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神经损伤患者60例,按内固定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短节段固定方法治疗,比较2组一般手术情况、随访结果及近、远期疗效(伤椎前缘高度比、脊柱后凸Cobb角、椎管通畅情况、伤椎骨缺损程度、腰背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17.45±25.11)min]长于对照组[(100.47±26.88)min](P0.05),术中出血量[(217.48±151.29)mL]、随访时间[(17.00±4.00)个月]和固定失败率(0)与对照组[(225.47±150.33)mL、(16.00±4.00)个月、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97.62±2.23)%]高于对照组[(93.22±2.05)%](P0.05),2组均高于术前[(62.54±9.24)%、(62.53±8.54)%](P0.05);脊柱后凸Cobb角[(3.63±1.14)°]和术后即刻椎管狭窄率[(10.58±1.04)%]低于对照组[(6.03±2.31)°、(16.22±5.02)%](P0.05),2组均低于术前[(12.81±7.61)°、(12.74±6.74)°,(55.92±6.65)%、(55.99±6.63)%](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伤椎骨缺损程度[(8.32±2.07)%]小于对照组[(18.55±7.26)%](P0.05),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8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短节段固定相比,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维持更好的椎体高度及矫正效果,在降低骨缺损上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脊柱后路正中入路椎管探查减压及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3例.[结果]经12~48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前缘平均42.5%和后缘平均79.5%恢复到术后的前缘平均96.5%和后缘平均98.5%.Cobb角术前平均18°恢复到术后平均2°.术后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按Frankel评分优良好转率91.3%.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具有相对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的优点,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后外侧入路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OVCF患者105例(123椎体),均行单侧后外侧入路PVP治疗。比较手术前、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评价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PVP均顺利,骨水泥弥散良好,未出现椎管内渗漏、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4~26个月,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3.00±0.98)、(2.92±0.98)分]、ODI[(35.49±5.35)%、(35.38±5.36)%)、Cobb角[(14.45±0.89)°、(14.44±0.90)°]较术前[(7.07±0.89)分、(72.59±3.26)%、(16.05±0.99)°]降低,伤椎前缘高度[(18.22±2.93)、(18.22±2.92)mm]较术前[(16.56±2.66)mm)]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d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单侧后外侧入路PVP治疗腰椎OVCF疗效满意,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与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腰椎压缩骨折行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与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的70例中青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经皮组),35例采用后路切开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开放组)。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治疗后6周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Cobb角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复位满意,术后6周和12周Cobb角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手术时间[(30±10.31)min vs.(95.2±12.1)min]、术中出血量[(20±22.36)ml vs.(200.3±13.4)ml]、平均住院时间[(5±2.1)d vs.(9±3.2)d]明显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性骨折采用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脊柱侧凸患者行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与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1例脊柱侧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行脊柱机器人辅助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对照组行传统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置钉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于术前、拔除引流管后复查脊柱全长X线片,测定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比较术前及拔除引流管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拔除引流管后行手术部位椎体CT检查,根据Rampersaud分类法判断椎弓根螺钉置入位置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78.4±71.7)min]、术中置钉时间[(2.5±0.6)min/枚]、术后住院时间[(8.6±1.1)d]较对照组[(538.1±99.2)min、(4.2±1.0)min/枚、(12.0±0.9)d]短,术中透视次数[(10.2±2.3)次]、术中出血量[(654.3±296.4)mL]较对照组[(15.6±3.2)、(1 053.3±379.5)mL]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拔除引流管后冠状位Cobb角[(11.3±7.8)°、(8.6±2.9)°]、矢状位Cobb角[(30.9±7.4)°、(31.6±6.3)°]、顶椎偏移距离[(1.6±0.4)、(1.6±0.4)cm]较术前[冠状位Cobb角:(48.2±22.7)°、(46.5±15.7)°;矢状位Cobb角:(40.2±6.8)°、(41.2±5.9)°;顶椎偏移距离(4.9±0.6)、(5.6±0.9)cm]小(P0.05),观察组拔除引流管后冠状位Cobb角、矢状位Cobb角、顶椎偏移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拔出引流管后VAS评分[(4.3±2.1)、(4.6±1.9)分]、JOA评分[(20.6±5.8)、(21.4±4.3)分]与术前[VAS评分:(3.6±0.8)、(3.4±0.7)分;JOA评分:(22.1±2.9)、(23.2±3.