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样本来自我院住院的100例子宫全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于患者入院后第2天、术前1天及术后第3天进行SAS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手术室护士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全程护理措施。结果与全国常模相比,所有子宫全切患者术前均存在明显的焦虑情绪;术前1天的SAS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焦虑分值降低,而对照组则上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第3天SAS评分结果显示,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子宫全切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减轻应激反应程度,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对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可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合理处理方案研究。方法病例选自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362例,其中单发子宫肌瘤207例,多发子宫肌瘤155例。孕妇年龄为21~34岁,孕周为31~41w,均为单胎妊娠。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变性与否,医生提供可行、合理的参考意见,本着患者知情同意临床处理原则,可进行单纯剖宫产术、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核除术、剖宫产同时子宫次全切除术、剖宫产同时子宫全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孕妇年龄、孕周、手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1.362例患者中,进行单纯剖宫产术患者(CS)39例(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核除术者256例(CS+核瘤,单发肌瘤130例、多发肌瘤126例),剖宫产同时子宫次全切除术者62例(CS+次切,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5例),剖宫产同时子宫全切除术者5例(CS+全切,单发肌瘤3例、多发肌瘤2例)。2.不同处理方案的手术中出血总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行子宫切除手术组的年龄较其他两组偏大(P<0.05);患者满意度以单纯CS组最差(15.4%);患者因子宫肌瘤的再次开腹率在CS组为92.3%,CS+核瘤组为1.17%,子宫切除组为0。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时没有固定模式,需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病人的年龄以及患者的生育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但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核除手术也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经皮穿刺切吸腰椎间盘术前患者心理测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部及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经皮穿刺切吸椎间盘(PLD)为近年新开展的介入治疗。由于病程长.保守治疗疗效差,放射介入实施一般较晚,术前患者往往表现出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影响手术和恢复。我们于1997~1998年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对其中20例制订了相应护理对策,达到了满意效果。1资料和方法1.1焦虑状态调查心理护理组为在我院行经皮切吸腰椎间盘术的病人,男12例、女8例;年龄29~63岁。当确定做介入术第1天,让病人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重,给予相应的…  相似文献   

4.
刘艳 《医学信息》2019,(20):190-192
目的 分析三段式康复教育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三段式康复教育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后疾病健康知识(血液透析原理、用药知识、饮食原则、血管通路护理)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活力)、血红蛋白(Hb)、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疾病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BUN均低于对照组,H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三段式健康教育模式,可促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肾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王静  刘梅  焦菊凤 《医学信息》2018,(11):170-171
目的 探究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进行肿瘤化疗PICC置管治疗的140例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PICC置管知信行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自我概念、健康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可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升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玲霞  康瑞 《医学信息》2008,21(7):1209-1210
目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变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始终贯穿于护理工作全过程。经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健康宣教,在使病人增强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尽快恢复健康的重要性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恶性肿瘤的治疗护理方面,更需要护士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做好心理指导,使病人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以积极配合治疗。适形放射治疗(X-刀)是近年来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一项新技术,对于提高病人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具有明显效果。我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消化道恶性肿瘤48例,均采用整体护理,对病人实施相应的健康宣教,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雪冰  吴艺革 《医学信息》2006,19(11):1995-1996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 将86例抑郁症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抑郁症病人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只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即无时间限制),随机进行教育。结果 经过1年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抑郁症病人健康教育活动,实验组掌握抑郁症相关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病情稳定、改善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抑郁症病人教育路径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对预防抑郁症病人的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冼日凤 《医学信息》2007,20(9):1678-1680
的探讨腹腔镜手术病人的需求,解决围手术期影响手术效果和康复的心理危机,采用正确的护理干预,提高病人对手术的承受能力.促进术后康复。方法对568例手术病人术前作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为微创手术知识、手术效果、切口及手术恢复等8个方面内容。探讨病人在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健康需求。结果病人对手术的效果及并发症知识需求(96.6%),担心手术疼痛(81.8%),对微创手术知识(63%),护理质量(79.8%),对手术室环境的恐惧(s2.9%),切口及手术后恢复(73.O%)费用(56.8喻,心理需求中要求得到关心照顾(98.9%)。结论腹腔镜手术病人的需求应针对不同个体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护理的关键.使患者身心两方面安全度过手术关.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人进入老年不但机体功能下降,心理状态也发生变化,最多见的是孤独症,尤其是孤寡老人最为严重。我院自1986年以来收治老年患者2400例,年龄60~75岁,其中孤寡老年155例占6.5%。孤寡老年病人临床护理工作量大,而护理效果亦有差异,究其原因,与病人疾病的特点、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膀胱癌患者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7月24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我院接受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治疗。将纳入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包括造口宣教、示范教育、自信心训练、积极情绪疗法、视听注意力转移、家庭心理教育、出院后心理干预等。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6周后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统计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6周后心理状态评分(POM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t=-12.252,P=0.000),自我护理能力(ESCA)总分、生存质量(WHOQOL-BREF)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t=4.097、6.195,P=0.000、0.000)。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后膀胱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素因  李培芬 《医学信息》2006,19(10):1865-1866
在治疗尿毒症患者身体疾病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目标,如何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是血透室医护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加强对血液透析(HD)患者透析间期的密切观察和个体化护理是降低透析间期并发症,保证HD过程平稳,提高HD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 我院2003年3月~2005年12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2例,男性30例,女性22例,其中多囊肾3例,糖尿病肾病7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慢性肾盂肾炎22例,HD治疗3个月~31个月,平均17个月,HD治疗次数2—3次/周,个别患者1次/周,48例病人存在肾性高血压,血压经药物控制在100~140/60-90mmHg之间,4例患者血压正常均有肾性贫血,Hb维持在70~120∥L,HD后无明显水肿,HD过程发生低血压占30%,高血压占40%,头痛占5%,恶心呕吐约占5~15%,皮肤瘙痒占5%。  相似文献   

