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倒卵叶五加总皂甙 (SAOH)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c 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30min ,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模型 ,治疗组结扎前 10min注射SAOH ,检测心肌再灌注 4 0min时各组心肌组织乳酸脱氢酶 (LDH)、磷酸肌酸激酶 (CK)、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活性 ,并用原位杂交的方法观测左室心肌c fosmRNA的表达。结果 :再灌注 4 0min时 ,SAOH 5 0mg/kg组和 10 0mg/kg组心肌LDH、CK、MDA含量分别为 :(1790 .0± 31.4 )kIU/ g蛋白、(182 .0± 6 .8)kIU/ g蛋白、(3.6 9± 0 .11) μmol/ g蛋白和 (10 16 .0± 4 2 .6 )kIU/ g蛋白、(16 8.0± 4 .3)kIU/ g蛋白、(4.37± 0 .17) μmol/ g蛋白 ,显著低于IRI组 :(196 7.0± 6 4 .3)kIU/ g蛋白、(2 0 6 .0± 3.6 )kIU/ g蛋白、(5 .77±0 .2 0 ) μmol/ g蛋白 (均 P <0 .0 1) ;SAOH 5 0mg/kg组和 10 0mg/kg组SOD活性为 (11.70± 0 .2 6 ) μIU/L、(13.0 0± 0 .19) μIU/L ,较IRI组SOD(0 .30± 0 .2 5 ) μIU/L明显升高 (均 P <0 .0 1) ;而SAOH 5 0mg/kg组和 10 0mg/kg组心肌组织c fosmRNA的光密度值 (OD)分别为 0 .12± 0 .0 3、0 .12± 0 .0 3,较IRI组OD值 0 .2 1± 0 .0 3明显减小(均P  相似文献   

2.
益肾降浊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EA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益肾降浊汤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EAA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游离氨基酸浓度。结果 :第 1天模型大鼠海马Glu、Asp含量分别是 ( 8.2 6± 2 .13 ) μmol/g、( 2 .10± 0 .93 ) μmol/g ,第 7天含量分别是 ( 7.2 7± 2 .2 0 ) μmol/g、( 1.87± 2 .0 1) μmol/g ,第 15天含量分别是 ( 9.3 6± 2 .2 4) μmol/g、( 1.42± 1.2 1) μmol/g ,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P <0 .0 5~ 0 .0 1)。而中药组大鼠第 1天脑海马Glu、Asp含量分别是 ( 9.90± 3 .2 0 )μmol/g、( 2 .95± 1.73 ) μmol/g ,第 7天含量分别是 ( 10 .49± 2 .3 4)μmol/g、( 3 .0 3± 1.0 9) μmol/g ,第15天含量分别是 ( 11.0 5± 2 .5 4)μmol/g、( 3 .0 5± 1.41) μmol/g ,均高于同期模型组 (P <0 .0 5 )。结论 :益肾降浊汤可提高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内的EAA含量 ,调节突出间隙EAA浓度 ,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正常血脂兔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将2 4只标准饲养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氟伐他汀组,氟伐他汀组在行缺血再灌注术前给予氟伐他汀10mg/ (kg·d)干预一周。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活性;以Evans蓝和TTC双重染色方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取局部梗死区及对应部位心肌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表达。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氟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乳酸脱氢酶1及肌酸激酶活性均显著减小(P <0 .0 5及P <0 .0 1) ;缺血即刻始氟伐他汀组各时间点较缺血再灌注组左心室舒张末压减小(P <0 .0 5 ) ,左心室内压变化最大速率(±dp/dtmax)增大(P <0 .0 5 ) ;缺血再灌注组及氟伐他汀组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 .0 5 ) ,缺血再灌注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与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比值显著大于假手术组和氟伐他汀组(P <0 .0 1)。结论 氟伐他汀可以保护正常血脂兔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部分与调节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远端器官缺血性预处理 (RPC)可减少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坏死范围。本研究旨在观察RPC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不同部位血流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19头成年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 (n =9)及RPC组 (n =10 )。RPC组动物接受 3次左侧股动脉阻断 (5min)及再灌注 (5min) ,随后两组动物均分别依次阻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 10min ,再灌注 10min ;左冠状动脉第一分支 (D1)阻断及再灌注 10min后阻断左旋支 (LCX) 10min ,再灌注后观察 12 0min。结果 :LCX再灌注 10min时RPC组左室心内膜前壁、间隔及心外膜间隔心肌血流量 (分别为 0 .86± 0 .2 7,1.10±0 .34及 1.2 0± 0 .5 1ml·min-1·g-1)显著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0 .6 4± 0 .2 8,0 .6 9± 0 .2 3及 0 .5 8± 0 .2 6ml·min-1·g-1) ,P <0 .0 5。RPC显著减少再灌注后心室纤颤的发生率 (对照组 8/ 9,RPC组 2 / 10 ,P <0 .0 1)。冠状动脉阻断及再灌注后对照组主动脉平均压低于RPC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RPC显著减少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期心室纤颤的发生 ,其机制可能与RPC显著改善心内膜血液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成年和老年雄性Wistar大鼠各12只,分为4组:成年假手术组、成年缺血再灌注组、老年假手术组和老年缺血再灌注组,每组6只,进行缺血30 min再灌注3 h。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比色法检测心肌组织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 (caspase-3)活性,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组织总一氧化氮(NOx)含量,ELISA法检测心肌过氧亚硝基(ONOO~-)含量。结果老年组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度明显高于成年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4.6±1.7)%、(19.