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除引流管后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钉准确率(95.3%)高于对照组(85.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8.8%)与对照组(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naissance脊柱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脊柱侧凸可提高椎弓根置钉准确性,降低辐射量,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以及改善脊柱生理曲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01/2005安陆市普爱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2例,给予AF系统内固定,同时12例行半椎板切除减压,1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32例行横突间及关节突植骨融合。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年随访时拍摄X射线片,在侧位片上测量伤椎前后缘的高度及Cobb角,计算椎体前后缘高度与伤前值比的百分率;同时按Frankel标准评估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分为A~E5级,A为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消失,E为感觉及运动正常)。结果:42例全部完成1年随访,38例完成3年随访。①Cobb角: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年分别为[(23.5±9.7)°,(3.0±2.5)°,(9.0±2.3)°,(11.0±2.1)°,P<0.01]。②前缘高度/伤前值: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年分别为[(41.0±21.2)%,(94.0±9.6)%,(91.0±8.5)%,(90.0±6.5)%,P<0.01]。③后缘高度/伤前值: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3年分别为[(68.0±16.7)%,(95.5±7.5)%,(94.5±7.6)%,(93.5±5.6)%,P<0.01]。④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标准除2例术后随访无恢复外,不完全神经功能损害者均有一两级恢复,无一例加重。⑤术后1例螺钉松动,2例发生断钉。结论: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和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理学性能优越,大多数患者可恢复解剖复位,但仍存在术后固定失败和矫正度的丢失问题,与未充分植骨融合和内固定没及时取出有关。  相似文献   

7.
病椎切除并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病变椎体切除、人工椎体植骨并邻近椎体固定重建治疗胸腰椎疾患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5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147例胸腰椎疾病患者(其中包括54例肿瘤、56例结核、29例爆裂性骨折及8例慢性化脓性脊柱炎)的外科疗效。其中有57例伴有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前Cobb角27.1~65.4°,平均(38.5±10.7)°。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变椎体大部或完整切除,可调式中空笼状钛合金人工椎体植骨替代,邻近椎节辅以前路椎体钉板(棒)系统或后路椎弓根钉系统固定,一期重建脊柱稳定性,观察术后局部疼痛缓解、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脊柱椎节的稳定性及后凸畸形的矫治情况。结果:随访12~46个月,平均3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肿瘤、结核及化脓性脊柱炎病人术后局部均无复发,脊髓神经功能无加重损伤,73例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得到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脊柱内固定物在位,椎体序列恢复良好,椎间高度恢复。后凸畸形者术后矫正角度(31.6±8.3)°,最后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4.1±3.8)°。结论:胸腰椎病椎切除、人工椎体植骨替代并内固定,能彻底减压、缓解疼痛,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强化延伸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与常规经伤椎六钉后路矫形内固定对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其矫形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强化延伸后路钉棒内固定)33例和对照组(常规经伤椎六钉后路内固定)33例。6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及不少于1年时间的随访。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主观功能指数及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度、脊柱后凸Cobb角等客观影像学指标。结果与术前相比,2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腰背痛VAS评分、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度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均明显改善(均P<0.05)。术后1年2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压缩度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强化延伸后路钉棒矫形内固定与常规经伤椎六钉后路内固定均可有效治疗青年型胸腰椎单纯屈曲压缩性骨折,前者在恢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和矫正脊柱后凸Cobb角方面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术后功能锻炼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短节段经伤椎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72例获得随访,术后对伤椎前缘高度、伤椎Cobb角、椎管容积、腰背痛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95.2±3.5)%,脊柱Cobb角恢复至术后的(4.5±3.2)°,伤椎平均正中矢状径恢复至术后的(96.5±2.3)%,手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腰背痛症状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的(9.4±0.6)分降到术后的(2.4±2.7)分。神经功能除术前4例A级的患者下肢感觉、运动无改善,剩下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3级的恢复;术后随访出现1例患者椎弓根螺钉断裂现象。