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前静注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对减少术后气道症状(咽喉痛、咳嗽和咳痰)的效果.[方法]120例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将病人分为4组,每组30例 ,分别为对照组(L0组)、利多卡因1组(L1组)、利多卡因2组(L2组)和利多卡因3组(L3组),在气管插管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0.1 mL/kg、利多卡因0.5 mg/kg、1.0 mg/kg和1.5 mg/kg.[结果]与L0组和L1组比较,麻醉诱导时L2组和L3组的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术后咽喉痛和咳嗽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程度明显减轻(P<0.01),而L2组与L3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四组病人的咳痰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均无明显不同.[结论]气管插管前静脉注射1.0-1.5 mg/kg利多卡因能降低术后咽喉痛和咳嗽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对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并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C1、C2组(诱导分别静脉注射氯普鲁卡因3.0、4.5 mg/kg),L组(诱导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F组(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每组15例.记录所有患者诱导前、置入喉镜前及插管后0.5、1、3、5 min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指数(RRP),并于诱导前、插管后3 min和10 min采集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及血清皮质醇浓度.结果 C2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3 min时MAP显著低于同时点C1组、L组和F组(P<0.05),插管后3 min时HR显著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1组插管后0.5、1 min时HR和插管后1 min时MAP低于同时点L组和F组(P<0.05).C2组插管后3 min时血浆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低于C1组、L组和F组(P<0.05),C1组显著低于L组(P<0.05).C2组插管后10 min时血清皮质醇浓度显著低于L组和F组(P<0.05).结论 氯普鲁卡因静脉注射可有效抑制全身麻醉气管插管过程中机体的应激反应,且4.5 mg/kg优于3.0 mg/kg.  相似文献   

3.
艾司洛尔预处理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处理对丙泊酚静脉注射痛的影响。方法: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且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经左前臂桡侧浅静脉置入20G套管留置针。麻醉诱导前左上臂包裹气压止血带,加压至70mmHg后,按分组以3mL/10s速度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液3mL(C组),利多卡因0.5mg/kg(L组),艾司洛尔0.25mg/kg(E组),60s后松开止血带,将2mg/kg丙泊酚在20s内缓慢注入。随后静脉注射芬太尼、维库溴胺,行气管插管全麻。采用4分制记录3组患者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并记录药物预注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min(T2)、气管插管后3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注射痛的发生率C组为65%(26/40),而L组为10%(4/40),E组为25%(10/40),与C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L组和E组中度和重度疼痛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和P〈0.01)。E组与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艾司洛尔预处理合用止血带可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4.
对比观察丙泊酚与羟丁酸钠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探讨一种适合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理想用药。方法:选择40例患儿,并随机分为异丙酚组(组)和羟丁酸钠组(组),每组20例。组缓慢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组缓慢静脉注射羟丁酸钠60 mg/kg。然后,两组患儿都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3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后,做气管内插管行控制呼吸。麻醉维持:组持续静脉泵入异丙酚3mg/(kg.h),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和维库溴铵0.04mg/kg维持麻醉;组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 mg/kg和维库溴铵0.04mg/kg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给患儿静脉注射肌松拮抗剂。麻醉诱导时,观察MAP、HR、RR或SpO2的变化情况;手术中与手术结束后,详细记录各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给药间隔时间、苏醒时间或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各观察项目方面,组明显优于组,组间有明显差异性(P〈0.01)。结论:我们认为丙泊酚是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利多卡因对降低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3组:利多卡因复合硫喷妥钠组(L+T组)、异丙酚组(P组)和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组(L+P组)各12例。L+T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硫喷妥钠4mg/kg;P组静脉注射异丙酚2mg/kg;L+P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及异丙酚2mg/kg。结果在气管插管即刻,L+T、P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较诱导前明显增高,L+P组心率、收缩压和率压积略有增高但明显低于L+T组和P组。结论利多卡因与异丙酚联合应用,较利多卡因复合硫喷妥钠或异丙酚单独使用能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6.
