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确诊或拟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性霉素B治疗34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疗效满意,有效率91.2%。不良反应发生率47%,畏寒、寒颤5.8%;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胸闷)23.5%;肾功能受损2.9%;肝损害,5.8%;低钾血症23.5%。结论两性霉素B治疗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疗效高,是有效治疗曲霉菌和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首选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伏立康唑对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发生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使用伏立康唑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有效率为82.5%(33/40)。其中痊愈32.5%(13/40),显效22.5%(9/40),进步27.5%(11/40),无效17.5%(7/40)。此疗效与白血病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与预后分层、化疗疗效有关。结论可选择伏立康唑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肺部真菌感染,其效果显著,经济性较高,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PICC输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效果.方法 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0例,以PICC置管途径输注10例为试验组,四肢浅静脉输注10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8例,对照组有效6例,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未发生静脉炎,对照组发生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经PICC输注两性霉察B治疗血液病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操作方便、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痰培养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研究组)和60例未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研究组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检出324株真菌,以白色念珠菌较常见(占63.58%)。分离菌对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较低(1.46%),而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等其它4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1.46%~3.88%。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及机械通气的比例,抗菌药物和激素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机械通气,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及ICU住院时间长均是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白蛋白增高是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见,两性霉素B治疗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耐药率低。COPD患者发生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涉及高龄,合并肺源性心脏病、糖尿病、呼吸衰竭等多个方面。临床上应重视对上述危险因素的干预,提高真菌性肺炎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间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国产两性霉素B对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河南省肿瘤医院血液科2001年12月~2005年12月期间经微生物学和临床资料证实的38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给药组即逐步加量组和改良给药组即起始足量组)接受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8例应用国产两性霉素B患者中有3例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其余35例患者比较显示改良给药组达显效时间短于传统给药组,2组间总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开始即给足够剂量的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恶性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达显效时间短于逐渐加药的给药方法,其不良反应及总体疗效与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国产伏立康唑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IFI住院患者使用国产伏立康唑治疗的效果.结果 国产伏立康唑治疗30例IFI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3.3%(16/30),5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经处理后全部好转.结论 国产伏立康唑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IFI患者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真菌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激素,可有效治疗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在老年高原耐药性肺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使用MDL2E方案,对照组则使用VDL2E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不同时间痰菌转阴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情况及治疗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其痰菌转阴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完全吸收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恶化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消化道症状和神经系统不适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高原耐药肺结核患者,在遵循结核治疗基本原则前提下,能有效促进痰液转阴,并减少治疗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伏立康唑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为62例疑似或确诊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伏立康唑组28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34例。伏立康唑组首日给予负荷剂量伏立康唑,6 mg/kg、2次/d;此后给予维持剂量,即3 mg/kg、2次/d。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起始剂量及维持剂量均为0.3 mg/kg、1次/d。有明确病原学证据时伏立康唑组剂量增至4 mg/kg、2次/d,两性霉素B组剂量增至0.6 mg/kg、1次/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伏立康唑组及两性霉素B组治愈率分别为28.6%、44.1%,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42.8%、58.8%,P<0.05。伏立康唑组用药期间未出现肾功能损害,两性霉素B脂质体组出现肾功能损害3例,P<0.0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均高于伏立康唑,但肾功能损害发生率高于伏立康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谱动态变化,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从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临床样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试验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所分离出的1125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耐药率最低的是美罗培南(33%).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均有显著性变化.结论 本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有显著性变化,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动态监测其耐药谱变化是防止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攀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是目前中国成人心脏病住院和死亡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心脏康复知识的普及,冠心病患者康复意识逐渐提高,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运动锻炼。  相似文献   

13.
14.
15.
糖尿病对肾移植预后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合并糖尿病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8年4月至2008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7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后相关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507例共行539例次肾移植术(多次手术29例),其中52例合并糖尿病[其中男30例,年龄(51.4±7.1)岁;女22例,年龄(51.6±4.9)岁],移植前糖尿病16例,移植后糖尿病36例;因糖尿病肾病致肾衰竭性肾移植治疗占糖尿病的30.8%。未合并糖尿病肾移植455例[其中男293例,年龄(38.7±12.3)岁;女126例,年龄(43.5±10.1)岁]。合并糖尿病组的各种并发症患病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合并糖尿病组病死率17.3%(9/52),同期非糖尿病肾移植组病死率7.7%(35/455),尤以移植前糖尿病病死率最高。结论肾移植合并糖尿病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需加强对肾移植前后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17.
18.
重视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Li YS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4):265-2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口寿命明显延长。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1997年约为8000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2亿。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疾病成为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其中认知功能障碍尤为突出,表现为发病和患病率高、社会家庭负担重和患者生命质量差。欧洲2000年的流行病学统计表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是脑卒中的1.5-3.0倍,患病率分别是脑卒中和帕金森病的2-4倍及4-6倍。我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痴呆的患病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当,65岁以上人群的痴呆患病率为7.5%,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