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风病人护理的体会解薇,蒋世祥邯郸市中医院(056003)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仅有肢体活动不利,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的病证。我们在脑血管病区从事中风病人护理工作多年,现将我们系统护理的90例总结如下:1临...  相似文献   

2.
王变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7):156-157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喁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因该病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西医也称之为“卒中”或“脑血管意外”,病人以突然出现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常见,常需比较长的卧床时间,处于被动体位。  相似文献   

3.
望诊 ,在中医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居于四诊首位 ,而望神又居望诊之首。但是望神中神的内涵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很明确 ,搞清楚其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医诊断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神”的概念很多 ,在不同的书中解释也不尽相同。神的含义有三 :一是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 ;二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 ;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而六版教材增加了神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主宰者。《中医诊断学》五版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六版则说神是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4.
罗元恺教授妇科望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玉珍  罗颂平 《新中医》1993,(9):15-16,19
中医学认为“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而知之谓之神”。罗元恺教授积几十年之经验,根据妇科特点,对望诊有独到的经验。认为望诊在妇科至为重要,较切诊更为客观。望诊主要是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和望月经、带下、乳汁、恶露等变化,可测知病情。1 望神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望神的重点在于眼神、表情和动态。在妇科急、重症中望神  相似文献   

5.
郑淑美 《中医药学刊》2004,22(2):272-27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喎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眼喎斜,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明代以后,中风治法发生了重大变革,多执“木必先枯也.而后风催之。人必先虚之,而后风入之。”的观点,改变了以前单纯调气的治法,使中风治疗进一步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答:中风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虮静∑鸩〖敝?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多变的特征相似,故以中风名之,又称卒中。中风临床分二种类型,一种是由外邪侵袭而引发者,只表现为口眼喎斜,而无半身不遂,病情较轻,即通常所称歪嘴风者为真中风;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7.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噼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疾患。几年来,本院中医内科收治中风病人50例,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要有高度的岗位责任感,严格的护理规程中风病人人院后,责任护土重点观察护理并记录。中风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反复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要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把握住病情京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  相似文献   

8.
中风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喁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之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中风应早期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别对危急重症者至关重要,但大多数在后期均遗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状。笔者就临床常见中风病后遗症偏瘫的治疗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医"望神"中"神"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望神”的“神”指人体的最高功能层次:(1)“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指事物的最高层次。①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境界、格调、识见,而这些标准均是从高、低衡量,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事物主要评价其层次。②事物层次如达到人类理解的极限则称为“神”。同时,用“神”来描述事物,也就说明是从层次角度评价事物。(2)“望神”中“察目”也最受重视,而“目”主要反映精神、意识等人体最高功能层次的情况。2.“望神”的“神”反映人体的整体功能层次,“望神”的“神”反映人体所有生物学特性。3.“望神”的“神”有“有、无”、“多、少”的变化。4.结论:所以,“望神”的“神”是人体反映整体功能层次的最高功能层次。  相似文献   

10.
中风的主证是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现歪噼不遂,临床上可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者病位浅、病情轻,一般表现为神志清,口角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中脏腑者,病位深、病情重,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等闭、脱之证。本证多见于脑血管意外患者,发病骤然,变化迅速,发病率、病残率、死亡率均较高。因此,准确及时地诊治,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细心的护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血性中风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化迅速,与风性善行数变的特性相似,故以中风名之。本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涡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涡僻率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病死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为老年人常见死因之一。因此中风的病因病机对临床用药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现从以下几方面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风辨证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黎成科 《中医杂志》1999,40(4):200-202
中医把“临床表现为以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未见昏仆仅见歪斜不遂者”诊断为中风。故凡非外伤所致的口限歪斜、半身不遂均按中风论治。这样自然会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针对性。如果把中风明确界定为“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脑动脉阻塞或破裂出血所致的局限性脑功能异常,临床表现以猝然昏仆、半身不遂为主要特征,亦有  相似文献   

13.
冯淑红 《河北中医》1998,20(3):190-190
中风是以口眼(口呙)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甚至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上有中脏腑、中经络之分、病情轻者口眼(口呙)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称为中经络;病情重者,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口呙)斜,半身不遂称为中脏腑,中脏腑者必同时山现中经络的症候、现将病情变化观察重点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1 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神志的变化.中经络者意识障碍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亦短;中脏腑得多有昏迷,一般起病急骤,突然意识丧失.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若突然头痛,频繁呕吐,应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头痛剧烈、烦躁不安的病员,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或镇静止痛剂,禁用吗啡、杜冷丁,慎用冬眠灵,因这些药物有抑制呼吸中枢或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又名“卒中”、“类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手足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证。且具有病情重、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等特点,所以临床上加强护理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病死率与致残率的重要环节。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中风中脏中腑,因两者皆有神志障碍,难于绝然分开,故常合二为一,统称“中脏腑”。但临床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言语蹇涩,神志不清为主证,但神志障碍较轻,一般属意识朦胧昏昏多睡。中脏是突然昏仆而半身不遂,其神志障碍重,甚至完全昏迷无知。因此对急性中风中脏腑病人的瞳神的分析观察,以及对病情发展变化与预后,这一独具特色的望诊很有临床意义。笔者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孙丽娜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10):878-878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因其起病急骤,见症多端,变化速疾,与自然界风性善行数变的特征相似,故类比名日中风,亦称卒中。中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由于正邪有强弱,素体阴阳有偏盛,因而病位有深浅,病情有轻重,病势有顺逆。  相似文献   

17.
王曰平 《光明中医》2003,18(4):29-29
中风又名卒中 ,以卒然昏仆 ,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语言不利 ,或不经昏仆仅以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梗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均属本病范畴。本病轻者仅限于血脉经络 ,重者常波及有关脏腑 ,中风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中脏腑有闭症与脱症之分。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 ,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此类病发生都较急骤 ,病死率高 ,后遗症多。病后搞好护理对其康复极为重要。1 严密观察病情中风一病 ,病情变化迅速 ,临床表现复杂 ,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中风后神志清楚或昏迷 …  相似文献   

18.
中风论“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风亦称"卒中".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其证候类似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疾患(包括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病).临床上,将中风分为中经络与中脏腑两大类;而中脏腑者又有闭证与脱证之分.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05-1006
中风属本虚标实之证,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分中经络与中脏腑,辨证不同,护理各不相同,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常常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通过中医手段辨证施护,有针对性地护理患者,能有效防止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应遵循中医理论体系,做好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20.
孙博  崔峰 《新疆中医药》2012,30(3):102-103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主症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中的脑血管意外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均归属于中医"中风"范畴。中风多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