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硝酸羟胺急性毒性和诱导染色体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背景与目的:探讨硝酸羟胺的急性毒性和半数致死剂量(LD50)以及对染色体的影响,为其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硝酸羟胺溶液,观察小鼠死亡率和脏器的病理改变;计数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和染色体畸变率,评价硝酸羟胺对小鼠的毒性作用程度.结果:小鼠的LD50 24h为186 mg/kg(177~197 mg/kg);14 d为183 mg/kg(174~194mg/kg);肉眼未见脏器有病理改变.小鼠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实验组微核发生率、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按化学物质的急性分级标准,硝酸羟胺属中等毒级别,腹腔注射硝酸羟胺可诱导小鼠染色体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AdBM5-mAFP-DC瘤苗对C57BL/6J小鼠移植性肝癌发生、发展的阻断作用.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为A组;空pAdBM5质粒免疫为B组;以免疫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单纯免疫DC为D组;以注射单纯PBS为对照组的E组.免疫方法:A组和D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5×105个细胞;B组和C组在每只小鼠的右腋下注射10.0μg质粒;E组仅注射0.1ml PBS.每周注射1次,连续免疫4次.在初次免疫后的第3周给所有小鼠移植Hepal-6肝癌细胞.观察小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于移植肿瘤第14天处死小鼠,观察成瘤情况,计算抑瘤率.结果 A组有3只小鼠未长出移植瘤.处死小鼠称瘤重,发现A组瘤重与其他各对照组瘤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A、B、C、D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68.31%、13.23%、52.1%和38.54%,A组抑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或0.01).结论 重组pAdBM5-mAFP-DC瘤苗免疫小鼠,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小鼠获得免疫保护,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Li Y  Cui H  Chang XH  Feng J  Fu TY  Feng YJ  Wei LH 《癌症》2004,23(2):160-164
背景与目的:卵巢癌的死亡率在妇科恶性肿瘤居首位。目前,常规的手术、化疗和放疗难以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生物治疗成为卵巢癌的第四大治疗模式,而生物治疗的评价需要合适的动物模型。本实验目的是建立两种荷人卵巢癌腹腔移植瘤的免疫重建的严重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模型,通过比较选出较适宜的模型。方法:分别用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细胞和SKOV3.ip1细胞腹腔注射6只和10只C.B17/SCID小鼠建立腹腔瘤模型,比较其生物学、组织学和免疫学特性;并将SKOV3.ip1组小鼠的腹水转种6只小鼠的腹腔,观察成瘤情况。以上22只SCID小鼠均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腹腔注射进行人免疫功能重建。结果:用SKOV3细胞和SKOV3.ip1细胞分别建立的两种模型小鼠成瘤率均为100%;成瘤潜伏期分别为20~41天和22~30天(P>0.05);生存期分别为50~78天和32~43天(P<0.0001)。SKOV3.ip1组小鼠的腹水进行转种后有83.3%(5/6)能形成腹腔肿瘤和腹水。两种模型小鼠尸检发现肿瘤分布相似,均形成广泛的盆腔播散;但SKOV3.ip1组伴有0.35~5.60ml血性腹水,而SKOV3组仅有1只有0.20ml腹水。组织学显示两种模型都保持了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腺癌的特点,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两种模型都表达卵巢癌相关抗原OC166-9。72.7%(16/22)  相似文献   

4.
