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症状肾癌(Incidental renal cell carcinoma)是指无临床症状或体征,由B超或CT检查发现的肾癌。随着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肾癌的诊断有了明显的变化,无症状肾癌的发现率显著增加,即肾癌的后期构成比例明显高于前期,使以血尿、腰痛和肿块为主要症状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许多患者是在健康体检时发现肾肿瘤。2000年以来我们遇到3例特殊无症状肾癌,肿快均在7cm以上,临床分期(Robson分期)Ⅲ期2例,Ⅱ期1例,但全无特征性临床表现,而分别以皮疹、心律失常、低血压等少见肾外表现就诊,在行B超例检时发现肾内占位病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32例肾癌患者,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45岁;4例有腰痛、血尿、低热等症状,其余28例均于体检时B超检查发现。单侧28例,双侧2例,术后孤立肾癌2例。术前CT、B超检查提示为肾癌,无淋巴结、肾血管或腔静脉受累。按2002年MCC肾癌TNM分期均属T1aN0M0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B超以及CT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并且病理证实的小肾癌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B超以及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检出率。结果 28例患者中,B超诊断符合25例(89.29%),CT扫描诊断符合26例(92.86%)。小肾癌的检出率以CT为最高,B超次之,但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B超以及CT检查对小肾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但B超无创价廉易行,适合大量健康人群检查。螺旋CT增强扫描在小肾癌诊断中价值更高。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在偶发性肾癌诊断上的价值。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偶发性肾癌共16例,分析其B/彩超、CT的表现,比较它们对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结果:(1)B/彩超及CT均可发现病灶。(2)在定位,定性上CT较B/彩超有明显的优势,其中15例CT在术前有明确的诊断。结论:CT在偶发性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诊断上有重要的价值,是偶发性肾癌的发现,定位和定性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的诊治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方法 对145例肾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125例,其中20例因肾脏肿瘤较大或有肺转移先行肾动脉栓塞术。5例同时行下腔静脉切开取栓术,手术探查3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04例(71.7%),颗粒细胞癌18例(12.4%),乳头状肾癌5例,混合型癌18例(12.4%)。135例(93.9%)获得随访。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1/70)、56.2%(18/32),27.2%(3/11)。结论 B超和CT检查是目前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笔者近日收治肾癌误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年1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6岁,12年前B超检查发现右肾有一4.0cm×4.5cm占位,CT检查后诊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无其他不适症状。其后每年均复查B超或CT,肿块逐渐增大。近1年反复出现进食后恶心、呕吐伴胃区烧灼不适,[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申川黔 《当代医学》2009,15(2):96-97
目的探讨肾癌的诊治方法。方法对1988年~2007年收治的肾细胞癌128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诊断以B超、CT为主。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91例(71.0%);其他类型手术29例,其中探查肿瘤无法切除4例。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84例(73.4%),颗粒细胞癌9例(7.0%),混合型癌19例(14.8%),其它9例。115例(89.8%)获得随访。3年、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73.5%、62.3%、和25.2%。结论早期发现、早期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仍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癌的超声、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81例肾癌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术前B超检查69例,诊断符合58例(84.0%)。CT扫描74例,诊断符合71例(95.9%)。静脉尿路造影检查35例,诊断符合19例(54.3%)。结论:影像学检查对肾癌诊断有一定价值,CT扫描易显示肿瘤内部细小结构,因而有利于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偶发肾癌的特性,对20例偶发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诊断准确率达85%(17/20)、CT达100%(20/20)。17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肾肿瘤剜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87.1%,提示偶发肾癌较有症状肾癌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超声体检对无症状的早期肾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近年来我院超声检查中所发现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无症状的、29例早期肾癌病例的全 部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无症的早期肾癌中有27例是在超声体检中被发现占93.3%,有两例是非体检超声检查中偶然发现占0.06%.结论 超声体检是 目前发现无症状的早期肾癌的有效方法,对该病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癌1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肾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3%,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肾癌的诊断与治疗发生了明显变化。我院1980~1998年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肾癌110例,现将本组肾癌的术前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男70例,女40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9.5岁。左肾癌62例,右肾癌48例。病程1天~2年,平均10月。1.2 临床症状: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55例,腰痛35例,腹部包块10例,有“三联”症者35例,“二联”症者10例。21例无临床症状健康体检时发现,泌尿系统外症状如发热、消瘦、高血压8例,精索静脉曲张7例。  相似文献   

12.
