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菌群平衡对于维持肠道和全身态的代谢与免疫非常重要,肠道微生物与肝细胞癌的形成密切相关。肠漏、菌群失衡、微生物代谢物及免疫抑制是导致肝细胞癌形成的主要机制。肠漏及微生物相关模式分子-Toll样受体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菌群失衡及菌群移位除了能引起晚期肝病的感染性并发症之外,还能使肝脏中产生慢性炎症;肠道菌群及代谢物还可影响细胞的分化;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介导的免疫抑制也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可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如使用抗生素杀灭有害菌群,使用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使用药物改善肠漏,使用药物拮抗TLR等策略来抑制肝细胞癌的发生。肠道微生物稳态与肝癌的研究进展为有效预防和治疗肝癌提出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乐恒  赵艳  张茜  王丹妮 《肿瘤防治研究》2019,46(12):1136-1140
肝细胞肝癌(HCC)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HCC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如环境、代谢与基因等。近期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HCC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其可能的机制包括菌群移位与内毒素血症引起肝细胞的慢性炎性反应以及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对HCC的诱导等。目前多种改善肠道菌群紊乱的方法在HCC的治疗中显示出较为光明的前景。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引起HCC的多种机制以及针对肠道菌群失调的HCC预防与治疗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阿润  刘传波  赵鹏飞  王玥慧  孙晓静 《癌症进展》2021,19(19):1950-1953,2027
人类胃肠道系统内的肠道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保持动态平衡,具有促进代谢、增强免疫等功能.多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衡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肺癌患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明显不同于对照组.本文总结肠道菌群可能的关联途径,如调节代谢、炎症及免疫等促进肿瘤的发展、转移,也根据中医脏腑及五行相生理论,通过养护脾胃之气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等方式抑制肿瘤的中药和方剂,旨在探讨调节肠道菌群联合靶向治疗和化疗成为未来治疗肺癌的常规疗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在调控宿主的生长、发育、营养代谢以及免疫稳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患者,特别是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多呈现失调的状态,而肠道菌群失调能够通过影响肠道代谢、肠道稳态以及肠道免疫等方面促进或者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通过干预肠道菌群来进行肿瘤治疗的临床实践已经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巨大的潜能.本文主要论述肠道菌群在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以及目前利用肠道菌群治疗肿瘤的相关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影响实体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但造成个体间免疫反应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在其中可能发挥潜在的调节作用。例如嗜黏蛋白-艾克曼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功能,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影响和目前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6.
[摘要] 近年来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不仅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关,还可通过参与化疗药物代谢导致化疗相关性肠炎、激活或调控免疫反应及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修复肠道黏膜损伤等多种途径影响肿瘤患者对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肠道菌群种类繁多、丰度可变,个体差异性是患者对抗肿瘤治疗产生不同反应的原因之一。而肠道菌群受不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故对其干预或重塑将增强抗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减轻治疗相关的毒副作用,改善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本文就肠道菌群对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就靶向肠道菌群的治疗以提高抗肿瘤疗效、降低或预防毒副反应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目前仍是临床上一个值得期待的研究热点。肠道菌群失调与肿瘤恶液质的发生发展有着重大的联系。运用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可以作为肿瘤放化疗后的辅助治疗,对机体的免疫调节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肿瘤恶液质的发生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肠道菌群的影响,在肿瘤恶液质的防治中肠道菌群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另一方面来讲,肿瘤恶液质的发生也会造成机体肠道菌群的失调,对于这种情况,用中药来对肠道菌群失调来进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对肿瘤恶液质起到改善作用,通过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对肿瘤恶液质的影响来探索中药、肠道菌群失调以及肿瘤恶液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文所要阐述的,目的是促进祖国医学在肿瘤治疗方面发挥更大的效用,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尽早攻克肿瘤这个医学难题。  相似文献   

8.
耿仕涛  卢昆  张尊月 《肿瘤学杂志》2020,26(11):946-952
摘 要: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生长所处的环境,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对肿瘤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能调控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避,对肿瘤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机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肠道菌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发展。全文综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和介导肿瘤免疫逃避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简述肠道菌群通过对肿瘤炎性微环境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来影响肿瘤的发展,从而为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开发基于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菌群由共生细菌和生活在宿主肠道上皮的其他微生物组成,影响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肠道上皮内稳态及调节新陈代谢、炎症和免疫力等。肠道微生物菌群也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肠道微生物菌群能够影响机体对肿瘤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的敏感性。在肿瘤治疗中,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有着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肿瘤不同疗法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机体暴露于大量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中,构成机体的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肠道菌群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肿瘤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治疗取得重要突破,肠道微生物组对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疗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展开综述,为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韩晓丹  张俊伶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22):1017-1020
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的正常微生物群落,维持着宿主肠道微生态的稳态,肠道微生态失调促进肿瘤的发生,但特异的肠道共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能抑制肿瘤的发生。肠道菌群对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成熟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其可增强烷化剂、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 )激动剂、免疫检验点抑制剂、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等的抗肿瘤作用。肠道菌群主要通过调节肿瘤浸润髓源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影响抗肿瘤免疫反应,重新编程肿瘤浸润髓源细胞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肿瘤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但其临床应用还面临着较多问题。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肿瘤的发生和肿瘤治疗的有益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肠道微生物菌群由共生细菌和生活在宿主肠道上皮的其他微生物组成,影响多种生理功能,如维持肠道上皮内稳态及调节新陈代谢、炎症和免疫力等。肠道微生物菌群也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肠道微生物菌群能够影响机体对肿瘤治疗的效果及毒副作用的敏感性。在肿瘤治疗中,肠道微生物菌群与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有着密切关系,有可能成为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的前沿方向之一。本文就肠道微生物菌群在肿瘤不同疗法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3.
