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薛长江  刘慧 《山东医药》2006,46(22):22-23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肝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抗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52例肝病患者石蜡包埋肝组织中HVC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 多克隆抗HCV检出HcAg阳性25例(9.92%),单克隆抗HCV-NS3检出HCV—NS3蛋白阳性19例(7.54%)。19例HCV—NS3阳性肝组织均同时表现HcAg阳性,二者在肝细胞分布状况相似,不同病理类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抗原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252例血清检出HCV标志物阳性71例,单独抗HCV阳性者无1例肝组织中检出抗原。结论 肝组织中抗原的检出和血清HCV标志具有良好对应性,但不同血清HCV标志模式抗原检出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在肝外组织感染及复制状况,探讨HCV与肝外肿瘤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70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合并外科疾患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HCV抗原标记;RT-PCR检测组织中HCV正、负链RNA。结果:70例CHC合并恶性肿瘤的组织标本37份,HCV抗原阳性率为67.6%(25/37);非恶性肿瘤的组织标本33份,HCV抗原阳性率为24.2%(8/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Х^2=13.14,P〈0.05)。33份HCV抗原阳性的组织中21份(63.6%)检出HCV正链RNA,10份(30.3%)检出HCV负链RNA,且组织中正链和负链HCV RNA的检出与细胞内HCV抗原表达信号呈较好的一致性。结论:HCV可以感染肝外组织,其中部分肝外组织是HCV的复制场所;在CHC患者HCV除诱发原发性肝癌外,还可能诱发其他的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法以多克隆兔抗人Fas抗体检测了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石蜡包埋肝组织切片中的Fas抗原,并对抗原分布及其与炎症程度关第进行了分析。结果:Fas抗原表达随肝组织病变加重而增加,且阳性细胞主要布于汇管区和小叶内的炎症浸润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外组织丙型肝炎病毒(HCV) 感染状态、致病性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 例重型丙型肝炎患者肾、心、胰腺和肠等肝外组织内HCV 多种抗原表达,并观察各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9 例中6 例(66 .7 % ) 在肝外组织检出HCV 抗原。抗原定位于细胞浆内,呈均质型、包涵体型和膜下型。组织内抗原表达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不同组织间阳性细胞种类、数量和分布略有差异。病理学观察未发现细胞内HCV 抗原阳性表达与组织病变有明确相关性。结论 HCV 可以感染肝外组织,但未显示显著致病性。作为致病因子的HCV 持续存在肝外多种脏器细胞内,在丙型肝炎慢性化和干扰素治疗后病情复发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 Ns5和Fas抗原表达及其与肝组织损伤和干扰素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应用a干扰素对一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24周治疗,停药后随访6个月,以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恢复正常及血清HCV RNA持续阴转为完全应答标准,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中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状况.结果 2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CV NS5和Fas抗原呈阳性者均为19例(65.5%),两者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单因素相关分析时,两者均与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但多因素分析表明只有HCV NS5抗原表达水平与组织炎症活动度呈正相关.治疗和随访结束时分别有17例(58.6%)和15例(51.7%)患者表现为近期和远期完全应答.治疗前Fas表达水平与干扰素应答有关,但未见HCV NS5水平与干扰素应答有明显关系;5例随访结束时重复肝穿,3例完全应答者病毒表达显著受抑,但Fas抗原无明显改变,2例无应答者病毒表达无明显改变甚或增强,而Fas表达均增强.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 Ns5表达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过程中有重要意义;Fas抗原表达水平与组织中病毒表达相关;治疗前肝组织Fas表达状况与干扰素治疗反应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HGV/GBV-C与HCV混合感染者肝组织HGV/GBV-C相关抗原的分布状况,探讨HGV/GBV-C对肝脏的损害机制。方法 以抗HGV/GBV-C NS5单克隆抗体或抗HCV NS3单克隆抗体为试剂,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炎病人肝组织中HGV/GBV-C、HCV相关抗原表达。结果 56例肝炎病肝组织中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阳性率为26.79%(15/56);HCV NS3抗原表达阳性率为39.29%(22/56)。HGV/GBV-C NS5抗原表达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胞浆中,染色阳性细胞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肝细胞中存在HGV/GBV-C相关抗原表达,其编码产物可能作为一种靶抗原,诱发免疫病理反应,免疫损伤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在庚型肝炎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方法以鼠抗HGVNS5单克隆抗体对庚型肝炎患者20例(急性肝炎2例,慢性肝炎8例,肝硬变10例,血清HGVRNA皆阳性)肝组织中HGV抗原进行检测.结果庚型肝炎患者20例中,8例(40%)肝组织中检出HGV抗原;不同病期检出率分别为:急性肝炎0/2(0%),慢性肝炎2/8(25%),肝硬变6/10(60%),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阳性信号位于肝细胞胞质;阳性细胞可位于炎症坏死灶周围;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无明显差别,但阳性组纤维化指数较高.