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目的 提高医院静脉治疗管理质量与效率.方法 组建静脉治疗安全信息管理小组,制订静脉治疗敏感指标,构建结构化静脉治疗安全管理信息平台(下称信息平台)用于静脉治疗管理.比较信息平台应用前后护士统计分析敏感指标耗时,敏感指标统计准确率及7项静脉治疗敏感指标的变化.结果 信息平台应用后护士统计分析敏感指标耗时显著下降,静脉治疗敏感指标统计准确率显著上升(均P<0.01),7项静脉治疗敏感指标均显著优于信息平台应用前(P<0.05,P<0.01).结论 信息平台的应用有效提高了静脉治疗管理效率和降低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实现了准确、高效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患者安全管理新模式,保障患者安全。 方法 构建并实施三位一体患者安全管理项目,采用医院患者安全文化调查表、护理不良事件、护理敏感指标发生情况评价效果。 结果 实施患者安全管理项目后,护士的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除外组织学习与持续改进、人员配置2个维度,另10个维度得分均呈显著上升(P<0.05,P<0.01);护理不良事件、3项敏感指标发生率从2016年始逐年下降;全院各病区开展综合性安全管理项目28项,安全相关品管圈活动51项,发表安全管理论文45篇。 结论 构建并实施三位一体患者安全管理项目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患者安全文化认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3.
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HEL模式在急诊静脉用药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SHEL模式对以往发生的用药护理差错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制订加强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改造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加强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等.结果 SHEL模式实施后用药护理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护士安全用药知识得分中总分及三查七对的内容和方法等4个条目得分显著提高.护士安全用药行为合格率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 应用SHEL模式分析与护士用药有关的差错事故发生原因,制订有针对性的安全用药护理管理措施,可完善护士与用药相关的知识结构,规范护士安全用药行为,降低差错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静脉输液药物配置流程改进后的工作耗时情况,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观察法对54个临床科室静脉药物领退、配置、管理工时进行测量.结果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后,病房护士静脉药物领退、管理、配置工时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 建立和完善PIVAS服务可有效节省护理人力资源,减少护士间接护理服务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质量.方法 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配制实施精益管理,包括完善空间布局、优化审方系统、加强目视化管理、细化配制环节、改良运输环节,改进质控流程.对精益管理前(2019年5~7月)与管理后(2020年8~10月)各环节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精益管理后,抗菌药物日均审方时间、摆药时间、配制时间、出仓打包时间及配送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抗菌药物不合格医嘱及调配环节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配制后药物微粒显著降低(均P<0.01);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满意率显著提升(P<0.01).结论 实施精益管理优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抗菌药物调配流程,可降低药物配制差错率,提高配制时效性,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血液透析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临床,以提高血液透析安全及护理质量.方法 2010年度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前),2011年度采用血液透析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管理(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安全质量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实施后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杜绝护理缺陷及护理文书完整真实性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服务态度、环境安全、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1).结论 血液透析专科安全环节质量评价指标的应用有助于确保血液透析安全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方法 将142例静脉治疗患者按时间段及等同原则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2例;两组操作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传统手工记录法,观察组采用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记录.结果 观察组信息记录完整性显著优于对照组,记录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静脉治疗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可提高静脉治疗的效率和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基于关键指标监测的急诊预检分诊双闭环管理的效果.方法 2019年1~6月对急诊患者实施常规预检分诊管理;2019年7~12月实施急诊预检分诊活动与监管双闭环管理,包括动态评估、规范处理、实时监控、持续改进,并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关键指标监测.结果 2个时间段分别收集4 550例、4 670例患者资料.实施双闭环管理后,初次分诊准确率、目标响应时间达标率及急诊分诊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管理,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管理(P<0.05,P<0.01);双闭环管理后分诊信息采集完整、二次分诊落实、二次分诊准确度3项关键指标落实率逐步提升.结论 双闭环管理联合关键指标监测,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院信息系统(HIS)在护理后勤服务中心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 通过后勤服务中心的计算机工作站对各个病区需取送标本、取血或陪检的信息进行审理、执行和完成,并自动统计工作量和痛区护士满意度指标.结果 实行HIS 4个月后,取送标本、陪检差错发生率显著较实施前减少(均P<0.01);护士满意度100%.结论 HIS应用于护理后勤服务中心,提高了工作效果和工作质量,实现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马玲  张崎  张宏  梁俊  王俊玲 《护理学杂志》2021,36(20):52-55
目的 构建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方法 基于内部控制理论及患者安全目标等构建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检查、培训整改及信息沟通4个模块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管理平台;选取2个病区试运行成功后在全院开放应用.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平台应用后跌倒、非计划性拔管、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护理安全隐患上报率及护理质量评分显著升高(均P<0.01);应用平台的422名护士使用整体满意率达93.84%.结论 构建的护理质量管理信息平台适用性良好,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