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的特点和压力来源。方法分析并研究平时心血管内科护理信息记录和相关调查结果,并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记录信息作为研究资料,并选取心血管内科护士共计30名实施问卷调查,再随机抽取30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实施比较。结果心血管内科的护理工作是繁重且复杂的,涉及到的护理内容十分广泛,这就造成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难度较高,增加了护士的压力。结论采取必要的手段与措施对心血管内科病人的护理人员进行及时的减压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中要十分重视这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的压力的特点、原因,总结应对措施。方法:以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共44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人员行汉密尔顿抑郁与焦虑度量,调查职业压力的来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未有抑郁症状者占6.82%,轻度抑郁者占61.36%,重度抑郁者占13.64%;均伴有不同程度焦虑,其中中度、重度焦虑者共占84.09%,极重焦虑者4名占9.09%;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工作量过大(93.18%)、工作分配不合理(88.64%)、休假太少(77.27%)、自主能动性差(72.73%)、续工作时间过长(65.91%)、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56.82%)等。结论:该院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伴有抑郁及焦虑症较多,压力的主要来源为工作量过大、分配不合理、持续时间过长,强制性工作过于枯燥、患者病情恶化或死亡;应积极改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增加人员配置,制定执行合理的轮班、岗位制度,给予护理人员一定的自主选择性,给予适当的心理辅导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市急症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形成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市从事1年以上的21~50岁的急症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压力源进行调查。结果90.0%的护理人员(986/1095)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由社会发展对护理职业要求的提高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是主要原因的占64.7%(638/986);其次由人际关系冲突产生的占20.7%(204/986)。结论帮助急症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对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临床护理人员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源的调查,寻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压力源,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各种有害的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危害。方法:参照华西医科大学设计的“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调查表”,设计调查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随机抽查护理人员40名。结果: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平均压力程度达到56.5%,其中被调查的20项压力源中有13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的最常见压力源,占总调查人数的50%以上。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保健工作,通过各种保健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应对职业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张芸华  ;徐娟娟 《吉林医学》2014,(21):4780-478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能产生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避免心血管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方法:选取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对60例患者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于此对10位参与了这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包括:医院、患者自身、医护人员,其中医院的护理人员所占比重最大,最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是护理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护理专业知识。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应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贾莉莉 《当代医学》2016,(27):96-97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以提高护理安全。方法选取100例住院患者以及全科19名护理人员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患者与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隐患调查,总结护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将本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安全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者的感染、坠床发生率与满意度情况。结果(1)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患者因素与护理因素2方面,其中患者因素包括年龄过大、依从性差、疾病相关知识缺乏等;护理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护理专业知识缺陷、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用药及操作不合理、管理制度不健全等。(2)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中发生感染1例(2.0%),护理满意度为96.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复杂,通过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规范护理操作,完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职业压力的主要来源,了解各护士群压力程度分布情况,提出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和增加护士应对能力的对策。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内科护士工作压力程度、表现和对策认同程度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造成护理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有工作量大和缺乏社会理解、尊重;普遍认为保证人员充足是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措施;参加工作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护理人员本身对工作压力的感受和耐受程度。结论保证临床护理人员充足和合理配备,对减轻护理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由护理工作压力导致的实际减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善容 《大家健康》2014,(1):358-358
