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胸部外伤患者,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如MPR、SSD和VR等进行肋骨三维重建成像并观察骨折情况。结果:80例中,骨折246处,完全骨折188处,不完全骨折58处,位于肋椎关节处12例,肋软骨骨折2例,肋骨多部位骨12例,明显错位26例。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诊断肋骨骨折,较X线平片及常规CT提供更多准确的影像信息,能完整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法医学鉴定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DR平片对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72例外伤性肋骨骨折患者分别行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DR平片检查。统计患者骨折部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肋骨骨折确诊率及骨折合并症检出情况。结果:肋骨骨折多发高于单发,且多发生于第4~10肋骨及腋段,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诊断准确率为97.2%,DR平片诊断准确率为80.3%,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率明显高于DR(x2=19.15,P<0.01);DR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主要位于肋软骨(占58.1%),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发现其他部位骨折19处及肺部合并症16例。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诊断肋骨骨折极大提高了诊断准确率,在隐匿性肋骨骨折及并发症方面其临床价值明显优于DR平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2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14处,肋骨骨折19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中的线样低密度骨折线。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华 《工企医刊》2010,23(6):13-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多发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胸部创伤患者共62根肋骨骨折进行X线平片和螺旋CT容积扫描,原始轴位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进行MPR、MIP和SSD重建,分析比较各种技术图像在显示骨折位置和空间关系等方面的优势。结果:25例共62根肋骨骨折,X线平片显示45根,5根不能确认,12根未显示;轴位CT结合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肋骨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各种类型和不同部位的肋骨骨折及胸部骨性立体结构,是X线平片检查的有力补充,尤其是连枷胸患者需行肋骨固定术,进行螺旋CT扫描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DR以及多层螺旋CT检测肋骨骨折的准确性。方法:取我院收治的103例肋骨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胸部DR和CT检测资料,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03例肋骨骨折患者中,共计284处骨折,其中多层螺旋CT检出骨折数共265处,DR平片检出骨折数共190处,多层螺旋CT检出率更高于DR平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诊断过程中,多层螺旋CT扫描二维、三维重建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以及临床价值,可用于对DR平片检测固有缺陷加以弥补,以减少漏诊率,从而更好地支持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2022年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收治的118例高度怀疑肋骨骨折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分析不同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及肋骨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对比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与肋骨三维重建及两者联合检查对胸部创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CT扫描管电流为50 mA时,支气管、血管边缘、肺实质、小叶间隔、纵膈、肋骨边缘锐利度清晰度均较差,软组织伪影较多,噪声较多,影响诊断;管电流70 mA时,支气管、血管边缘、肺实质、小叶间隔、纵膈、肋骨边缘锐利度清晰度均一般,有部分软组织伪影,噪声少量,不影响诊断。管电流50 mA时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70 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69,P<0.05);11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经胸部CT低剂量扫描技术联合肋骨三维重建检测显示:肋骨骨折112例,肋软骨骨折7例,检测到388处肋骨及肋软骨骨折,其中355处(占91.49%)肋骨骨折和33处(占8.51%)肋软骨骨折。118例胸部创伤患者中,76例(占64.41%)合并肺挫...  相似文献   

7.
16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成  李金凤  米霞 《现代医院》2011,11(10):47-48
目的探讨16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肋骨骨折的价值。方法对36例胸部外伤临床考虑有肋骨骨折患者行胸片检查后,再行多层螺旋CT扫描,薄层重建后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的三维重组。结果 SSD、VR对于胸部较大、移位较明显的骨折显示较好,图像立体感强、直观,MPR可以较细致的显示骨折、移位情况。36例患者中,显示肋骨骨折69处,发现胸骨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2例,锁骨骨折4例,肺挫伤少量血胸3例,肺挫伤少量气胸5例,肝脾挫裂伤2例。结论恰当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功能,能显示肋骨骨折位置、形态、数量及合并症,可准确诊断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对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实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肋软骨成像中的优势以及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Lightspeed 16层CT对30例38处外伤所致软骨骨折患者,全部应用AW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和三维重建(VR)图像。结果 通过对30例肋软骨骨折患者扫描,表现为条状低密度影12例(连续性中断并见透亮裂纹),断端错位18例表现为肋软骨连续性中断伴断端明显错位,肋弓处23例30处,近胸骨7例8处。单发肋软骨骨折为14例,多发肋软骨骨折为8例16处,复合伤8例。结论 MSCT扫描数据通过选择适当的后处理重建阈值50~700 HU及重建曲线类型(区域曲线),取得VR图像及MPR图像,清晰的显示肋软骨及其损伤情况,较直接横轴位的CT扫描图像增加了诊断所需要的信息,避免误诊漏诊,建议可作为司法鉴定的常规检查应用。  相似文献   

9.
