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al reflux, VUR)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之一,其发病率为0.4%~1.8%[1-2]。目前临床上的观点是,对于高级别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因进行性的肾盂输尿管积水和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感染,肾功能逐渐下降,需首选手术治疗[3]。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末端输尿管游离成形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Lich-Gregoir术为经典手术之一[4-5]。1997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适应症、手术技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后腹腔镜治疗的38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22例,年龄9~42岁。B超检查:肾盂轻度扩张积水(<15mm)9例,中度(15~30mm)23例,重度(>30mm)6例。合并肾盂结石3例。分别采用FoleyY-V成形术、Fenger成形术、Hellstr m术以及Anderson-Hynes成形术。结果38例手术均成功,无1例改开放手术。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症状消失,影像学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通畅,肾积水、肾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O有效、微创、安全、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一种手术方法,可望做为UPJO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肾积水是多见于婴幼儿、儿童的泌尿系统疾病,相关研究显示,在出生后的持续性新生儿肾积水中约有44%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所引起,另外,输尿管末端狭窄、膀胱输尿管反流后尿路上皮和神经源性膀胱均是引起该疾病的原因[1]。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自愈,而病情严重者可能引起尿毒症或者并发高血压,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于2020年用于先天性肾积水的治疗中,凭借其手术操作更精确,创伤更小,手术视野角度更放大,  相似文献   

4.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小儿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在泌尿系梗阻中居首位。近年来,超声广泛应用于胎儿产前检查,使新生儿肾积水的诊断率大大提高[1]。目前一致认为离断式肾盂成形术(Anderson-Hynes术)是治疗UPJO的首选术式,手术操作简便,技术成熟,创伤小,成功率可达98.4%以上[2]。我们在临床路径的理论和实施的启发下,对健康教育进行系统规划,制定了肾积水健康教育路径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膜外路径对20例UPJO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打开肾周筋膜,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部分,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J管。结果20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100~160min,平均130min.术中出血量60~110ml,平均90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7~12d,平均8d。20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超声示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好转,16例静脉肾盂造影(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有效、可行,可以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6.
<正>肺癌是全世界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绝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1]。多数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的同时,仍需使用抗肿瘤药[2]。近年来,靶向药物由于其细胞毒性小、选择作用强等优点,在临床上备受关注[3]。安罗替尼(anlotinib)是一种新型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目前已成为晚期肺癌三线治疗不可或缺的药物选择[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途径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匹配原则将99例行腹腔镜手术的UPJO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采用经腹腔途径为手术入路;观察组50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为手术入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胃肠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肾盂压力、肾盂分离度较术前降低,肾皮质厚度较术前增厚(P<0.05),组间上述指标术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AS、MTL较对照组高,VIP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经后腹腔途径肾盂成形术可降低对UPJO患者胃肠功能影响,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正>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ongenital biliary dilatation, CBD)是儿童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发病率约为0.1%,亚洲国家发病率显著高于欧美国家,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1]。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包括胆总管囊肿切除、胆囊切除、空肠-肝总管Roux-Y吻合等环节,是儿童胆总管囊肿手术的标准术式,术式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手术,再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手术,术式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也取得不断进步[2]。  相似文献   

9.
后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泌尿外科手术比较,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等优点。后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是有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方法。我科2007年10月至2010年2月开展后腹腔镜手术治疗UPJO12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的肿块,能随着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病症[1]。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病因复杂,普遍认为与甲状腺退行性病变、炎症、自身免疫等有关[2]。临床甲状腺结节发生率较高[3],可单发也可多发,若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则发生癌变的风险相对较高[4]。临床上将甲状腺结节分为良性结节与恶性结节。目前手术方式治疗在临床中多见。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方法,逐渐被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治疗[5]。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是目前治疗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式[1]。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明显减轻关节疼痛和改善下肢活动障碍,提高生活质量[2]。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只有配合系统的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才能更好地恢复膝关节的功能[3]。目前,患者的健康教育多以发放宣教手册或护士单向灌输式的信息输出为主,无法准确地评价和反馈患者对健康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导致健康教育效果欠佳[4]。  相似文献   

