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德懋治疗高热案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德懋诊治高热,辨证精巧,用药轻灵,首辨表里,次及虚实。邪在表,散而勿闭,凉而勿凝;邪而勿滞,泻而勿伐;实热宜清宜泻必以散;虚热宜补宜清兼以透。本文结合验例,对董德懋诊治高热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1.卫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本院急诊患者,共160例,均为腋下体温在39.IC~40.0C之间,发病24小时以内未曾服药者。随机分为两组:瓜霜退热灵胶囊组(简称治疗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6岁,平均年龄31.58岁;平均体温39.40C;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7例,急性支气管炎11例,肺炎11例,急性泌尿系感染5例,急性肠炎6例。解热止痛片组(简称对照组)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3岁,平均年龄31.20岁;平均体温39.37C;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6例,急性支气管炎12例,肺炎10例,急性泌尿系…  相似文献   

3.
寇俊霞 《中医杂志》1991,32(7):17-18
石膏为清热泻火的代表药,医者传统用于清解气分热,而外感初期发热不常运用,待病邪深邃,出现肺胃实热、高烧、口渴、口疮、脉洪大时方用石膏退热,常常获效,不容置疑。据我廿多年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探索石膏退热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中药瓜霜退热灵对儿童高热的退热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个月至10岁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高热儿童108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瓜霜退热灵、布洛芬、阿斯匹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1h、6h体温,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瓜霜退热灵在1h内使体温下降幅度与布洛芬、阿斯匹林同,6h后体温维持正常时间长。结论:瓜霜退热灵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所致的高热比布洛芬、阿斯匹林效好,退热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使用更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笑退热散的临床疗效,为该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320例临床发热患儿分为一笑退热散治疗组(180例)、布诺芬对照组(140例).治疗组给予一笑退热散灌肠,用量0.1 g/kg,2次/d;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比较两组退热度数、退热时间、体温反跳情况及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起效时间稍慢,约85.5%的患儿在3h后开始退热,但药效时间长,退热后不易反弹;而对照组起效时间快,有效退热时间短,约79%患儿在3h内体温恢复正常;治疗组总有效率92.6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一笑退热散保留灌肠能够降低外感发热小儿患者体温,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8.
樊改英 《光明中医》2007,22(4):34-35
石膏为清热泻火的代表药,中医临证时医者多用于清解气分之热,在外感初期发热时并不常运用.待病邪深邃,表现出肺胃实热证:高烧、口渴、口疮、脉洪大时方用石膏退热,常常能获得较好的疗效,不容质疑.查阅《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石膏性味主治的记载和通过学习先师张锡纯运用石膏的经验后,使其运用石膏对表热证的治疗打开了新的思路.根据临床多年的实践经验和不断观察、探索,发现外感病初期发热证,重用生石膏后,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且无留弊.现将此体验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柴胡退热栓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中心 《中成药》1997,19(7):45-45
柴胡退热检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有给药途径方便,无痛苦,患儿易于接受等优点.几年来,临床应用柴胡退热检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麻疹未透,温病初期以及形病初起而有表证者,均取得了显著疗效.临床210例观察,总有效率为100%,治愈串为95%。1处方组成柴胡100Og,葛根SO0g,知母50Og,金银花助og准翘8加g冲穷于45呛,荆芥加哈,人工牛黄509,聚氧乙烯硬胀酸酯7809,共制得I000粒,每粒重1·sg·2原、辅料来源2.1原料来源柴胡,葛根,知母,金银花,连翘.牛分子.荆芥,人工牛黄等原料药均购自郑州市药材采购供应站,经鉴定,均符合《中…  相似文献   

10.
白虎汤退热的药理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虎汤退热的药理研究近况上海中医学院文小平,毛平(200032)关键词:自虎汤,退热,药理研究白虎汤出自《伤寒论》,由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组成。其实验研究多围绕其退热作用进行,各家结果很不一致。六十年代初曾有实验报道[1]:石膏中的主要物质硫酸钙...  相似文献   

11.
退热三法琐谈徐孝萍王纪芬张秀芹江苏省无锡市中医院(214001)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症状,除外感病必见之外,内、外、妇、儿等科某些疾病病程中亦可见之。论其证治,首分外感内伤,继辨兼挟虚实。虽较复杂,但有规律可寻,笔者结合临床,浅谈3法。1其在表者汗而发之...  相似文献   

12.
13.
解玲芳  胡晓丹  张琼 《现代中医药》2011,31(1):42-43,71
目的观察中药退热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别用中药颗粒剂联合小儿退热滴肠液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0.5 h、1 h、2 h、4 h、6 h体温变化。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前1 h对照组体温下降优于治疗组,第4 h、6 h对照组体温上升高于治疗组。结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退热起效时间优于治疗组,但治疗组退热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或全草.性味苦、辛,入肝、胆经.功能:和解退热、舒肝解郁、升举阳气,临床应用广泛,由于其味辛性平,能够升发疏散,枢转少阳之机,祛邪外出,故能和解退热.它和表透达,疏通经络气血、和调津液,无汗能发,有汗能敛.柴胡本为气分药,入气分能疏气解郁,以气治血,即通过调气而治血分病,同时其又入足厥阴经,肝为血脏,故又能入血分,行血中之气,临床应用时配伍不同,既能祛散血中之寒,又能推动血中郁热,使之透达外解,本方就柴胡在和解退热方面做一浅表的综述,与同道交流.  相似文献   

15.
发热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个症状,特别是外感疾病。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仅对发热一症进行了祥尽的阐述,而且确立了种种有效的退热方法和方药。本文从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来对《伤寒论》退热探析,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6.
退热散外敷疗法,即穴位敷贴疗法,早在两千年前的《五十二病方》、《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历代中医典籍《千金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均有阐述,可见退热外敷疗法历史悠久。本方系我院自1955年用燕子泥外敷神阙,退“乙脑”高热收到疗效后,根据不同热型,逐步加减而成。命名为退热散外敷(以下简称外敷法)。用于各种因感染性的或非感染性而引起的小儿高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兹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7例中住院14例,门诊123例;其中男91例,女46例;年龄最小者2个月,  相似文献   

17.
针刺退热17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智明 《中国针灸》1996,16(7):50-50
针刺退热171例郑智明(福建省永定县医院,364100)1一般资料171例中男112例,女59例;1~5岁114例,6岁以上57例。2治疗方法凡发热39℃以上者不用解热止痛剂及物理降温,仅采用本法。用7号注射针头或三棱针点刺少商穴(双侧)2~3分深,...  相似文献   

18.
石膏退热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膏为中医临床最常见退热药物之一。几十年来对石膏的退热作用、退热机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试就此作一综述。1 实验研究1.1 退热作用的研究 早期研究(八十年代初以前,以下同)中,关于石膏对实验性发热的退热作用存在否定和肯定两种结论。例如宋氏等用石膏煎液给注射伤寒三联疫苗所致发热家兔一次灌胃未发现退热现象。但郭氏等给消毒牛乳和三联疫苗致热家兔肛门注射石膏煎液,发现石膏无论对消毒牛乳组成或三联疫苗组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