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40岁以上高龄不孕妇女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82例取卵年龄40岁以上的不孕患者,共进行35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不同内膜准备方式分为自然周期组(131个周期)、激素替代周期组(206个周期)和促排卵周期组(17个周期),根据冻融胚胎移植(frozen embryo transfer,FET)时期分为D3-FET组(18个周期)、D4-FET组(294个周期)和D5-FET组(42个周期);根据不同来源囊胚移植分为囊胚复苏后移植组(16个周期)和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组(26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 282例患者冻融胚胎复苏后共进行354个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移植胚胎数(2.03±0.50)个,临床妊娠率19.77%,胚胎种植率11.84%,流产率48.57%,活产率9.60%,异位妊娠发生率2.86%;自然周期组、激素替代周期组和促排周期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多胎妊娠率、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5-FET组平均移植胚胎数[(1.81±0.40)个]低于D3-FET组[(2.01±0.77)个]和D4-FET组[(2.06±0.56)个],临床妊娠率(33.33%)和胚胎种植率(23.68%)高于D3-FET组(11.11%、5.56%)和D4-FET组(18.37%、10.73%)(P<0.05),D3-FET组与D4-FE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培养至囊胚移植组临床妊娠率(34.61%)与囊胚复苏后移植组(31.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0岁以上不孕妇女进行冻融胚胎移植,将胚胎培养至囊胚阶段移植可增加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2.
曹敏  吴贤玲  郭玉佳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2):2183-2185
[目的]探讨影响胚胎冷冻结果及冻融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结果]103个周期冷冻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率31.1%(32/103),胚胎种植率18.6%(48/258),冷冻时期为受精后d2组和d3组的胚胎妊娠率、种植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30岁组、30~34岁组、35~42岁组,以上3组的临床妊娠率,以年龄<30岁组为最高,35~42岁组明显下降,年龄<30岁组和30~34岁组与35~42岁组之间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助孕方式IVF和ICSI组在冷冻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移植优质胚胎的个数为3枚、2枚和1枚和0枚四组中,移植3枚组和2枚组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显著高于只移植1枚组和0枚组(P<0.05).[结论]患者的年龄、不同的助孕方式、移植优质胚胎的数目是影响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08-3511
目的比较四种内膜准备方案及不同年龄段四种方案在冻融囊胚移植中的临床结局,探讨如何选择冻融囊胚移植的最佳内膜准备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生殖中心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冻融囊胚移植的1019个周期,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成4组:自然周期组(90例)、促排卵组(101例)、人工周期组(127例)和降调后人工周期组(701例),比较这四种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其次,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30岁组437例,30~35岁组224例,35~40岁组173例,≥40岁组185例,比较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妊娠结局。结果四种用药方案在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体重指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胚胎数目,子宫内膜厚度,A型子宫内膜比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上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段比较结果显示,除35~40岁组的降调后人工周期的生化妊娠率(65.77%)及临床妊娠率(53.20%)显著高于自然周期(37.50%,31.25%),促排周期(38.89%,33.33%)及人工周期组(35.71%,32.14%)外,其余年龄段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在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冻融囊胚移植中,四种方案均能达到较好的妊娠结局,但对于35~40岁的高龄患者,降调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似乎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对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EMs患者(A组,n=657)与盆腔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B组,n=3 271)解冻囊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结果 A组患者年龄大于B组[(32.07±3.92)岁vs.(31.41±4.42)岁]、不孕年限大于B组[(5.05±2.86)年vs.(4.61±3.19)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膜厚度[(9.97±1.81)mmvs.(9.69±1.75)mm]、移植囊胚数[(1.35±0.48)个vs.(1.34±0.47)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输卵管因素不孕症患者相比,EMs对FET的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和GnRH激动剂长方案进行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新鲜胚胎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GnRH激动剂长方案与GnRH拮抗剂方案患者的超促排卵反应和新鲜胚胎妊娠结局。结果:共纳入706例,其中超促排卵时637例使用GnRH激动剂长方案,69例患者使用GnRH拮抗剂方案。拮抗剂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10.55±1.38)d vs(11.20±1.84)d]和剂量[(1 699.50±611.25)Uvs(2 196.75±765.75)U]均明显少于激动剂组(P0.05)。拮抗剂组平均获卵数[(12.11±5.20)枚vs(9.69±3.86)枚]和MⅡ卵数[(10.15±4.65)枚vs(8.26±3.50)枚]多于激动剂组(P0.05)。而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新鲜胚胎移植患者,使用GnRH拮抗剂方案进行超促排卵可获得较多的优质胚胎数,但临床妊娠率未体现优势。  相似文献   

6.