结论HGV感染及其在肝组织中表达可能与肝组织纤维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HDAg和HBsAg/HBcAg在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表达及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检测79例丁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DAg、HBsAg和HBcAg表达,以52例乙型肝炎作对照。结果 丁型肝炎HBsAg、HBcAg检出率(81%、71%)较乙型肝炎(94%、92%)低(P<0.05或0.01)。HD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HBsAg以肝细胞浆表达为主,HDAg和HBsAg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分布呈一致性,且均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和病理损害程度相关(P<0.01)。HBcAg以肝细胞核表达为主,阳性细胞主要呈单个细胞或点状分布,且HBcAg阳性细胞明显少于HDAg阳性细胞。结论 HDV感染会抑制HBV病毒抗原(HBcAg)表达;HDV致病机制中既有HDV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也有HBV和HDV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病毒性肝炎肝细胞凋亡及其与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的关系,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一组慢性乙、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毒和Fas抗原表达。结果31例患者中,25例肝组织中检出末端标记阳性细胞,散布于肝小叶和肝窦内,部分炎症坏死灶中和胆管上皮细胞也可检出阳性细胞;组织炎症活动度较大者和病毒抗原阳性者凋亡指数较高;凋亡细胞可为病毒抗原阳性和阴性;Fas抗原阳性与阴性组间凋亡程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病毒性肝炎患者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均可发生凋亡,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组织中Fas抗原的表达及其与病毒感染的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82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Fas抗原,HBsAg和HCVNS5蛋白表达状况,并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方法对部分患者肝组织中细胞凋亡状况进行研究。结果 64例检出Fas抗原(78.1%),检出率慢活肝和肝硬化组较慢迁肝组高,病毒抗原阳性较阴性组高;抗原主要位于肝细胞浆,少数位于胞膜,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碎屑坏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 RNA和HCV NS5抗原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RNA与HCVNS5抗原分布及其与肝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4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肝组织中HCVRNA和HCVNS5抗原表达状况,采用Knodel方法评价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分别有21例(618%)和24例(706%)患者肝组织中检出HCVRNA和HCVNS5抗原.HCVRNA阳性信号主要位于肝细胞浆中,在胆管上皮细胞和炎性浸润细胞中也可检出,其分布与肝组织炎症坏死无固定解剖学关系.HCVRNA与肝组织中HCVNS5抗原表达正相关,但二者在肝组织中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HCVNS5抗原的表达与肝组织损伤相关.结论丙型肝炎肝组织中HCVRNA和HCVNS5抗原表达相关,病毒在肝组织中的活跃程度与肝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与Toll样受体2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HB与Toll样受体2(TLR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法检测CHB、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肝组织TLR2的表达。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TLR2在肝癌细胞株HepG2、HepG2-X及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阳性细胞率。结果TLR2在CHB及慢性重型肝炎肝组织上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质及部分胞膜。在CHB中,TLR2的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呈显著正相关(r=0.597,P〈0.01),各级炎症患者肝组织TLR2阳性表达强度患者的血清TBil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TLR2主要呈小灶性表达。TLR2在肝癌细胞株HepG2.2.15上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0.7±2.8,阳性细胞率为16.3%±7.0%;HepG2的平均荧光强度为1.0±0.3,阳性细胞率为0.4%±0.1%,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1.92和7.92,P值均〈0.0l。而HepG2和HepG2-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B患者肝组织中TLR2的表达明显升高,与肝组织的炎症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HCV/HBV重叠感染重症肝炎的发病机制。用直接酶标法检测肝组织内HCVAg,用PAP法检测肝组织内HBsAg、HBcAg。在264例肝病肝组织中共检出15例HCVAg阳性患者(5.7%),肝内HCVAg阳性细胞表现为脑浆型9例、核浆型2例、核型4型。脑浆型HCVAg阳性患者肝组织内还检出HBsAg阳性5例、HBcAg阳性3例,脑浆型HCVAg阳性肝细胞疏松水肿,并可见淋巴细胞围绕。HCV/HBV重叠感染重症肝炎组与单纯HBV阳性重症肝炎组相比较,前者肝损害程度严重,结果提示HCV与HBV二者有相互促进作用,从而加重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非肝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巨细胞病毒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CMV)在非肝病患者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点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CMV单克隆抗体对31例非肝病及7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进行检测,用抗-HBcAg多克隆抗体和抗-CMV单克隆抗体双标记技术在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一张肝组织切片上显示两种病毒分布特点。