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常以孕酮试验了解闭经病人体内的雌激素(E)水平,其缺点是需要口服或肌注黄体酮类药数天并随访是否有撤退性出血的发生。而应用阴道超声显像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可更直接了解E对内膜的影响。此法无痛、安全,可在门诊短时间进行。在经采取完整病史和查体后,现应用阴道超声显像测量宫内膜厚度,比较孕激素撤退性出血以诊断闭经。研究中使用ADR-Ultramark 4型超声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在治疗功血中的作用。方法:56例功血患者行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B超组),内膜厚度<6mm者给予雌激素治疗;内膜厚度6~10mm者给予孕激素治疗;内膜厚度>10mm者行诊断性刮宫手术,同时妈富隆治疗1周期。所有患者第1次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每个周期21天)。51例功血患者给予单纯雌激素或孕激素治疗(激素组),第1次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55例功血患者行诊刮术(诊刮组),刮出内膜送病理学检查,诊刮术后妈富隆治疗1周期,第1次撤退性出血的第5天给予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B超组治疗后3天内止血者49例,成功率87.50%,与激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次撤退性出血时间在6天内者44例,与激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妈富隆治疗3个周期后子宫内膜厚度≥10mm者7例,与激素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B超组诊刮19例,内膜异常者7例,异常率36.84%,与诊刮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功血,止血时间短、复发率低,诊刮者内膜病理学检查异常率高,在功血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异常子宫出血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3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患者(20例有异常阴道出血,10例无异常阴道出血)和20例宫内节育器位置正常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组子宫内膜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表达显著高于宫内节育器下移无出血组及宫内节育器正常组(t分别为2.24、3.42,均P<0.05);而孕激素受体在各组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t分别为1.70、1.59,均P>0.05).结论 雌激素受体在宫内节育器下移伴异常出血子宫内膜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宫内节育器下移后子宫异常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郭磊 《泰山卫生》2006,30(3):1-2
目的 根据内膜病理组织学结果评价经腹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疾病诊断价值。方法 将126例病人分为3组,第1组为无既往内膜病史及服用雌激素者;第2组为服用雌激素者;第3组为既往有内膜疾病史者。对3组病人进行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内膜厚度5mm为临界值,跟踪其病理诊断结果。结果 在3组中心以内膜厚度≤5mm为指标是除外内膜疾病的良好指标;组1和组3中,内膜厚度〉5mm,阳性预测值为90%和60%。在组2中,内膜厚度5mm诊断疾病准确性差,阳性预测值为17%。结论 单纯经腹超声子宫内膜厚度测量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疾病的敏感方法,但仅局限于无用药史的病例,随着患者用药复杂程度增加,尚结合其它因素共同评价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病理分期:早期组41例,进展组19例;肌层浸润程度:未出现浸润定为A组(28例),浸润1/2定为B组(20例),浸润1/2定为C组(12例)。另选健康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对比分析p53蛋白、雌激素受体与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健康人群(P0.05),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均P0.05);研究组中,早期组p53蛋白表达水平与进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高于进展组(均P0.05);研究组中,C组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C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低于A组(均P0.05),B组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低于A组(P0.05),C组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均低于B组(均P0.05);研究组中,已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子宫内膜p53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P0.05),已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低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P0.05),已发生淋巴转移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阳性表达水平与未发生淋巴转移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53蛋白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在子宫内膜癌生物学方面灵敏度较高,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增生采取口服孕激素与宫内放置曼月乐环的疗效。方法:自我院随机选取48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选自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根据抽签法随机分组,行宫内放置曼月乐环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实验组,行口服孕激素治疗的24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组间对比,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后孕激素受体腺体及间质水平、治疗后雌激素受体腺体及间质水平均显著改善(P 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结论:子宫内膜增生采取宫内放置曼月乐环的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根据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选择不同性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63例,先采用B超测定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内膜厚度0.8 cm 28例为甲组,子宫内膜厚度≥0.8 cm 35例为乙组。甲组采用雌孕激素与止血治疗相联合,口服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初始阶段每天3片,出血减少之后逐渐减量,每天口服1片维持3周后撤退性出血。乙组采用单一的孕激素治疗,口服安宫黄体酮,每天6~8 mg,连续治疗两周后撤退性出血。对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进行检测和比较,随访患者阴道流血控制时间和停止时间、阴道流血量。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数据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2.86%,乙组总有效率94.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3,P0.05)。两组出血控制时间[甲组(39.2±11.1)h、乙组(40.4±9.85)h]和出血停止时间[甲组(129.7±66.7)h、乙组(138.3±70.92)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5、0.491,均P0.05)。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甲组(0.98±0.07)cm、乙组(0.99±0.11)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18,P0.05)。