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治疗不孕症290个周期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 (IVF ET)治疗不孕症 2 90个周期的效果。方法 :采用GnRHa/FSH/hCG和GnRHa/FSH/hMG/hCG两种超促排卵方案 ,对 2 5 2对不孕夫妇共进行了 2 90个周期常规IVF、冻融胚胎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及胚胎移植 (ET)治疗。结果 :合计 2 90个周期共获临床妊娠 10 5例 ,周期妊娠率为36 .2 %。流产 9例 ,异位妊娠 11例 ,已分娩 6 5例 ,获新生儿 91个 ,另 2 0例继续妊娠。按女性年龄 <30岁、30~ 34岁、35~ 39岁、≥ 4 0岁分为 4个年龄组 ,4组的周期妊娠率依次为 4 7.0 %、34.1%、2 5 .5 %、0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孕夫妇用常规IVF、冻融胚胎移植或ICSI后均能获得较好的妊娠效果。女方年龄与临床妊娠成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目前黄体支持的剂型、用法和用量多样,没有达成统一的标准。本研究旨在分析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的三种黄体支持方案的临床结局,观察三种黄体支持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生殖中心新鲜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新鲜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分别根据选用黄体支持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肌注黄体酮80 mg/d;B组:肌注黄体酮60 mg/d联合20 mg/d地屈孕酮po;C组: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商品名:雪诺同8%)90 mg/d,比较三种黄体支持方案的临床数据。结果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阴道给药组在新鲜周期中早期流产率比肌内注射黄体酮组有降低趋势,患者的一般情况指标和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和多胎率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在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三组间患者一般情况指标和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黄体支持方案均能达到辅助生殖技术黄体支持的作用。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90 mg/d阴道给药在新鲜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均能达到与肌注黄体酮相同的黄体支持作用,并且有降低新鲜周期早期流产率的趋势(4.05%vs.7.28%vs.7.44%)。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Vitrolife培养基与Cook培养基对胚胎生长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行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治疗不孕患者1 441例,根据使用的培养基分为Vitrolife组914例和Cook组527例,比较2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卵子成熟度、两原核(two pronucleus,2PN)受精率、2PN卵裂率、取卵后第3天(D3)可利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Vitrolife组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11.08±2.56)mm]、获卵数[(9.23±4.00)枚]、卵子成熟度(85.56%)、2PN受精率(60.08%)、2PN卵裂率(98.73%)、D3可利用胚胎率(80.31%)与Cook组[(10.92±2.54)mm、(9.08±3.81)枚、85.68%、58.48%、98.46%、80.5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移植D3卵裂期胚胎,Vitrolife组移植胚胎数[(1.88±0.33)枚]、种植率(44.01%)、临床妊娠率(59.68%)、早期流产率(8.11%)、异位妊娠率(2.12%)与Cook组[(1.86±0.34)枚、45.03%、61.55%、8.74%、1.9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移植取卵后第5天(D5)、取卵后第6天(D6)囊胚,Vitrolife组平均移植胚胎数[(1.74±0.44)]枚、种植率(58.75%)、临床妊娠率(65.22%)、早期流产率(6.67%)、异位妊娠率(0)与Cook组[(1.76±0.44)枚、61.36%、68.00%、5.88%、5.8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rolife培养基与Cook培养基对胚胎生长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37-341
目的比较降调节人工周期冻融胚胎移植中不同孕酮转化时间的的临床结局,探讨如何选择冻融胚胎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该生殖中心2018年1~12月本院行降调节人工周期准备内膜的冻融胚胎移植的448个周期,根据孕酮转化内膜时间分成4组:4-3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4d后移植D3胚胎,n=59)、3-3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3d后移植D3胚胎,n=27)、6-5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6d后移植囊胚,n=178)和5-5组(孕酮转化子宫内膜5d后移植囊胚,n=184),分别比较D3天胚胎两种孕酮转化时间和D5天胚胎两种孕酮转化时间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 