运动员组和非运动员组(包括官员、教练、领队、队医、志愿者等)皮肤病患者数据。结果:亚运会期间,共接诊运动员1673人次,其中男1195人次,女478人次。皮肤科接诊55人次,占3.29%。亚残运会接诊运动员1210人次,其中男917人次,女293人次。皮肤科接诊50人次,占4.13%。两者比例相当(χ2=1.169,P>0.05)。亚运会皮肤病就诊55例运动员中,男41例,女14例。亚残运会50例中,男33例,女17例,两赛就诊皮肤科运动员的男女比例相似(χ2值分别为0.2879和2.929,P值分别为0.592和0.087)。就诊皮肤病以皮炎、湿疹,真菌和细菌感染为主。亚运会期间运动员组细菌感染(10.9%)、痤疮(9.1%)百分比分别高于非运动员组(1.9%,χ2=5.998,P=0.014;1.9%,χ2=4.328,P=0.037);亚残运会期间运动员组患者中22.2%(6/27)皮炎、湿疹发生于肢体残端与义肢接触摩擦处。结果提示,运动员皮肤病为常见病,了解与运动相关的皮肤病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对提高运动员皮肤健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皮疹多样化,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赵景瑞 《人民军医》2007,50(12):764
患者男,78岁。全身淡红色斑片状皮疹伴瘙痒10年就诊。于1997年初始双下肢及腹、背部下部皮肤出现散在的粟粒至绿豆样大小不等淡红色斑丘疹,伴瘙痒,双侧颊部潮红。曾诊断为“湿疹”,“老年瘙痒症”,“日光性皮炎”、“结节性红斑”、“重度湿疹”等,分别给予内服中、西药物,外涂各种膏、酊剂等治疗,症状无好转,点状丘疹逐渐融合成斑片状,皮疹逐渐泛发全身,局部皮肤粗糙、增厚、脱鳞屑,瘙痒进行性加重。发病以来无发热、关节痛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荨麻疹、湿疹等治疗方法虽多 ,但有时较难奏效。我院皮肤科于 2 0 0 1年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 (斯奇康 )注射液 (长沙九芝堂生物制药公司提供 )治疗荨麻疹、湿疹共 5 8例 ,效果尚好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慢性荨麻疹 6 6例 ,其中男 34例 ,女 32例 ,年龄 1  相似文献   

16.
王鹰  叶庆佾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0):977-977
病例女,18岁。主诉:躯干出现淡褐色斑片,无自觉症状,逐渐增多1年余。现病史:1年前患者母亲偶然发现其后腰部有小片圆形淡褐色斑片,上覆细小鳞屑。此后,皮损逐渐增多、向周围扩大,部分皮疹融合成大片,皮损冬重夏轻。先后在其他医院被诊断为鱼鳞病、副银屑病等,予以相应治疗后皮疹无明显好转。于2006年3月至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家庭史:既往身体健康,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皮肤科检查:躯干散在分布淡褐色斑,直径2—8cm,呈圆形或椭圆性,部分融合成大片,皮疹以后腰部居多,皮损上覆细薄、糠秕状淡褐色鳞屑,易剥脱,基底无发红及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制青城散剂治疗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部队官兵湿疹的疗效。方法:将686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8例,对照组218例。观察组给予青城散用香油调成糊外用,对照组给予复方醋酸地塞米松(999皮炎平)乳膏外用,每天2次,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和瘙痒程度及皮疹面积变化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4%和85.3%,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后两组瘙痒程度及皮疹面积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O.05,P〈O.01)。结论:自制青城散治疗湿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湿疹患者血清、皮损和尿液中白三烯(LT)以及细胞因子水平,观察咪唑斯汀对其干预作用,探讨LT在湿疹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20例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血、尿以及皮疹中LT含量以及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含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湿疹患者外周血IL - 2、IFN - 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IL - 4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湿疹患者外周血LTB4和尿液中LTE4有显著的增高,经咪唑斯汀治疗后,外周血LTB4水平显著降低.湿疹患者外周血INF - γ与LTB4水平呈正相关(r=0.82,P<0.01).结论:湿疹患者外周血INF - γ与LTB4、外周血LTB4与皮肤组织中LTB4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
我部自1994年以来,采用局部封闭方法治疗慢性湿疹105例,收到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73例,女32例;年龄16~68岁。病程6个月~18年。部位:手24例,足27例,小腿45例,其它9例。1.2 治疗方法 以碘酒、乙醇常规消毒,从皮损区边缘进针,将2%普鲁卡因2ml,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泼尼松龙注射液25mg,混匀后皮下注射,以药物浸润至整个皮损区为宜,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1.3 疗效标准和结果 治愈:皮疹完全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或皮疹处仅残留色素沉着;显效:皮疹减少,浸润肥厚减轻;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去年8月份,在我家居住的6岁的小侄子忽然出现凌晨干咳,我以为他感冒了,先后给他服用过双黄连口服液、橘红痰咳液、复方甘草片、咳必清,可持续用药半个多月也不见好转,有时饭后他口周围的皮肤还会变红。一开始我以为是他吃东西时不注意,菜汤、食物刺激所致,没太放在心上。几天后,他双手背上逐渐出现粟粒样皮疹,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为湿疹,对症治疗1周后皮疹消失,咳嗽也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