结论根据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厚度选择不同性激素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的临床处理。方法:对256例绝经后无症状、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妇女行孕激素试验(PCT)、宫腔镜检查或治疗、诊断性刮宫及病理检查。结果:171例妇女PCT阳性,活性内膜167例(97.66%),其中单纯性增生9例,复杂性增生5例,不典型性增生3例,子宫内膜癌1例,4者占总数的6.64%;85例PCT阴性,活性内膜19例(22.35%),无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或子宫内膜癌,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妇女应行PCT检查,PCT阴性者可免于行诊断性刮宫,但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4月于济钢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就诊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复杂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患者纳入研究,共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放置LNG-IUS,对照组口服醋酸甲羟孕酮,共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红蛋白水平,月经周期中期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腺体中的雌、孕激素受体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孕酮(P)和雌二醇(E_2)水平,月经量PBAC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雌、孕激素受体及月经量PB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雌激素受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激素受体及月经量PBAC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FSH和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和E_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FSH、LH、P、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G-IUS可能通过调节雌、孕激素受体数量调控性激素水平,进而有效治疗子宫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该文以温岭市为例,首次报道中国中学女生继发性闭经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以2006-2010年在浙江省温岭市第一医院就诊妇科疾病的12至19岁女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询问病史、雌激素水平、孕激素水平、垂体促性腺激素水平、影像学检查及腔镜检查,确认患者发病原因,统计继发性患者人数及不同类型病因患者人数,对患者治疗9个月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诊断确诊继发性闭经女生131人,占统计期间内就诊女生人数的8.22%.其中下丘脑性闭经占93.1%(122/131),卵巢性闭经占1.5%,药物性闭经占3.8%,子宫性闭经和其他原因引起的闭经各占0.8%.下丘脑性闭经治疗有效率为97.5%,其余各组闭经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下丘脑功能异常导致的继发性闭经是温岭市中学女生继发性闭经最主要的类型,绝大多数女中学生经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月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126例在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每晚睡前空腹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 mg,连服2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查血常规、肝肾功能、B超查子宫内膜厚度,治疗前后两个月内每月分别查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126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子宫内膜萎缩,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雌激素对更年期的许多主观症状及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效。治疗过程中为了防止子宫内膜增生补充孕激素有效。常引起撤退性出血,这是许多更年期妇女不愿接受的,据报道阴道出血是中断激素替代疗法的主要原因。受释放左旋-18甲基炔诺酮(LNG)宫内节育器(IUD)可治疗月经过多及抑制子宫内膜增生的启示,作者在进行雌激素替代治疗过程中官腔内放置L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患者经射频(radiofrequency,RF)热凝固子宫内膜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子宫内膜病理学类型及生存素(survivin)、雌激素受体(estradiol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水平比较,探讨经射频热凝固子宫内膜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远期效果和发病机制。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接受射频热凝固子宫内膜治疗的76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纳入研究组(n=76)。研究组射频热凝固子宫内膜治疗前,进行诊断性刮宫取内膜组织,行病理学诊断结果示,单纯性增生为32例、复杂性增生为28例、增生期样内膜为16例。研究组按照射频治疗采取方式不同,分为A式RF组(n=23):采取全内膜凝固(A式凝固法),B式RF组(n=53):采取选择式凝固(B式凝固法)。将同期在本院住院,经药物治疗的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38例纳入对照组(n=38)。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治疗病理学诊断结果示,单纯性增生为16例、复杂性增生为12例、增值期内膜为1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排除其他妇科疾病和妇科肿瘤等,近1个月未接受激素类治疗(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年龄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生存素、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子宫内膜诊断性刮宫病理学类型比较,经χ2检验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生存素、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和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研究组与对照组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组织病理学类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B式RF组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子宫内膜被肉芽组织替代;A式RF组治疗后随访6~12个月时,诊断性刮宫内膜病理学类型多为少许内膜腺体和肉芽组织。③对照组治疗前,生存素、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在增生期样内膜、单纯性增生内膜和复杂性增生内膜三种病理类型中,阳性表达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6~12月时,诊断性刮宫组织中,生存素,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④研究组经射频凝固子宫内膜治疗后,生存素、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表达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治疗后,子宫内膜生存素、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明显下降,是RF治疗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远期制止出血和防止复发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1996~1998年间我们用疏通汤加减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闭经2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本资料21例均为人工流产术后3个月以上月经未潮,用雌、孕激素治疗无撤退性出血,或伴有周期性腹痛者。