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年来创伤性肝破裂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诊断并不困难,但是因其常伴有大血管、胆管及其他脏器的损伤。故其病情凶险,处理难度较大,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应予以高度重视。为提高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效果,现将本院近11年收治的86例创伤性肝破裂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69例(80.25%),女17例(19.75%);年龄5~62岁,平均33.5岁。钝性伤79例,锐器刺伤7例。按美国创伤协会分级标准(AAST)分类犤1犦Ⅰ级19例,Ⅱ级25例,Ⅲ级28例,Ⅳ级12例,Ⅴ级2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32例创伤性肝破裂的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手术治疗54例,占40.9%;手术治疗78例,占59.1%(其中2例采用腹腔镜电凝止血)。治愈129例,占97.7%,有3例手术后死亡,均属重度肝破裂,占2.3%;术后并发膈下胆汁性包裹性积液2例。结论 手术治疗目前仍是创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轻度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率正在逐渐提高。腹腔镜及导管介入技术的开展,为治疗肝破裂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肝破裂合并严重胆管损伤的手术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严重的外伤性肝破裂常合并胆管损伤,表现为休克,胆汁外溢造成腹膜刺激症状以及继发感染,病死率高~([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8月我科手术处理7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严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附86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总结近11年收治的86例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手术治愈69例(80.2%),非手术治愈11例,有36例发生并发症,手术治疗中死亡6例(8.7%),主要死因为大出血,急性呼吸窘迫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笔者认为手术是创伤性肝破裂治疗的主要方法,快速有效复苏、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正确选择手术方式可提高治疗成功率,非手术治疗仅适用Ⅰ~Ⅱ级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纯性轻型肝破裂。  相似文献   

5.
肝破裂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病率居第2位,占15%~20%,严重时常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死亡。因此,针对严重肝破裂的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的处理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安徽省立医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严重肝破裂40例手术方式的选择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脏外伤的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2005年12月年本院收治创伤性肝破裂5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Ⅲ级以上的严重肝破裂37例。手术治疗5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修补、清创性肝切除、肝周填塞止血:非手术治疗1例。结果:手术组:治愈49例,术后死亡2例:非手术组1例治愈结论:I级单纯性外伤性肝破裂可保守治疗;手术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的主要措施。确切止血,仔细结扎胆管,充分通畅的引流及术后抗生素扣支持治疗是防止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创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治疗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创伤性肝破裂。结果 本组中,车祸伤54例,刀刺伤28例,坠摔伤20例,其它18例。单纯肝破裂6l例,合并其它脏器损伤者59例。腹腔穿刺、B超和CT检查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92.3%、93.8%和93.6%。入院时休克108例。术中发现腹腔内积血300~3500ml,平均1350ml。肝修补75例,肝部分切除33例,保守治疗12例。全组治愈率93.3%(112/120)。结论 早期诊断是及时救治创伤性肝破裂的首要环节。出血性休克是刨伤性肝破裂致死的主要原因,抢救的重点在于纠正出血性休克。严重肝损伤应当机立断进行手术治疗。根据伤情选择肝修补、肝修补加明胶海绵或大网膜填塞和肝脏部分切除,止血不满意还需加作选择性肝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8.
肝破裂在腹部外伤中的发病率居第2位,占15%~20%,严重时常合并重度失血性休克,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死亡[1].因此,针对严重肝破裂的不同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的处理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安徽省立医院2005年1月-2011年5月收治的严重肝破裂40例手术方式的选择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4 ~76岁,平均年龄为45.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22例,刀刺伤7例,坠落伤6例,挤压伤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损伤控制性手术在严重创伤性肝破裂救治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3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6例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的严重创伤性肝破裂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患者的救治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36例患者中,31例成功救治,救治成功率为86.11%;进行Ⅱ期确定性手术的34例患者中,术后有1例发生严重感染败血症,2例多功能器官衰竭,3例肝及隔下脓肿,2例肺部感染,共8例,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2.22%。结论控制性损伤手术治疗严重创伤性肝脏破裂能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基本稳定的生理状态,救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创伤性肝破裂是腹部外伤中较常见而严重的损伤,病情复杂,合并损伤多,目前其病死率仍较高。我科1991~1999年共收治37例创伤性肝破裂病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经验,为减少误诊、漏诊及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25例创伤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21例于伤后24 h内就诊,3例于伤后48h就诊;1例CT检查发现空腔脏器疝入胸腔,追问病史,2年前有外伤史。术前均完善胸片、胸腹部CT和胸腹部B超检查,术前均获确诊,确诊率100%。采用经胸手术14例,经腹手术8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疝内容物为肝3例,脾6例,胃7例,大网膜4例,结肠2例,其他3例。同时行肝修补术3例,行脾切除术6例,行胃肠破裂修补术13例。结果术中发现左侧膈疝23例,右侧膈疝2例。膈肌呈线性破裂20例,呈不规则破裂5例。膈肌破裂长度平均为7.6(4~16)cm。治愈23例,死亡2例,病死率8%。2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5(6~40)个月,未见膈疝复发。结论创伤性膈疝多发生于严重胸腹部损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修补膈肌裂口,及时正确地处理合并脏器伤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3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42例及腹腔镜探查33例患者均治愈。