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目前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月于上海肿瘤医院、胸科医院及某三甲综合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最终入住普通病房的食管癌患者165例为调查对象,采用经文献回顾和小组讨论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调查患者术前、术后的睡眠质量情况,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了解影响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果 1.患者术后PSQI评分高于术前(P<0.05),提示术后睡眠质量较术前显著降低。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担心家庭支出、害怕疾病本身、夜间量血压、疼痛、卧位不适、肠内营养供给方式、导管数量、是否拔除胃管、是否拔除胸管9个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害怕疾病本身、卧位不适、导管数量、是否拔除胸管是术后PSQI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食管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显著降低,医护工作者应该了解其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患者胸管、胃管、尿管留置期间预防睡眠障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合并足三里穴位按摩,以改善睡眠环境,合理安排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减少留置管道引起的不适,减轻切口疼痛及心理因素的影响。结果:48例患者除2例需应用催眠药物方可入睡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的睡眠。结论:加强食管癌术后患者睡眠障碍的预防性护理,对减轻手术带来的不适,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相关生活质量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35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莱切斯特咳嗽问卷(Mandarin Chinese version of the 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MC)调查患者术后咳嗽情况及咳嗽相关生活质量现况,并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解其影响因素。结果 4个时间点肺癌患者的LCQ-MC评分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前相比,手术后(拔除胸管前和拔除胸管后24h内)患者的LCQ-MC评分以及生理、心理和社会维度评分都有所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对自身疾病认知水平不同及肿瘤分期不同的肺癌患者,其LCQ-MC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肿瘤分期是影响肺癌患者术后拔除胸管前LCQ-MC评分的独立因素,共解释了17.3%的变异。结论肺癌患者术后咳嗽症状明显,生活质量降低,医护人员应重视其术后咳嗽情况,针对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140例食管癌术后胸管、胃管、营养管留置期间引起的口渴、疼痛、睡眠障碍及心理痛苦体验等常见的不适,在护理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生理的舒适、心理的支持及自我应对指导,明显提高了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手术后的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5.
按压耳中穴治疗食管癌术后呃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洪素卿  方弘 《现代护理》2005,11(14):1149-1150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呃逆是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有声,音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控为主要特征[1],是许多疾病的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胃气上逆.呃逆患者常感痛苦难言,可对讲话、咀嚼、呼吸、睡眠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食管癌术后频繁的呃逆可造成胃管、空肠管脱出、烧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并引起术后疼痛加重,咳嗽排痰无效.剧烈的膈肌痉挛伴颈部肌肉收缩、血压增高,可致伤口内出血或形成血肿,影响切口愈合,不利疾病恢复.我科从1995年1月~2004年1月,采用压耳中穴方法治疗呃逆4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丁越玲  查全萍 《全科护理》2016,(13):1360-136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病人对留置胃管的耐受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胸外科200例食管癌术后留置胃管病人进行胃管耐受性及影响因素调查,调查术后病人相关的一般资料、置管时的不适反应、留管期间的不适反应及程度。[结果]置胃管时的不适反应分为三级,轻度不适45%,中度不适48.5%,重度不适6.5%;留置胃管期间,要求拔除胃管的病人占53%,有自行拔管行为的病人占13%;留置期间均有各种不适反应耐受程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置胃管均有不程度的不适,其中咽喉部疼痛和口渴是术后病人难以耐受的主要原因,对此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拔管率。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心脏外科术后患者的胸管不挤捏或不挤压是否较挤捏或挤压更易发生胸管阻塞,操作方法不同是否会造成胸腔引流量差异,及挤捏或挤压胸管对患者心率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有无影响,将待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作挤捏、挤压和对照3组。结果表明,挤压组在术后4~6h引流量明显增多,其他两组引流量和引流总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挤捏或挤压胸管对心率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亦无影响。因此,心脏直视术后患者无需挤捏或挤压胸管,如有可见血块,可挤捏局部管道,只需完善胸管的自然引流。引流管道不能打结或扭曲,在病情允许时,尽早改半卧位或斜坡卧位以促进重力引流,保持胸管引流通畅,不增加术后的引流量  相似文献   

9.