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镇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拟行人工流产的300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手术开始前予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 Ⅱ组手术开始前予芬太尼50μg、丙泊酚2mg/kg静脉注射 Ⅲ组术前30min予氟比洛芬酯50mg溶于10ml0.9%氯化钠溶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手术开始前依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丙泊酚2mg/kg。后根据患者抵抗运动强弱追加丙泊酚0.5~1mg/kg,至体动消失。观察记录术中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中各时间段脉搏、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分压(SpO2),并比较麻醉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脉搏及MAP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Ⅲ组镇痛效果、VAS、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术中呼吸暂停发生率、注射部位疼痛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利多卡因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满意,可减少药物用量,不良反应小,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徐莉  ;王健  ;罗林丽 《华西医学》2009,(5):1211-1212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瑞芬太尼和芬太尼诱导气管插管对小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全麻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麻醉诱导使用咪唑安定0.15mg/kg、丙泊酚2.5mg/kg、芬太尼2.5μg/kg或瑞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min(T1)、插管后1、2min(T2、T3)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两组诱导前血流动力学指标相似。与T0时比较,两组患儿T1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或P〈0.01),心率均减慢(P〈0.05或P〈0.01);瑞芬太尼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降低(P〈0.05或P〈0.01),心率减慢(P〈0.05);芬太尼组T2、T3时收缩压、舒张压升高(P〈0.05),心率增快(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瑞芬太尼组T1、T2和T3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降低(P〈0.05),心率减慢(P〈0.05)。结论:瑞芬太尼比等效剂量芬太尼能更好地抑制小儿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在开胸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开胸肺癌根治术的患者30例,通过完全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15)和对照组(C组,n=15)。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0 min内静脉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定1μg/kg,后以0.5μg/(kg·h)维持输注至关闭胸腔;C组微泵注射与D组等速度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液。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TCI)4μg/mL,芬太尼3μg/kg(D组)或5μg/kg(C组),罗库溴铵0.9 mg/kg。术中D组患者在必要时可将芬太尼控制在0.1 mg静脉注射;C组患者芬太尼总量控制在8~10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T3)、进胸(T4)、开胸后30 min(T5)、开胸后1 h(T6)和手术结束(T7)各时间点脑电双频指数(BIS)、血压、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药物应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和术中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波动较小;异丙酚[(125.84±36.08)mg比(88.75±22.37)mg]、芬太尼[(0.52±0.04)mg比(0.35±0.06)mg]、罗库溴铵[(105.38±15.60)mg比(82.85±18.15)mg]总用量降低;术中应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的比例降低[66.7%(10/15)比20.0%(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全身麻醉用于开胸肺癌根治术可减少麻醉诱导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同时显著减少全身麻醉药、麻醉性镇痛药和肌松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需全麻气管插管老年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0例,利多卡因组(L组)20例,L组气管插管静脉诱导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mg/kg,A组诱导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随后静脉丙泊酚血浆靶控浓3ug/ml,芬太尼4ug/kg,维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压、心率及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L组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波动明显少于A组(P0.05),L组拔管前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χ2=8.2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并可减少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氟哌利多和曲马多预注在乳腺手术的超前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氟哌利多和曲马多预防乳腺包块切除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乳腺包块切除术患者,分为A、B两组各30例。A组麻醉诱导后喉罩置入前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 mg、曲马多3 mg/kg;B组手术结束前10~20min静脉注射氟哌利多1 mg、曲马多3 mg/kg。两组患者诱导用顺时阿曲库铵0.1 mg/kg、咪唑安定0.03 mg/kg、丙泊酚1~1.5 mg/kg、雷米芬太尼1μg/kg、地塞米松10 mg。意识消失后置入4#喉罩。麻醉维持以雷米芬太尼0.1~0.25μg/(kg.min)、丙泊酚5~8 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在缝皮结束前2 min停麻醉药。记录患者完全清醒时和清醒后0.5、1、2、4、6、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0.5、1、2、4、6 h VAS评分A组明显低于B组(P〈0.05),而8 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应用氟哌利多和曲马多预防乳腺包块切除术后急性疼痛,麻醉诱导后喉罩置入前用药效果优于手术结束前用药,提示氟哌利多和曲马多具有超前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阳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2,(7):1340-1342
【目的】观察预给舒芬太尼和(或)利多卡因预防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采用双盲法,选择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利多卡因组(L组)、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组(SL组)及生理盐水组(C组),每组50例。给予丙泊酚前1min,四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2mL)、利多卡因40mg(2mL)、舒芬太尼+利多卡因(0.2μg/kg+40mg)以及生理盐水(2mL)。所有患者以0.5mL/s速度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00mg,从预给药开始由另外一名麻醉医生观察是否发生注射痛及严重程度。【结果】与C组比较,L组、S组及SL组注射痛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明显降低(P〈0.05),与S组及L组比较,SL组注射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预给舒芬太尼或利多卡因均可有效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以及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严重程度,且联合舒芬太尼及利多卡因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麻醉诱导前静脉预注维库溴铵对芬太尼诱发咳嗽(fentanyl-induced cough, FIC)的抑制效果。  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 维库溴铵预注组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1 mg/kg, 均采用左侧肘正中静脉注射; 两组均于5 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 μg/kg, 注射时间2 s。