邓岩锋  匡长福  李想 《中国卫生产业》2013,(34):174+176-174,176
目的探讨在肋骨骨折的影像诊断中,双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与CR片相比在诊断隐匿性肋骨骨折及轻微肋骨骨折螺旋CT所具有的优势。方法使用双排螺旋进行螺旋扫描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20例及CR能明确诊断肋骨骨折的10例患者,通过薄层骨窗重建得到的图像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对照其CR诊断结果。结果临床怀疑肋骨骨折的20例患者中,双排螺旋CT扫描共发现肋骨骨折36处,CR明确诊断肋骨骨折的10例患者发现漏诊骨折17处。并且,结合三维重建技术可明确显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结论双排螺旋CT扫描运用薄层骨窗重建较普通CR片在显示微细肋骨及隐匿性骨折上有明显优势.对不同程度的肋骨骨折及并发症可比较准确的做出诊断,对选择临床治疗方案以及评估病人的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且可提供重要客观依据给法医学的鉴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肋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4年6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VR及SSD三维重建的32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共发现29例患者出现肋骨骨折,3例病人诊断结果肋骨骨折可疑,建议复查,确诊率90.6%。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明显的骨折常规的X线平片诊断并非困难,不完全性肋骨骨折及无明显移位的完全性肋骨骨折应用多排CT后处理技术亦可显示,文献报道较多。但肋软骨骨折鲜有报道,本文收集肋软骨骨折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CT平扫及三维重建图像,与X线图像对比,分析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68例中X线发现骨折63例,CT及三维重建显示全部胫骨平台骨折,且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分型方面优于X线。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方位的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平台塌陷的程度,有助于骨折分型及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顾同胜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961-2962
目的本文详细探讨了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创伤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这一年来中的45例创伤性骨折的病人,都是以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骨折处连续扫描,同时结合先进的软件,来重建创伤性骨折的三维影像,获得比较好的图像照片,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16层螺旋CT的3种后处理技术: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成像(SSD)和容积重组(VR)对肋软骨骨折的显示状况进行评价。探讨肋软骨骨折的最佳CT成像方法。方法搜集经16层螺旋CT常规胸部容积扫描和薄层低对比图像重建41例,所有病例均应用MIP、SSD及VR对重建图像进行后处理,最后由2名CT诊断医师比较MIP、SSD及VR对肋软骨的显示状况。结果3种重组技术均可显示肋软骨。在显示肋软骨形态方面,VR、MIP成像模式优于SSD成像模式;VR成像模式与MIP成像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IP、VR是显示肋软骨骨折形态的最佳CT成像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平战骨骼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48例军地伤病员的2859个部位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采集原始轴面图像数据,层厚采用0.625~1.25mm,利用工作站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法(MPR)、容积再现法(VR)重建,最佳角度显示病变。结果:2859个部位中,骨折2175个,脱位684个,其中2834个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及脱位的整体情况,对10个肋骨及15个鼻骨裂隙骨折三维图像不能完全明确,需结合MPR图像后确诊。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平战创伤中骨折及脱位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胫骨平台骨折进行膝关节X线平片检查,而后进行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利用重建数据进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容积再现(VR)等多种后处理。均显示骨折线,并对骨折分型及碎骨片的描述上优于X线平片。结果:本组42例中,X线平片显示骨折38例,其余4例中的2例X线片疑似骨折,2例漏诊。多层螺旋CT扫描显示42例均为骨折。结论: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胸部骨骼骨折患者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束胸部X线检查以后,以病情为依据,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采取CPR(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以及VR(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将患者骨折情况显示出来.结果:经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本组53例患者中,肋骨骨折有38例,胸骨骨折有6例,锁骨、肩胛骨、肱骨骨折的有9例.结论: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通过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并成像,可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姜帆 《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03-103,10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脊柱骨折患者90例,对其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MIP、MPR、SSD以及VR成像。结果本组90例患者的三维重建CT图像显示较为清晰,且直观性地显示出了脊柱骨折的具体部位、类型、稳定性、脱位情况以及三维空间关系。能够清楚地显示出内固定术后的内固定物及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清楚地显示内固定物的立体形态。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脊柱骨折的检测现象能够直观、全面、清楚、立体和多方位地显示出骨折的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路径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接受X线检查、16层螺旋CT扫描和扫描后图像后处理,比较两者的检查结果,并与术中所见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部位及细节,平台塌陷范围、程度,以及隐匿骨折,依据16层螺旋CT及重建图像的资料,平片漏诊6例,更正骨折分型4例。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术(DR)及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011年4月——2012年4月住我科的共90例肋骨骨折患者,行胸部DR及多层螺旋CT(MSCT)薄层扫描,用容积再现技术(VRT)、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SSD)图像显示。结果由DR、MSCT影像显示,9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诊断有182处肋骨骨折,DR诊断符合率78.57%(143/182),MSCT三维VRT诊断符合率98.35%(179/182),SSD诊断符合率89.56%(163/182)。结论 MSC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肋骨骨折,其强大的后处理技术能发现常规DR较难发现的肋骨骨折部位,显著提高肋骨骨折诊断率,是肋骨骨折可靠的检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