纯系小鼠CFW/L_1腹腔注射10~5或10~6艾氏腹水癌细胞(EAC),24小时后腹腔注射抗EAC 血清。在腹腔内注射10~5艾氏腹水癌细胞的小鼠中,有90%其肿瘤生长受到了压抑,而注射10~6癌细胞的小鼠则40%受到抑制。当接种10~6腹水癌细胞0.5小时后,再注射正常脾细胞到同种或同基因小鼠,抗血清抗肿瘤的能力增大了,有90~100%的小鼠体内肿瘤生长受到了抑制。对接种有10~5肿瘤细胞的小鼠,在单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方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内复发转移小鼠模型。 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0只/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缓慢小容量尾静脉注射法(2×10 6个肝癌Hepa1-6细胞/0.2 ml,30 s内注射完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2×10 6个肝癌Hepa1-6细胞/2 ml,5 s内注射完毕)构建循环肝癌细胞肝内复发转移小鼠模型。4周后摘取肝、肺、肾、脾组织并行H-E染色,大体和镜下观察肝脏、肺脏、脾脏和肾脏的成瘤情况。 结果: 对照组小鼠只在肺脏有转移灶形成,成瘤率为95%(19/20),肝脏、肾脏、脾脏未见有转移灶形成。实验组小鼠在肝脏和肺脏同时形成转移灶,肺脏成瘤率为94.7%(18/19),肝脏成瘤率为100%(19/19),脾脏、肾脏未见转移灶形成。 结论: 快速大容量尾静脉注射法注射循环肝癌细胞构建的小鼠模型可以模拟肝癌根治性切除后残留的循环肝癌细胞导致早期肝癌肝内复发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香菇多糖对小鼠腹水型S180,H22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实验通过腹水型S_(180)、H_(22)两种细胞系瘤株抑瘤作用实验观察证明:香菇多糖(LEN)制剂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在延长小鼠生存期以及抑瘤效果都有显著的作用。接种瘤侏24小时后腹腔内(iP)注射给药,每天一次,连用二周。iP注射1ml/只或2ml/只时,S_(180)(腹水型肉瘤)抑瘤率分别为43%(P<0.001)、47%(P<0.001);H_(22)(腹水型肝癌)抑瘤率分别为29%(P<0.01)、40%(P<0.01)。LEN对S_(180)、H_(22)移瘤后小鼠生存期的影响,iP注射2ml/只组,S_(180)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H_(22)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25)。中注射2ml/只组,S_(180)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H_(22)小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0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区域淋巴结切除对小鼠结直肠肿瘤CEA、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健康BALB/c小鼠分为3组,虚拟切口+PBS注射15只(A组),虚拟切口+CT26.WT注射30只(B组),模型组(区域淋巴结切除)+CT26.WT注射15只(C组)。再将B组分为B1组15只(未行区域淋巴结切除)、B2组15只(肿瘤埋植7天后行区域淋巴结切除)。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并对各组小鼠的瘤块称重及测算体积。结果:A组、B1组、B2组、C组小鼠血清CEA浓度分别为(602.6±52.2)pg/mL、(640.3±37.6)pg/mL、(676.5±56.6)pg/mL、(698.9±45.7)pg/mL,四组小鼠血清VEGF-C浓度分别为(153.5±13.0)pg/mL、(164.6±14.6)pg/mL、(177.1±15.4)pg/mL、(186.0±17.2)pg/mL。B组、C组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相比A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与B1组相比,B2组、C组小鼠血清CEA、VEGF-C浓度均升高(P<0.05);瘤块重量及体积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区域淋巴结切除可能会使小鼠肿瘤CEA及VEGF-C的表达上调,促进移植瘤的生长和侵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次),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小鼠原位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模型中结肠支架置入的方法与价值。方法:6~8周龄BALB/c雌性裸鼠20只,接受内窥镜引导下小鼠结肠黏膜下人结肠癌HCT-116细胞注射。