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科下肢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VT在创伤骨科手术患者中不容忽视,笔者就所在医院连续2年对全部骨科下肢手术患者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及D二聚体~([1])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比较,为DVT的预防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5年12月,笔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骨科疾病患者300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利用机械原理和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预防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一旦发生给予积极治疗.结果 观察组共有13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7%;对照组共有47例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经治疗后均痊愈,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增加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49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预防护理,术前做好评估与生活指导,控制高危因素;术中医护密切配合,减少创伤;术后早期给予预防干予,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做好伤口引流管护理、予双柏水蜜膏外敷术肢髋部、指导患者正确饮食、做好用药及情志护理等.结果 249例患者术后2 周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出院后1月内发生2例,其余患者术后出院随访半年未见发生.结论 针对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采取中西医结合预防及护理,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4.
<正>下肢溃疡以静脉性溃疡最为多见,约占总数的70%,它是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最为常见的并发症[1,2]。该病迁延不愈,极易复发。笔者所在医院采用紫归长皮膏Ⅱ号联合激光烧灼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8月—2012年8月在笔者所在科就诊的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溃疡患者22例,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所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例,  相似文献   

5.
<正>静脉血栓栓塞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是住院创伤患者的第3位常见死亡原因,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症状容易漏诊。深静脉血栓发病机制的三大因素,包括静脉损伤,血液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1],对于烧伤患者而言,特别是下肢严重烧伤患者,以上三种危险因素均存在,故在护理操作过程中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2014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1例严重烧伤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现将护理体  相似文献   

6.
韩花强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7):108-109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收治的骨折和创伤患者中出现的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出现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全部治愈。结论骨折和创伤后,尤其是骨盆骨折和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应加强手术前后的预防,一旦发生,应尽早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取得满意的疗效,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对我院于2008年9月至2011年11月各类骨科手术后出现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疗效满意,均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结论骨科大手术围手术期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规范治疗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股浅静脉带戎术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瓣膜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的46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患者,都给予股浅静脉带戎术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都好转出院,且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记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结论股浅静脉带戎术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瓣膜功能不全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11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溶栓、抗凝、中药等治疗,配合护理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6例完全再通,ⅡA型再通2例,ⅡB再通3例,随访1~5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对已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抗凝、中药等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方法,再通率高,保证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血液在下肢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疾病,血液回流受阻,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功能障碍。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E)。DVT 和 PE 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DVT 如在急性早期未得到有效治疗,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称为血栓后综合征( PTS)。DVT 是影响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采用介入技术治疗本病已成为较为成熟的常用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早期健康教育的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玉华 《中国医药指南》2009,7(2):156-156,15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回流障碍,多发生于手术后制动、创伤,如未及时治疗,可造成程度不一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影响工作和生活能力,甚至致残。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还在逐年增加[1]。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愈后还可发作,因此早期积极治疗并规范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配合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1年4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妇科盆腔手术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26例患者静脉血栓均有明显改善,其中24例患者血栓完全溶解,2例部分溶解,且经过2~4周的有效治疗均病情好转出院;高龄(>50岁)以及伴有内科合并症的术后患者发病率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综合运用抗凝、溶栓等有效治疗手段,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3.
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4月-2008年1月几类骨科手术后出现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结果本组14例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未出现肺、脑栓塞及下肢坏死的情况,1例因深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肺栓塞,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骨科手术后需要长期卧床或有栓塞病史者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柳林县人民医院骨科共诊治的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均通过溶栓和抗凝治疗15d后肢体消肿,肢体变软,通过复查B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血流通畅,均未行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下肢骨折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比较常见,应通过综合预防措施能降低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用血常规指标、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监测对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治疗的下肢创伤95例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分为观察组(n=36),未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设为对照组(n=59)。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血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RP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浆D-D、Fib的变化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RPR、NLR、D-D、Fib的诊断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卧床天数、合并糖尿病、合并伤、合并高血压、ASA分级、受伤至入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PR、NLR、D-D、Fib与下肢创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相关(P 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RPR、NLR、D-D、Fib均是下肢创伤患者发生近端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RPR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839,95%CI为0.760~0.917,截断值为0.66,NLR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971,95%CI为0.924~1.000,截断值为3.08,血浆D-D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996,95%CI为0.990~1.000,截断值为9.29 mg/L,血浆Fib预测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的AUC为0.892,95%CI为0.825~0.960,截断值为5.65 g/L。结论 RPR、NLR、D-D、Fib在下肢创伤发生深静脉血栓患者中表达升高,且对疾病的进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主要发生在下肢,这可能导致创伤骨折患者病死率的上升。围术期DVT的发生率高,严重时可能导致创伤后肺栓塞。预防的最佳模式尚未确定。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已成为目前预防DVT的代表药物。然而,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并未显示出对预防创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特别有效,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仍然很高。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与多种风险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有关,如肥胖、年龄、性别、慢性疾病、癌症、骨折部位和骨折固定前的等待时间,以及手术时长。手术本身,尤其是接受大整形外科手术(如全髋关节置换、全膝关节置换、髋部骨折手术)的患者患下肢DVT的风险最大。因此,对围术期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行深入分析可能有助于诊断和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采用气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33例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气压治疗仪进行干预,将同期行手术治疗的35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33例患者中出现深静脉血栓1例,对照组35例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6例,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外科术后重症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结合气压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王聪 《首都医药》2014,(24):62-63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控方法。方法2O09年1月一2012年10月对154例我院骨科大手术术后患者血栓情况进行观察。对112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分别采用中西药两种方法进行预防治疗,并对59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中药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活血通脉汤,同时进行CPM机功能锻炼。在髋膝置换术后应用活血I号方口服。结果与结论骨科患者DVT重在预防,提高认识,在临床医疗和护理工作中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率。研究表明,中西药物均能降低DVT的发生率;下肢骨折创伤术后早期运用中药干预,能达到预防下肢DVT的目的。中医药对于术后下肢DVT的预防可达到与西药相似的效果,且较为安全,应充分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在骨科复杂创伤伴有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已发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30例,术前置入新型伞状下腔静脉滤网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评价患者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30例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骨科复杂创伤患者接受了下腔静脉滤网植入术,术中顺利,未见严重并发症,骨科手术时,无一例患者发生肺栓塞,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0.
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邵华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2-213
目的探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诱发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对79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性护理,进行效果评价。结果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治疗79例患者,无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效果满意,无1例发生肺栓塞。结论系统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或预防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