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采用腓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患者3例。均为胫腓骨双骨折后并发胫骨骨髓炎和大段骨缺损,其中闭合性骨折2例、开放性骨折1例;闭合性骨折者原内固定方式为胫骨髓内钉、腓骨钛板内固定,开放性骨折者原固定方式为组合式外固定架外固定;胫骨骨缺损长度均>7 cm;皮肤缺损者,均已经皮瓣移植或植皮覆盖;局部软组织均有窦道形成;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足下垂。采用分期手术治疗,1期行清创术,彻底清除骨髓炎病灶后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2期行腓骨上下端截骨搬移术,将组合式外固定架更换为环形外固定架,并在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腓骨横向骨搬移,每次0.25 mm,每日4次;3期行外固定架调整术,腓骨搬移段两端与胫骨残端接触并维持3周后,对搬移的腓骨加强固定。在3期手术时根据是否需要进一步调整搬移后的腓骨,决定同期植骨或延期植骨。观察感染控制、骨折愈合、患肢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例患者治疗时间(第1次入院至骨折愈合后拆除外固定支架的时间)18~26个月,中位数23个月。随访时间18~30个月,中位数26个月。末次随访时,创面均愈合;搬移腓骨段均与胫骨远近断端愈合;患肢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90~94分,中位数为92分。无感染复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均出现针道感染,经局部消毒、针孔处皮肤加压后,感染得到控制。结论:腓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有利于感染控制、骨折愈合和患肢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Ilizarov骨搬移术,在治疗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治疗的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的患者60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联合骨搬移和牵引成骨技术,在切除断端感染病灶后,给予干骺端截骨、外固定架的固定、骨搬移、以及骨延长等的处理,以促使骨缺损部位的愈合。对照组,采用同侧带蒂腓骨转移术治疗。术后对患者随访12~24个月,记录两组骨性愈合时间与并发症,且评价骨折愈合情况(Paley骨折愈合评分)、治疗前后对踝关节与膝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Barid-Jackson评分、HHS评分)。结果两组断端感染病灶被有效清除后,胫骨缺损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性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到骨性愈合后,观察组Paley骨折愈合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Barid-Jackson评分, HHS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izarov骨搬移术,操作简单,对胫骨骨髓炎伴长段骨缺损,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截肢率和患者疼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康健骨汤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熏洗辅助骨搬移手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44例胫骨骨折术后骨缺损骨缺损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2例。观察组采用复康健骨汤内服配合五味消毒饮熏洗辅助骨搬移手术,对照组采用单纯骨搬移手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体温、中性粒子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修复骨缺损长度、骨缺损部位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修复骨缺损长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5±2.86)cm、95.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缺损部位愈合时间、中性粒子细胞数、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4.74±1.83)个月、(4.57±2.25)×109/L、(6.32±3.74)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康健骨汤内服联合五味消毒饮熏洗辅助骨搬移手术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感染骨缺损,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活血、强筋续骨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和杀灭病菌,促进骨缺损的修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方法:本实验采用24只新西兰成熟白兔,每组各12只.治疗组,用金属重物由高处垂直坠落致兔胫骨中下段开放粉碎骨折,然后再截除1cm的碎骨,制成骨缺损的模型;对照组, 胫骨中下段用锯截除1cm胫骨,另行胫骨中上段截骨.二组均上外固定支架固定,术后10天,骨折端开始延长,每天延长1mm.结果:二组骨缺损延长1cm,骨折均愈合,二组在X线照片、大体标本外观及病理切片观察均无明显差异.结论:骨缺损能通过原位骨延长治疗取得成功,这对临床治疗骨缺损提供多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联合骨搬移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疗效及对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6例给予骨搬移术治疗,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统计2组临床疗效、骨折愈合率、症状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6周后X射线骨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血清ALP、BG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骨折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骨痂形成量、密度、结构及断端边缘形态评分和ALP、BGP水平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骨搬移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肿胀,加快骨痂重建,可能与调节ALP和BG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行一期骨搬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所用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行常规分期术治疗,观察组62例行一期骨搬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均比对照组少,且手术次数、植骨病例数与感染病例数均比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开放性骨折伴骨缺损患者行一期骨搬移治疗效果显著,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加速患者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感染性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本院1997年1月~2012年1月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患者21例。所有手术病例均植骨,骨折间隙及包绕骨折端360度植骨,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21例患者术后复查随访,X光显示1例骨痂生长较少,19例恢复正常,2例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结论:骨不连骨不愈合原因是多方面的,再次内固定加植骨术是治疗非感染性骨不愈合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期手术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切除感染骨、修复创面、截骨延长、处理骨接触端不愈合和骨外露创面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髓炎患者10例,其中左侧7例,右侧3例.所有患者的胫骨骨髓炎均发生于Gustilo 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其中一期行手术清创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4例,一期行手术清创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6例.皮肤缺损面积8 cm×6 cm至22 cm×8 cm.骨折断端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为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氏不动杆菌混合感染.