目的:通过调查骨科护士工作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原因寻找解决压力的有效措施,促进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较少护理人才的流失,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32名骨科护士进行压力来源问卷调查。结果:32名骨科护士在工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患者及自身能力的限制。结论:针对压力的主要来源,采取相应有效的缓解措施,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男护士的心理状况、存在的压力,提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的评量表(SCL-90)和自制的基本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对89名男护士的调查,结果显示,男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承受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结论男护士的心理压力较大,医院管理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帮助男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在心血管内科施行床边责任制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48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为试验组患者采取床边责任制模式进行护理,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结果:采用床边责任制模式护理的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未采用床边责任制模式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对护患沟通情况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内科实施床边责任制护理模式可切实地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其工作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增强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针对这些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以及同期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回顾性分析这10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0名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等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心血管内科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因素以及医院管理因素,通过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完善医院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结论心血管内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就医安全,一定要加强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同时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使心血管内科的护理质量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ICU护理人员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压力源的调查,寻找出目前存在的主要压力源,尽可能采取措施,减少或降低各种有害的压力因素对护理人员的身心危害.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ICU护士工作压力源的各种原因,来阐述护士目前面临的工作状况.结果被调查的护理人员中,平均压力程度达到71.6%,其中被调查的20项压力源中有13项压力源是本次调查中的最常见压力源,占总调查人数的50%以上.结论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保健工作,通过各种保健及心理疏导等方法,应对职业压力,树立对护理专业的自信心,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以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患者中抽选出98例作为观察与分析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对患者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进行统计。结果通过分析显示,在心血管内科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护理人员的原因,占50%;其次为护理环境因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最后为患者自身的原因。结论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应对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的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缓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手术室护理人员共36名,根据所了解的实际心理状况开展心理辅导、改善护理环境、规范护理技术、实施人性化管理、定期实施心理调查,以SCL-90症状自评表中的8项因子统计分析护理人员解压前后压力情况.结果:解压前,36例护士平均SCL-90评分中躯体化、焦虑、精神病症、恐惧因子明显偏高,全面解除压力后,上述4项因子均得到明显有效控制,均分分别为:1.36±0.46、1.38±0.44、1.28±0.35、1.22±0.39(P<0.05);解压前后的SCL-90总均分也由(1.51±0.45)分降为(1.43±0.42)分,接近常规水平(P<0.05).结论:科学、全面的减压措施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平衡心态、缓解压力,不仅有利于改善护士身心健康,还对护理水平的提升有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压力源的形成及应对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在2006年8月对年龄18~54岁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压力源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显示,87.9%护理人员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结论:帮助护理人员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程度,保持身心健康,对促进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护理人员患呼吸道疾病的情况调查,探讨增进护理人员健康的方法。方法对同济医院213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对象易患呼吸道疾病的有关因素、疾病与护理岗位间的关系,了解护理人员的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措施。结果护理工作压力大、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护理人员自身抵抗力弱都是易患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同护理工作岗位、不同年龄的护士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亦不同。结论应通过改善护理工作环境、提高福利待遇、减轻工作压力,来提高临床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防范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的对策措施; 方法对我院50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归纳了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结果护理人员增强风险意识,规范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及护理行为, 提高抗风险技能,可有效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压力对护理人员心理、生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怎样缓解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及生活质量。方法对某一医院24~40岁自愿参加此次研究的100名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这两组护理人员调查显示,压力对护理人员的心身普遍有不良影响,但通过相关健康教育,护理人员的压力有所缓解,对心身健康有益。结论护理人员主管部门应重视压力带给护理人员的负面影响,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年护理人员面对患者死亡的心理应激及应对方式的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8所综合性医院急诊科、ICU、临终关怀病房等35岁以下的96名护理人员为研究组,其他病房的94名青年护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通过SAS及SDS评分、研究组的焦虑和抑郁阳性率较高。结论青年护理人员面对死亡的心理应激障碍的发生率高,值得护理管理者的关注,通过采取对策降低了青年护理人员的压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二级医院护理人员角色认知、应对方式,探讨相关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职业状况调查表》对深圳市8家二级医院内科、外科、专科等800名护理人员通过分层抽样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75份。结果护理人员的总体认知水平较好,其中大专学历以上,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人员其角色认知水平较高,面对压力时多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结论深圳二级医院中护理人员较为年轻,总体角色认知情况良好,面对压力时有比较合理的应对方式。提高学历层次,促进护理专业发展,拓宽职业发展道路,能较好的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