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姚开情  吕发金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401-1403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3DDSA)是近年来DSA技术的新发展,是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球管旋转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三者相结合的产物。3DDSA作用原理是通过2次旋转化DSA采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方法主要是针对要显示的部位对病变进行任意角度观察;特点是能较常规DSA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除进行常规全脑血管造影外 ,对颅内的双侧椎动脉、颈内动脉进行旋转DSA图像采集及三维重建 ;对 82例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为颅内动脉瘤的病例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 ,术后行旋转DSA检查及图像的三维重建 ,评价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结果 :10 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 ,全脑血管造影检出动脉瘤 76例 ;经旋转DSA采集及图像三维重建后 ,检出动脉瘤 82例。其中 71例行GDC或EDC介入栓塞治疗 ,11例行手术夹闭治疗。术后经旋转DSA及三维重建证实 ,71例介入栓塞的病例中 ,67例全部栓塞 ,4例 90 %栓塞。 11例手术夹闭病例均完全夹闭。结论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 ;能够多角度立体观察、直观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颈的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为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提供精确的数据 ;评价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或手术夹闭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旋转DSA及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用传统DSA,旋转DSA 及血管三维重建进行检查,对比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40例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共45个动脉瘤.常规正侧位DSA能显示存在动脉瘤病变,但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和载瘤动脉的关系.旋转DSA显示动脉瘤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所有血管三维重建的图像都清晰显示了颅内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结论 旋转DSA及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病变结构显示极佳,尤其是三维重建技术,明显有助于提高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4.
三维数字减影(3D-DSA)技术可立体、直观、完整地显示脑动脉瘤的解剖关系,比常规DSA提供更丰富的影像资料,有助于分析复杂的血管解剖结构,为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佳投照角度,对指导手术夹闭和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1].但在三维数据的采集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三维重建的结果,进而影响医师对检查结果和手术方式的确定,因此,大家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重视.笔者对2011-01-2012-11共431例患者进行了三维数据重建,其中共有49次血管经旋转DSA采集后,三维重建图像出现了问题,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血管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三维重建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使用荷兰PHILIPS公司数字减影机,对35例疑有动脉瘤破裂的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行普通二维DSA及旋转DSA检查,并行血管三维重建,获得关于动脉瘤的定位、方向、瘤颈、动脉瘤清晰度、载瘤动脉和周嗣血管分支的立体解剖图像,将旋转DSA及三维影像与普通二维DSA结果比较.结果 常规DSA检查发现动脉瘤36个(30例),其中7例动脉瘤的方向及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解剖关系显示不清,3例动脉瘤的颈部显示不清;5例未见明显动脉瘤染色.加摄旋转DSA并行三维重建后,又发现3例微小动脉瘤,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39个(33例),2例仍未见动脉瘤.动脉瘤的全貌,瘤颈的位置、宽窄,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分支的解剖关系清晰显示,避免了因血管重叠而产生的对动脉瘤的遮挡.结论 旋转DSA可从270°旋转视角更清晰地连续显示动脉瘤、瘤颈及周围的血管解剖结构,加三维重建后,动脉瘤的大小、方向、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的关系呈立体解剖影像,既提高了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的灵敏度,降低了漏诊率,又为手术和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的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6.
CT影像显示技术又称窗口技术,即正确地选择和运用窗宽、窗位技术,来获得清晰的图像,使病变部位明显地显示出来。窗宽、窗位对CT图像显示窗的调整也会对图像的对比度、解剖结构和边缘位置有明显的影响显示。通常较大的窗宽适用于较大的部位,如肺部和骨骼;较小的窗宽适用于软组织部位。因此,窗口技术是CT诊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诊断需要选择恰当的窗宽和窗位在技术操作中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旋转三维重建数字减影血管成像(3D DSA)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25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腔内隔绝术治疗,其中5例患者CTA以及常规DSA均不能显示破口位置,我们对其采用了3D DSA检查.结果 通过3D DSA清楚显示破口,成功实施支架置入术.结论 3D...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旋转三维重建技术及术中体位在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INNOVA 3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对25例患者进行脑动脉正侧位和旋转DSA造影.结果 正侧位造影中16例患者动脉瘤阳性,其中9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关系显示不清,使用三维重建能在介入手术中为术者提供清晰的工作体位,动脉瘤颈...  相似文献   