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 26个月,中位数21个月;1例失访.胫骨骨缺损均得以重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 17个月,中位数9个月.2例行自体骨移植术,1例行小腿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行骨段滑移术中3例患者出现小腿疼痛,停止牵拉后疼痛消失.2例出现浅表针道感染,经换药治疗后治愈.1例出现断针,重新穿针固定.7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踝关节背伸功能受限,但跖屈正常,无马蹄足畸形.均无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和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切除感染骨、修复创面、截骨延长、处理骨接触端不愈合和骨外露创面的分期手术方案治疗合并软组织缺损的胫骨骨髓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骨不愈合、骨缺损的治疗原则和方法。方法:2007年5月-2010年5月,对37例感染性骨不愈合患者在应用有效抗生素、彻底清除病灶的基础上,依骨缺损的长度I期支撑植骨,修复创面后用骨外固定器加压固定。同时根据患者病情辨证口服中药以扶正祛邪,改善机体免疫力。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术后5~11个月,平均7.3个月达到骨愈合。感染得到彻底控制,伤口愈合。并保证了肢体长度的均衡。结论:采用上述综合治疗措施,简化和缩短了治疗过程,Ⅰ期植骨避免了为矫正肢体短缩而再行肢体延长术。骨外固定器应用于感染性骨不愈合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7例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植骨手术进行治疗,术后1年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术后,患者骨折端均愈合,愈合平均时间为(94.23±11.68)d。术后随访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90.36±4.52)分,其中1例中(2.7%),3例良(8.1%),33例优(89.18%),并无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畸形以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切开复位植骨术治疗胫骨平台塌陷骨折效果明显,操作准确,能维持塌陷骨折复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采用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患者14例,男11例、女3例;年龄21~65岁,中位数32.5岁。股骨骨折3例胫骨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4例;均接受过骨折固定手术治疗,行骨折外固定术10例、骨折内固定术4例。合并软组织缺损10例。病程3个月至2年,中位数5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感染控制、骨折愈合及患肢外形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搬移延长骨段3~11cm,中位数7 cm;贯通冲洗引流时间2~12周,中位数4周。1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2个月,中位数12个月;外固定架固定时间8~20个月,中位数11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14个月,中位数10个月。行皮瓣移植术3例,软组织修复良好。搬移骨段出现成角偏移1例,经截骨、调整外固定架处理后成角偏移纠正;并发针道感染2例,经换药后感染控制;并发骨缺损处软组织塌陷3例,经克氏针牵拉处理后软组织恢复;并发踝关节功能障碍1例,行踝关节融合术后行走功能恢复。末次随访时,参照改良ASAMI评价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0例、良2例、可2例。结论:骨搬移术结合贯通冲洗引流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有利于感染控制、骨折愈合和患肢外形的恢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缺损的护理方法。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采用术前患者评估、心理疏导、皮肤护理、预防交叉感染及术后VSD护理、外固定器护理、取骨区护理、功能锻炼等措施,规范护理接受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14例,男9例、女5例。年龄19~59岁,中位数40岁。胫骨干骨缺损3例,胫骨近端骨缺损3例,胫骨远端骨缺损8例。骨外露9例,窦道形成5例。骨缺损长度2.5~7.0 cm,中位数5 cm。创面感染肺炎克雷伯菌1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1例、阴沟肠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大肠杆菌3例、粪肠球菌4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观察植骨区切口、创面、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9例VSD敷料更换2次,5例VSD敷料更换1次。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9个月。植骨区切口均甲级愈合。6例创面换药后自行愈合,8例创面经植皮后愈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1年所有患者均能负重行走。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采用VSD联合开放植骨治疗的胫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仅有助于手术顺利完成,还可以促进创面和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滑槽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11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局部断端清理并重新固定钢板治疗,观察组55例采用滑槽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采用Harris评分评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髋关节功能、骨不连愈合情况、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不连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患者切口长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下床活动时间、负重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骨不连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滑槽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效果好,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不良事件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骨搬移术联合强肾健骨汤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9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及观察组49例,两组均用骨搬移术治疗,观察组加用强肾补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血浆黏度、全血黏度指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及步行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搬移术联合强肾健骨汤治疗胫骨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4例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4例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20~68岁,平均37.2岁。致伤原因:开放性粉碎性骨折8例,感染性骨不连6例。受伤部位:胫骨干10例,股骨干2例,踝关节2例。骨缺损长度3~10 cm,平均6.4 cm。所有患者均采用Masquelet技术治疗。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填塞骨水泥、软组织修复、外固定支架临时固定;第二阶段取出骨水泥、植骨、外固定支架或钢板固定。两阶段治疗相隔时间为1.5~3.0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所有患者第二阶段术后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5.3个月)。第一阶段术后3例皮肤出现渗液、破溃,加强换药后已愈合;第二阶段术后伤口均愈合良好。骨缺损愈合时间距离第一阶段手术为7~18个月,平均10.8个月。2例胫骨中段骨折患者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再次取髂骨植骨术后最终治愈。1例股骨髓内钉术后延迟愈合,采用髓内钉动力化术后已愈合。末次随访时均可负重行走,无疼痛和畸形。结论:Masquelet技术治疗下肢感染性骨缺损无需复杂的手术技巧和器械装置,操作相对简单,临床疗效可,临床上值得扩大样本量继续应用及观察。  相似文献   

16.