4-3组和3-3组,6-5组和5-5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3-3组、6-5组和5-5组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9.32%(35/59)、59.26%(7/27)、71.35%(127/178)和71.20%(131/184),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7.46%(28/59)、44.44%(12/27)、64.61%(115/178)和65.22%(120/184),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0/28)、0(0/12)、0.87(1/120)和0%(0/120),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4.29%(4/28)、16.67%(2/12)、10.43%(12/115)和11.67%(14/120),四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调节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冻融胚胎移植中孕酮转化子宫内膜3d或4d移植第3d卵裂期胚胎,孕酮转化子宫内膜5d或6d移植囊胚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局,临床工作中可以根据医院工作安排及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去除或者保留宫颈管黏液对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628个胚胎移植周期随机分为试验组(n=320)和对照组(n=308),试验组在胚胎移植前用无菌医用细棉签蘸除宫颈管黏液,对照组采用移植管内芯模拟试验组去除宫颈管黏液动作,实际上没有去除宫颈管黏液.比较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天数、Gn用量、获卵数、受精率、移植胚胎数、胚胎移植插管时间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两组患者Gn天数[(9.87±2.73)d vs (10.25±3.94)d]、Gn用量[(32.23 ±10.35)支 vs.(30.12±110.96)支]、获卵数[(11.29±3.35)枚 vs.(10.81±3.64)枚]、受精率(84.3%vs.83.2%)、移植胚胎数[(2.16±0.59)枚vs.(2.14±0.56)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1.9%vs.42.9%)(P<0.05),而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23.33±18.24)s vs.(40.68±22.46)s,P<0.05].结论 胚胎移植前常规去除宫颈管黏液可以缩短插管时间,有助于改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法准备内膜对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根据患者复苏移植胚胎的情况进行分组,A组(n=232)为移植3个卵裂球完整的8细胞胚胎的患者,B组(n=404)为移植3个卵裂球完整的优质胚胎的患者,C组(n=578)为移植恢复有丝分裂胚胎的患者。分析比较各组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的玻璃化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结果本研究中自然周期移植380个,激素替代周期646个,总体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18.91%vs.18.42%,P=0.754)、生化妊娠率(5.26%vs.8.36%,P=0.064)及临床妊娠率(37.89%vs.35.29%,P=0.403)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中自然周期移植90个,激素替代周期142个,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23.70%vs.13.62%,P=0.001)、生化妊娠率(2.22%vs.11.27%,P=0.012)及临床妊娠率(48.89%vs.30.99%,P=0.006)均具有显著性差异;B组患者中自然周期移植158个,激素替代周期246个,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18.98%vs.14.63%,P=0.045)、生化妊娠率(3.80%vs.9.76%,P=0.026)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临床妊娠率(41.77%vs.35.52%,P=0.059)无显著性差异;C组患者中自然周期移植194个,激素替代周期394个,两组冻融胚胎的种植率(18.82%vs.18.95%,P=0.908)、生化妊娠率(4.12%vs.8.33%,P=0.060)及临床妊娠率(37.11%vs.35.93%,P=0.781)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玻璃化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总体比较自然周期与激素替代周期方案准备内膜的妊娠结局无显著性差异。当限制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比较不同特征的复苏胚胎妊娠结局时发现,自然周期方案准备内膜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明显提高。所以,我们认为自然周期方案更接近生理过程,对于有正常排卵的月经周期规律患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冻融胚胎移植(FET)后终止于生化妊娠与发展为临床妊娠两种结局患者之间的各相关因素,探讨FET中生化妊娠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FET治疗发生生化妊娠的29个周期及同期FET治疗获得临床妊娠9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35岁组生化妊娠发生率最高,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精方式、不孕因素及准备内膜的方法均对生化妊娠的发生无影响(P>0.05)。