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亲情老老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家庭照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老年患者家庭照护能力量表对181名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的家庭照护者进行调查。结果 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总分为(33.04±4.9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照护者月均收入、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自我感知健康状况是亲情老老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照护者家庭照护能力总分87.4%的差异。结论 老年慢性病住院患者亲情老老照护者的家庭照护能力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老老照护这一普遍现象,完善相应政策与举措,为老老照护者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2.
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三级甲等医院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现状及相关因素,为探索急诊专科护士的培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11名急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护士自评专业核心能力得分(159.4±43.8)分;是否接受急救专科知识培训、培训时间及急救专科知识培训/学习方式不同者其自评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急救专科知识培训时间是影响自评专业核心能力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欠佳,尤其缺乏科研及管理方面的能力;专科培训时间是主要影响因素。应针对性开展系统培训工作及设置合理的培训时间,以培养和提高急诊护士专业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3.
护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定新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岗位需求。方法对106名2005级护理学生采用"教、学、做"一体化项目课程、实施工学结合培养方案。结果临床教师对2005级学生临床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能力的评价显著优于2004级学生(P<0.05,P<0.01)。结论工学结合的护理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岗位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长期照护分级评估人员组成及评估流程。方法在文献研究、理论析取及质性访谈基础上初步确立分级评估人员组成及评估流程草图,运用Delphi法对25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质性访谈提取老年长期照护分级评估人员组成、建立老年长期照护分级评估流程2个主题。专家权威系数第1轮0.948、第2轮0.951;Kendall′s W系数第1轮0.100(P0.05)、第2轮0.246(P0.01)。7个评估流程各环节重要性得分(4.24±0.66)~(4.92±0.28);评估人员组成、培训重要性得分均为4.92±0.28。最终形成提出申请—初评—评估—确定分级—复评的评估流程。结论老年长期照护分级评估人员应由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生、护士等医学工作者组成的专业团队构成,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考虑由护士主导评估团队的整体运行;团队内所有评估人员均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评估职能。分级评估流程的制定应基于我国基本国情,以社区和养老机构为初评立脚点,应根据受照护老年人具体情况实行弹性评估。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基于护理核心胜任力的外科护理课程,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方法根据外科护士工作岗位,由课程专家、护理专家和教师商讨确定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应用于90名大专二年级护生(实验组),并与95名实施传统课程教学的护生(对照组)进行统一考核比较。结果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临床综合技能成绩、护理核心胜任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培养护理核心胜任力的课程改革有助于提高护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核心能力评价表对297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总分为3.60±0.42,12项二级指标得分均>3分。对护理专业的态度、研究生入学成绩、现读学校性质等是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总体较乐观,影响其核心能力的因素复杂。为促进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需要加强专业态度教育、多开展和鼓励参与护理专业相关报告会和研讨会、加强导师指导时间和力度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相关的核心技能指标体系。方法 基于“以人为中心”的认知障碍照护理论,拟定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需具备的相关技能指标初稿,选择15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结果 专家权威系数为0.870,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318(P<0.01)。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核心技能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分别为沟通与建立良好关系、环境利用与保障安全、日常生活能力支持、参与计划与促进有益活动、精神行为症状的管理,共21个二级指标。结论 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核心技能指标体系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照护理念,可作为护理员认知障碍照护能力评价及培训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护士灵性照护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595名肿瘤医院护士,应用灵性照护能力量表、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及道德困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灵性照护能力评分为78.73±14.28;每天接触患者时间、宗教信仰、道德困境及工作环境是灵性照护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肿瘤医院护士灵性照护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可通过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减轻护士道德困境及改善工作环境等方法,逐步提高灵性照护能力。  相似文献   

9.
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构建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建立<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体系,系统训练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ICU基本操作技能.方法 查阅我院开展危重症监护技能教学及危重症监护实验室(ICL)建设的相关资料,采用半结构式专题访谈担任相关课程教学的12名教师,专题讨论目前重症监护课程体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整合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课程的可行性、课程性质、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学时学分分配、开设时间等.结果 现有的危重症监护技能教学存在课程门类多、开课时间跨度长、实验教学项目少等问题;整合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课程,性质为专业必修课,类型为实验(训)课程,34学时,2学分,第3学年第2学期开课.结论 在我院现有条件的基础上,构建<危重症监护技术训练>实验(训)课程,对加强护理专业学生校内实践能力培养环节,整合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辽宁省养老机构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养老机构老人长期照护服务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5~9月选择辽宁省内提供长期照护服务的8家养老机构,运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老年抑郁量表和长期照护需求调研问卷对518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老年人生活需求维度(2. 16±1. 12)分、健康需求(3. 04±1. 09)分、知识需求(3. 44±1. 14)分、依存需求(3. 50±0. 80)分。ADL能力、焦虑、抑郁是照护需求的影响因素(均P 0. 01)。结论辽宁省养老机构老年人对照护需求中依存方面的需求最迫切,自理能力低下、焦虑、抑郁的老年人应成为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