结论: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对骨折复位满意,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术后功能锻炼对腰背痛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后路横行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6年2月采用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评价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及胸腰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经治疗的患者随访1~3年,平均1年半,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18.24±3.21)mm、(20.58±4.93)mm矫正至术后(30.65±3.36)mm、(33.49±3.26)mm;Cobb角由术前(25.95±5.74)°矫正至术后(5.33±3.20)°;VAS评分由术前(6.79±0.65)分矫正至术后(2.04±0.19)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恢复良好,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器官损伤等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伤椎横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椎体高度及后突畸形矫正令人满意,胸腰椎稳定性无明显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保护,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横行截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陈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6月~2016年2月采用后路椎体横断截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9例胸腰椎陈旧性骨折患者的资料,比较术前、术后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评价该方法治疗临床效果及胸腰椎畸形矫正情况。结果:经治疗的患者随访1~3年,平均1年半,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分别由术前(18.24±3.21)mm、(20.58±4.93)mm矫正至术后(30.65±3.36)mm、(33.49±3.26)mm;Cobb角由术前(25.95±5.74)°矫正至术后(5.33±3.20)°;VAS评分由术前(6.79±0.65)分矫正至术后(2.04±0.19)分。椎体高度、Cobb角及VAS评分术后与术前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恢复良好,腰部疼痛症状基本消失,无明显器官损伤等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伤椎横形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椎体高度及后突畸形矫正令人满意,胸腰椎稳定性无明显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得到保护,恢复快,是一种安全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锐  施永彦  张功礼  李锋 《中国综合临床》2012,28(11):1214-1217
目的 观察后路脊柱切除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结核继发截瘫的临床效果,为胸腰椎陈旧性脊柱结核继发截瘫手术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 2007年8月至2010年3月对12例胸腰椎结核继发截瘫病例采用经后路病椎节段全切,钛网支撑植骨内固定术式治疗,术前、术后随访期间拍摄X线片测量后凸Cobb角,并观察内固定情况,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随访6 ~18个月,平均11个月,通过手术所有患者的胸背部疼痛症状得到缓解.术后Frankel分级1例由B级恢复到C级;6例由C级恢复到D或E级,4例由D级恢复到E级,另1例B级无明显恢复;术前后凸Cobb角平均(76.0±23.4)°,术后1周Cobb角(15.5±6.3)°,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1,P<0.01);末次随访时Cobb角(16.0±8.2)°,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P>0.05).末次随访显示,所有病例钛网植骨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结论 后路脊柱切除重建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结核继发截瘫手术方式可行,具有减压充分、矫正率高,而且创伤较小不需改变体位再行前路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因胸腰段脊椎骨折住院患者63例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段脊椎骨折,随访8~18个月,比较分析伤椎前后缘高度、Cobb角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24.1±2.3)mm、(25.6±1.5)mm]较术前[分别为(9.7±2.1)mm、(18.9±1.9)mm]明显增大,Cobb角(2.1±1.1)°较术前[(17.9±2.8)°显著减小,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除7例全瘫患者,其余患者脊髓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恢复。结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能有效的使伤椎复位,重建椎体的稳定性,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功能,疗效肯定,并且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9月-2007年9月,采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8~65岁,平均39.8岁。骨折节段:胸11者3例,胸12者13例,腰1者12例,腰者22例。所有骨折按AO分型,均为A3型。受伤至手术时间6 h~6 d,平均45 h。分析术后影像学指标、疼痛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年,平均5.2年。术后各时间点伤椎前缘高度及后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恢复(P<0.01)。术后伤椎高度随随访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后凸Cobb角逐渐增大。取出内固定物后、术后2年、末次随访时动力位X线片上骨折椎体前后相对滑移距离分别为(1.9±0.3)、(2.1±0.2)、(2.1±0.3)mm,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5±1.2)、(2.5±1.1)、(2.4±1.3)分,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Denis腰痛分级:P1级13例,P2级12例,P3级5例。功能障碍指数为(11.4±3.1)分,获优23例、良5例、可2例。结论单纯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中期临床效果满意,脊柱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植骨固定术组51例和选择性减压术组45例,分别行植骨固定术、选择性减压术。