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不同治疗时机进行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位患者开始CRRT治疗的时机分为3组:A组(发病72 h以内)15例,B组(发病72~120 h)18例,C组(发病120 h以后)11例.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SNK-q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进行CRRT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最快,由(20±7)分下降至(12±5)分(t=2.06,P<0.05);其次是B组患者,由(20±6)分下降至(18±6)分(t=2.15,P<0.05);C组患者的下降最慢,由(24±7)分下降至(20±6)分(t=0.52,P>0.05).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2±2.1)、(8.9±4.8)、(13.4±6.7)d,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q=3.52,5.36,P<0.05),且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C组(q=4.81,P<0.05).A、B、C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1/15、2/18、4/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结论 SAP患者发病72 h以内是进行CRRT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病72~120 h进行CRRT治疗是可以接受的时机,超过120 h以后才开始进行CRRT则为时较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不同治疗时机进行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第一八一中心医院收治的44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每位患者开始CRRT治疗的时机分为3组:A组(发病72 h以内)15例,B组(发病72~120 h)18例,C组(发病120 h以后)11例.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28 d病死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和SNK-q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进行CRRT治疗48 h后,A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下降最快,由(20±7)分下降至(12±5)分(t=2.06,P<0.05);其次是B组患者,由(20±6)分下降至(18±6)分(t=2.15,P<0.05);C组患者的下降最慢,由(24±7)分下降至(20±6)分(t=0.52,P>0.05).A、B、C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分别为(5.2±2.1)、(8.9±4.8)、(13.4±6.7)d,A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q=3.52,5.36,P<0.05),且B组患者ICU住院时间短于C组(q=4.81,P<0.05).A、B、C组患者28 d病死率分别为1/15、2/18、4/1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结论 SAP患者发病72 h以内是进行CRRT治疗的最佳时机,发病72~120 h进行CRRT治疗是可以接受的时机,超过120 h以后才开始进行CRRT则为时较晚.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应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8例SAP患者,分为2组,CRRT组(40例)患者入院后即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CRRT;常规治疗组(18例)患者则给予常规抗胰腺炎治疗.结果 治疗3 d后,APACHEⅡ评分CRRT组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血生化指标中CRRT组氧合指数、血钙水平高于常规治疗组,而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RRT组并发症发生率(6.2%)低于常规治疗组(13.7%),而治愈率(88.3%)高于常规治疗组(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SAP发病早期,无急诊手术指征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CRRT可有效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对维持危重病患者CRRT血管通路畅通、治疗及减少患者经济负担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通过针对影响CRRT治疗过程中血管通路不畅的因素(患者自身、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及医务人员等)进行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24h血管通路通畅率、滤器使用、血管通路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差异.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4h两组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4,P<0.05);滤器使用个数、时间、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43,2.86,-3.43; P<0.05);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体温、呼吸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11,-3.42,-2.45,-2.41,-2.29;P<0.05);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肌酐、ACT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5,1.67,0.73,0.48,0.87;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提高危重病患者CRRT血管通路的通畅率,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并能改善整个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治疗效果.同时为ICU护士实施有效的、有针对性的CRRT血管通路不畅的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尿路梗阻(UUO)致脓毒性休克(SS)的治疗方法 . 方法 UUO致SS患者72例.采用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及早期肠道营养等常规治疗30例;常规治疗同时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42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行外科治疗解除梗阻.比较2组患者ICU治疗前、治疗24 h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治疗干预评分系统(TISS)评分、ICU住院时间和病死率. 结果 常规组与综合组患者治疗前APACHEⅡ评分(22.1±5.9与21.9±6.0)、MODS评分(7.8±4.3与7.8±4.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2组间APACHEⅡ评分(19.7±5.5与14.8±5.2)、MODS评分(7.3±1.4与4.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转出ICU时TISS评分(51.8±17.4与42.3±16.6)、ICU住院时间[(12.6±6.3)d与5.3±2.6)d]和病死率(46.7%与11.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治疗后综合组患者病情改善率为88.0%(37/42),常规组为53.3%(16/30).50例具备行外科手术条件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肾穿刺造瘘或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解除梗阻,49例手术治疗痊愈,1例死于心脏骤停.2例拒绝手术治疗者分别死于呼吸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1例自动出院. 结论 CVVH结合外科手术解除梗阻治疗UUO致SS,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应用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39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后立即快速静脉输注4℃林格液(20 mL/kg,30~50 mL/min)诱导降温,使患者核心体温降到目标温度(32~34℃);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体外降温法(如头部冰帽,颈部、腹股沟冰敷)诱导降温;两组均用亚低温治疗仪维持24 h后开始缓慢复温.记录两组从开始降温到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结果 观察组未发生快速输液引起的肺水肿;达到目标温度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3个月后大脑功能级别评分良好的例数多于对照组.结论 快速静脉输注低温林格液诱导亚低温治疗安全、有效;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预防肺水肿,降温过程中防治寒颤、缓慢复温是护理重点.  相似文献   

7.
连续排班模式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连续排班模式对护理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科室自查和护理部检查、患者和医生对ICU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统计护理安全意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传统排班模式及连续排班模式期间的ICU护理质量,并将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连续排班模式下ICU护理质量各指标(除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外)合格率显著高于传统排班模式(均P<0.05),导管意外拔出及压疮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患者及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显著增高(均P<0.01). 结论 连续排班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切实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的合格率,使患者及医生对ICU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院内评估处置现状,为规范临床创伤患者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创伤低体温救治问卷对42所医院急诊科的23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42所医院中17所创建了创伤中心;调查对象中分别有29.13%、17.39%的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创伤修正评分、损伤严重评分;39.57%的医护人员会测量创伤患者的耳温,5.22%的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测量频率,14.78%的医护人员会对血压90 mmHg的患者进行体温的监测;分别有13.48%、6.96%、25.22%的医护人员会使用升温毯、电热毯、加温输液给创伤低体温患者进行复温;是否成立创伤中心的医院在低体温评估、体温监测及复温措施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的评估、监测、复温情况均不容乐观,管理者应积极引进有效的设备运用于临床,同时积极开展关于低体温相关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创伤低体温认知水平,完善创伤患者低体温的救治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和连续性静脉静脉滤过透析(CVVHDF)两种模式治疗脓毒症的效果.方法 18例脓毒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HVHF模式,10例)置换液流速4L/h;B组(CVVHDF模式.8例)置换液流速2L/h,透析液流速2L/h.于治疗oh、12h和24 h测定血清和超滤液中自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尿素氮和肌酐的变化.结果 A、B两组患者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O.01);A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A组患者氧合改善较B组更明显(P<0.05);A组患者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患者APACHEⅡ评分的降低较B组更明显(P<0.01);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尿素氮、肌酐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血清IL-6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患者血清IL-6浓度治疗前较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A组患者血清IL-6浓度降低程度较B组更明显(P<0.05);A、B组患者血清IL-10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超滤液中均检测到IL-6、IL-10.结论 HVHF模式较LWVHDF模式更能降低机体基础代谢率及耗氧量.增加机体组织的氧供,改善脓毒症患者脏器功能的指标;HVHF、CVVHDF‘两种模式均能通过超滤清除炎性介质,HVHF模式清除效果优于CVVHDF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应用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29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50例采用AF内固定,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140例采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固定,除予常规护理外,注重心理护理、早期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预防感染以及重视体位护理等.结果 两组术中失血量,手术前后24 h血压差值、术后心率及固定物取出时间等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组术后便秘、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新型脊柱外固定器使用安全,可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并发症少,护理在患者治疗康复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