文智 《广东医学》2008,29(8):1253-1253
由于B超、CT及其他诊断手段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偶发肾癌的检出率,许多患者往往因与肾癌无关的症状或疾病就诊,甚至在常规体检时被诊断为肾癌。我院1994年10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肾癌42例,其中偶发肾癌12例,占28·5%,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肾癌的B超、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均为B超体检时发现,无明显临床症状,分别行螺旋CT平扫和皮质期、实质期及肾盂期增强扫描。结果9例行B超检查,呈低回声表现6例,中等回声2例,混合回声表现I例,回声团块均为类圆形,边缘较清晰,均高度怀疑肾癌;9例癌灶中,CT平扫5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1例稍高密度;增强扫描皮质期5例癌灶与肾皮质增强程度相近,4例癌灶皮质期增强程度低于肾皮质;实质期、肾盂期癌灶增强程度下降,肾盂期癌灶境界显示清晰。结论超声、CT是目前诊断小肾癌的主要手段,小肾癌的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是“快进快退”现象,可为确定性诊断提供依据,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偶发肾癌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89年1月至1999年1月收治的136例肾癌,对其中43例偶发肾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与非偶发癌比较。结果:偶发癌组大多分期分级低,5年生存率(71.43%)高于非偶发组(41.30%)(P<0.05)。结论:B超是健康普查发现偶发肾癌的最实用有效的检查。根治性肾切除仍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偶发肾癌的认识,对肾癌的早期诊治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水平,对31例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检中B超发现20例,因其他疾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11例。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证实27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4例。29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孤独肾、1例总肾功能不正常者行肿瘤剜除术。提示偶发性小肾癌虽多属早期癌,但也有多中心性发生及转移可能,需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上应采用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水平,对31例偶发性小肾癌的诊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体检中B超发现20例,因其他疾病行B超或CT检查发现11例.术前诊断明确,术后病理证实27例;术中快速切片证实4例.29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孤独肾、1例总肾功能不正常者行肿瘤剜除术.提示偶发性小肾癌虽多属早期癌,但也有多中心性发生及转移可能,需多种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治疗上应采用肾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与B超对肾癌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肾癌是常见的肾脏恶性肿瘤。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人群发病率为0.06%。CT与B超是临床上诊断肾癌经常使用的检查手段。随着多层CT技术的不断发展.CT对肾癌的诊断也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本文旨在为指导临床合理选用二种检查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肾癌患者的临床分析诊断。方法:对75例入院检查并最终确诊为肾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术前均经B超检查,并根据病情需要进行了CT检查。对患者酌情采取肾癌根治术、单纯肾切除及部分切除,辅以化疗、放疗。结果:74例中透明细胞癌62例,颗粒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2例,混合型癌4例,肾盂移行性细胞癌1例。结论:肾癌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肾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隐匿型肾癌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治情况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隐匿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中男3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5岁.体检或因其他部位不适在检查过程中偶然发现者40例(68.9%),无痛性血尿10例,腰背部疼痛6例(10.3%),因慢性肾功能不全,经B超、CT检查发现2例.临床分期为T_1N_0M_037例,T_2N_0M_016例,T3期以上5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57例.术后接受α-干扰素和白介素-2治疗21例.随访58例,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结论 提高诊断意识是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CT是目前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肾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80年3月-2000年3月收治的136例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36例患者经临床病理诊断为肾癌,Ⅰ+Ⅱ期,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57/121)和6.7%(1/1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选择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及时、正确治疗可提高肾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