胫骨外伤后骨缺损的治疗较困难,尤其是在基层医院骨源困难的情况下.自1990年,作者采用腓骨移植作支架加周围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外伤后骨缺损病人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年龄20~50岁,平均40岁.均为车祸伤致胫骨开放性骨折.2例为清创后骨缺损,伤口Ⅰ期愈合;4例为伤口感染后引起骨缺损.同侧肢体3例合并腓骨骨折,经治腓骨骨折愈合;3例腓骨无骨折,缺损2~4cm.中段胫骨骨缺损3例,中下段1例,中上段2例.入院前已做1次手术2例,2次者4例.全部伤口已愈合,病程8~36个月,膝踝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屈伸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打压植骨、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支撑方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及关节面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Schatzker分型Ⅴ~Ⅵ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打压植骨、有限切开微创显露支撑内固定治疗,术后根据固定情况跨关节外固定架固定4~8周。结果 126例随访10个月~3 a,平均12.3个月。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关节面平整,无明显塌陷区。采用Rasmussen评价标准,优88例,良30例,可6例,差2例。结论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面缺损,应用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方法先实现固定,变关节面缺损为骨性关节面下缺损,自体骨混合人工骨打压植骨进行修复,可恢复关节面平整性,使膝关节获得满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骨搬移过程中骨质矿化的影响。方法将40例需要行骨搬移术的外伤性四肢骨缺损或四肢骨髓炎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行骨搬移术,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措施,治疗组在常规对症措施基础上加服桃红四物汤。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骨折临床愈合与骨质矿化所需时间,比较延长骨段的骨密度、患肢疼痛VAS评分的情况。结果 (1)搬移1个月与其后各时点组内比较,两组延长骨段BM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搬移4个月、骨搬移结束及骨质矿化结束时比较,延长骨段BM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搬移第1天与其后各时点组内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搬移1周、搬移1个月、骨搬移结束及骨质矿化结束时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两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质矿化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可明显提高骨搬移过程中延长骨段的骨密度,减轻骨搬移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患肢疼痛症状,缩短骨折愈合及骨质矿化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5年7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患者共11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55例)和治疗组(55例),分别采用髓内钉固定植骨术单用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补肾断续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HSS评分,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等。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X线片骨折线消失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和HS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MP-2,IGF-1,IGF-2,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补肾断续汤结合髓内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不愈合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进程,提高膝关节功能,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相关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动脉桥式吻合法游离腓骨移植一期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2月~2005年12月,采用动脉桥式吻合法游离腓骨移植一期修复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共32例,胫骨缺损6.0~20cm,平均12.5cm,其中18例合并腓骨骨折,伴有骨髓炎及窦道形成者16例,伴有周围软组织缺损者10例,均采用改良法行带血管蒂腓骨及复合组织瓣的切取、移植。结果:32例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术后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期限8~50个月,平均38个月。32例移植腓骨均获得一期愈合,供腓骨侧无踝关节不稳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腓骨胫骨化;16例伴有骨髓炎及窦道形成患者窦道愈合率达92%,窦道不愈合者经二期窦道清除术后愈合,携带皮瓣全部成活;10例伴有周围软组织缺损者携带皮瓣全部成活。按照Enneking评分系统,患肢术后功能恢复平均为正常功能的82%。结论:对于胫骨长段骨缺损患者可采用动脉桥式吻合法游离腓骨移植一期修复,该术式手术出血少,能有效控制感染,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