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其代谢表型通常会发生改变。除了传统营养物质(葡萄糖、脂质、谷氨酰胺)来源的代谢重 编程外,乳酸、乙酸、酮体、外源蛋白质等也能被肿瘤细胞重新摄取利用。健康的肠道菌群维持着体内稳态和肠道正常功能,在 调控宿主能量代谢、促进食物消化以及调节免疫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理意义。然而肠道菌群的代谢产物能够重塑肿瘤营养微 环境,迫使肿瘤细胞通过改变代谢方式支持自身增殖和转移。本文将从肿瘤代谢重编程的营养物质来源以及肠道菌群参与的 代谢重编程调控两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一方面,肿瘤代谢发生重新编程,肿瘤细胞不断摄取周围环境的各种营养物质,为自 身的生长增殖提供能量;另一方面,肠道菌群经其代谢产物调控肿瘤代谢重编程进程,同时,肿瘤代谢产物又可以反馈于肠道 菌群,影响肠道生态平衡。了解肿瘤代谢重编程的发生机制,揭示肠道菌群与肿瘤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 未来寻找有效的代谢靶向的肿瘤预防和治疗方案以及潜在药物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不仅在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稳态中扮演重要角色,还与恶性肿瘤进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肠道菌群参与肿瘤免疫调控备受研究者关注,肠道菌群通过干预负性免疫调控网络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然而,目前针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调控关系的研究多停留于关联性分析,其分子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从肠道菌群干预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细胞、负性免疫调节分子及负性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等方面阐述肠道菌群干预肿瘤恶性进程的机制,以期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体系,能够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但同时也能诱发各种疾病,如炎症、肿瘤等。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乳腺癌的发生以及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均与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代谢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等途径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因此,为能够更深入地研究肠道微生物菌群与乳腺癌之间的作用机制,以及为乳腺癌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新依据,本文就肠道菌群与乳腺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可能通过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慢性炎症反应、细菌酶和毒性代谢产物作用等多种机制促进肿瘤的发生.近年来通过无菌动物实验、基因敲除动物实验以及新一代的高通量测序使人们对肠道菌群和大肠癌间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继而从不同角度提出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结直肠癌发病的作用模式,本文将结合相关作用模式从肠道菌群先后影响结直肠癌不同发病阶段的角度阐述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机制,为进一步认识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和结直肠癌的早期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常情况下,人体肠道内菌群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共生菌、益生菌和病原菌的比例维持相对稳定。肠道菌群失调可改变肠道内的生理环境,还能通过各种途径引起人体肠外组织器官生理状态的改变,甚至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脑肠轴是其中一条通路,由免疫、代谢、神经内分泌和迷走神经等途径构成。本文旨在讨论肿瘤和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通过脑肠轴的4条途径改变机体的应激水平,从而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同时就肠道菌群调控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极高的肿瘤疾病  其发生和发展由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  并往往伴随着肠道微环境的改变。膳食成分是调节肠道微环境的重要因素。现阶段  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饮食模式膳食成分和结直肠癌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不同膳食模式对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影响  证明了西方饮食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而地中海饮食能量限制饮食素食饮食和生酮饮食对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干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各类膳食成分如何通过直接作用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影响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中  多酚类物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  可以维持肠道稳态  改善肠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等  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而特定膳食成分的缺失或过剩则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成  诱导肿瘤相关微生物丰度的升高  造成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  进而促进肠道炎症和肿瘤的发生。最后  本文提出了一套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个性化饮食干预策略思路。利用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手段  结合人工智能分析结直肠患者菌群组成及功能上的异常  进一步设计个性化的膳食模式  以实现患者肠道菌群的精准调节  并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膳食干预。 《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1,8(2):118-127
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极高的肿瘤疾病,其发生和发展由基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 定,并往往伴随着肠道微环境的改变。膳食成分是调节肠道微环境的重要因素。现阶段,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饮食模式、膳 食成分和结直肠癌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不同膳食模式对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影响,证明了西方饮食可能促进结直肠癌 的发生,而地中海饮食、能量限制饮食、素食饮食和生酮饮食对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干预作用。进一步分析了各类膳食 成分如何通过直接作用或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影响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中,多酚类物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等,可 以维持肠道稳态,改善肠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等,从而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而特定膳食成分的缺失或过剩则可以改变 肠道微生物组成,诱导肿瘤相关微生物丰度的升高,造成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进而促进肠道炎症和肿瘤的发生。最后,本文 提出了一套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个性化饮食干预策略思路。利用宏基因组、宏转录组、代谢组等多组学手段,结合人工智能分 析结直肠患者菌群组成及功能上的异常,进一步设计个性化的膳食模式,以实现患者肠道菌群的精准调节,并对结直肠癌患者 进行膳食干预。  相似文献   

19.
肠道菌群与人体相互作用机制及基于肠道菌群的诊疗研究已经成为全球热点.全文对重建肠道菌群在肿瘤及其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主要体现在针对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的"增效减毒".洗涤菌群移植是重建菌群的核心方式,不仅可以延缓肿瘤疾病进展、减少肿瘤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以及改善肠道菌群组成,还能提高机体免疫,有望成为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作为肠道微生物的一部分,在促进人体健康发育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能导致人体出现炎症、肿瘤等。甲状腺癌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易发的恶性肿瘤,且在全球数据统计中,其发病率逐步攀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有着一定的联系,本文就肠道菌群与甲状腺癌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甲状腺癌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