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乐昌市坪石镇1993年流脑监测情况分析温汀昭,朱小慧,黄锐敏,黄卓英,张巧云,陈绮芬,邓立祥,邓日地乐昌市自大量使用流脑A群多糖体菌苗以来,流脑疫情不断下降,从80年代初的发病率6.5/十万,下降到1993年的0.14/十万。为进一步观察流脑发病强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东莞市1992-200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特点,掌握流行规律,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对东莞市1992-2007年流脑疫情数据和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92-2007年东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142例,死亡9例,发病率在0.04/10万~0.72/10万之间.流动人口流脑的发病率(0.24/10万)高于本地人口(0.09/10万)(P<0.01);沿海片区发病率最高,为0.36/10万.2-4月份报告病例数占全年病例数的65.49%.16~25岁组病例数最多,占发病总数的59.86%.工人和民工发病较多,分别为67例和46例,占总病例数的47.18%和32.39%.结论 东莞市流脑发病以散发为主,对流动人口进行流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和加强流脑监测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腔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是我省检诊监测疾病之一,现将我市1950年至1989年流脑的疫情、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情况作如下分析。一、疫情发生情况 (一)流行强度从1950年至1989年流脑在我市出现三次流行高峰,第一次是在1959年,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为77.20/10万、19.49/10万;第二次是在1967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29.45/10万;,25.27/10万;第三次在1978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6.70/10  相似文献   

4.
韶关市自1985年实施A群多糖体菌苗(以下简称APS)接种以来,流脑发病率显著下降,从80年代初的6.5/十万降至1994年的0.06/十万,为历史最低水平。在低发区内,通过人群带菌状况,免疫水平及疫情的监测,可掌握流脑流行趋势的变化,指导APS的接种工作,这对低发区流脑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选择经济水平中等,菌苗接种工作一般的乐昌市坪石镇为流脑监测点,现将1995年监测结果分别如下:l材料与方法1.l资料来源流脑发病资料及接种资料均来自韶关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1.2对象及分组将坪石镇人群按年龄(岁)0一、5一、10…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下关区6种传染病20年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7~1983年全区6种传染病发病共计993例,累计发病率为114.75/10万,其中麻疹、百日咳1978、1982年发病率较高,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白喉1979、1981年发病较高,脊髓灰质炎(脊灰)1978年发病率较高。1984~1996年全区6种传染病发病共计259例,累计发病率为16.10/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其中白喉、脊灰1984年后基本无病例,流脑1989年后、乙脑1992年后、百日咳1993年后无病例发生,麻疹发病维持在较低水平(11.90~0.98/10万)。从全区6种传染病20年疫情资料看,1983年前6种传染病发病率较高,分析原因,主要是:疫情报告不及时,对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安徽省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5~2007年流脑疫情资料.结果 合肥市2005~2007年流脑累计发病330例,2005年发病率为1.64/10万,至2007年上升到2.84/10万;经实验室确诊共,其中97.5%为C群,其余为未分群;冬春季发病高峰明显,每年1~4月流行期发病数均超过当年的70%;2005和2006年发病率最高为15~19岁组(8.63/10万,11.30/10万),2007年发病率最高为0~1岁组(11.15/10万),较2005年上升了近5.5倍;2005年城市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81.8%,2007年下降到43.6%,2005年农村发病数占病例总数的18.2%,2007年上升到56.4%;共发生19起聚集性流脑疫情,8起发生在学校,其中职业学校4起.结论 流脑流行病学特征逐年变化,尤其病例年龄分布特征明显,应适时调整最佳免疫策略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自1981年普种流脑多糖体菌苗以来,我县流脑发病一直稳定在2.46/10万~5.69/10万之间,由于流脑菌苗接种措施的落实,控制了流脑流行的年度高峰。但近年来流脑发病年龄趋向免疫程序规定“不适接种年龄”的1周岁内的儿童,这个问题值得卫生防疫主管部门及从事计划免疫工作的专家、同行们注意。我县1987年12月至1988年月累计发生流脑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多见于冬春季 ,对人民的健康有较大影响。为了解掌握流脑在本地区的流行情况及特征 ,总结防治对策 ,现将 1980年以来的疫情资料总结如下 :1 流行情况   1980年~ 1999年全市共报告流脑 1874例 ,其中男 1143例 ,女 731例 ,死亡 6 4例。最高年发病率 8.7/ 10万 (1980年 ) ,最低年发病率 0 .0 3/ 10万 (1999年 ) ,年平均发病率为 1.77/ 10万 ,病死率为 3.42 %。 1980年以后我市流脑疫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其中 1984年~ 1986年有回升 ,1988年以后的发病率均在1/ 10万以下的散发水平。