结肠肿瘤形成后,选取肿瘤大小达到4级的15只小鼠作为实验模型,进行支架放置,观察支架置入后小鼠结肠肿瘤及肠腔变化。结果:利用小动物内窥镜行结肠黏膜注射肿瘤细胞建立小鼠结肠癌模型的技术成功率为100%,结肠腔内肿瘤形成率为95%。肿瘤大小达到4级需要12~16天(中位时间14天)。所有小鼠的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支架置入后结肠肠腔内肿瘤受压肠腔通畅,肿瘤呈现为1级,一周后肿瘤快速增殖沿支架网眼向肠腔内生长,导致肠腔再次狭窄。结论:通过小鼠原位CRC模型的支架置入可以完美地模拟人类CRC梗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过程,为研究肿瘤支架置入后肠腔再狭窄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AT-1420即甲基苯丙氨酸氮芥。实验表明对大鼠W-255有显著的抗瘤活性,用0.155~1mg/kg/d×7,有 81~100%抑瘤率,用0.25~1mg/kg/d×7,有50~100%肿瘤消散率,疗效与消瘤芥相似。 对小鼠S-180,肝癌、网细胞肉瘤(L_2)均有明显的抗瘤作用,用0.6~0.8mg/kg/d×7~8腹腔给药,抑瘤率分别为48~52%,28%、41~50%,对艾氏腹水癌(EAC)生命延长率为177%。作为比较,消瘤芥用量为2.5~3.5mg/kg/d,对S-37抑制率为64%。AT-1420对EAC和W-256疗效较好,但对S-37无效,其他肿瘤和消瘤芥的疗效相似。另口服和注射给药均有效。 AT-1420对~3H-TdR参入EAC细胞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70%(±8.1)。 测得大鼠腹腔注射一次的LD50为5.4mg/kg,7次给药的LD50为1.25mg/kg/次。测得小鼠腹腔注射一次的LD50为8mg/kg,而7次给药的LD50为1.13mg/kg/次。 上述表明AT-1420有明显的抗动物肿瘤作用,抗瘤谱广,口服和注射给药有效。疗效与消瘤介相似,且用量较小,故AT-1420值得进一步研究,考虑提供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用m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瘤苗免疫对小鼠诱发性肝癌发生的影响.方法:诱导、扩增C57BL/6J小鼠DC.将表达小鼠AFP基因(mAFP)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80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只.以单纯DC为A组;将表达mAFP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转染DC(pAdBM5-mAFP-DCs)为B组;表达mAFP基因的质粒DNA(pAdBM5-mAFP)为C组;以单纯PBS(磷酸缓冲液)注射为对照组D组.免疫方法:实验组在每只小鼠的左胁部注射5×105个细胞(0.1ml/资),连续免疫3天,以后每7天接种疫苗1次,继续免疫4次.正常对照组,仅注射0.1ml PBS.在接种免疫的同时,给以二乙基亚硝胺(DEN)、四氯化碳(CCl4)和乙醇联合诱癌.诱癌20周后处死小鼠,检查成瘤情况.同时对肝脏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80只免疫小鼠中,A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为70%;B组肝细胞癌发生率仅为25%;C组肝癌发生率为65%;D组肝癌发生率为75%.B组与其它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各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转基因pAdBM5-mAFP-DC瘤苗免疫自然诱癌的C57BL/6J小鼠,能激发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降低肝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青蒿琥酯对小鼠Heps肝癌的抑瘤作用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的抑瘤作用.[方法]小鼠皮下接种Heps肝癌细胞(1.2×10 5),56只NIH雌性小鼠分7组,每组8只,其中1,2,3组为Art腹腔注射(ip)组,其Art剂量分别为15mg/kg(低)、30mg/kg(中)、60mg/kg(高).第4组为Art灌胃(po)30mg/kg;第5组po铁剂6.5mg/kg同时ip Art 30mg/kg.第6组ip环磷酰胺(CY)阳性对照,第7组ip生理盐水(NS)空白对照.[结果]腹腔注射Art低、中、高剂量其抑瘤率分别为16.2%、12.2%和80.4%;高剂量Art对小鼠Heps肝癌有显著的抑瘤率(P<0.01).在该3个剂量下小鼠的脾重随Art剂量的加大而增加,提示Art似有提升机体免疫水平的作用.中剂量的Art口服与腹腔注射效果不同,前者获77.6%的抑瘤率而后者仅为12.2%.Art与铁剂合用有协同抑瘤作用.[结论]在一定的剂量下,Art对小鼠Heps肝癌有抑制作用;给药途径不同,其抑瘤效果也不同;与铁剂合用可增加抑瘤率.  相似文献   

13.
