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残余胆囊的诊治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16gauge和18gauge侧槽形手动切割活检针,在GE公司Hispeed/Nxi双排螺旋CT机引导下对119例肺周围性病变患者行穿刺活检术,分析诊断准确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预防。结果119例患者中经本法穿刺活检得出明确诊断114例,其中肺癌97例,肝癌肺转移7例,肺结核5例,炎性假瘤3例,胸膜间皮瘤2例;诊断不明5例。诊断准确率为95.8%。并发症主要为气胸13例、肺出血17例、严重胸膜反应1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为临床提供组织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依据,能有效地指导临床确定准确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CT引导下对53例肺部周围性病变行经皮肺穿刺活检,分析诊断正确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53例均获取组织标本,穿刺成功率为100%。49例获取阳性病理结果,阳性率为92.45%。术后并发气胸4例(7.55%),少量痰血3例(5.66%)。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提高操作技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周围性占位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应用手动弹簧切割活检针对43例肺周围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经皮肺活检,标本送病理活检,术后观察有无痰血、气胸、穿刺部位疼痛等并发症,计算分析其对肺周围占位性病变的确诊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3例穿刺成功率为97.7%;确诊40例,确诊率为93.0%;并发症发生率为痰血9.3%,少量气胸4.7%。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定位准确,方法简单,费用低廉,诊断准确率高,且并发症少,在诊断肺周围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接受肺部病变诊断治疗的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对其取材进行病理学诊断,观察其在肺肿瘤定性中的诊断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穿刺成功,经病理组织诊断确诊61例,其中55例恶性病变,准确率为90.16%;6例良性病变,假阴性率为9.83%;总共发生5例气胸,并发率为7.69%;另外出现6例针道周围及病灶实质性出血,并发率为9.23%。结论:CT引导下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肿瘤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肺部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11月采用16~20 G的切割活检针在螺旋CT引导下对12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穿刺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经病理诊断明确118例,诊断阳性率为94.4%;术后发生气胸12例、肺出血5例、咯血9例,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肺部占位性病变安全、方便、准确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宋代军 《中国卫生产业》2013,(19):108-108,1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在640层CT引导下,应用Dr.J组合式活检针具,经影像学检查确定的肺周围型肿物,对57例患者穿刺活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确诊率94.7%,并发症发生率12.3%。炎性假瘤2例,结核5例,鳞癌12例,腺癌27例,小细胞癌3例,转移瘤2例,非小细胞癌2例,肉瘤1例,坏死组织3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损伤小、临床诊断率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对肺周围型病灶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在肺部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病变诊断采取痰脱落细胞学检查,观察组采取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比较两组诊断阳性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1.7%(33/36),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69.4%(2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χ~2=5.675,P0.05)。观察组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腺癌及炎性假瘤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应用在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准确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2例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活检后出现的并发症包括145例出现气胸,其中4例为大量气胸;166例出现针道周围渗血,其中47例出现痰中带血,大咯血4人;12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发生急性胸膜反应。无感染、大量出血、血胸、空气栓塞、针道种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病灶周围肺部基本情况、病灶大小、深度、病灶性质是影响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发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活检枪联合胸膜活检套管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肺部周围性肿块,在CT引导下选定活检的最佳方位与深度,根据"十"字标记插入胸膜活检套管针,固定套管针的方位,拔出套管针芯,插入TSK活检枪,进针后反复切割,取得标本后福尔马林固定,送检病理。结果 100例病人全部活检成功。病理诊断肺癌81例,11例为良性病变,未明确诊断8例。在100例中病理确诊92例,确诊阳性率达92%。结论活检枪联合胸膜活检套管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多,病理确诊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吴西雅 《现代保健》2009,(32):105-106
目的探讨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内病变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就如何提高穿刺准确性和影响诊断准确率的因素进行讨论。结果60例中,穿刺成功率和准确率达98.3%,穿刺后出现的并发症均为气胸及咯血,其中咯血者8例,气胸10例,发生率为30%。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可有效提高肺内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邹铁桥 《现代保健》2011,(36):96-9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8例肺周围型肿块而未能确定性质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确诊率91.1%,假阴性率8.9%,无假阳性。并发症总发生率26.3%,均为轻度。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周围型肿块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CT引导下经皮肺周围病灶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式和效果。方法对26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周围病灶穿刺活检术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穿刺操作方法和穿刺成功率、穿刺活检术整体结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予以分析或统计;同时,随机选取采用传统方式(支气管纤维镜引导下诊断方式)诊断的患者26例,对两种诊断结果与结合病理学确诊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6例患者取样成功率达100%。10例为良性肿瘤,2例为肺部炎症,2例霉菌,3例结核患者,8例为恶性肿瘤,1例不明确。