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37-239
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供应室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供应室内镜器械采用常规清洗消毒灭菌管理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内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作为研究组。两组均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320件清洗、消毒及包装后内镜器械,比较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及抽样合格率,同时比较两组工作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清洗、灭菌、包装合格率分别为98.44%、99.06%、98.75%,高于对照组的91.88%、90.63%、9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清洗后、包装后无菌合格率及无菌样品合格率分别为97.50%、98.13%、97.81%,高于对照组的90.94%、90.31%、9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工作质量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供应室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其效果显著,明显提升了腔镜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对减少医源性感染、提高工作质量满意度等方面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1-12月(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前)手术室清洗包装的150个手术室复用器械包为一体化管理模式前组,抽取2016年1-12月(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实施后)手术室参与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的医疗器械包150个为一体化管理模式后组,分析不同管理模式下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和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①开展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合格率和包装合格率较开展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开展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护士在设施满意度、工作流程满意度及工作布局满意度得分上较开展前均有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的清洗包装,可以显著提高清洗包装合格率,增强复用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于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后对器械合格及院内感染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 消毒供应室2022年度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2023年度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研究组)。分别在每个年度随机选出4300件器械(器械包共计100包),对比合格率(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在年度收治使用器械的患者中各选取100例,对比院内感染率。以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10名),比较护理质量。比较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包装、发放合格率均比对照组更高(P <0.05)。研究组院内感染率比对照组低,但无明显差异(P> 0.05)。研究组比对照组护理质量好(P <0.05)。护理满意度两组更高的是研究组(P <0.05)。结论 消毒供应室采取质量敏感指标联合阶段递进式护理可以提高器械合格率,预防院内感染,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腔镜器械清洗消毒灭菌的相关护理管理的应用。方法 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常规护理的100件腔镜器械作为对照组观察对象;另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实施细节护理的100件腔镜器械作为研究组观察对象。观察指标: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腔镜器械所致医院感染率;手术室医护人员评价满意度;护理质量、器械表面和物体表面采样得分。结果 研究组清洗合格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91%),P <0.05;研究组消毒合格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2%),P <0.05;研究组包装合格率(99%)明显高于对照组(91%),P <0.05;研究组灭菌合格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93%),P <0.05。研究组腔镜器械所致医院感染率(2%)明显低于对照组(9%),P <0.05。研究组手术室医护人员评价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 <0.05。研究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规范操作、主动沟通、安全意识、工作效率方面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企业微信运用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培训考核体系中的应用效果, 为后期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在职培训考核人员28名, 根据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和观察组(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 每组14人, 均为女性, 对照组年龄19~40(33.31±1.21)岁, 观察组年龄21~40(32.62±1.09)岁。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培训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企业微信-工作台进行培训, 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人员岗位技能考核成绩评分结果、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培训考核满意度与临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知识培训考核成绩评分(90.85±5.32)分、专科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评分为(89.27±5.49)分、专科技能培训考核成绩评分为(91.44±6.91)分, 均高于对照组[(80.37±4.90)分、(82.03±6.12)分、(83.84±5.37)分], 两组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90、6.118、4.906, 均P<0.05)。观察组质量控制评分为(96.8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优化质量管理在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及实施效果.方法 将已经使用过的口腔复用诊疗器械进行椅旁预处理后,集中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进行程序化的分类、清洗消毒、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加强对诊疗器械清洗质量以及灭菌后湿包率的管理力度.结果 实施质量管理后清洗合格率比实施前提高(90.63%比84.00%,P=O.000 2),无菌物品的湿包发生概率明显降低(3.13%比5.56%,P=0.000 7).结论 优化质量管理能够提升口腔科复用器械的清洗质量和灭菌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体系在医院消毒中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3月未实施PDCA循环为实施前,2017年4月~2018年3月实施PDCA循环为实施后,实施前后清洗器械均来源于我院消毒中心,比较实施前后器械清洗合格、器械相关知识掌握评分、临床医生和护士对操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实施后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相关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99.6%(1658/1665)、(29.5±8.6)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的91.4%(1485/1625)、(21.6±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后对操作人员满意度为98.4%(123/125),显著高于实施前的89.6%(11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体系应用于医院消毒中心管理中有助于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提升对供应中心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手术器械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中的应用效果,使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更快的熟练掌握自制手术器械,以期更好的提高自制手术器械的包装质量和管理水平。方法:首先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好每一套自制的手术器械,必须是彩色照片。加上文字说明,继而制作出自制手术器械彩色图谱,比较分析在使用自制手术图谱前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以及彩色图谱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分析工作人员在使用自制手术器械图谱清洗专科手术器械的合格率、包装的合格率以及临床质量的满意度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使用自制手术器械图谱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包装合格率、临床满意度均达到并超过98%,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未使用自制手术器械图谱相比明显提高,工作人员的培训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采用自制手术器械图谱去清洗以及包装手术器械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提高工作质量,在推动手术室供应室器械一体化管理方面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保证其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腔镜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规范化管理,通过规范器械相关交接程序,熟悉器械的内部结构,掌握拆卸、装配方法,改进清洗程序等措施加以落实。结果实施集中管理后,腔镜器械清洗合格率由原来的92.7%提高至98.2%;包装合格率由原来的95.0%提高至98.7%;无菌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97.0%提高至100.0%。结论腔镜器械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后,清洗、包装、灭菌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器械保养良好,受到手术相关人员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以支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管理。