12.
16例前列腺腺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李安康1临床资料1986~1994年我院收治16例前列腺癌(PC),占同期前列腺手术病例5%(16/321)。9例由手术摘除的前列腺病检查出,余7例从电切的破碎组织检得。患者平均年龄63.8岁。大多数主诉排尿困难,或...  相似文献   

13.
李小凤  黄友琼 《医学信息》2006,19(2):326-327
目的 探讨中期引产病人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方法 针对27例中期引产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变化,运用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教育。结果 对27例患者的教育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 对中期引产的病人加强健康教育和相关护理,帮助孕妇建立最佳的心理状态,对顺利终止妊娠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恶性疾病。肝癌恶性程度大,死亡率高,一旦确诊对家属、病人都是很大的打击。由于病人心理障碍、精神负担重,往往影响治疗与预后。据临床观察。gO%以上肝癌病人有心理改变,有良性心理(积极健康)状态的病人占少数;有不良心理(消极不健康)状态的(表现抑郁、忧愁、悲观、焦虑、慌乱、缺乏理智、急躁等)占绝大多数。现在对肝癌病人的治疗在抗癌护肝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可采用心理医疗保护措施。1$确诊及诊断过程中的心理保护可疑性肝癌初期不轻易诊断癌症,不向患者谈患病的可能性(可向家属谈患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胎盘早剥与病因关系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年中住院分娩发生胎盘早剥32例患者。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41%,其中Ⅰ度21例(65.62%),Ⅱ度8例(25.00%),Ⅲ度3例(9.38%);宫缩过强、过频及重度子痫前期为其主要病因,各占40.63%、15.62%;产前B超诊断符合率为83.33%;剖宫产率为59.38%;产后出血11例(34.38%),子宫胎盘卒中5例(15.62%),失血性休克、DIC合并子宫次全切除术3例(9.38%);围生儿死亡5例。病死率为15.62%。结论胎盘早剥发生临床类型与病因密切相关。不同临床类型早剥导致不同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16.
翼点入路切除哑铃形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哑铃形垂体腺瘤的经验。方法 27例病人均经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解剖基底池,利用脑的自然间隙显露并切除肿瘤。结果 27例病人中获全切除22例(占81.5%),其余5例获次全切除(占18.5%),无手术后死亡病例。对全部病例进行了1~4.5年(平均1.8年)随访观察,全切者经MRI复查21例未见复发,1例复发后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翼点入路可获得良好的鞍区显露,有助于大型或巨型腺瘤的全切,是治疗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7.
刘克英 《医学信息》2010,23(2):486-48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降低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的临床作用。方法将建卡孕妇47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65例,对照组21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护士的常规心理护理,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及健康教育;此外,干预组在整个产褥期还接受研究者依据心理干预模式给予的心理干预。结果通过心理干预,干预组发病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在产褥期的抑郁情绪,帮助其渡过产后的情绪不稳定阶段,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子宫切除术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干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子宫切除时宫颈去留对术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并观察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将因子宫良性病变而行子宫切除的病人分为全切组和次切组 ,每组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 ,分别进行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结果 :1 在未经心理干预的子宫切除病人中次切组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全切组 (P <0 0 5 ) ;2 干预组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高于非干预组 (P <0 0 5 )。结论 :子宫切除时保留宫颈及手术前后的健康教育干预有利于患者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崔艳钊  吴椿泉 《医学信息》2019,(12):109-11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2月~11月我院收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其中40例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作为全切组,另外40例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作为次全切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切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次全切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次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患者TSH、Tg、TgAb水平均低于次全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切组并发症发生率(52.50%)高于次全切组(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较好,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少,有助于改善患者甲状腺指标,但并发症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鞍区占位尤其是经蝶手术者术后出现视力减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我科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6例鞍区占住患者,分别采用经蝶入路、经额下入路、经翼点入路、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显微镜下对术野能达到的地方力争全切肿瘤。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有MRI或者CT复查资料,其中全部切除者179例,占64.9%,大部分切除者81例,占29.3%,部分切除者16例,占5、8%;经蝶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3例(3/45例),其中颅咽管瘤1例,垂体瘤2例,均为实质性肿瘤,经额下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8例(8/67例),经翼点入路手术者术后视力下降25例(25/147例);术后单侧视力下降者22例,占所有患者的8%,其中右侧视力下降者16例,占所有患者的5.8%,双侧视力下降者14例,占所有患者的5%;视野缺损(双颞侧偏盲)加重者6例;这36例视力下降者,27例(75%)经3个月~8年的随访,视力均无明显改善。结论鞍区肿瘤术后出现视力下降的原因可能有,①、术中损伤视神经,②、术中电凝止血时阻断了视神经的供血动脉,③、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