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头痛,头痛部位有手足少阳经、足太阳经、足厥阴经、督脉、跷脉等经脉循行,而以少阳经脉分布范围最广.针刺治疗偏头痛有确切疗效,取穴以足少阳胆经腧穴使用频次最高.除了头痛处局部取穴这个原则外,作者认为取足少阳胆经腧穴治疗偏头痛还与阳跷、阳维等奇经,以及经筋有关,而表里经、同名经配穴的运用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2.
颈椎部位有数条经脉通过,是经络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及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在颈部走行的诸多经脉中,尤以循行于项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等最易受到颈椎间盘病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颈椎部位有数条经脉通过,是经络联系人体脏腑器官、四肢百骸及气血流通的一个枢纽。在颈部走行的诸多经脉中,尤以循行于项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等最易受到颈椎间盘病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探寻少阳经脉头部循行以及之间的关系,分析"以痛为腧"的产生过程和腧穴主治特异性规律。方法:发放调查问卷700份,让偏头痛患者将3个最剧烈的痛点标注在网格图上,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得到382份有效问卷,通过统计问卷结果总结和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头侧部少阳经穴位被点出的次数为732占比63.87%,其中足少阳胆经痛点数为674个占比58.81%,手少阳三焦经痛点数为133个占比11.61%。痛点出现频次较高的少阳经穴有足少阳胆经的悬颅穴、率谷穴、正营穴、颔厌穴等穴位,所占比例分别为8.12%、7.50%、6.46%、6.28%等,以及手少阳三焦经的角孙穴、丝竹空穴、耳和髎穴,所占比例分别为4.10%、3.40%、3.14%。结论:偏头痛在侧头部痛点与少阳经脉的循行线是有联系的,痛点与足少阳胆经的循行线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针刺疗法对它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如果在针刺时加以一定的手法则收效更好.我们曾对54例各种性质不明的头痛患者,根据经络辨证,采用"五脏交经"法进行治疗,初步结果尚属满意.现报导如下.治疗方法我们把头痛的部位在那一条经脉所经过之处,就将它归纳为那一经的病变.例如足少阳胆经经过头的颞侧,凡偏头痛者,即作为少阳头痛;足太阳膀胱经经过后枕部,凡后枕部头痛,即作为太阳头痛;足阳明胃经经过前额,凡前额头痛,即作为阳明头痛;足厥阴肝经到头顶部,凡巅顶头痛,就作为厥阴头痛.如多处头痛的,则作为混合类型.如痛在颞侧及前额,则归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巡经取穴手法治疗颈性头痛的疗效.方法:使用巡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取穴的手法对颈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8.11%.结论:通过对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与督脉诸穴的适度穴位刺激,可达平肝熄风、通调肝肾、通络止痛之功效,从而有效的缓解颈性头痛.  相似文献   

7.
蔡亚仙  魏丹 《河南中医》2020,40(1):47-50
针灸治疗偏头痛以经络辨证为核心,在十二经脉中根据经脉循行部位的不同将头痛分为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太阳头痛、厥阴头痛等,经络辨证选穴依据主要有本经配穴、同名经配穴、表里经配穴、辨证配穴以及根据病变部位上下左右配穴,而偏头痛的发病部位有明显经脉循行的特点。从经脉论,偏头痛属少阳头痛,与足少阳胆经及手少阳三焦经关系更为密切,循经取穴是治疗偏头痛的核心。从络病论,偏头痛符合脑络易滞易瘀、易入难出、易积成形的病变特点,治疗上宜通络止痛、气血同治,以尽快促进脑络功能恢复,防治脑络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8.
<正>王登旗教授运用同名经相应交叉取穴法治疗腕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疗效满意,可谓立竿见影。现将其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相关定义1.1同名经所谓同名经,就是阴阳属性名称相同的手足经脉,即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与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与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与足少阴肾经、手厥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本病的病变部位在颈项,其所涉及部位可为上肢、上胸背及下肢,有时亦可出现脏腑失调的证候。这与经脉走行密切相关,其经脉走行,以循行于项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阳胆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等最易受累。若颈椎病累及手少阳三焦经脉可出现颈  相似文献   

10.
合谷穴和率谷穴都是临床较为常用的腧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的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属四意穴和马丹阳十二穴之一。《玉龙歌》云:“头而纵有诸样症,一针合谷效通神。”《甲乙经》中以该穴主治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在《外台秘要》中又主治头痛、口噤不开等,均说明了本穴对头面五官疾病有特殊的疗效。率谷穴位于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为足少阳胆经穴位。因胆经循行于侧头部,其支脉循行于耳部、面部及下肢外侧正中,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