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行X线片检查,计算腰椎坚固融合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选择性减压术组手术时间[(121.24±32.47)min]较植骨固定术组[(182.35±35.61)min]短,术中出血量[(313.58±24.73)mL]较植骨固定术组[(451.27±46.16)mL]少(P0.05),住院时间[(7.58±3.54)d]与植骨固定术组[(8.34±3.4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选择性减压术组腰椎坚固融合率(86.67%)高于植骨固定术组(68.63%)(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和植骨固定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18.62±1.34)、(26.93±2.79)分]、VAS评分[(2.29±0.31)、(3.11±0.26)分]均低于术前[(46.12±3.87)、(45.75±3.64)分;(7.06±0.82)、(7.02±0.79)分],JOA评分[(23.12±2.37)、(17.54±2.11)分]均高于术前[(9.65±0.85)、9.78±0.96)分](P0.05);选择性减压术组术后6个月ODI评分、VAS评分低于植骨固定术组,JOA评分高于植骨固定术组(P0.05)。结论与植骨固定术比较,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应用选择性减压术治疗坚固融合率高,可明显减轻术后疼痛、腰椎功能障碍,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均行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检测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Cobb角,并于末次随访采用Frankel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椎体后缘高度比均明显升高,Cobb角明显降低(P〈0.05),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比较,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Frankel:2例A级患者均无恢复;3例B级患者中,2例恢复至C级、1例恢复至D级。2例C级患者均恢复至D级;5例D级患者中,3例恢复至E级,1例无恢复;3例E级患者仍为E级。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可有效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治疗骨折脱位型胸腰椎损伤的疗效。方法 12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均于伤后2周内经后路行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骨折椎板减压、脱位复位、后外侧植骨治疗,比较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Cobb角、病椎节段性后凸角、矢状位指数、病椎前中后缘高度及观察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全部病例都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手术后Cobb角、节段性后凸角、矢状位指数平均纠正分别为(18.2±4.5)°、(8.4±1.7)°、(10.1±2.3)°;病椎前、中、后缘高度平均恢复为(12.6±5.3)mm、(6.2±4.1)mm、(1.3±2.1)mm;术前与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相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访过程中的Cobb角、病椎前中后缘高度均有丢失,其中Cobb角的丢失和病椎中部高度的降低最为明显,分别为(1.7±1.2)°、(2.8±3.2)mm。末次随访时不完全神经损伤者,其神经功能恢复按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腰背功能Oswestry障碍指数平均提高至23%。结论经后路椎弓根短节段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固定节段少、简单安全、能重建脊柱序列等优点,但必须严格掌握其应用指征。  相似文献   

18.
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术后的椎体高度、Cobb角(后凸畸形)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6~24个月随访,术后无继发截瘫,无内固定失败及并发症,压缩椎体高度平均恢复39.8°,畸形角较术前改善18.7°,13例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和E级。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相对完善,有利于矫正畸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骨折并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新型脊柱外固定器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患者57例,随访观察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椎管狭窄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椎体高度得到有效恢复,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P〈0.05);CT测量椎管狭窄恢复至平均6.8%,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末次随访时16例有神经症状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至E级.[结论]新型脊椎外固定器能有效的治疗胸腰椎新鲜爆裂性骨折并椎管狭窄,可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管狭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及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伴发多节段,多部位巨大脓肿患者的安全及疗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9例伴发多节段,多部位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累及2个椎体8例,3个及以上者1例,累及胸椎5例,腰椎3例,胸腰椎者1例。单纯椎旁脓肿7例,合并盆腔脓肿2例,距椎体最远距离(5.11±3.14)cm。Cobb角5~45°,平均(28.3±13.47)°。VAS评分6±1.22;ODI指数45.5±13.90,术前均采用口服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比嗪酰胺(Z)四联方案(HRZE)抗结核治疗后行前路病灶清除取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内固定方式包括前路金属接骨板系统及前路钉棒系统,术后继续HRZE抗结核治疗12个月。佩戴胸腰椎支具3个月。结果术中出血量400~1400mL,平均900mL。术后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2例脑脊液漏,1例行修补,1例未行,均顺利愈合,2例术后切口出现窦道Ⅱ期愈合,其余均I期愈合,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恢复至5~15°,平均(10.25±3.28)°。脓肿完全吸收时间平均为3个月,ASIA功能评定A、B、C级0例,D级2例,E级7例,VAS降至0.56±0.53;ODI指数降至术后3.78±2.64;植骨全部融合,融合时间5~14个月,平均8.5个月。随访期间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临床治愈。结论: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辅助胸腰椎支具固定及外科综合治疗可有效治愈多发巨大脓肿胸腰椎结核,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