针灸能够减轻化疗小鼠骨髓抑制 ,促进骨髓有核细胞分裂增殖 ,为了解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Y)化疗后针灸对小鼠脾脏的影响 ,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雄性KM小鼠 ,7周龄 ,体重 2 1± 1g ,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艾灸组、针刺组、对照组和正常组 ,每组均为 7只。前 3组每只一次性腹腔注射CY2 0 0mg/kg ,浓度 10mg/ml。正常组注射同等体积生理盐水。1 2 化疗药物 CY ,上海华联有限公司产品 ,批号 :970 90 8,1 3 针灸治疗及处理 各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含有HRASV112A)基因及其G12CG12C、Q61R和G12C/G12C/Q61R突变体的质粒DNA在NIH小鼠体内的致癌性。方法:从人结肠癌DiFi细胞中扩增含有V112A突变的HRASV112A)基因,采用PCR点突变法在HRASV112A)中分别引入G12C[HRASV112A/G12C)]、G12C[HRASV112A/G12C)]、Q61R[HRASV112A/Q61R)]或3位点联合突变[HRASV112A/G12C/G12C/Q61R)],将HRASV112A)及上述突变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Western blot确证HRASV112A)及各突变体可体外表达后,每种质粒按每只100 μg剂量皮内注射6~8周龄雌性NIH小鼠,阴性对照组注射PBS,每组8只小鼠,持续观察小鼠致瘤情况。注射后4个月,取小鼠瘤样组织分别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病变组织中的HRAS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结果:从DiFi细胞中成功扩增出含有V112A突变的HRASV112A)基因,并构建4个突变体,体外转染结果表明各HRAS均可在L929细胞中表达。重组质粒注射小鼠后,HRASV112A)组有4只小鼠注射后4个月于注射部位出现增生样改变,该病变在1个月后自愈;HRASV112A/Q61R)组有1只小鼠于注射后4个月出现明显的瘤样增生。至观察期末,HRASV112A/G12C)、HRASV112A/G12C)和HRASV112A/G12C/G12C/Q61R)组小鼠均未出现可见增生样结节。病变组织的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HRASV112A)组小鼠增生样组织和HRASV112A/Q61R)组小鼠肿瘤组织中均有对应的HRAS基因存在和表达。结论:HRASV112A)可在NIH小鼠体内导致注射部位皮肤的增生样改变,含有Q61R突变的HRASV112A)可在NIH小鼠体内诱导肿瘤形成,含有G12C、G12C及G12C/G12C/Q61R突变的HRASV112A)在小鼠体内不会引起明显病变。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具有抗突变作用的真菌植物提取物AMH是否具有抑制化学致癌物苯并[a]芘(B[a]P)的致癌作用。材料与方法:采用B[a]P诱发小鼠肿瘤试验。ICR小鼠随机分为AMH(AntimutagenicHerb)预防组、B[a]P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共三组,预防组经水饮用AMH,1周后腹腔注射B[a]P100mg/kg,对照同时等量腹腔注射B(a)P,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玉米油,其后观察小鼠肿瘤发生情况。结果:腹腔注射B[a]P能诱发小鼠产生肝癌、胃癌、膀胱癌、腹壁肌肉瘤、肺腺瘤等各种实体瘤。真菌植物提取物AMH(AntimutagenicHerb)能显著性抑制苯并[a]芘对小鼠的诱发肿瘤作用。实验期间,AMH预防组14只雄性小鼠未发现肿瘤;而苯并[a]芘对照组14只雄性小鼠中11只出现实体瘤、3只出现血性腹水;AMH对苯并[a]芘诱发雄性小鼠肿瘤发生的抑制率达100%。AMH预防组雌性小鼠肺腺瘤发生率为71.43%,平均每只小鼠的荷瘤数为2.14个;苯并[a]芘对照组肺腺瘤发生率为92.86%,平均每只小鼠的荷瘤数为7.43个;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植物提取物AMH能有效抑制强致癌物苯并[a]芘诱发小鼠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向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IFN-γ腺病毒(Ad-mIFN-γ)建立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的动物模型。方法:构建Ad-mIFN-γ及对照Ad-lacZ腺病毒载体,分别以MOI=100体外转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mIFN-γ分泌的影响。将40只雌性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载体对照组、病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分别向各组小鼠腹腔注射PBS(200μL)、Ad-lacZ(2×107 PFU/只)、Ad-mIFN-γ(5×106PFU/只)、Ad-mIFN-γ(1.5×107 PFU/只)和Ad-mIFN-γ(2×107 PFU/只)。每日观测小鼠的体质量及生存情况;第3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内单核细胞(CD11b+)、巨噬细胞(CD11b+/CD86+)比例,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脾内CD11b+的单核细胞比例;第9天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第14天,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肝、脾、肺和肾的病理和组织学变化。