记录两组患者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出现时间, 并根据咳嗽发生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在注射生理盐水或维库溴铵时、注射芬太尼时及注射后1、2 min分别记录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两组比较, 维库溴铵组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21.3%, 17/80)明显低于对照组(42.5%, 34/80)(P=0.004);维库溴铵组芬太尼诱发中度和重度咳嗽患者为35.3%(6/17),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5.9%(19/34)(P < 0.005);咳嗽出现时间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维库溴铵预处理能有效降低芬太尼诱发咳嗽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期间静脉预注利多卡因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给予异丙酚和芬太尼全麻诱导,并采用加速度法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利多卡因组静注利多卡因1.5mg/kg,对照组静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2min后两组都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记录肌松起效时间(注药结束至TOF的T1肌颤搐抑制95%的时间)及气管插管条件。结果肌松起效时间:利多卡因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16.12±29.31)s、(210.13±33.11)s,利多卡因组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5,P<0.05)。气管插管条件:利多卡因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c=2.90,P<0.05)。结论利多卡因明显缩短顺式阿曲库铵肌松起效时间、改善气管插管条件,有助于增加顺式阿曲库铵的临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布托啡诺用于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年龄18~65岁,BMI 18~28 kg/m2,ASAⅠ~Ⅱ级,全身麻醉下行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30例和对照组(C组)30例.麻醉诱导前3 min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 mg和生理盐水1 ml,之后均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麻醉诱导,患者入睡后分别给予芬太尼0.2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给予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5 μg/ml、瑞芬太尼0.1~0.2 μg·kg-1·min-1全凭静脉麻醉,术毕停气腹即刻停药.观察并记录患者诱导时静脉注射部位是否疼痛及疼痛严重程度,诱导前后生命体征,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较C组降低(P<0.05);术后疼痛评分B组明显低于C组(P<0.05);B组恶心和寒战不良反应较C组显著减少(P<0.05);所有患者均符合日间手术标准,于术后24 h内出院.结论 布托啡诺可安全用于日间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患者,并且可以为患者提供更满意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罗小燕  谢文喜  章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080-208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手术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8例甲状腺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0例,女性48例。患者分别用瑞芬太尼0.1μg/(kg·min)(A组23例),0.15μg/(kg·min)(B组24例),0.2μg/(kg·min)(C组21例)复合异丙酚输注诱导并维持。比较三组围麻醉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苏醒情况以及咳嗽发生率。【结果】甲状腺切除时,与A组相比,B组和C组MAP和HR均明显降低(P〈0.05);拔管时,与A组相比,C组HR值明显降低(P〈0.05)。C组咳嗽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剂量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全麻用于甲状腺手术均安全有效,0.2μg/(kg·min)瑞芬太尼术中维持可减轻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及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论右美托咪啶复合异丙酚-芬太尼在人工流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人工流产术的女性患者60例,年龄20—40岁,ASA分级I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30例和右关托咪啶复合异丙酚-芬太尼组(DPF组)30例。在DPF组,麻醉诱导前15min于10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在DPF组和PF组,麻醉诱导:分别在30S内经静脉推注异丙酚1.O~1.5mg/kg,芬太尼1.0~1.5μg/kg,然后异丙酚2~5mg/(kg·h)维持。记录术中异丙酚和芬太尼的用量、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F组比较,DPF组术中异丙酚和芬太尼的使用剂量、麻黄素使用率、低血压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记忆程度评分均降低(P〈0.05),术后清醒时间缩短(P〈0.05),心动过缓发生率和阿托品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异丙酚一芬太尼比较,右美托咪啶复合异丙酚一芬太尼可为人工流产术提供更好的麻醉效果,患者的安全及舒适度增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利多卡因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于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T1组、T2组和C组,每组30例。于术前、术毕,T1组静脉注射曲马多100 mg,T2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 mg和曲马多50 mg混合液,C组注射0.9%氯化钠液作为对照。比较3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镇静/醒觉(OAA/S)评分、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3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组术后15 min时OAA/S评分高于另外两组(P0.05),术后30 min、1 h时3组OA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T2组术后0.5、1、2、4、6、12 h时VAS评分低于C组(P0.05),24 h时3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组拔管时心率、血压较T1、C组平稳。结论:利多卡因联合曲马多超前镇痛效果明确、不良反应少、麻醉恢复平稳,镇痛效果优于单用曲马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l(D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每组40例。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前(T0)及麻醉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的麻醉效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C、D组与A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C、D组HR、MAP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MAP在T2、T3时,C、D组MAP、HR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术中四组产妇的SpO2除D组在T2、T3时有所降低外,均维持在98%以上,四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8分。A组与B、C、D组比较,患者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追加2%利多卡因例数、麻黄碱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0.5%左布比卡因1.0 ml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邵丽  杨鲜妮  陆卫忠  全超坤 《临床荟萃》2014,29(11):1224-1227
目的:评价三通喉罩(three-way laryngeal mask airway,TLMA)通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麻醉风险评估(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按分层抽样原则分为3组(n =20):局部麻醉组(A 组),全身麻醉内镜面罩通气组(B 组)及全身麻醉 TLMA 通气组(C 组)。3组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5分钟进行表面麻醉;B 组和 C 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0μg/kg、异丙酚1.5 mg/kg,微泵连续输注异丙酚6.0 mg·kg-1·h-1维持麻醉。B 组通过内镜面罩供氧,C 组插入 TLMA 控制呼吸。记录患者基础值(T0)、纤维支气管镜入声门前(T1)、入声门(T2)、入声门后3分钟(T3)、活组织检查(T4)、出声门(T5)时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血氧饱和度(SaO 2)变化;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静脉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多巴胺(DA)水平。结果 A 组 SBP、DBP 和 HR 在 T2、T3、T4、T5时均显著高于 T0(P <0.01),也显著高于B 组和 C 组(P <0.01)。A 组的 E、NE 和 DA 在 T2、T3、T4、T5时显著高于 B 组和 C 组(P <0.0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时,TLMA 通气效果满意,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激素水平更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