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烧伤患者静脉切开置管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烧伤患者静脉切开置管的时间进行研究。方法从1993年1月~1996年12月对78例次大面积烧伤静脉切开置管输液者,拨管后留取管端作细菌培养。结果在创面上行静脉切开者,留管10天以下阳性率占20%,留管10~15天阳性率占36.3%,留管15天以上阳性率100%。在健康皮肤处静切者,留管15天以内培养均无菌生长,留管16~20天阳性率占50%。结论在创面上静切时,留管10天以下为宜;在健康皮肤处静切,留管15天以下为好;留管时间越长细菌逆行感染机会越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超细胃镜在空肠营养管置入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危重需肠内营养的患者应用FujinonEG-530N经鼻超细电子胃镜引导放置导丝至空肠,退出胃镜,沿导丝送入空肠营养管至合适位置,从另一侧鼻腔进镜,观察空肠营养管深度及是否折回。结果16例1次置管成功,4例折回,重新放置均成功。置管时间为10~45min,平均操作时间22min。平均置管深度105cm,平均留管时间14~100d。其中1例有少量鼻出血,余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经鼻超细胃镜引导放置空肠营养管较其他方法简捷、安全、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可用于临床危重病人的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和胃肠外营养支持(PN)。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院外科1976~1995年10月行中心静脉置管术2898例。置管方法有插管法、射管法和导管透导管法。所用材料有聚乙稀导管、硅橡胶导管和聚氨...  相似文献   

4.
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30具尸体(男20,女10)颈胸部深静脉的解剖测量,以及临床82例(男51,女31)经颈部中心静脉置管病人的X线造影测量,对经皮颈部深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学基础、进针部位及置管长度进行了讨论,经皮低位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进针标记是胸锁乳突肌二头分叉的内凹处,或胸锁关节上方3~4cm胸锁乳突肌两缘中点(无分叉者)。置管的长度左侧15~16cm,右侧14cm。经皮锁骨上区锁骨下静脉的进针标记是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与锁骨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距顶角0.5~1.0cm处。置管长度左侧12~13cm,右侧10.5~11.5cm。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胃镜直视下鼻空肠营养管困难置管的病人,应用介入方法辅助置管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44例常规胃镜下鼻空肠营养管置管失败的病人,通过X线引导,在胃镜直视下用黄斑马导丝辅助置入鼻空肠营养管。结果:介入方法辅助胃镜下鼻空肠营养管困难置管成功率为95.5%,操作时间12~28 min,病人耐受较好,没有发生鼻咽部损伤、腹痛、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留置鼻空肠营养管2周内未发生堵管。结论:介入方法辅助胃镜下鼻空肠营养管困难置管的方法有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自1994年6月~1996年10月,对经开胸探查不能切除的晚期肺癌采用选择性肺动脉置管、皮下埋藏化疗泵灌注化疗药物治疗15例。经1~3个疗程用药,肿瘤完全消失2例,占13%;肿瘤缩小≥50%的7例,占47%;肿瘤缩小<50%,而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消失4例,占27%;无效2例,占13%。  相似文献   

7.
X线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X线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在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X线监视下,将带有金属导丝的营养管自鼻腔经胃、十二指肠,置入空肠,拔出导丝,注入造影剂,确认营养管前端已进入Treitz韧带后30 cm以远.结果:X线下可将营养管放置至Treitz韧带30 cm以远的空肠部位,置管成功率为100%,置管时间为10~40(平均20)min.置管后营养管在位良好,喂养过程顺利.结论:X线下放置鼻空肠营养管,是一种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的置管技术,为危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提供了一条更有效的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6,(6):824-826
目的探讨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对照组经皮胃造瘘放置胃管,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并发症、置管不同时间营养指标、置管6个月后GOS评分,以及两组患者置管手术时间及置管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胃肠道并发症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不同时间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外周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置管6个月后GOS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置管手术时间及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在保证患者营养而不影响患者预后的前提下,便于护理且为无创新操作,同时经鼻放置多功能胃肠管较经皮胃造瘘放置胃管手术时间短且费用低,具有着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ICC置管在胸外科肠外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胸外科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患者均需要通过PICC置管进行肠外营养,总结其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成功率为100%。营养过程中无1例导管滑脱、感染、阻塞出现,无营养物质渗漏。置管时间7-9d,3例患者出现机械性静脉炎,局部湿热敷后缓解。结论加强PICC置管期间的护理有利于减少置管并发症,保证患者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0.
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切除术后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或绝对不足,使机体处于高分解、负氮平衡状态。手术后肠内营养支持不但可给机体提供营养素;肠内营养还可以增加应激状态下胃肠道的血流量,给肠粘膜提供营养素,保护肠粘膜,减少应激反应的程度[1,2]。本科2001年5月~2001年10月选择19例胃切除术后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资料和方法临床资料2001年5月~2001年10月,本科对19例胃切除患者于手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19例患者中,男14例,女5…  相似文献   

