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分离培养大鼠及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通过差异超速离心法分离纯化外泌体并鉴定其形态及生物学性质,分析此方法对外泌体分离的可靠性。 方法 将培养3-5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成脂、成软骨诱导分化并进行染色,同时鉴定细胞表面标志物;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示踪分析及Western Blot鉴定分离纯化的外泌体。 结果 通过对成骨、成脂、成软骨分化后染色,大鼠及小鼠BMSCs具备干细胞特有的多向分化潜能。流式检测结果显示大鼠和小鼠BMSCs表达干细胞标志性表面抗原;透射电镜下,小鼠及大鼠BMSCs外泌体呈典型双层膜的杯托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107 nm和152 nm;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其表达外泌体标志性蛋白。 结论 我们能成功分离培养大鼠及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时,差异超速离心法能够可靠地分离纯化出大鼠及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相似文献   

2.
背景: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后是否能保持其生物学特性、能量代谢方式和多向分化潜能等仍存在争议,有待于进一步全面系统研究。目的:观察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至第5,10,15代,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成脂、成骨、成软骨诱导分化检测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能量代谢分析仪检测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表达。结果与结论:第5,10,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呈贴壁生长,第15代细胞体积增大,增殖能力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减少(P <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细胞划痕愈合和侵袭能力逐渐减弱(P <0.05),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潜能未见显著性差异,细胞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和糖酵解能力逐渐降低(P <0.0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细胞增多(P <0.05),衰老标记蛋白p21、p16、p5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用重组人源BMP-2(rhBMP-2)诱导小鼠BMSCs成骨分化,采用Western-blot和qPCR检测成骨分化过程中RBP4表达情况;RNA干扰技术抑制RBP4表达,检测小鼠BMSCs成骨分化情况。  结果    q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rhBMP-2诱导小鼠BMSCs细胞7 d后,成骨分化明显,同时细胞RBP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转染RBP4 siRNA 24 h后以rhBMP-2诱导7 d,小鼠BMSCs细胞成骨分化被显著抑制。   结论    BMP-2通过诱导RBP4表达,促进小鼠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破骨细胞骨吸收活动中的分泌产物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诱导小鼠脾脏细胞为破骨细胞,用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破骨细胞与牛骨磨片共培养,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收集骨吸收实验破骨细胞培养上清液作用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MTT法检测BMSC生长曲线;成骨诱导后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法检测BMSC成骨能力;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检测BMSC成脂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BMSC成骨相关蛋白RUNX2、碱性磷酸酶(ALP)及成脂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结果 TRAP染色、扫描电镜显示脾脏细胞可诱导分化为具有骨吸收能力的破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加入破骨细胞培养上清液,BMSC的增殖受到抑制,成骨分化增强,成脂分化减弱(P0.05)。结论破骨细胞骨吸收上清液具有使BMSC增殖能力降低,成骨分化增强,成脂分化减弱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1黄芪注射液促进脐血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2枸杞多糖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内皮谱系分化的影响3淫羊藿苷对大鼠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的影响4杜仲诱导大鼠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成骨与成脂相关转录因子的表达5桃红四物汤对激素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干预作用6当归对宫内缺氧新生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7黄芩甙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买霞  陈小义  杨丽颖  陈莉 《解剖科学进展》2012,18(6):541-544,54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从SD大鼠骨髓中获得BMSCs,纯化培养传代后用不同浓度的bFGF诱导,经MTT法检测bFGF对BMSCs生长的影响,应用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GFAP表达,Western blot方法分析p-ERK蛋白表达。结果 bFGF对BMSCs具有促增殖作用,在倒置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可见到有神经胶质样细胞形成,免疫细胞化学证明GFAP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Western blot证明bFGF上调ERK蛋白表达(P<0.05)。结论 bFGF可活化Ras/ERK信号转导通路,促进BMSCs细胞增殖分化为GFAP阳性的神经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诱导成骨分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复合生物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骨组织。