既往有自然流产史的患者比无自然流产史发生生化妊娠的概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既往流产史是影响FET治疗周期中生化妊娠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和激素替代周期这2种内膜准备方案,对有异位妊娠史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周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及冷冻胚胎移植且有异位妊娠史的914例患者,并通过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对采用自然周期进行内膜准备的患者(428例)和采用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内膜准备的患者(486例)进行匹配,最终获得匹配周期379对,分为自然周期组和激素替代组,比较2组的妊娠结局。结果:自然周期组与激素替代组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先前足月产数、输卵管手术史、原发或继发不孕、诊断、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阶段和治疗年份等基本特征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结局方面,2组患者的异位妊娠发生率并无统计学差异(5.2%比7.5%,P0.05),而2组间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分娩率、流产率和多胎率等指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中,对有异位妊娠史的患者采用自然周期或激素替代周期进行内膜准备,患者异位妊娠的复发风险相似,并可获得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然周期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效果,探讨影响其成功的因素。方法:79例患者胚胎玻璃化冷冻后在自然周期行胚胎解冻移植,按新鲜周期不同受精方式及患者年龄进行分组,比较组间胚胎复苏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等指标。结果: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助孕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常规体外受精助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35岁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有所下降,但与年龄<35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和受精方式不影响自然周期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采用人工周期方案(E-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人工周期方案(GnRH-α+E-P)、口服避孕药+人工周期方案(OC+E-P)三种方法准备子宫内膜,探讨三种人工周期方案在冷冻囊胚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中心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因不孕接受冷冻囊胚移植的患者分为三组处理子宫内膜,A组196个冻融周期采用E-P方案;B组182个冻融周期采用GnRH-α+E-P方案;C组106个冻融周期采用OC+E-P方案。比较三组患者间年龄、BMI指数、不孕年限、基础FSH值、加用孕激素日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囊胚数、优质囊胚数、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3组患者的年龄、BMI指数、不孕年限、基础FSH值、加用孕激素日雌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移植囊胚数、移植优质囊胚数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α+E-P方案组患者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单纯人工周期方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E+P组的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与单纯人工周期方案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nRH-α用于冷冻囊胚移植人工周期准备子宫内膜的方案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新鲜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患者胚胎移植于宫腔不同位置对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新鲜周期移植胚胎助孕308周期,胚胎移植后腹部超声下气液滴强回声与宫底间距离并分为4组,A组:0~1.0 cm共86周期,B组:1.1~1.5cm共67周期,C组:1.6~2.0 cm共81周期,D组:>2.0 cm共74周期,分析比较各组间妊娠结局有无差异。结果:胚胎移植后气液滴距宫底距离4组间胚胎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D组胚胎种植率较其他组高,但结果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鲜周期IVFET胚胎移植位置对妊娠结局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中行单囊胚移植的妊娠结局。方法接受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瘢痕子宫不孕患者269例,随机分为单囊胚移植组92例,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74例,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103例,3组均采用黄体中期短效长方案进行控制性促排卵,取卵后常规行IVF/ICSI和体外培养,取卵后第3天(D3)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选择1个、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选择2个优质卵裂期胚胎移植,单囊胚移植组取卵后第5天(D5)移植1个优质囊胚。比较3组获卵数、MⅡ卵数、2PN数、D3可利用胚胎数、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早期流产率。