曹娟  李方  周元  袁慧 《护理学报》2017,24(22):58-60
目的 研究适时挤压胸管对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6月同一医疗组行胸腔镜下肺部手术11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定时挤压胸管,观察组适时挤压胸管,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主观感受等.结果 患者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情况、满意度等主观感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部手术患者适时挤压胸管安全可行,能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减少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介入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其干扰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桂英  陈群 《现代护理》2006,12(6):505-506
目的了解介入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的因素,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汉化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干扰因素问卷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测评,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即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PSQI总分与正常人PSQI总分比较。结果住院患者术前及术后PSQI总分分别为(8.92±5.53)分及(10.25±4.17)分,住院患者中术前有58.04%,术后有75.43%的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担心病情、环境噪音、病室不适、经济负担、夜间治疗。结论介入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环境、生理和社会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是否留置胃管及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对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2月行肝癌切除术的3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试验1组和试验2组,对照组120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首次肛门排气后拔除;试验1组104例患者于术前留置胃管,术后持续胃肠减压至次日9∶00拔除;试验组98例术前不留置胃管。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适症状、总体康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较早,使用营养液的时间较短,不适症状发生率较低(P0.05);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手术患者不留置胃管或术后早期拔除胃管均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建议减少留置胃管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介入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干扰睡眠的因素,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汉化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睡眠干扰因素问卷对患者睡眠质量进行测评,以PSQI>7分为我国成人睡眠质量有问题的参考值,即总分>7分为睡眠质量差,总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将患者术前与术后的PSQI总分与正常人PSQI总分比较.结果住院患者术前及术后PSQI总分分别为(8.92±5.53)分及(10.25±4.17)分,住院患者中术前有58.04%,术后有75.43%的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担心病情、环境噪音、病室不适、经济负担、夜间治疗.结论介入科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下降,环境、生理和社会心理因素与睡眠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食管及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舒适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125例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术后胸管、胃管、营养管留置期间引起的口渴、疼痛、睡眠障碍及心理痛苦体验等常见的不适,护理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给予患者生理舒适、心理支持及自我应对指导,明显提高了食管及贲门癌患者手术后的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影响睡眠因素调查表,对96例择期PCI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PCI患者术前、术后分别有61.46%、87.08%存在睡眠问题,PSQI总分分别是(9.82±4.51)和(12.11±3.99),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国内常模相比、术前PSQI总分及各成分得分与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主要影响因素有手术焦虑、噪音、病房陌生感、经济负担、病床不适;术后主要影响因素有体位不适、腰背酸痛、噪音、夜间查房及治疗护理、排尿困难等.结论 PCI患者睡眠质量较差,以术后为甚,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控制各种影响因素,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7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第一医院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异常的原因,并分析睡眠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7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中50例(71.43%)存在睡眠异常,其中睡眠异常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术后切口疼痛、术后管道、睡眠体位要求、睡眠环境差与无睡眠障碍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发现对疾病的恐惧、术后切口疼痛、术后管道、睡眠体位要求、睡眠环境差等为食管癌术后患者睡眠异常的危险因素。结论:7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较高,患者对疾病的恐惧、术后切口疼痛、术后管道、睡眠体位要求、睡眠环境差等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空肠造瘘双向置管是采用空肠造瘘,逆向将胃管置入胸胃中用作术后胃肠减压,顺行置营养管到空肠用于术后肠内营养支持,这种方法无鼻胃管、肠管给患者带来鼻咽部黏膜的刺激不适,不影响术后咳嗽、排痰;术中逆行置入胃管对胃液既有负压抽吸,又有重力引流的双重作用,使胃液引流效果好,不易发生吻合口瘘;肠内营养符合正常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入住ICU期间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自行设计的患者夜间睡眠影响因素调查表,对152例肺癌开胸术后患者进行调查。结果:152例肺癌患者术后入住ICU期间不熟悉的环境、疾病带来的不适和疼痛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最主要的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开胸术后入住ICU期间存在睡眠问题,针对影响因素进行前瞻性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的有效睡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李慧霞  曹娜 《天津护理》2013,21(3):270-271
非计划性拔管(Unplaned extubation UEX)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其中既有患者未经医护人员同意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致导管脱落[1].贲门癌手术患者常规于一侧鼻腔留置胃管和营养管对其术后胃肠减压和早期鼻饲流质饮食提供肠内营养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临床上发生胃管、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案例时有发生,一旦出现非计划性拔管,胃肠减压无效,吻合口张力增加,肠内营养不能及时跟上,致使患者恢复时间延长,经济负担也随之增加.现将有关胃管、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相关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三野清扫术术后发生谵妄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20例食管癌根治+三野清扫术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食管癌根治+三野清扫术,术后在ICU停留的时间为24~30 h,发生谵妄的时间为术后1~3d,持续12~120 h.其中3例意外拔出胃管,1例拔出中心静脉导管(CVC),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食管癌根治+三野清扫术患者发生谵妄的因素有高龄、负性情绪、机体创伤、疼痛、药物不良反应、睡眠紊乱、ICU环境陌生等.我区采取了提高患者的应激耐受力、心理疏导、疼痛护理、保证睡眠质量等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谵妄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比较护理人员和患者关于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状况和影响因素的不同看法。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状况调查表(患者卷和护士卷)分别对397例患者(内科254例,外科143例)和101位夜班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在397例患者中,45.6%的住院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护士护理别的患者发出的声响、夜间治疗护理、电话铃声、空调发出的声音、护士交谈声、治疗仪器发出的声音、护士脚步声是干扰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的环境因素;疾病本身带来的不适、夜间起来上厕所、药物的夜间服用是生理及病理生理方面的影响因素;对病情的担心、情绪厌烦、想念亲人、难以自控等心理因素导致患者难以入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住院患者夜间睡眠的因素包括对病情的担心、疾病本身带来的不舒适、夜间起来上厕所和护士的脚步声等。91.1%的护士能够意识到大部分住院患者的夜间睡眠状况较正常人差;患者和护士认为睡眠影响因素的排序在总体上比较一致,但在各自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仍有较多项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大部分住院患者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护理人员应从患者角度出发,系统了解住院患者的睡眠状况,采取个体化护理对策,改善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