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扩增后,条件培养基诱导成骨分化作为实验组,并设非条件培养基培养为对照组。诱导培养后,通过碱性磷酸酶、钙结节染色;I型胶原、骨钙素检测鉴定成骨性。将诱导的BMSCs利用滴加法种入自制组织工程生物支架复合培养,采取扫描电镜、HE切片染色观察培养8天时细胞在支架内部的生长情况。结果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培养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梭形或三角形贴壁生长,以梭形为主;经成骨诱导剂诱导后细胞呈多角形贴壁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茜素红染色出现阳性的钙化结节;Western blotting检测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05);ELISA法检测骨钙素结果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01)。HE切片染色可见支架内部有细胞长入,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扫描电镜可见支架内部有大量细胞长入,细胞粘附、生长良好,呈现完全伸展状态,细胞-支架-细胞之间有基质连接。结论本实验获取的原代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剂诱导后成功分化为成骨细胞。采用经诱导成骨后的细胞作为组织工程骨构建的种子细胞,与三维支架材料复合后共培养,使构建的组织复合物更接近骨组织,为临床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增加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和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心肌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组:对照组(不加任何诱导剂)、FGF-2组、丹参酮ⅡA组及两者联合诱导组。MTT检测诱导后的活性及增殖情况;Real-time PCR检测早期心肌转录因子GATA-4、Nkx2.5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以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结蛋白(desmin)、原肌球蛋白(Tm)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蛋白、Tm的表达。 结果 各诱导组较对照组增殖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GATA-4和Nkx2.5基因的表达增强,联合组表达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诱导组各标记物Cx43、cTnI、结蛋白、Tm的阳性表达率高于FGF-2及丹参酮ⅡA单独诱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联合诱导组结蛋白、Tm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诱导后细胞的细胞核居中,细胞质中可见肌丝、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核糖体。 结论 FGF-2和丹参酮ⅡA均能促进BMSCs增殖,诱导B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两者联合诱导的效果较其他组更佳。  相似文献   

9.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可能存在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雌激素信号途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芳香化酶和雌激素相关受体的表达。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培养组和成骨诱导组,分别用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培养,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矿化能力,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m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成骨诱导组增殖能力最强;培养21 d,成骨诱导组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钙沉积;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能促进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 mRNA和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组雌激素受体β mRNA和蛋白表达与单纯培养组无差异;ELISA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高于裂解液及单纯培养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表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诱导分化后能表达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亦能自身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由此产生的雌激素可能是通过相关受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发挥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属于骨髓中的非造血干细胞,能够在不同的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骨细胞以及脂肪细胞等,是最有前途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目的:探讨定向诱导分化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的关系。 方法:无菌抽取日本大耳兔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细胞贴壁法分离、纯化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采用成脂诱导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培养后不同时间点进行苏丹Ⅳ染色、Von Kossa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比较细胞成脂和成骨率。以正常DMEM培养液培养细胞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7 d成脂诱导后细胞浆开始出现小脂滴、细胞无序,培养21 d后细胞浆内形成高折光性的脂滴。苏丹Ⅳ染色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克隆中心的细胞浆内存在大量的颗粒状红色脂滴,对照组仅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7 d成骨诱导后细胞逐渐汇合成铺路石状,并且形成多个结节;培养14 d后能够看见褐色点状矿化结节中心;培养21 d后形成小片状矿化结节。