与病理学最终诊断结果比较,穿刺活检术诊断成功率为96.2%,误漏诊率3.8%;传统诊断方式符合率为80.8%,误漏诊率19.2%;两种诊断结果差异性明显(P<0.05)。另外,气胸发生率为7.7%,针道出血发生率为15.4%;对症处理后均恢复。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周围病灶穿刺活检术应用效果明显,诊断准确率高,整体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内病灶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肺内病灶的患者资料,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采用超声或CT引导下穿刺活检。经病理明确诊断61例。结果 63例患者超声引导穿刺14例,CT引导穿刺49例。穿刺后结果示:恶性肿瘤共48例,其中原发性肺癌41例(鳞癌17例、腺癌21例、未分化癌3例),由其他部位或器官转移性肿瘤6例,胸膜间皮瘤4例(良性3例,恶性1例),诊断为结核者2例,炎性假瘤8例,不能明确诊断2例。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6.8%,均未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性高、确诊率高的方法,对于肺内病灶良恶性的鉴别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病灶部位的不同正确选地择超声或CT引导,利用其各自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安全性和准确性、还可以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曲鹏  于晓玲 《医疗设备信息》2013,(5):145-148,44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膜占位性病变的常见并发症,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34例胸膜占位患者,在常规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所取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部分做免疫组化分析及抗酸染色。结果本组患者穿刺成功率100%,定性诊断率94.1%,符合率84.4%。并发症发生率8.8%,主要并发症包括:少量气胸1例(2.9%)、咯血1例(2.9%)、胸膜反应1例(2.9%),予以处理后均好转。炎症、结核及肿瘤转移具有各自超声表现。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胸膜穿刺活检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可以安全简便地提高胸膜占位病变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职业性尘肺病(以下简称"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3例进行尘肺病诊断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分析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成功率、尘肺病理学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63例患者穿刺成功率为100.0%。病理检查结果中发现尘肺样改变60例,阳性率达95.2%,其中尘性弥漫性纤维化56例、粉尘沉积48例、尘性结节32例;结核肉芽肿5例,肿瘤、巨噬细胞性肺炎、感染各1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最后确诊单纯尘肺病54例、职业性硬金属肺病1例、尘肺病合并肿瘤1例、尘肺病合并结核4例、单纯结核2例,诊断准确率为98.4%。结论 CT引导下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作为一种理想的获得肺组织病理标本的临床方法,检出尘肺样病理改变的阳性率高,对尘肺病诊断准确率高,在尘肺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护理作用和方法。方法对68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患者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千预。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98.5%,确诊率98.5%,总并发症发生率8.8%。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给予积极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干预对提高活检阳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桑俊文  温凤萍 《中国校医》2012,26(4):293-294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患者行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确诊率97.37%,其中恶性诊断符合率为100%,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0.91%。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周围性占位病变的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低。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以在有条件的单位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骼肌肉恶性肿瘤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正确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骨骼肌肉病变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穿刺获取的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的诊断结果。对52例进行CT引导经皮骨骼肌肉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切开活检,对比两种方式的结果。结果为52例进行CT引导经皮骨骼肌肉穿刺活检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切开活检,切开后发现52例全部为恶性肿瘤,有40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结果相同,12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病例结果为阴性。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的正确率为76.92%。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用于骨骼肌肉恶性肿瘤性病变,安全性较高,操作简便,准确率也比较高,是较有效的诊断方式,但是对于CT穿刺活检结果为良性的病例,需要采用手术切开方式进行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孤立性病变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对痰细菌学、细胞学阴性、纤支镜不能确诊的48例肺孤立性病变患者,在CT扫描定位下,应用巴德活检针(Bard Magnum Biopsy Needles)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行病理学诊断,分析其确诊率、并发症及相关因素。结果 48例患者共行穿刺49次,阳性46例(95.8%),阴性2例(4.2%),其恶性病变诊断率97.4%(38/39),良性病变诊断率88.8%(8/9),术后咯血3例,气胸2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手段,对肺孤立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6月在放射科接受诊疗确诊的周围型肺癌625例患者临床资料及其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8.0软件经行统计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25例患者穿刺后发生肺部感染21例,感染率3.36%;周围型肺癌患者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78.40%,腺鳞癌和鳞癌分别占9.28%和5.28%;肺穿刺活检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咯血、感染;病灶直径≤2cm、进针深度>3cm、穿刺针数≥3针、操作者经验不足等因素与发生感染密切相关。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用于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肺穿刺术中常见并发症有咯血、气胸和感染,与病灶直径、进针深度、穿刺针数、操作者经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年龄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