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泻心汤方证辨治挈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惠民 《世界中医药》2008,3(2):108-109
泻心汤是以黄芩、黄连、半夏、干姜为主药的一组方剂,包括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合称为泻心汤,加之类痞证的旋覆代赭汤、黄连汤等,皆是寒热并用法的名方佳剂。本文以《伤寒杂病论》的内容为主,旁涉诸家之见,综合分析泻心汤方证相应的规律,并阐述多年临床应用5个泻心汤之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证素辨证分析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异同,明确三者的作用方向。方法 :收集前人对三泻心汤的论述,筛选相关症状,通过计算各症状对证素的贡献度的和,确定三者的病位证素和病性证素,得出证名。结果:半夏泻心汤的病位证素是脾、胃,病性证素是湿、气虚、气滞,生姜泻心汤病位证素是肝、脾、胃,病性证素是饮、气滞,甘草泻心汤的病位证素是胃、心神,病性证素是湿、热、气滞、阴虚。结论:三泻心汤病机不离气滞,但各有侧重,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生姜泻心汤最重气滞兼肝胃不和,甘草泻心汤侧重湿与虚热上扰。  相似文献   

3.
“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均出自《伤寒论》,为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而设,但三者临床应用指征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分析三泻心汤原文及药物组成,以鉴别三方的病机及使用指征,并附验案以进一步区分三者的临床应用,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永祜 《山西中医》1998,14(3):38-39
大黄黄连泻心汤与泻心汤辨析金永祜关键词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金匮要略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出自《伤寒论》,由大黄、黄连两味药组成;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但后世医家多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中应当有黄芩为是,并进一步将大黄黄连泻...  相似文献   

5.
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君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的君药问题。方法:从意旨源流考证、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探讨半夏、生姜、甘草三泻心汤君药问题。结果:半夏泻心汤有半夏为君,黄连为君,黄连、干姜共为君,半夏、黄连共为君,半夏、黄连、干姜共为君等观点;生姜泻心汤有生姜为君,半夏为君的观点;甘草泻心汤有甘草为君,半夏为君,生姜、半夏、甘草共为君的观点。结论:意旨源流考证、实验及临床研究相结合的多层面的系统研究可以为揭示君药问题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谈谈对《金匮要略》泻心汤出处、方名的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泻心汤最早出自于西汉时期的《汤液经法》,其方名的制定与《汤液经法》重五行学说,如五脏补泻、药性五味生克制化的特点有关。此外,《金匮要略》泻心汤与《伤寒论》大黄黄连泻心汤、《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泻心汤均非同一处方,前者为泻心汤的变方,后者为甘草泻心汤。  相似文献   

7.
泻心汤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其五种泻心汤分别治疗五种心下痞,即半夏泻心汤治疗呕利痞,甘草泻心汤治疗客气上逆之虚痞,生姜泻心汤治疗水饮痞,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热痞,附子泻心汤治疗寒痞。笔者在多年临床上屡用颇效,特分别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方剂学领域一直把三泻心汤看作调和脾胃类和解剂。笔者认为它们是肝脾同治之剂,补脾之中寓清肝之法。半夏泻心汤偏于治疗胃气上逆证;生姜泻心汤偏于治疗中焦水饮证;甘草泻心汤偏于治疗脾虚泄泻证。  相似文献   

9.
胡曼华 《新中医》1994,26(1):61-61,60
《伤寒论》泻心汤在内科临床上的应用胡曼华张仲景《伤寒论》泻心汤共有5方,即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其临床主症是“心下痞”。虽然半夏泻心汤记述为“此为痞”,个人认为其涵义与“心下痞”雷同。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云:...  相似文献   

10.
五泻心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高才达主任医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泻心汤屡治沉疴,并结合临床拓展了五泻心汤的应用范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奥美拉唑胶囊,20 mg/次,2次/d,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0mg/次,1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半夏泻心汤,1剂/d,水煎分服。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率观察组为78.00%,对照组为52.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吞酸、嗳气、脘胁胀痛、呃逆等症状2组治疗后均明显缓解,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为在最佳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组和单纯最佳营养支持对照组。4周后观察进食哽咽感等的改善情况以及体力评分、生活质量(QOL)、总生存期(OS)变化情况。结果:进食哽咽/胸背痛,纳差,呕吐痰涎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KPS治疗组提高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48.57%,生活质量QOL评分治疗组提高率为9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3%(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9.3月(3~26月),对照组为5.1月(1~7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减轻进食哽咽感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雷火神针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予经过改良的雷火神针疗法及中药汤剂(半夏泻心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予莫沙比利片口服,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胃排空率、血浆胃动素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3%,对照组为71.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雷火神针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胃动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188例胃病患者,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生长抑素、临床症状积分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88例患者中痊愈144例,占76.60%;有效34例,占18.08%;好转7例,占3.72%,无效3例,占1.60%。治疗后血清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血清生长抑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纳差、嗳气、胀满、胃脘痛等临床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汤剂中黄芩苷含量差异及体外抗菌作用比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AgilentHypersil ODS-C18色谱柱(5μm,4.6×125 mm),以甲醇-水-磷酸(35∶65:0.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 l.m in-1,检测波长为270.8 nm,分别测定泻心汤和煎液和分煎液样品中黄芩苷的含量;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泻心汤和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显著小于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平均含量;泻心汤和煎液对黑曲霉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分煎液、分煎液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大于合煎液。结论与合煎液比较,分煎液中黄芩苷的含量显著偏高;体外抗菌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泻心汤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其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用合煎、分煎方法制备的泻心汤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含量的变化,并比较其体外抗菌作用。方法1.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泻心汤合煎液、分煎液样品中游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进行测定。2.采用稀释法体外测试泻心汤不同煎液对常见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1.合煎液中有效成分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分煎液中的平均含量2.合煎液和分煎液对黑曲霉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有差异,但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分煎液比较,合煎液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较高;合煎液对黑曲霉菌抑菌作用强,而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分煎液更强  相似文献   

17.
赵静  张建 《西部中医药》2014,(11):104-106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2组均予枸橼酸莫沙比利片5 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1剂/d,早晚分服,2组均以连续用药1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胃泌素(GAS)及生长抑制素(SS)含量变化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66.7%,对照组为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GAS、S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治疗后GAS、SS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其辅助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SS分泌,抑制GAS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体外人胃癌腹膜高转移潜能细胞株GC9811-P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MTT法及台盼兰染色法观察半夏泻心汤对GC9811-P细胞的敏感性及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半夏泻心汤含药血清对GC9811-P较为敏感,对其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对GC9811-P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辛开苦降法可能是中医药防治胃癌腹膜转移的主要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9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洋  杨小燕 《西部中医药》2010,23(12):34-35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将135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81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有效25例,总有效率55.6%。治疗组在疗效和症状积分的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