2 …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为了解流脑流行现状,制定流脑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发病数据。结果 2006-2019年辽宁省共报告流脑病例18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030 1/10万,死亡28例,年死亡率为0.004 6/10万,病死率为15.30%。发病时间以冬春季为主,11月至次年5月报告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9.07%;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52.46%。2006-2019年共检出明确脑膜炎奈瑟菌(Nm)分群病例11例,A群最多(81.82%)。从密切接触者分离到Nm 54株,A群最多(66.67%)。结论 2006-2019年辽宁省流脑疫情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儿童流脑监测工作,做好实验室检测,提高Nm检出率,关注菌群变迁和耐药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掌握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发病动态及菌群变动情况,评价控制效果,预测流行趋势,指导流脑防制工作,1977~1996年我们对韶关市流脑进行了长达二十年连续、系统的监测,现将发病动态及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疫情资料来自韶关市疫情年报表,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APS)的接种资料由韶关市卫生防疫站流行病科提供。1-2 监测对象1977~1988年、1989~1996年分别选取韶关市区、乐昌坪石镇健康人群为监测对象。1-3 监测内容1-3-1 人群带菌调查:流行前期(11…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12年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福建省近12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历年疫情资料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0.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省自上世纪80年代推广使用A群流脑菌苗以来.流脑流行的周期性被打破,流脑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1990~2001年全省发病1635例,死亡122例,发病率在0.03/10万~1.23/10万之间,疫情平稳,均以散发为主,大多数病例分布在山区和边远的农村,除厦门外,各地市的发病率差别不大,发病分布无明显地区差异。流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2~4月份,年龄以14岁以下为主,以散居儿童的病死率最高。结论:加强菌群监测及疫情预测预报,切实做好流脑多糖体菌苗的预防接种和应急免疫工作,对控制流脑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8 0年我市开始对 15岁以下儿童接种 A群流脑多糖菌苗 (简称流脑菌苗 )以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 )的流行特征发生了较大变化。为了及时掌握其流行规律 ,更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 ,本文就兖州市1956年~ 1999年流脑疫情资料作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1.1 各阶段发病率、死亡率 将 1956年~ 1979年和 1980年~ 1999年分别划分为流脑菌苗接种前和接种后阶段。 1956年~ 1999年累计发病 112 86例 ,死亡 539例。接种后比接种前阶段平均发病率下降了96.94 %,平均死亡率下降了 95.4 6%(表 1)。表 1 兖州市流脑菌苗接种前后流脑发病率、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06/2007年度(2006年10月~2007年9月)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流脑提供依据.方法 对网络直报的流脑疫情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山东省2006/2007年度流脑发病34例,发病率0.037/10万,比2005/2006年度(2005年10月~2006年9月)减少45.16%;死亡6例.同比减少40.00%.病例分布在12个设区的市;1~4月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5.62%;≤29岁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94.11%;在1个市1所学校发生聚集性流脑疫情.在流脑病例中分别检测出A、C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1株和3株;在健康人群中检测出A、C群Nm各3株.结论 应采取以接种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开展流脑病例、健康人群流脑带菌和抗体水平监测.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流脑监测与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掌握流脑疫情动态及其流行特征,我市于1990~1992年度按全国统一监测方案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疫情资料:通过传染病报告系统收集,并进行个案调查,按管理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核实。(2)监测对象、指标与方法:按全国流脑统一监测方案。结果与分析: (1)流脑发病概况:广州市从1952年度以来,历年均有流脑病例,但没出现周期性流行,仅于1967年度出现过一次大流行,发病率高达716.95/10万。60年代平均发病率为108.91/10万,其他年代则在0.84~3.16/10万之间。1990~1992年度共发生21例,平均发病率为0.12/10万(0.08~0.15/10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死亡1例,病死率为4.76%。  相似文献   

15.