结果:31例非肝病肝组织中检出CMV Ag7例(22.6%),明显低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76,56.6%),P<0.01。在两组标本中CMV Ag均在肝细胞胞浆内表达。非肝病患者肝组织中阳性细胞数量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少,后者阳性细胞多近汇管区分布,数量多时,也可在肝小叶内弥漫分布。轻度和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CMV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慢性乙肝炎患者中CMV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轻度慢性乙型肝炎(P<0.05)。双标记染色显蒜CMV Ag和HBcAg多数可表达于肝小叶内同一区域肝细胞甚至同一肝细胞内,也可见于肝小叶中不同部位。结论:非肝病患者中CMV感染并不少见,慢性乙肝炎患者更易重叠CMV感染,并且其感染程度与肝组织的活动性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GV抗原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组织中庚型肝炎病毒(HGV)表达与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鼠抗HGVNS5甲克隆抗体检测142例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中HGV抗原,部分患者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血清中HCVRNA。结果142例肝病患者中,29例(20.4%)组织中检出HGV抗原,肝硬化组(42.9%,12/28)较慢性肝炎(15.9%8/11)和肝癌(14.3%,9/63)组检出率高。阳性信号位于胞浆中,阳性细胞可成散在、簇状或弥漫性分布。阳性细胞周围可有炎性坏死;肝癌患者抗原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癌旁肝组织,癌巢中仅偶见少数散在分布的阳必细胞;绝大多数组织抗原阳性者其血清HGVRNA为阳性。有4例患者组织中HGV抗原阳性但其血清HGVRNA阴性。结论HGV可在慢性肝病包括肝细胞肝癌患者肝组织中表达,HGV感染在慢性肝炎病期进展及肝癌发生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bcl-2蛋白与Fas抗原在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表达和分布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标记技术,以bcl-2癌蛋白单克隆抗体、抗-HBs单克隆抗体及抗-Fas多克隆抗体,检测87例急、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bcl-2、Fas及HBsAg的表达和分布。结果62例(71.3%)肝细胞中检出bcl-2癌蛋白,阳性物质主要表达于肝细胞胞浆内,少数位于核膜。在急性轻型肝炎,阳性细胞于小叶内弥散分布;在慢性肝炎则多聚集在碎屑样坏死周围。Fas抗原的检出率为75.9%(66/87),其阳性细胞的分布类同bcl-2阳性肝细胞,但不如后者广泛。bcl-2/Fas双标记染色显示较多的肝细胞有两种抗原的双表达。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bcl-2的表达和分布与Fas抗原密切相关,bcl-2原癌基因可能具有抑制Fas介导肝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梅存金  郎振为 《肝脏》1999,4(2):80-81
目的 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组织中Fas抗原,以探讨Fas抗原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免抗—Fas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3例急性重型肝炎,23例慢性迁延型肝炎,3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21例活动性肝硬化和13例慢性重型肝炎肝组织中Fas抗原表达情况。结果 上述5组分型中Fas抗原检出率分别为90.9%、43.5%、78.1%、85.7%和92.3%。急性重型肝炎Fas抗原分布于大片坏死区残留肝细胞内,慢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化Fas抗原阳性细胞分布于碎屑状坏死灶周围或假小叶周边部。肝组织病理改变越重,Fas表达越强。结论 Fas抗原的表达与肝细胞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肝组织内丙型肝炎病毒不同抗原的定位及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HCV不同抗原的组织内定位以及与病变和血HCVRNA的关系。方法51份慢性丙型肝炎肝穿刺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CVCP10、NS3和NS4,其中32份还检测NS5,同时观察组织学病变和血HCVRNA(RTPCR法)。结果HCAg总阳性率>60%。不同抗原阳性率不一,以CP10和NS5为高(各>50%)。阳性细胞数一般较少,散在分布;灶性集聚时,多与碎屑坏死及炎症反应相伴。几种抗原全阳性者组织病变活动度较高。血HCVRNA阳性率80.39%,但血与组织检测结果的重合性仅占50.98%;血阴性者,8/10份组织内检出1或多种抗原。结论组织内同时检测多种抗原能提高HCAg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组织Fas抗原表达民细胞凋亡和肝细胞损伤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9例乙型肝炎肝组织Fas抗原进行了检测。结果:Fas抗原总检出率76.16%,急性重症肝炎(AFH)慢性迁延型肝炎(CPH)慢性活动肝炎(CAH),活动性肝硬化(AC)Fas抗原检出率分别为90.9%,43.48%,78.12%,85.71%,急性重症肝炎Fas抗原阳性细胞分布于大片坏死区域中残留肝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及Bax)在狼疮肾炎(LN)患者肾组织的表达情况及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2003-012003-04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44例活动期LN患者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Bcl-2、Bax的表达,观察它们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1)LN肾小球Bcl-2及Bax表达均增高,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2)LN肾间质Bcl-2表达增高,与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正相关。(3)LN肾小管Bax表达增高,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呈正相关。结论LN肾组织存在Bcl-2、Bax蛋白异常表达。Bcl-2高表达在LN肾小球细胞增殖及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Bax在肾小管过度表达与肾小管间质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