12.
<正>异位妊娠指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现象,其中输卵管妊娠占95%以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1]。国际疾病分类(ICD)可将原始病案资料转换成医疗信息,正确的手术操作编码是保证医疗信息准确的关键,ICD-10和ICD-9-CM-3是对患者疾病诊断和治疗信息的加工过程,是病案信息管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编码的准确性和质量尤为重要[2]。异位妊娠可细分为多种临床类型,相对应的手术方式也各不相同,临床医师对手术操作名称书写不规范或过于简单,加上编码员对输卵管妊娠手术缺乏认识,都会影响手术操作分类,易发生编码错误[3]。本文抽查2021年1—12月我院异位妊娠病案271份,其中手术病案236份(87.1%),编码员分析病案后发现,存在疾病诊断编码错误14份(5.2%),存在手术操作编码错误26份(11.0%)。现对异位妊娠疾病和手术操作编码进行分析,通过列举典型案例、探讨导致编码错误的因素,从而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以提高异位妊娠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王晓男  王尧  王伟华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5+37-35,37
目的探讨经皮输尿管镜技术在医源性输尿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泌尿外科收治因腹腔镜手术导致输尿管部分或完全断裂患者12例,平均年龄41(2352)岁,男性1例,女性11例;右侧9例,左侧3例;12例合并输尿管瘘,其中输尿管部分断裂8例,完全断裂4例。腹腔镜术后发现输尿管损伤中位之间6(252)岁,男性1例,女性11例;右侧9例,左侧3例;12例合并输尿管瘘,其中输尿管部分断裂8例,完全断裂4例。腹腔镜术后发现输尿管损伤中位之间6(218)d。4例尿瘘患者引流液或阴道溢出液测得肌酐平均值1567(42518)d。4例尿瘘患者引流液或阴道溢出液测得肌酐平均值1567(4252856)μmol/L。12例行经皮穿刺于近端输尿管内置入导丝,后行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梗阻段内切开术,找到导丝并钳入远端输尿管,将输尿管断端拉近、会师,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后复查超声、肾盂分泌造影并定期复查。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腹平片证实输尿管支架管位置良好,肾盂分泌造影显示积水减轻或消失,支架管保留8.2(62856)μmol/L。12例行经皮穿刺于近端输尿管内置入导丝,后行经尿道输尿管镜输尿管梗阻段内切开术,找到导丝并钳入远端输尿管,将输尿管断端拉近、会师,留置输尿管内支架管。术后复查超声、肾盂分泌造影并定期复查。结果12例手术均成功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术中腹平片证实输尿管支架管位置良好,肾盂分泌造影显示积水减轻或消失,支架管保留8.2(636)周。平均随访时间352(4236)周。平均随访时间352(42912)d。结论熟练掌握经皮肾穿刺和输尿管镜技术的医师可以完成输尿管镜下输尿管会师术,对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病例,这种治疗方式微创、有效,可以避免二次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4.
<正>原发性肘关节僵硬发病率为2%,多见于上肢经受频繁高强度负荷的职业人员,多为40岁以上男性[1-4],因民众缺乏人体解剖学、运动医学及康复医学等知识和专业指导,健身、旅游爱好者中发病人数越来越多。疼痛和活动受限症状多需手术干预。目前认为,开放成形术和关节镜成形术是主流术式。开放成形术为传统术式,外科医生最为熟悉且肘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然而,随着关节镜技术优势的凸显,外科医生开始尝试关节镜成形术治疗肘关节僵硬,疗效较为满意[5-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者,采用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中留置双J管,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5例均行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术后2例出现急性肾盂肾炎,抗感染治疗后恢复;1例发生漏尿,通过延长腹膜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漏尿消失;1例出现再次狭窄,重新放置双J管后好转。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B超或IVU检查患侧肾实质明显增厚,输尿管通畅,肾积水消失49例,轻度肾积水14例,中度肾积水2例;患者泌尿系感染、腹部肿物、腰腹部胀痛不适及肉眼血尿等症状消失。结论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UPJO的经典标准术式,引流可靠,并发症少,费用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小儿肾积水的最常见原因,也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常见病。我科采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加肾盂造瘘、内支架引流治疗本病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脏形态和功能恢复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在某院小儿外科就诊的50例先天性UPJO并重度肾积水患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对术后患儿定期行B超及同位素检查,观察患肾形态和功能的恢复。结果:患儿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10~12周进行复查,患肾缩小,肾皮质厚度增加,患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并趋于稳定。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2周内肾皮质明显增厚,体积缩小最明显,肾盂长径和前后径缩小也较明显,和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UPJO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肾脏形态和功能的恢复从术后两周开始明显,10~12周趋于稳定,对于处理方式的选择及术后随访时间的确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APQP&CP)是一种用来确定和制订确保某产品使顾客满意所需步骤的结构化方法[1]。通过管理者的策划,将多部门多学科组成多功能小组,每个小组保证完成相应计划,同时根据个案的特殊性设计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指导预防、解决或监控潜在问题,提高质量[2]。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高龄或严重合并症患者因手术风险太高而失去传统开胸手术的机会[3]。  相似文献   

19.
<正>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包括呼吸道感染、吸入性肺炎、支气管痉挛、气胸、肺不张、胸腔积液、呼吸衰竭等,是围手术期术后常见并发症,是术后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之一[1-2]。有效防治PPCs发生,可明显提升患者术后安全性[3-4]。肝胆外科手术游离肝周韧带过程中,易影响膈肌正常功能;当膈肌功能出现障碍时,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将明显升高[5]。同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 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6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经后腹腔行腹腔镜下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男44例,女20例,体重50~74 kg,平均体重55 kg,19~61岁,平均35岁.术中根据积水的情况和狭窄的程度在后腹腔镜下40例行Anderson-Hynes离断术,14例Y-V成形术,4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4例,2例行纤维松解术.术后随访3~36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取得成功,超声检查肾积水明显好转,静脉肾盂造影(IVU)提示未发现明显狭窄,造影剂通过顺利.结论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方式的选择是决定了手术成功的关键,后腹腔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疗效显著、并发症少、成功率最高、容易被患者所认可,目前已经取代开放性手术,成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新的金标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推广[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