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泪管钻切联合双耳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泪管钻切联合双耳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 前瞻性观察7l例慢性泪囊炎患者79眼行鼻泪管钻切联合双耳管植入的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3~23月,平均11个月,治愈63眼,好转9眼,有效率91.1%。结论 鼻泪管钻切联合双耳管植入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及内眼术前者。  相似文献   

2.
急性泪囊炎脓液可穿破皮肤流出,形成慢性泪囊炎泪囊瘘管。我们于1987年以来在做泪囊瘘管摘除的同时,行鼻泪管钻切术,共6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急性泪囊炎脓液可穿破皮肤流出,形成慢性泪囊炎泪囊瘘管。我们于1987年以来在做泪囊瘘管摘除的同时,行鼻泪管钻切术6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组6例手术后5  相似文献   

4.
泪囊鼻腔吻合术与鼻泪管阻塞钻切术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泪囊鼻腔吻合术与鼻泪管阻塞钻切术的比较黄红深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病,必需手术治疗。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仍然为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较复杂,需要在泪囊窝凿骨开窗,废弃原有的鼻泪管导泪通道,另辟旁路引流。1986年郑传仕等[1]提出的鼻泪管阻塞环钻切除...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8年以来,利用自制的钻切器行鼻泪管阻塞钻切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其中随访复查的34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34例(35眼)慢性泪囊炎,其中女性3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泪囊囊肿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采用自制简易鼻泪管钻切刀,在切开泪囊后,顺行钻切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处并留置脑室引流管.术后随访观察2~24月.结果 7例9眼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6眼痊愈(66.7%);2眼好转(22.2%);1眼无效(11.1%).总有效率88.89%.结论 泪囊切开顺行鼻泪管钻切置管术治疗泪囊囊肿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患者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泪囊炎、或合并鼻泪管阻塞及反复急性发作者336例,按本手术方案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结果慢性泪囊炎或合并鼻泪管阻塞者,如果无泪囊萎缩和鼻粘膜萎缩,在急性炎症控制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84%可以达到临床愈合。结论本手术对绝大多数慢性泪囊炎或合并鼻泪管阻塞的溢泪症状和反复急性发作者,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泪囊切开简易鼻泪管钻切刀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下泪道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其中鼻泪管狭窄或阻塞表现为溢泪,发展成泪囊炎则溢脓。治疗方法众多。我们参考文献[1-5],本着对原有泪道尽量疏通而非改道的原则,设计制造了简易鼻泪管钻切刀,在打开泪囊后,顺行钻切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处,并留置脑室引流管作支撑管2~3mo,以达到管道上皮覆盖,进而再通的效果。1临床资料患者18例18眼,男1例1眼,女17例17眼。年龄38~54(平均49)岁。病程3mo~20a。随访3~24(平均6)mo。鼻泪管钻切刀制作:直径3mm针头,长度60~70mm,尖端磨平。手术方法:(1)麻醉:下鼻道放置麻黄素、丁卡因棉片;20g/L利多卡因作滑车下及眶下神经阻滞麻  相似文献   

9.
鼻泪管阻塞钻切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药物治疗无效,主要靠手术治疗。常用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操作复杂,在基层不易普遍开展。我院自1988年3月至1991年3月采用鼻泪管阻塞钻切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7例,经随访观察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17例患者均为慢性泪囊炎,不伴有泪小管及泪总管阻塞。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年龄17—52岁,平均38  相似文献   

10.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以泪溢、眼内脓性分泌物或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传统治疗方法有泪囊鼻腔吻合术及泪道激光,但前者手术繁琐,术后眼部有切口瘢痕,后者购置仪器昂贵而限制手术开展。我科于2005年8月~2007年5月行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12例(13眼),方法简单快捷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慢性泪囊炎的治疗目前多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但该手术操作复杂,费时,出血多,并且废弃了原有的鼻泪管生理通道,我院为了更好有效地修复重建生理通道,进行了鼻泪管阻塞组织切除暂留置硅胶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共22例,获得了满意效果。此手术方法是将泪囊前壁切开4mm小口,用自制的钻切刀切除鼻泪管内的阻塞组织,然后置入1根2.5mm粗硅胶管,用丝线缝合固定于皮肤表面,术后1个月拆除鼻泪管内留置的硅胶  相似文献   