9.
胎儿先天性骨骼系统畸形种类繁多,受累部位涉及胎儿头颅骨、躯干骨、四肢及手足等.不是所有骨骼畸形都能被超声检查发现,特别对于胎儿手足畸形产前超声检查常易漏诊.为了提高对胎儿手足畸形的超声检出率,近3年来,我们对29例有手足畸形的胎儿引产标本及新生儿进行结果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诊断寰枢关节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寰枢关节脱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寰枢关节脱位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法,多层面重建(MPR)法,平扫层厚 7.5mm,重建层厚0.625mm,其中34例患者行普通X线检查,5例行MRI检查.结果:52例患者中,外伤性脱位35例,先天性畸形脱位5例,自发性脱位11例,病理性脱位1例.也可分:寰枢关节旋转脱位31例,其中术后2例,前、后脱位21例.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晰、立体、直观显示骨折、脱位的部位及分型,结合三维后处理漏诊率为0%.而平片漏诊率26.5%(9/34),常规CT漏诊率13.5%(7/52).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VR、MPR是诊断寰枢关节脱位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80例进行MRCP检查的患者作为入试者,将入试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第1、2组分别为二维单次激发成像、多薄层采集后三维重建;第3组是二维采集加肌肉注射654-2;第4组为二维采集加口服铁剂.MRCP图像分析采用将胆管、胰管细分为10个小段分别评分的方法,并对伪影多少进行分级.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显示,二维单次激发成像技术在显示胰体尾部胰管时优于三维多层投射成像技术后MIP重建图像;肌肉注射654-2后二维单次激发成像技术对壶腹部胆总管、十二指肠边缘成像有改善;口服铁剂后成像可以使十二指肠边缘显示清晰;肌肉注射654-2后二维成像在6个部位的图像中均优于三维多层采集后MIP重建技术.结论 肌肉注射654-2和口服铁剂对MRCP成像有改善作用.二维单次激发MRCP显示胰管优于三维MIP重建MRCP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脑颅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的47例颅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根据外伤部位进行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分析层厚为6 mm的横断面图像,发现颅骨骨折43例。容积扫描后行三维重建,47例颅骨骨折均被发现。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颅骨骨折诊断确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气道Y形镍钛合金支架放置后气道局部病理改变,并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支架放置术后评价及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成年家犬12只,根据CT气道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所得隆突部位数据研制模具,并由单支镍钛合金丝编织Y形气道支架,利用支架释放系统将支架置入家犬气道隆突部位。术后CT随访气道三维重建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放置12周后处死动物取出支架段气管行病理学检查。结果支架成功地置入动物气道隆突部位,术后12周检查气道通畅,病理学检查支架已出现上皮化。结论①Y形镍钛合金气道支架释放便利,组织相容性好,3个月时未见气道再狭窄及排痰困难。②CT三维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方便的检查方法对于气道支架放置及术后随访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及三维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例患者先行腹部X线片检查,后行CTU检查及三维重建.结果:17例腹部X线片可疑结石患者CTU及三维重建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14例,8例腹部X线片检查阴性患者CTU及三维重建检查确诊输尿管结石5例.结论:CTU及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输尿管结石极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SPECT骨断层图像重建的有序最大期望值法(OSEM)与滤波反投影法(FBP)的图像效果.方法:32例患者进行SPECT骨断层显像,采集部位以脊柱为主.给药(30mCi 99mTc-MDP)3~4h后进行断层图像采集.由1位技师对图像数据分别进行OSEM和FBP(包括Metz窗函数和Butterworth窗函数)图像重建.由3位核医学医师独立双盲阅片.结果:OSEM放射条纹状伪影远远少于FBP,图像分辨率和图像清晰度也优于FBP.结论:骨断层重建方法OSEM法优于FBP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三维成像评价蝶腭孔相关结构的价值.方法 使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CT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准直1 mm或0.5 mm的容积采集,并将数据输入配套Mxview工作站(SGI O2)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包括容积显示(VR)和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MPR).并将图像上测量的数据与标本上实际测量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同时用相同的技术对12例临床病人进行扫描重建,并与标本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蝶腭孔区各结构均能在三维重建图像中直观、清楚地显示,并且在VR所测数据与实际标本上所测数据基本一致.临床病例检查图像与标本图像质量相当.结论 CT容积采集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蝶腭孔相关结构,准确地测定相关数据,并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旋转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主要依靠脑血管造影 ,诊断的准确性应包括颅内动脉瘤的有无 ,部位、形态大小等。笔者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 ,对 5 1例经常规正侧位DSA检查发现动脉瘤患者及 6例怀疑动脉瘤患者行旋转血管造影检查 ,取得良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材料  5 7例患者 ,男 2 8例 ,女 2 9例 ,年龄 3 6~ 74岁 ,平均 5 1岁。 48例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史 (CT证实 ) ,9例有一侧眼睑下垂。1.2 使用机器 SIEMENSCOROSKOPTO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该机器具有旋转血管造影功能。1.3 检查方法 首先进行常规正侧位DSA检查 ,对…  相似文献   

18.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踝关节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CT三维重建对于骨关节、尤其是解剖关系较复杂关节创伤的诊断价值很大 ,可立体地多角度展现骨骼与其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 ,直观地显示骨折特征 ,使骨科医生能较容易地判断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1] 。由于受到设备条件的限制 ,以前仅局限于颅面骨和椎骨[2 ] ,很少涉及四肢。随着螺旋CT的普及 ,三维重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3] ,CT三维重建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本文通过 34例踝关节三维成像 ,探讨踝关节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 (SSD)的技术方法。1 材料与方法检查 35例病例 ,其中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1175岁 ,平均38.…  相似文献   

19.
王明瑶  华佳 《放射学实践》2017,(11):1200-1204
骨骼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为了延长乳腺癌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存质量,对其进行及时的疗效评估至关重要.影像学检查具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和适用性广等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骨转移的检测及疗效评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及提高.本文主要对评估乳腺癌骨转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下颌骨是颌面部体积最大,位置凸出的骨骼,易发损伤骨折,由于下颌骨及颞颌关节解剖关系复杂,传统X线平片检查无法准确显示骨折片的移位、错位及颞颌关节的脱位情况等。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使骨折形象直观,为临床治疗、手术整复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下颌骨及颞颌关节骨折的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