开腹手术157例,术中因心跳呼吸停止行心肺复苏术26例,9例复苏失败,17例复苏成功;复苏成功后痊愈10例,死亡7例;术后二次手术止血7例;并发胆瘘59例、肝周脓肿10例,胆瘘和肝周脓肿经穿刺或放置引流管引流后均痊愈;开腹手术中死亡28例,其中死于术中失血性休克难以逆转11例,死于术后再出血3例,肝叶切除加肝动脉结扎术后因黄疸、腹水、肝功能衰竭死亡3例,右三叶切除术后肝、肾功能衰竭死亡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4例,因创伤性湿肺致呼吸衰竭死亡3例,严重颅脑损伤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需综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准确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CT检查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脾破裂诊断与治疗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8年收治83例经CT和B超检查的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CT表现进行脾损伤分成四级:Ⅰ级,包膜下积血9例;Ⅱ级,脾外周撕裂23例;Ⅲ级,脾实质撕裂29例;Ⅳ级,粉碎性脾12例,其中Ⅰ级和部分Ⅱ级病例行保守治疗22例.部分Ⅱ级及Ⅲ级以上行手术治疗61例.均治愈出院。术前CT扫描诊断符合率93.5%,B超诊断符合率82.0%:CT扫描发现8种合并伤共29例,B超发现3种合并伤7例。结论CT检查可对外伤性脾破裂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对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是外伤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总结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下及开腹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分为腹腔镜组(n=38)和开腹组(n=40),随访截止日期2014年5月.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实施肝切除术37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较长[(255±91) minVS(150±45)min]、下床活动早[(1.2±0.3)d vs (2.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191±153) mL vs(210±130)mL]、术后住院时间[(8.0±2.5)d vs (7.5±3.8)d]、术中结石清除率[97.3% (36/37) vs 95.0% (38/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 (6/37) vs 25.0% (10/4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随访率为[92% (34/37) vs 90% (36/40)],随访时间2 ~86个月.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炎症状(n=3 vs n=5),以及结石复发(n=3 vs n=5).结论 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院为3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完全腹腔镜保脾手术,4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5例行"蓝碟"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结果:3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70min。26例单纯性脾破裂患者术后平均住院6d;11例有合并伤,平均住院13.5d。本组无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发生。结论: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或"蓝碟"手辅助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快速明确诊断、创伤小、操作安全、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脾切除术(1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2012年3月因外伤性脾破裂行急诊Ls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脾蒂的不同类型,18例用Endo.GIA施行一级脾蒂离断,2例用Hem-o-lok施行二级脾蒂离断。结果2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80-180min,平均110min,术中腹腔内有出血约700-1,2500ml,平均1300ml。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20例术后随访6个月,所有患者10天基本恢复正常生活,15—45天恢复正常工作,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急诊Ls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腹腔镜技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8例创伤性小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者经验,28例患者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40例行开腹手术(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创伤性小肠破裂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疼痛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选择性保脾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价值。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69例创伤性脾破裂Ⅰ~Ⅲ级患者,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腹腔镜下或开腹电刀烧灼、医用生物胶粘合、止血纱布填塞、缝合修补、脾部分切除等方法止血保脾。结果:非手术治疗25例;开腹保脾16例,术中切脾2例;腹腔镜保脾手术23例,镜下切脾2例,1例中转开腹行脾切除术;共64例保脾成功,术后6个月复查CT,脾脏愈合良好,免疫功能指标均正常,无再出血、腹腔感染发生。术后随访3~96个月,平均(28.5±2.5)个月,无膈下脓肿、血小板升高、免疫功能减退。结论:在脾破裂治疗过程中应始终保持保脾理念,准确分级、判断血液动力学变化,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技术水平,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于创伤性脾破裂Ⅰ~Ⅲ级、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合理选择保脾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STARR术与Bresler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DS)的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由直肠前突和/或直肠内脱垂引起的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STARR手术或者Bresler手术的临床资料各30例.结果 STARR术平均手术时间14~31 min,平均(23±4)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10±3)ml.术后住院时间4~7d,平均5d.术后2例直肠肛门疼痛,其中l例持续至术后6个月;5例轻度大便失禁(肛门失禁评分小于3),均自行恢复;1例吻合口轻度出血.术后均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评估满意度为76%.Bresler术平均手术时间15~30 min,平均(22±5)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10 ±2) ml.术后住院时间4~6d,平均5d.术后3例直肠肛门疼痛,其中1例持续至术后6个月;4例轻度大便失禁(肛门失禁评分小于3),均自行恢复;2例直肠切割线轻度出血.术后均随访6个月,临床疗效评估满意度为73%.两种手术方式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以及短期临床效果评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经严格筛选的ODS患者,两种手术方式短期治疗效果相当,但二者长期疗效比较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妊娠期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P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探讨其诊治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2月至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HP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0例HPP中,孕中期4例(13.3%),孕晚期26例(86.7%);轻型胰腺炎9例(30.0%),中度重症胰腺炎11例(36.7%),重症胰腺炎10例(33.3%).全组HPP患者起病时的平均血清甘油三酯浓度为17.8 mmol/L.孕产妇的病死率为零,胎儿病死率高达26.7 (8/30),其中3例胎死宫内,3例早产后死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例考虑药物对胎儿影响而行流产或引产.20年间我院收治的HPP患者数逐年上升,其在所有妊娠期急性胰腺炎中所占比例亦逐年增高.结论 HP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数HPP发生于孕晚期.HPP仍伴有较高的胎儿病死率,进一步规范HPP的治疗和加强围产期新生儿的护理对于改善HPP总体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