妇科检查: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阳性,探针探至宫颈内口不易进入宫腔,或达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长兴妇幼保健院所收治的8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86例同期在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以及不同分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组织趋化因子水平、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205. 37±31. 24) ng/L和RANTES (626. 50±73. 39)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趋化因子MCP-1 (228. 62±24. 95)ng/L和RANTES (679. 86±76. 91)μg/L水平均明显提高(P<0. 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率36. 36%,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31. 82%,均明显降低(P<0. 05)。与Ⅰ~Ⅱ期相比,Ⅲ~Ⅳ期患者ER阳性表达率25. 53%,PR阳性表达率19. 15%,均明显降低(P<0. 05)。结论组织趋化因子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诊断和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病情危重程度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片和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中药安宫止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生殖激素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确诊为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10例,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雌激素片和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安宫止血方汤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生殖激素(E2、FSH和LH)及炎性因子(IL-2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E2、IL-2和TNF-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治疗后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FSH、LH水平与同组内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结合雌激素片和醋酸甲羟孕酮片联合中药安宫止血方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生殖激素及炎性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阴道超声测量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子宫内膜病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是否可用于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方法:对87例绝经前不规则子宫出血患者行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并于检查当日或次日行分段诊刮术,将阴道超声检查结果与诊刮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阴道超声测得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27.3±11.0)mm,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为(15.5±4.8)mm,均明显大于子宫内膜生理改变组的内膜平均厚度(9.8±4.3)mm,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以10mm为临界值阴道超声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7.9%、74.6%和91.7%。结论: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以10mm为临界值可以预测绝经前妇女子宫内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最近,George Washington大学医学中心Hertz博士提出了一个新的假设:正常月经可能是一种由甾体激素调节的自身免疫过程。灵长类动物在卵巢周期中性激素达最低水平时,大部分子宫内膜发生坏死脱落并伴有出血。而且外源性性激素,无论是雌激素或/和孕激素的撤退,均可导致“撤退性出血”。内、外源性性激素对子宫内膜支持作用的实质目前仍不清楚。正如肾上腺甾体激素阻止了许多组织中广泛的抗原-抗体反应一样,性甾体则高度特异性地防止子宫内膜抗原与可能存在的抗内膜自身抗体起反应,从而保证内膜在性甾体激素降至低于必需的血浆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案对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治疗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各32例。A组行宫腔镜下刮宫术,B组行宫腔镜下电切术,C组在宫腔镜下电切术后1个月于患者月经来潮第3d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比3组复发情况、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子宫内膜厚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干预后C组子宫内膜厚度和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A组与B组与术前对比均无差异(P0.05)。C组复发率(3.1%)低于A组(25.0%)和B组(21.9%)(P0.05),A组与B组无差异(P0.05)。3组患者点滴状阴道出血、月经量增加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后,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可明显降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抑制子宫内膜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接受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93例,根据患者意愿分别给予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雌激素组,30例),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电刺激组,28例),小剂量雌孕激素序贯联合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联合组,35例)。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日子宫内膜类型、厚度、子宫内膜下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收缩末期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ystolic/diastolic ratio,S/D值)。结果治疗后,雌激素组子宫内膜厚度及A型子宫内膜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PI、S/D无明显变化。电刺激组和联合组子宫内膜厚度增加,RI、PI、S/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中A型子宫内膜比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峰值日内膜厚度≥7 mm分别为53.33%,53.57%,80%,联合组明显高于雌激素组和电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ENIX 8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血流灌注,增加子宫内膜厚度,联合小剂量雌激素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