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活性:成年组为(340±32)μmol/mg,老年组为(436±35)μ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组织中NOx含量:成年缺血再灌注组、老年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成年假手术组的(2.1±0.2)、(4.4±0.5)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NOO~-含量:成年缺血再灌注组和老年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4.68±0.15)nmol/g、(7.25±0.18)nmo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大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可能的原因是老年鼠心脏中NO的毒性衍生物ONOO~-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功能蛋白的硝基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I/R 5、10、20、30 min组,相应的PTX(100 μmol/L)治疗组,持续观察PTX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ELISA法检测心肌组织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缺血前及灌注期PTX 100 μmol/L给药能明显恢复大鼠I/R前后心脏的左室发展压(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压亦明显下降;100 μmol/L PTX治疗组在I/R 5 min时明显降低TNF-α的含量(P<0.05).结论 PTX提高大鼠缺血缺氧后心肌收缩力的恢复水平,增强心肌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心肌I/R引起的TNF-α生成可能是其心肌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倒卵叶五加总皂甙 (SAOH)对大鼠缺血心肌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再灌注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的模型 ,结扎前 10 min舌下静脉注射 SAOH,测定心肌缺血3 0 min后再灌注 6h心肌组织丙二醛 (MDA)和血浆超氧化歧化酶 (SOD)的含量 ,并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生物素的 d 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的方法及免疫组化观察左心室心肌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Bax的蛋白表达。结果 再灌注 6h后 ,SAOH1 组 (5 0 mg/ kg)及 SAOH2 组 (10 0 mg/ kg)较 IRI组 ,心肌组织 MDA含量明显减少 [(4.89± 0 .2 6)、(3 .5 7± 0 .2 1) nm ol/ mg· pro vs(6.97± 0 .3 4) nmol/ mg· pro,P值均 <0 .0 1];血浆 SOD活性明显提高 [(9.88± 0 .18)、(11.40± 0 .3 7)μIU / L vs (3 .3 9± 0 .2 4)μIU / L ,P值均 <0 .0 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 (AI)显著减少 [(14.67± 3 .0 5 ) %、(7.49± 2 .62 ) % vs(2 1.96± 7.68) % ,P值均 <0 .0 1];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 [(7.73± 1.84) %、(5 .0 2± 1.0 1) % vs (18.5 9± 5 .68) % ,P值均 <0 .0 1];而心肌 Bcl- 2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加 [(12 .5 1± 3 .42 ) %、(17.48± 4.72 ) % vs(7.3 2± 2 .0 5 ) % ,P值 <0 .0 5 ,<0  相似文献   

8.
氯沙坦和卡维地洛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氯沙坦和卡维地洛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比较氯沙坦和卡维地洛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结扎Wistar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细胞凋亡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 ,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单纯缺血 再灌注组心肌细胞凋亡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 (37.5 3± 9.2 2 /视野∶0 .18± 0 .0 9/视野 ,P <0 .0 5 ) ,氯沙坦和卡维地洛组心肌细胞凋亡数分别为 8.74± 3.5 1/视野和 7.6 3± 4 .0 5 /视野 ,较单纯缺血 再灌注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氯沙坦和卡维地洛两组间无明显区别 (P >0 .0 5 )。结论 :氯沙坦和卡维地洛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损伤具有相似的保护作用 ,可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四氢喋呤 (BH4 )对兔实验性缺血再灌注 (MI R)损伤中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2 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 3组。制备MI R模型 ,观察BH4 预处理后MI R损伤中NO、MDA、SOD水平的变化及对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较假手术组NO显著减低 [(2 8± 10 ) μmol L比(116± 17) μmol L ,P <0 0 1],MDA水平明显升高 [(5 8 3± 10 4 )nmol L比 (7 0± 1 8)nmol L ,P <0 0 1],SOD活性明显减低 [(2 6 8± 17)nu ml比 (340± 2 4 )nu ml,P <0 0 5 ];而BH4 预处理组较模型组NO明显升高 [(6 2± 17) μmol L比 (2 8± 10 ) μmol L ,P <0 0 1],MDA明显减低 [(30 9± 6 1)nmol L比(5 8 3± 10 4 )nmol L ,P <0 0 1],SOD活性无明显改变 [(2 88± 2 0 )nu ml比 (2 6 8± 17)nu ml,P >0 0 5 ];BH4 预处理组和模型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有显著性 [(18± 4 ) %比 (16± 4 ) % ,P <0 0 5 )。结论 MI R导致内皮功能紊乱。BH4 对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从而减轻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 ,辛伐他汀组于结扎冠脉前 12小时腹腔注射给药 ,假手术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八导生理记录仪记录缺血 1、30分钟及再灌注后 1、30分钟心功能 ,以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缺血和坏死心肌面积。同时对缺血心肌行浸润 PMNs(多形核细胞 )计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与对照组比较 ,辛伐他汀组坏死区面积与缺血区面积之比减少 2 1% ,坏死区面积与左室面积之比减少 2 2 % (P均 <0 .0 5 ) ;左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速率(+dp/ dtm ax)、左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速率 (- dp/ dtmax)、心率 (HR)、心肌纤维缩短速率最大值 (Vmax)分别在再灌注 1分钟和 30分钟明显改善 (P均 <0 .0 5 ) ,缺血心肌 PMNs浸润明显减少。结论 辛伐他汀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