对武汉市 1949~ 1998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其年均发病率 48.75 / 10万。死亡 2 113例 ,病死率 3.5 2 %。每隔 7~ 12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 ,共出现过四个高峰 :195 7、196 5~ 196 7、1978、1985年。且发病率与病死率呈分离现象。发病以 15岁以下为主 ,且发病有向大年龄组转移的趋势。每年的 2~ 4月为流行高峰季节 ,发病数占全年的 75 %以上。 15岁以下人群仍然是预防重点。流脑 A群多糖菌苗是今后预防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台州市1950—2017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从《台州地区疫情资料汇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疫情数据,从《台州市卫生防疫站志》收集免疫规划历史资料,对流脑疫苗推广使用不同阶段的台州市流脑发病概况和病例三间分布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950—2017年台州市共报告流脑病例62 95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57/10万;报告死亡3 041例,年均报告死亡率为0.99/10万;病死率为4.83%。68年的流行曲线提示,台州市在1959年、1965—1968年、1979年出现三次流脑大流行,流行最高峰出现在1965年(325.52/10万)。流脑疫苗推广使用(1979年)前流脑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5.25/10万,1980年开始实施免疫规划及之后的四个阶段,流脑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下降至28.16/10万、2.55/10万、0.09/10万和0.02/10万,且未再观察到明显流行高峰。仙居县和玉环县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8.12/10万和31.90/10万;台州市流脑发病集中在2—4月,占78.59%;病例以15岁以下人群为主,占52.01%,成人病例比例上升;病例男女比为1.46∶1。结论 1950—2017年台州市流脑流行呈阶段性下降至低水平散发,实施免疫规划后的疫苗接种预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盐城市近十年来流脑的流行特点和趋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0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1年~2010年流脑发病51例,死亡3例,年发病率在0.01/10~0.22/10万,病死率为5.88%;以南部地区县、市发病较中、北部为多;病例主要集中在1~4月,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职业以小学生为多。结论:加强流脑疫情的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关注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消除免疫空白。同时应根据流脑的监测结果及时接种新型的流脑疫苗。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自贡市41年流脑流行的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41年中发病率波动在343.92/10万-0.43/10万,以散发病例为主。死亡率随发病率升高而增加。接种菌苗前后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8.87%、20.12%,明显地削减了发病高峰。流脑在该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但明显表现出冬春季发病高的特点。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居多。自1984年对1-15岁儿童进行了基础免疫接种后发病率比接种前下降了36.4%,有效地保护了易感儿。从四区发病情况看城区发病低于乡区,分别为14.99%、47.12%。本文还对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杭州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趋势和发病特征。方法通过杭州市疫情报告系统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杭州市1959-2019年流脑病例,描述性分析不同时期流脑发病率和分布特征。结果杭州市1950-2019年共报告流脑58949例,发病率(/10万)从1950-1959年、1960-1969年的12.57(4177例)、106.26(44969例)下降到2000-2009年、2010-2019年的0.07(46例)、0.01(9例)。2-4月份报告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1.35%。0-9岁、10-19岁、≥20岁病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6.33%、37.33%、25.33%,其中婴儿病例比例从1976-1979年、1980-1989年的3.43%、7.52%上升到2000-2009年、2010-2019年的15.22%、22.22%。结论杭州市1959-2019年流脑发病显著下降,从大流行转变为散发状态;应加强适龄儿童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和流脑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20.
1 案由 在依据市、区(县)疫情年报资料进行1989~2000年甲型肝炎(HA)流行病学专题分析中(包括:升降、周期性趋势检验,病例发病年龄、地区、性别和职业分析),发现我市闫良区在此期间发生了一起与水源污染有关的HA爆发流行,现将判断依据和分析报告简述如下:闫良区1989~2000年间传染病报告率在233.91~1095.64/10万(x=554.02/10万)间波动,年报告病例在524~2292例(x=1189例),HA发病率在3.90~293.03/10万(x=107.64/10万)间波动,病例数在9~613例间(x=226例),HA发病最高年份是最低年份的75.14倍。占总报告病例数和HA报告数的上限均为1991年,提示该年可能发生HA爆发。见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