11.
经外周插管中心静脉留置术(PICC)的中心静脉导管有两种:一种是巴德三向瓣膜式,导管材料是医用高等级硅胶,最长可留置1年;另一种是贝朗,聚氨基甲酸乙酯材料,可留置3~5个月。经周围静脉穿刺至中心静脉置管,适用于中长期静脉滴注抗生素、刺激性药物、化疗药物、完全胃肠外营养等,病情不稳定需要随时用药及测中心静脉压的病人。但临床上经常遇到患者肘部血管条件差,限制了PICC管的应用,以及操作者穿刺失败或操作中送管困难,以至PICC管不能置入。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尝试经颈外静脉置入PICC管,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95岁,主因低血压急诊入院。入院后先后6次发生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气管切开,经常出现急性心力衰竭。入院3年救治中行锁骨下静脉置管6次,前5次置管最长时间5个月,最短28d,均因多种原因拔除。在总结前5次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加强了对中心静脉置管的维护,使第6次置管保留已一年零一个月。置管通畅,穿刺局部皮肤完好,确保了各种治疗用药的完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长期化疗和肠外营养的肿瘤患者的使用价值。方法:对176例深静脉穿刺置管病人的置管方法、护理措施、留置时间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留置时间10~362d,平均99.6d,172例患者带管出院,无l例导管滑脱,保证化疗的顺利实施及病人肠外营养的长期使用。结论:深静脉置管只要护理得当,均可以带管出院,为肿瘤病人重复化疗和长期肠外营养提供较好的治疗通道。  相似文献   

14.
胆道术后肠内营养置管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例胆道术后患者经T管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时间7~15天,无并发症发生,取得良好效果。本法简便、安全、有效,避免了传统空肠造瘘和经鼻插管方法的并发症,是胆道术后病人行肠内营养时置管方法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探讨SAP时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普通外科2002年4月至2003年6月间15例SAP病人在入院3~5天时放置空肠螺旋管,在到达空肠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11例病人在置管2~3天后到达空肠,3例置管第4天时在X线透视辅助下置入空肠,1例在置管第4天时在内镜辅助下进入空肠.所有病人对早期肠内营养耐受良好,无胰腺炎复发,而且肠内营养开始后1~2周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与营养支持前比较明显好转,无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的发生.结论:对SAP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能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需肠内营养(EN)治疗病人的营养治疗途径问题. 方法:在既往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九字诀”法行X线透视下超滑导丝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 结果:本组共置管162例次,成功159例次,成功率为98.15%.鼻空肠营养管放置位置符合EN治疗要求.置管时间为5~30(10.8 ±4.9)min. 结论:运用“九字诀”法行X线透视下超滑导丝辅助放置鼻空肠营养管具有无创、简单、快捷,是临床EN治疗途径首选的置管方式.  相似文献   

17.
朱爱菊 《现代保健》2011,(33):87-88
目的探讨PICC置管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与管理。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室2007年6月~2010年12月4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PICC置管,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第3天置管,术前完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置管期间通过提供管道维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护理,观察效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管,置管时间21~42d,平均(35.2±10.1)d,无1例发生导管脱出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做好PICC置管护理与管理的基础上,PICC置管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一种安全可行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用于肠外营养输注的静脉置管途径可分为周围静脉置管(peripheral venous catheter,PVC)与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中心静脉置管又分为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直接经皮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tunnel catheter,CVTC)、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置管是一种可靠有效的静脉通道,具有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不仅适用于患者长期接受输血、输液、肠外营养及药物治疗,还可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又能进行血液动力学检测,从而正确判断病人血溶量和/或右心功能,指导诊断治疗。因此,中心静脉置管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我科自2003年8月~2007年3月共对63例危重、慢性病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现将应用与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 (PEG)的方法及有关临床问题。方法 对需胃肠营养而无法经口进食的 2 4例患者行PEG术。结果 行PEG术后置管 3d~ 3个月 14例 ;置管 3个月以上 10例 ,其中置管 1年以上 4例 ;并发造瘘口周围感染 2例 ,造瘘管脱落 2例 ,胃潴留 1例 ,脾破裂 1例。结论 PEG术后无肺部感染并发症 ,能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促进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是内镜治疗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