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胜军 《新中医》2015,47(12):128-12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PFNA微创内固定手术结合中药辨证分期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等,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观察组(3.6±1.2)月,对照组(5.2±1.6)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提高髋关节功能,是目前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冯涛  杨洪建 《吉林中医药》2015,35(4):378-380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联合PFNA治疗法,对照组仅采用PFNA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利于消除肿胀、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包震伟 《新中医》2015,47(8):106-10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单纯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PFNA结合中医辨证分期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对2种治疗方法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观察组(3.6±1.2)月,对照组(5.2±1.6)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粗隆骨骨折手术(PFNA)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两组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内服。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卧床、住院、患肢肿胀消退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能缩短术后下床活动、住院、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利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10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两组均用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术后加服中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骨折愈合时间、患肢肿胀消退时间、下地负重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恒古骨伤愈合剂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2组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治疗,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术后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骨折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可有效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肢瘀斑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并且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生接骨颗粒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术后给予益生接骨颗粒治疗,术后随访6~24个月,记录2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临床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生接骨颗粒联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肯定,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辅以化瘀接骨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单纯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加服化瘀接骨方。术后4周、8周、12周摄X线片观察2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周釆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情况,观察比较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结果 2组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治疗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2组骨折端骨痂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及12周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2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辅以化瘀接骨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PFNA微创内固定术结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PFNA内固定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术后给予规范抗骨质疏松方案治疗。比较2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检测2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统计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以上随访,治疗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个月髋部骨密度测定,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NA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Ⅲ~Ⅴ型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牢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骨折愈合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转髓内钉(PFNA)和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AL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中长期疗效。方法收集PFNA和ALP 2种术式治疗并得到完整随访的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PFNA组22例,ALP组20例,按AO/OTA分型。统计2组术后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在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2组患者进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 (1)2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及股骨近端骨小梁类型(Singh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2组患肢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术前差值、ADL评分较术前差值及2组间Harris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术后6月、12个月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FNA和ALP都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PFNA能使患者早期下地负重,短期疗效好于ALP,但中长期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胶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术后髋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评价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疼痛、肿胀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86.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术后疼痛评分、肿胀值改善更为明显(P<0.05);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胶囊利于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5例和DHS组35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DHS组总有效率为80%,PFNA组为98%,PFNA组的疗效优于DHS组(P0.05)。FP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或者短于DHS组(P均0.01),2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髋关节功能、畸形、运动范围和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PFNA组的功能评分和运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均0.01),而畸形评分明显低于DHS组(P0.01),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临床诊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2月中6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PFNA技术组(手术组,33例)和PFNA技术联合桃红四物汤组(联合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所用时间、手术过程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天数、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少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手术组(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1、6及12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手术组(P<0.05);同时联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组(P<0.05)。结论PFNA技术内固定联合桃红四物汤对老年创伤性骨折患者治疗效果好,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佳及并发症风险低等优势,临床价值优于单纯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张建洛  张飞 《河南中医》2016,(8):1399-140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中药治疗高龄(≥80岁)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常规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 d、术后2周、术后4周给予中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患肢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加速骨折愈合,缩短康复周期,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将76例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予PFNA内固定术,治疗组予温针灸联合PFNA内固定术。记录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治疗前后进行Harris评分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测定患者健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内的骨折再发生率;治疗前后测定血清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B ligand, RANKL)、网膜素-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rris及VA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Harris及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健侧股骨颈骨密度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骨折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RANKL水平降低(P0.05),血清网膜素-1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PFNA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症状,提高健侧股骨颈骨密度,降低骨折再发生率,这可能与其调节患者血清RANKL、网膜素-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KUS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KUS)术式,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术式,比较两组手术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中,KUS内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创伤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小,宜作为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论治结合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PFNA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分期论治,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骨痂生成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愈合时间等指标,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价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骨痂生成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及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arris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分期论证结合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促进骨折愈合,并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反向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反向LISS—DF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FNA和LISS—DF系统内固定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应用LISS—DF铜板内固定治疗者28例,应用PFNA内固定治疗者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LISS组较PFNA组手术时间长,两者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反向应用LISS—DF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和并发症与PFNA内固定相似,是一种创伤小、固定可靠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法联合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全部患者采用PFNA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中药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实验室指标(D-二聚体、ESR、CRP)的变化以及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个月,对比2组的骨折愈合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D-二聚体、ESR、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D-二聚体、ES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Harri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法联合PFNA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确切,能加快功能恢复,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FNA结合中医3期临床辨证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PFNA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在术后给予中医3期辨证熏蒸治疗,治疗观察时间为14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2.5%和77.5%,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要高(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内的髋内翻、继发骨折、静脉血栓、刀片切出、植入物失效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对照组明显要少(P0.05)。结论:PFNA结合中医3期临床辨证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