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析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监测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监测,观察组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指标以及诊断准确率.结果:经不同的监测方式后,各组间的效果均相同,其中观察组的监测结果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效果显著,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530例老年冠心病人动态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育 《哈尔滨医药》2006,26(2):26-26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仪对530例老年冠心病人行24小时监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异常ST-T改变检出率高.结论是早期检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一种可靠以及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 将126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DCG)检查,筛选出有心肌缺血病例74例,占总病例数58.7%.分成无症状心肌缺血组(SMI)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组(PMI)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且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组(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对无症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为糖尿病患者及早发现心肌缺血、及早防治,避免发生心血管事件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寻求更好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到2012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实验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并对实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及发作时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率高于对照组,且较对照组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效果明确,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中有明显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5.
张廷芝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87+189-187,18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4月-2011年4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66例,采用动态心电图对本组166例患者进行连续24h检测,并做好记录。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检出心肌缺血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不同时间的情况;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耐ST段下移幅度。结果无症状心肌缺血sT段改变阵次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在不同时间发生情况有所差异;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下移幅度与有症状心肌梗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助于早期及时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差异,以寻求更好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查方法。方法 18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试验组采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并同时分析试验组心肌缺血发作时间与全天各时段关系、心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率(85.56%)明显高于对照组(48.89%),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义(χ2=27.458,P=0.000)。试验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时段为6:00~12:00,低发时段为22:00~次日6:00。心律失常发生率86.67%(78/90)。发作时心率增快居多(59.74%)。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效果显著,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和及时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24h动态心电图(DCG)的变化。方法采用对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126例心肌缺血患者中共发生1058阵次缺血性sT段改变,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785次,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273次,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两者常合并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隐匿,但也应该与有症状心肌缺血一样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156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动态心电图的阳性标准,得出阳性检出率,并观察其发生特点和规律.结果 全组共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135例,阳性检出率为86.5%.休息和睡眠时段,无症状发作较有症状发作更易发生(Х^2=12.0591,P=0.0050).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资料100例进行总结,所选100例患者全部接受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100例患者ST段压低情况。结果:100例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67.0%,有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为33.0%,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的发作时间存在规律性,通常处于6点到12点之间。结论:临床中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采取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存在比较高的检测率,能够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何丽  李瑞杰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9):2928-292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3例经临床确诊的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结果:303例冠心病患者检测出213例有缺血性ST段改变,检出率70.29%,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75例,有症状心肌缺血38例.有心律失常296例,检出率97.48%.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对冠心病患者的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25 例确诊冠心病患者,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患者同时书写完整的动态心电图生活日志.记录缺血型ST 段压低阵数及当时有无心绞痛症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25 例冠心病患者中,112 例发生ST 段压低425阵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350阵次(82.4%);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75阵次(17.6%),发作时间高峰在6:00~12:00.结论 动态心电图是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重要方法 ,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6月-2013年4月该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18例,其中绞痛42例,无心肌缺血患者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41例。观察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缺血性 ST 段压低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持续时间长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持续时间,ST 段压低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心肌缺血尤其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特异性强,敏感性比其他机器高、更精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为现在最先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慢性肺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装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意义,以供临床参考。方法25例肺心病患者、3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35例装起搏器患者,分别给予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常规的心电图监测,分析两种监测方式对患者的作用。结果较之常规的心电图监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更为有效。统计学分析显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率更高,可以发现常规的心电图监测没有发现的问题,因此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采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8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两种心电图监测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经过对比分析后,研究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24%比68.29%,P<0.05);同时其房性心律失常、短暂性室上速、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疾病的检出率也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常规心电图检查,实施动态心电图监测可以尽早发现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情况,对于隐匿型和心律失常型冠心病能够及时诊断,有利于临床尽早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特点,总结其发生规律。方法 100例冠心病患者,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连续监测。结果检出90例患者存在缺血性ST段变化,其中62.2%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且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存在昼夜性规律。结论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形式,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是一项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为研究对象,其中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52例纳入观察组,50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检出结果及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心肌缺血总检出率较对照组高,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心律失常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频发、二三联律、成对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成对型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左右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度较常规心电图高,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敏感度、准确度均较常规心电图高(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较好地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判断心律失常类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医院接收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为对照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组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则采用动态心电图来检查,对比两组老年冠心病患者最终的检查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值得被临床推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6:00~11:00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对早期检出S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判断24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人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重大意义.方法 针对78例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其发作性ST段压低次数及自觉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者74例(排除干扰等假阳性),占总数的94%,其中有症状者15例,占19%,无症状者63例占81%.ST段压低幅度为5~35 mm,ST段压低共217次,有症状者52阵,占24%,无症状者165阵,占76%,后者发作次数远高于前者.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发作性ST段改变十分普遍,动态心电图对其检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素清  王娅荣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3):3357-335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方法:对165例糖尿病患者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选出有心肌缺血76例进行分析。结果:76例中共检出心肌缺血705阵次,其中无症状发作671阵次(92.2%),有症状发作34阵次(4.8%)。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显著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病高峰在上午06~12点,00~06点最少,但夜间缺血持续时阃及ST段压低幅度明显重于白昼。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较高。老年糖尿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较高,其起病隐袭,如不积极防治,病情可突然恶化,甚至导致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