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李晓宁  喻明霞  郑茗丹  水华  吴小燕 《山东医药》2011,51(44):40-42,119
目的研究粗糠柴霉素(Rottlerin)对碘帕醇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分别用0.5~2μmol/L的Rottlerin与100mgI/ml碘帕醇共同处理2h,或在碘帕醇处理的同时加入2μmol/LRottlerin处理不同时间,或以2μmol/LRottlerin预处理1h后再用碘帕醇处理2h。以相同渗透浓度的甘露醇处理2h的细胞作为对照。Hoechst33342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核形态并计算凋亡细胞百分比;以DEVD—AFC为荧光底物测量caspase酶活性;用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blot检测PKC-8蛋白表达。结果碘帕醇可诱导NRK-52E细胞PKC-8蛋白表达、细胞内ROS生成、caspase酶激活及细胞凋亡。Rottlerin可抑制以上变化,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凋亡,但Rottlerin预处理不能减少细胞凋亡。结论Rottlerin可抑制碘帕醇诱导的NRK-52E细胞凋亡,为造影剂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荭草素对耐药性前列腺癌的逆转作用机制。方法利用细胞增殖检验试剂盒(MTS)检测细胞活性,用流式细胞仪及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检测间质样改变及相关蛋白。结果 MTS检测细胞活性发现单独使用异荭草素、紫杉醇时细胞抑制率增加并不明显,而两者联合可明显增加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显示,当异荭草素联合紫杉醇作用于耐药细胞时,细胞出现明显凋亡可达57.26%。Hoechst33342荧光染色也发现二者共同作用时细胞呈现蓝色,出现细胞核固缩、致密浓染、颜色发白等凋亡特征。Western印迹检测E-cadherin、Notch-1表达情况,发现异荭草素能增加E-cadherin的表达,同时抑制Notch-1表达。结论异荭草素能够逆转前列腺癌细胞PC3-TxR的耐药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E-cadherin、抑制Notch-1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TGF-β1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人肝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株,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oechst 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梯状”DNA确定凋亡的发生并计算凋亡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TGF.岛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各试验组细胞的生长不同程度受抑,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Hoechst 33342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核浓染,亮度明显加深或有染色质边集现象,亦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提取基因组DNA电泳检测,出现典型的梯状条带;RT—PCR检测显示,丹参酮ⅡA作用48小时后TGF—β1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低。结论丹参酮ⅡA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TGF-β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人肝癌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及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MMC-7721肝癌细胞株,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Hoechst33342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梯状”DNA确定凋亡的发生并计算凋亡率;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TGF-β1的表达。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可见各试验组细胞的生长不同程度受抑,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形态改变;Hoechst33342染色可见凋亡细胞核浓染,亮度明显加深或有染色质边集现象,亦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提取基因组DNA电泳检测,出现典型的梯状条带;RT-PCR检测显示,丹参酮IIA作用48小时后TGF-β1表达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减低。结论丹参酮IIA可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此作用可能与细胞内TGF-β1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肝癌细胞Hep G2凋亡的作用。方法 Hoechst33342/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经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诱导的Hep G2细胞凋亡后细胞及细胞核的形态变化;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细胞晚期凋亡形成的"DNA梯带"。结果随着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浓度的增加,Hep G2细胞生长被抑制,凋亡细胞增多。同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的数量增多;30μg/ml的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细胞24 h后,可观察到明显的"DNA梯带"。随着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作用剂量的提高,DNA梯带更加明显。结论南蛇藤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诱导Hep G2细胞凋亡,具有量效关系和时间依存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骨髓间质干细胞 (MSC)对血管性痴呆 (VaD)模型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扩增成年大鼠MSC。利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 ,造模后 6h采用静脉注射Hoechst33342荧光标记的MSC(6× 1 0 6/ 0 5ml) ,观察注射后 30、6 0d大鼠脑内荧光标记细胞数及分化的功能细胞和认知功能变化。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VaD大鼠主动回避反应正确率 (90 2± 4 8、37 6± 9 3、4 3 5± 1 0 5 )min、游泳时间 (0 39± 0 1 8、2 47± 1 2 2、1 89± 0 90 )min、错误次数 (1 5 5± 0 40 ,4 5 6± 1 6 3、3 48± 0 6 6 )和盲端时间 (0 1 4± 0 0 7、1 40± 1 1 4、0 87± 0 76 )min ,在造模后 30d和 6 0d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静脉注射MSC后 30d和 6 0d ,VaD大鼠认知功能显著改善 ,但 6 0d组Hoechst33342荧光阳性细胞 (2 6 34 2 6± 2 81 73)以及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较 30d组 (375 9 45± 2 6 8 82 )明显减少 (P <0 0 1 )。 