成骨诱导实验组成骨率为40%,成脂率为20%,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率为5%,成脂率为5%)。结果提示在适当的环境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一部分转化为脂肪细胞,另一部转化为骨细胞,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联系,即分化的脂肪细胞多,骨细胞则少;反之分化的脂肪细胞少,骨细胞则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第2代抗精神病药物(SGA)奥氮平(olanzapine)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脂肪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BMSCs,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奥氮平对BMSCs增殖的影响;通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ting检测脂肪分化标志基因蛋白αP2和C/EBPβ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成脂相关基因Leptin、C/EBPα和TNF-α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Western blotting检测Akt信号通路上下游相关分子的表达水平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特异性阻断剂对小鼠BMSCs脂肪分化的影响。结果 MTT法结果显示,20μmol/L奥氮平对BMSCs的毒性最小;油红O染色可见加入奥氮平的细胞内脂肪滴明显多于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αP2和C/EBPβ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上升了36%(P0.01)和25%(P0.05);Realtime PCR结果显示,Leptin、C/EBPα和TNF-α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分别上升68%(P0.001)、79%(P0.01)和60%(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p-Akt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磷酸化糖原合成激酶3β(p-GSK-3β)的表达随着p-Akt表达的增加逐渐减少;加入PI3K/Akt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后αP2和C/EBPβ的表达受到抑制,细胞中的脂肪滴也明显减少。结论奥氮平可能通过促使PI3K/Akt信号通路中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来促进小鼠BMSCs的脂肪分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功能在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对骨量丢失的作用。方法: 选用10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建立骨质疏松症(OP)的动物模型;选用同一批次、周龄相同、体重相近的健康雌性SD大鼠行双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部分切除术,建立假手术(sham)组,假手术大鼠组(sham group)。采用离心法、贴壁法和有限稀释法分离、培养、纯化大鼠BMSCs,体外培养传至3~4代后用于实验:流式细胞术进行BMSCs表型鉴定;克隆形成实验检测BMSCs增殖状况;MTT法测定BMSCs生长曲线;成脂诱导后脂滴油红O染色法检测比较2组大鼠BMSCs成脂能力;成骨诱导后钙化结节茜素红染色法检测比较2组大鼠BMSCs成骨能力;RT-PCR法检测大鼠BMSCs成骨相关蛋白Runx2、骨钙素(OCN)和骨桥蛋白(OPN)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大鼠BMSCs相比,OVX组大鼠BMSCs克隆形成能力减弱,增殖能力降低,成脂向分化增强,成骨向分化减弱(P<0.05)。结论: 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BMSCs增殖及成骨分化减弱,成脂分化增强;这导致去势大鼠快速的骨量丢失,在去势大鼠OP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如何抑制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促进其成骨分化将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新途径之一。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淫羊藿含药血清对骨质疏松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干预作用。 方法:全骨髓培养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2只SPF级SD雌性大鼠按体表面积的方法给予淫羊藿水提液,药物以蒸馏水定容至所需浓度,相当于临床剂量的20倍、10倍、5倍灌胃,连续灌胃7 d后眼眶取血,观察各组干预后7 d成脂分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中药低、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的成脂率低于空白组 (P < 0.01、0.05),说明中药淫羊藿含药血清发挥了抑制骨质疏松骨髓基质干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中药各剂量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0.05),但3组成脂率数值方面以中剂量组最佳。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能存在成脂和成骨分化异常。 目的: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潜能与健康人的差异。 方法:选择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5例,另选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结果与结论:采用全骨髓培养法成功分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无显著差异,皆表达CD73、CD90、CD105,不表达CD34、CD45和HLA-DR;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成脂肪细胞分化诱导率高于对照组(P < 0.05),PPARγ mRNA和FABP4 mRNA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 < 0.05);而成骨细胞分化诱导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ALP mRNA和BGLAP mRNA表达量分别低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潜能存在成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分化的失衡。  相似文献   

15.