12.
慢性泪囊炎(chronic dacryocystitis)为眼科常见病,主要原因为感染或外伤致鼻泪管阻塞,临床表现为溢泪,挤压泪囊有黏液性、黏液脓性或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溢出。慢性泪囊炎需行手术治疗,首选泪囊鼻腔吻合术。  相似文献   

13.
慢性泪囊炎激光治疗失败后泪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泪囊炎所致鼻泪管阻塞经激光治疗失败后进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32例(32眼)此类病例施行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并对具体操作方法作了改进,如:前瓣吻合口与后瓣吻合口错位及吻合口置管支撑等。结果 本组术后半年以上均无溢泪症状,治愈率100%。结论 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病例经激光治疗失败后仍可进行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郑传仕所提倡的鼻泪管阻塞钻切术,共治疗慢性泪囊炎3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告如下。手术方法:消毒和麻醉同一般泪囊手术。切口沿前泪嵴走行,找到内眦韧带,暴露其下泪囊筋膜,用尖刃刀垂直切开泪囊前壁。用5号探针直接接通泪道。取出探针,调换鼻泪管环钻,环钻方位与探针所在位置一致。用手指轻轻推进环钻;切除鼻泪管阻塞组织。泪囊注抗生素眼膏,用9—0尼龙线缝合泪囊切口3针,缝合皮肤。38例38眼中,36例全部症状消失,占94.7%,好转1例,占2.6%,失败1例,占2.6%。  相似文献   

15.
鼻泪管疏通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病,鼻泪管狭窄、阻塞为此病的直接病因。过去我院一直采用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此病。自1989年3月起,我们采用BD_2型电动孤型空心环钻治疗慢性泪囊炎的鼻泪管阻塞,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逆行性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患者163例191眼,年龄26 ~73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 a,观察术后溢泪情况及泪道的通畅性.结果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后155例(182眼)患者溢泪症状完全缓解.随访期间,138例(166眼)患者人工鼻泪管保持通畅,25例(15眼)发生阻塞;随访过程中人工鼻泪管植入有效率为86.91%.术中有17例(17眼)患者出现疼痛,5例(5眼)出现眼睑水肿,所有患者均有少量鼻出血,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 人工鼻泪管植入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简单有效安全的方法,不愿意接受或不能耐受常规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患者也能进行人工鼻泪管植入.  相似文献   

17.
改良鼻泪管阻塞钻切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改良鼻泪管阻塞钻切术对慢性泪囊炎的作用。方法:切开泪囊前壁后,将自制的鼻泪管探针探入鼻泪管,并以此为引导,将自制环钻器套上,以切除鼻泪管阻塞物,然后置入硅胶管,术后随访2个月。结果:40例48眼中痊愈38眼(79.2%),好转6眼(12.5%),无效4眼(8.3%)。结论:改良鼻泪管阻塞钻切术,疗效虽较泪囊鼻腔吻合术差,但其操作简便,易为医生掌握,病人无痛苦,在门诊即可施行,易在农村及基层推广应用,故该术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临床疗效及基层医院推广价值。方法:采用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5例37眼。结果:对35例37眼术后1a内进行随访,其中34眼治愈,溢泪解除,分泌物消失,3眼无效,治愈率92%。结论:鼻泪管逆行植入球头硅胶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确切,简单易行,费用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狭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运用改进式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3例(28眼)狭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阻塞采用改进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月~5年,治愈20例(26眼),治愈率92.86%,好转2例(2眼)占7.14%。结论改进式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狭小泪囊慢性泪囊炎及鼻泪管狭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泪管开口破膜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经泪道冲洗七次不能治愈的先天性泪囊炎患者38例(45眼).采用鼻窦内窥镜下鼻泪管开口破膜术治疗。结果38例(45眼)患儿中.溢泪,溢脓症状全部消失,冲洗泪道通畅。结论鼻泪管开口破膜术治疗先天性泪囊炎,安全、有效、实用、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