方法将2009年11月至2011年10月对消毒供应中心采取传统的培训方法作对照组,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取分层次培训的方法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人员在培训后考核和临床评价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考核成绩和临床满意度评价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实行分层培训,不仅能明显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能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是值得推荐的较好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产科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160例计划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剖宫产的常规护理,观察组依照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产后乳房肿胀硬结发生率(1.25%)较对照组(10.00%)明显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97.50%)、母婴保健知识合格率(97.50%)、新生儿护理基本操作合格率(93.75%)、护理质量达标率(98.75%)以及护理满意度(100.00%)均较对照组(88.75%、86.25%、83.75%、90.00%、92.50%)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在产科剖宫产产妇的有效实施,给产妇及新生儿提供了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有利于母婴健康,大大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与开腹远端胰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行远端胰腺切除术的20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03例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予以开腹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225.68±91.80)min vs(216.21±84.95)min]、住院费用[(4.12±1.41)万元vs(3.75±2.2)万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13.67±10.68)ml vs(150.13±11.22)ml]、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90±0.82)d vs.(4.03±1.92)d]、术后禁食时间[(4.93±1.33)d vs(6.54±3.83)d]、术后住院天数[(9.57±0.65)d vs(16.03±0.79)d]、手术切口长度[(3.19±1.07) cm vs.(20.15±3.33)cm]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手术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且手术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未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定期程控和随访对心脏起搏患者生活质量和起搏器寿命的影响.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本院植入起搏器的196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及程控.所有患者手术后1周内开始每3个月1次的程控随访.196例患者中,176例患者(93%)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观察组,程控随访时间最长9年,最短6个月;20例未得到定期程控和随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质量满意情况以及起搏器寿命等.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明显低于对照组(35.0%)(P<0.01).观察组在SF-36量表中8个健康概念的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满意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5.0%)(P<0.01).观察组患者的起搏器寿命[(8.87±2.33)年]明显高于对照组[(7.57±2.12)年](P<0.01).结论 对起搏器植入患者定期程控和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定期程控和随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生活质量满意度,此外还能够明显延长起搏器的寿命.因此定期程控和随访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至关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个案全程管理在胰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胰腺癌并接受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个案管理师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肠内营养专业指导.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体重指数下降率小于对照组[(7.00±4.00)%vs.(17.00±6.00)%,x2=19.138,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9.17% vs.22.50%);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80.00% vs.65.00%,x2=20.799,P<0.05).结论 肠内营养个案全程管理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宁养善终服务在晚期癌症患者临终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临终阶段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医护的基础上加以宁养善终服务,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疼痛分值为(3.40±0.21),满意度调查分值为(8.86±0.35);对照组疼痛分值为(5.41±0.22),满意度调查分值为(3.70±0.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宁养善终服务在癌症患者临终关怀阶段中应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入院的80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按患者愿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施围术期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并发症情况与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0.95±10.89) ml]、手术时间[(76.24±16.32)min]、肛门排气时间[(10.58±3.68)h]、下床时间[(7.58±2.73)h]与住院时间[(7.58±3.26)h]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感染、疼痛、尿潴留与高碳酸血症单独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15.0%)显著低于对照组(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手术的影响效果显著,可提高满意度,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预防继发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脑血管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继发性障碍.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81.55±23.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2±24.74),NIHSS评分(7.48±4.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40±3.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继发性障碍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训练辅助药物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继发障碍的预防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肢体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纳入研究,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肢体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护理(指关节屈曲运动、膝关节屈曲、髋关节内外旋等肌力被动训练,稳定期行康复训练,出院时行生活能力训练,中医主要为中药熏蒸、穴位盒灸)、脑外伤常规护理(给予饮食指导、鼓励早日下床活动等).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分值、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ADL)分值,调查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FMA量表中下肢体、上肢体功能评分均明显提高,FMA总分为(72.36±5.23)分,较对照组护理后的(60.52±6.87)高(P<0.05);护理后观察组ADL评分为(78.64±12.36),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的(71.65±13.56)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结论 肢体康复训练联合中医护理能明显改善脑外伤肢体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赢得患者青睐,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5.69±3.18)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5.67±3.21)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两组均干预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并发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 两组干预前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6.67±2.11)分比(9.79±2.18)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76.89±5.36)分比(65.95±5.32)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干预后FMA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为(54.70±4.15)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29.88±3.7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9.84±3.92)分、(25.96±3.6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35%(2/46)比17.39%(8/46)](χ2=4.039,P=0.045);观察组干预后GQOLI中的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74.48±5.21)分比(67.75±5.52)分、(83.56±5.34)分比(70.86±5.27)分、(72.53±6.15)分比(66.50±6.13)分、(72.78±7.06)分比(65.94±6.0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的操作技术、护理态度、训练指导和安全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2.97±3.35)分比(80.63±3.21)分、(82.99±3.42)分比(80.54±3.30)分、(82.94±3.53)分比(80.57±3.36)分、(82.98±3.62)分比(80.61±3.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接受系统化早期康复训练,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从而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预注氯诺昔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ASA级Ⅰ~Ⅱ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麻醉前实验组静注氯诺昔康16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4 ml.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术中静注哌替啶、氟哌利多和咪唑安定维持镇静.术后4、8、12、24 h对患者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