姜黄素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姜黄素(curcumin)对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和成脂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姜黄素的细胞培养液和诱导分化液,培养和诱导分化猪BMSCs,用MTT比色法检测对BMSCs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和油红O染色提取法检测对成脂分化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对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2)和脂蛋白脂肪酶(LPL)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当姜黄素用于猪BMSCs的培养,1μmol/L浓度在培养第3天、第5天和10μmol/L浓度在培养第5天开始能够显著促进细胞增殖(P<0.05),但高于15μmol/L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当姜黄素用于猪BMSCs的成脂诱导分化,所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都能显著抑制成脂分化(P<0.05),用0.5μmol/L获得28.3%的抑制率,而用20μmol/L获得71.24%的高抑制率;当用20μmol/L姜黄素处理和分别诱导分化5、10和15d,PPARγ2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9.11%、49.52%和76.76%,LPL mRNA表达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7.58%、49.32%和74.70%。 结论 适当浓度姜黄素具有促进猪BMSCs增殖和抑制猪BMSCs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作用,对脂肪细胞的分化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 (PSP)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s widely used to treat many diseases for hundreds of years conventionally. This study was to access the effects of PSP on the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 in the mice. Cells collected from BALB/C mice in the bone marrow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with osteogenic medium (OM)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SP. The proliferation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BMSCs were observed using an inverted microscope.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BMSCs. MTT test was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proliferation and viability of the cells. ELISA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osteocalcin (OC), 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 (PINP) and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 (BMP-2).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were respectively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s of bone sialoprotein (BSP) and SPARC/osteonectin (OSN). The growth curves of the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the Control, OM, 17β-E2 and PSP groups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OM group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ALP, OC, PINP and BMP-2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SP induced group (P<0.05). Immunocy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showed that BSP and SPARC were increased after induction of PSP compared to the OM group (P<0.05).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PSP promotes the proliferation and enhances the viability of BMSCs during osteogenic differentiation. Therefore, PSP may be a potenti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in the clinic.  相似文献   

17.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过程中膜联蛋白A1表达变化的研究报道各有不同看法。 目的:分析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成骨和成脂过程中膜联蛋白 A1基因的表达变化。 方法:应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加入含成骨诱导剂、成脂诱导剂及不添加任何诱导剂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结果与结论:膜联蛋白A1基因在成骨诱导过程中与未诱导细胞相比有明显下调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而在成脂诱导剂中则为上升(P < 0.01)。成骨诱导剂对细胞生长存在抑制作用并增加细胞凋亡(P < 0.01),而成脂诱导剂对细胞生长与凋亡作用较小(P > 0.05)。因此排除了诱导剂对细胞的作用之后,推测膜联蛋白A1基因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脂肪细胞分化存在一定关系,但尚不能肯定其在成骨分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背景:RNA干涉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重要的基因下调技术,护骨素/κB受体活化因子/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偶联系统是目前骨改建平衡研究中的热点。 目的:应用RNA干涉特异性抑制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内破骨细胞分化因子基因的表达,研究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后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 方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前24 h按5×105/孔接种于6 孔培养板中,分为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前2组细胞分别转染针对破骨细胞分化因子的siRNA或阴性对照siRNA。观察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及Real-Time PCR检测成骨成脂基因mRNA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4表达降低,而PPAR-γ和C/EBP-α的表达升高(P < 0.05)。提示,通过RNA干涉使骨髓基质细胞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下调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有抑制作用,而对成脂分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背景:研究表明一些药物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成脂诱导分化。 目的:观察尿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 方法:全骨髓培养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分别加入0(对照组),0.1,0.2,0.4,0.8 mmol/L浓度尿酸,诱导14,21 d时行油红O染色,倒置显微镜下计数成脂细胞数量。 结果与结论:成脂诱导14 d后,含不同浓度尿酸的诱导组成脂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 < 0.05),且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抑制成脂细胞生成的效果更为明显(P < 0.05);成脂诱导21 d后,尿酸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分化的抑制作用较诱导14 d时更加明显(P < 0.05),同样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加明显(P < 0.05)。说明在体外尿酸能够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并且存在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背景:5-氮杂胞苷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有效化学试剂。 目的:观察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阻断P53-P21蛋白通路对5-氮杂胞苷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细胞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5-氮杂胞苷组、PFT-α组、PFT-α+5-氮杂胞苷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MTT法测定诱导后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诱导后各组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诱导后P53、P21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周形成集落,传代细胞体积变大,呈长梭形,排列趋一致。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44,CD45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9.98±1.29)%,(2.14±0.22)%。MTT结果显示,当PFT-α浓度≤20 μmol/L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有一定促进作用;而当其浓度达到40 μmol/L时,PFT-α则可明显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培养第5,7天时,与其他3组比较,5-氮杂胞苷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表现出明显抑制(P < 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5-氮杂胞苷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 < 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组均有P53、P21蛋白的表达,以5-氮杂胞苷组表达量明显增多。提示通过P53特异性抑制剂PFT-α阻断P53-P21蛋白通路,能显著减少5-氮杂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凋亡,促进5-氮杂胞苷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