结果:Ad-mIFN-γ体外感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在第3天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鼠来源白血病毒诱导的肿瘤细胞(Raw264.7)蛋白和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在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中的抑瘤效果。方法采用6~8周龄清洁级C57BL/6小鼠30只(雌雄各半),平均分为3组。各组小鼠分别于皮下接种B16细胞(2×105个/只),待小鼠肿瘤平均体积达到100 mm3时,给予治疗。group A:腹腔注射Raw264.7细胞蛋白(50μg/只),每周1次,共2次。group B:腹腔注射PD-L1抗体(600μg/只,本课题组生产纯化),每3天1次,共4次。group C:相同时间点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各组小鼠给药后,测量肿瘤大小,末次测量后,各组小鼠无菌取脾脏,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3/4/8+T细胞群比例。结果各组荷瘤小鼠给予相应治疗后,组C小鼠肿瘤体积增长迅速,末次测量平均体积达到4004 mm3;组B小鼠增长次之,末次平均体积达到1637 mm3;组A小鼠体积增长最慢,末次平均体积仅为882 mm3(P<0.01)。对小鼠脾脏免疫细胞分析显示,组B小鼠中CD3+CD8+T cell比例明显上调,平均达到77.65%,而CD3+CD4+T比例明显下调,仅为11.86%(P<0.01);而组A和组C两组小鼠CD3+CD4+T和CD3+CD8+T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制备的RAW264.7细胞灭活蛋白和PD-L1抗体对于B16荷瘤小鼠均有抑瘤作用,且前者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五色灵芝提取液与LAK细胞合用对小鼠移植性动物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按药物体内抑瘤作用常规筛选方法进行,试验动物用NIH小鼠.瘤株为小鼠肉瘤细胞(sarcoma-180).小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阴性对照组以生理盐水20 ml/kg/天灌胃.阳性对照组以环磷酰胺(CTX)20 mg/kg/天灌胃.第一实验组:灵芝液组20 g/kg/天灌胃.第二实验组:LAK细胞1×107/只/隔天+IL-2 5000U/天腹腔注射.第三实验组:灵芝液20 g/kg/天灌胃+LAK细胞1×107/只/隔天+IL-2 5 000 U/天腹腔注射.各组均于接种后24小时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0天.均于末次给药后24小时处死,计算抑瘤率.结果 各组抑瘤率分别是:第一实验组为46.41-60.42%,第二实验组为44.85-51.29%,第三实验组为对71.41-75.42%.各实验组的抑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灵芝液与LAK细胞联合组与单用灵芝液组或单用LAK细胞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五色灵芝提取液与LAK细胞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将表达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G1),以30μg和60μg的剂量分别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观察不同剂量的质粒(pCG1)在小鼠体内分泌表达rhGM-CSF的情况。ELISA检测表明,注射6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中测得的rhGM-CS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别,而注射3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中rhGM-CSF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以60μg质粒DNA直接注射骨骼肌后第15~20天左右表达量最高,平均约91ng/ml。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注射60μg质粒DNA的小鼠血液能维持GM-CSF依赖的TF-1细胞的生长。这提示用质粒DNA直接注射小鼠骨骼肌时,质粒DNA必须达到足够的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突变的胸腺嘧啶合成酶(mTS)及双突变的二氢叶酸还原酶(dmDHFR)基因转染给正常小鼠骨髓细胞后,体内和体外是否对小鼠骨髓细胞具有耐受大剂量放疗与化疗的作用。[方法]将mTS及dmDHFR基因通过反转录病毒转染给小鼠骨髓细胞。再将转染后的骨髓细胞输给经致死剂量照射(9Gy)的小鼠,4周后给小鼠大剂量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5—Fu,50mg/kg.d,共5天)和氨甲喋呤(MTX),观察小鼠骨髓造血集落CFU—S、白细胞、血小板和存活率。[结果]在骨髓移植后第5周,对照组7只小鼠全部死亡,含单药耐药基因TS组有5只存活,含双耐药基因组6只存活。骨髓移植后第8周,再给小鼠腹腔注射大剂量5—Fu(75mg/kg.d,共3天)和MTX(单次300mg/kg),结果单耐药基因组动物全部死亡,双耐药基因组6只动物全部存活,随着时间推移,存活动物的骨髓功能逐渐恢复,白细胞、血小板逐渐升高。骨髓细胞中有耐药克隆(CFU—GM)形成,骨髓细胞和CFU—S中有相应耐药基因表达。[结论]含有双耐药基因的骨髓细胞对致死剂量照射加5—Fu和MTX处理的小鼠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