结果 3组基础卵泡刺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性腺激素应用时间、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获卵数[(9.04±3.52)个]、MⅡ卵数[(7.21±2.02)个]、2PN数[(5.83±2.11)个]、D3可利用胚胎数[(3.65±1.44)个]低于单囊胚移植组[(11.26±5.47)、(9.26±3.15)、(7.25±3.19)、(5.61±2.52)个]和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10.93±4.98)、(8.95±3.02)、(7.02±3.01)、(5.30±2.11)个](P0.05),单囊胚移植组与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囊胚移植组、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临床妊娠率(64.13%、60.19%)高于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43.24%)(P0.05),单囊胚移植组与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囊胚移植组种植率(64.13%)高于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43.24%)和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43.20%)(P0.05),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与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囊胚移植组、单卵裂期胚胎移植组未出现多胎妊娠,双卵裂期胚胎移植组多胎妊娠率为40.32%;3组均无异位妊娠,3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F-ET中瘢痕子宫患者选择单囊胚移植可明显提高胚胎种植率,降低多胎妊娠率,有效维持总体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解黄体中晚期雌二醇(E2)、孕酮(P)水平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结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超排卵的134例第1次行IVF-ET助孕周期,且患者年龄≤35岁:①比较妊娠组和未妊娠组患者胚胎移植(ET)后第4、7、14天血中E2、P水平是否有差别;②根据ET后第7天E2、P水平分为E2>367 pmol/L和E2≤<367 pmol/L组,P>127 nmol/L和P≤127 nmol/L组,然后两两比较组间妊娠率有无差别.结果 ①2组患者(妊娠组88例、未妊娠组46例)在平均年龄[(29.6±3.2)岁与(30.5±3.3岁)岁]、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 E2水平[(10509.8±7038.3)pmol/L与(10696.6.4-7078.3)pmol/L]、获卵数[(12.3±5.9)枚与(12.9±6.3)枚]、平均移植胚胎数[(2.1±0.33)枚与(2.0±0.00)枚]没有差异.ET后第4天血中E2[(5027.9±2130.4)pmol/L与(5505.0+3209.4)pmol/L]、P[(423.2±187.3)nmol/1与(423.6.±199.1)nmol/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2组间ET后E2第7天[(985.4±1239.4)pmol/L与(509.0±372.1)pmol/L]、第14天[(4988.3+3147.8)pmol/L与(388.3±635.6)pmol/L]、P第7天[(206.1±127.5)nmol/L与(147.9±61.1)nmol/L]、第14天[(548.9±208.1)nmol/L与(147.2±48.1)nmol/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妊娠组明显高于未妊娠组;②ET后第7天血中E2水平>367 pmol/L组和P>127 nmol/L组有较高的妊娠率(P<0.01).结论 ET后黄体中晚期E2、P水平可作为预测妊娠结局的参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冻融胚胎移植(FET)助孕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助孕方式中异位妊娠的发生率,并以同期新鲜IVF(ICSI)周期获宫内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不孕原因及胚胎移植距宫底的深度与异位妊娠的关系.结果:接受助孕治疗1 305周期,临床妊娠540例(41.38%),发生异位妊娠33例,发生率为4.14%.其中宫内外同时妊娠7例,发生率为1.296%.3种助孕方式(IVF-ET、ICSI和FET)比较,FET妊娠率明显低于新鲜周期(P < 0.05).3组间异位妊娠发生率比较,ICSI组显著低于FET组(P < 0.05),ICSI组也明显低于IV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9例发生异位妊娠患者助孕指征为输卵管因素,占87.88%,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胚胎的深度距宫底≤ 1.0 cm时异位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 1.0 cm者(P < 0.05).结论体外受精助孕后异位妊娠发生率较自然受孕人群高,输卵管因素是IVF-ET中发生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移植胚胎距离宫底1.1 ~ 2.0 cm可有效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19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冻融胚胎移植在临床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9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妊娠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年龄、子宫内膜厚度、血E2 水平和胚胎质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1)临床妊娠组 ,胚胎解冻复苏后的细胞完整率为 90 96% ;显著高于非妊娠组的 86 80 % (P <0 0 5 )。 (2 )不同年龄组、不同子宫内膜厚度组和不同血清E2 水平组间 ,妊娠率的差异均不显著 (P >0 0 5 )。结论 :解冻复苏后细胞完整率反映胚胎质量 ,能有效预测冻融胚胎移植后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