结论 静脉注射MSC可显著改善VaD大鼠认知功能 ,MSC可在VaD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和分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远期效果观察。方法 建立慢性心力衰竭大鼠模型。造模后通过心肌直接注射的方法,于移植组移植DAPI标记过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PBS溶液;假手术组仅开胸和关胸。并于造模后即刻、移植后4、8和12周,分批分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的检测。结果 心脏标本切片,荧光显微镜检查证实在细胞移植区有细胞核因被标记而呈荧光的新生心肌和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细胞移植区有类似心肌细胞的细胞团、心肌特异性结蛋白和肌动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检测阳性。透射电镜检查可见不成熟的心肌细胞,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胞质中有散在肌丝样物质,还可见内膜不完整的新生血管,且阳性物质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多。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则没有这些改变,并且在不同时间段出现死亡病例。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有效防止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恶化.促进心肌和血管再生,在移植后长时间内没有出现新的心肌缺血损害、炎症反应和恶性心律失常,持续修复受损心肌.远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1β (rrIL-β)诱导关节软骨细胞退变是否与其破坏线粒体的完整性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有关.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成功后,以10 ng/ml白细胞介素(IL)-1β刺激,培养24 h后,通过Annexin V-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和碘化丙啶双标及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以罗丹明-123荧光染色和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浓度;用荧光素酶反应检测线粒体合成三磷酸腺苷(ATP)能力来评价线粒体功能.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L-1β刺激组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及软骨细胞内活性氧浓度分别为(24±4)U,(4.1 ±0.8) pmol/106个细胞及(89±7)U,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6±10)U,(13.3±3.0) pmol/106个细胞及(17±3)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93,2.587,2.665,P值分别为0.026,0.039,0.021).IL-1β刺激能明显降低软骨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及其合成ATP的能力,并且能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结论 IL-Iβ能通过破坏软骨细胞线粒体膜的完整性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的表达,来诱导软骨细胞去分化,从而促进关节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利用激光共聚集显微镜观察平滑肌细胞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反义寡核苷酸的摄取和细胞内定位,改良Boden's小室法观察平滑肌细胞迁移。结果发现,加入反义寡核苷酸培养24h及48h后荧光分别位于细胞浆内和细胞核内,5umol/L以上浓度反义寡核苷酸作用36h后,被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迁移通过Boyden's小室碳纤维素膜的细胞数量小于空白对照组;正义,错义寡核苷酸和5umol/L以下浓度反义寡核苷酸迁移抑制不明显,提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在细胞核内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相似文献   

10.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心肌细胞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紊Ⅱ1型受体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心肌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显微荧光技术观察反义寡核营酸在原代培养的心肌细胞内的转染效率,及其在细胞内的时相性分布;MI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对心肌纲髓活力的影响。结果 寡核苷酸单独转染时,30分钟开始进人心肌细胞;60分钟进入细胞核,转染效率达峰值为30%;120分钟部分被降解;4小时后大部分降解。脂质体的介导能显著提高反义寡核苷酸对心肌细胞的转染效率,60分钟达峰值为60%,并且能改变寡核苷酸在细胞内的分布,4小时后仍能使寡核苷酸稳定于细胞核内;MTT法证实转染复合物对心肌细胞的活力无显著性影响。结论 反义寡核苷酸能成功的转染心肌细胞;脂质体的包裹能提高反义寡核苷酸转染效率、延长其作用时间,并改变寡核苷酸在细胞内的分布,使其长时间的稳定在细胞核内。本研究浓度的转染复合物对心肌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and volume of pores can be maintained within the acceptable limits by means of correct setting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casting and by selection of suitable structure and gating system arrangement.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per solves the issue of suitability of die casting adjustment—i.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r change of structural solution of the gating system—with regards to inner soundness of casts produced in die casting process. Parameters which were compared included height of a gate and velocity of a piston. The melt velocity in the gate was used as a correlating factor between the gate height and piston velocity. The evaluated parameter was gas entrapment in the cast at the end of the filling phase of die casting cycle and at the same time percentage of porosity in the samples taken from the main runner. On the basis of the performed experiments it was proved that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particularly of pressing velocity of the piston, directly influences distribution of gasses to the cast volume.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