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评价M形切口双侧同时开颅在治疗脑疝中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分A、B组。A组: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入选病例39例,首次术式为单侧标准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部分二次行对侧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B组:2007年6月至2010年7月人选病例29例,均行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除术式有差异,手术操作及药物治疗等基本一致。结果评估两组患者术后的疗效,比较A、B两组术后GOS评分(P〈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形切口双侧同时开颅在抢救脑疝病患,特别是晚期脑疝病患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的骨窗下积液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双侧额颞顶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双侧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舯胀,可以有效地清除血肿,解除脑疝、颅高压,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但常常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其中包括硬膜下积液及头皮下积液。本院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为165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23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3岁。因不慎摔伤头部2h入院,伤后病人即出现意识不清,伴恶心、呕吐,无耳鼻流血、抽搐及呼吸困难。查体:呈中度昏迷,枕部见皮擦伤,双侧瞳孔正常,疼痛刺激四肢有定位动作,双侧病理征阳性。颅脑CT示跨上矢状窦、窦汇及双侧横窦巨大硬膜外血肿、左额叶及右枕叶脑内血肿。入院后急诊行颅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上应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颅内血肿或弥漫性脑肿胀,去骨瓣开窗约12cm×15cm,骨窗尽可能接近颅底[1],可有效地清除血肿、降颅压、解除脑疝、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但手术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如骨窗下积液(硬膜下积液及头皮下积液)等。我科2002-12~2009-11,共为207例患者行双侧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双侧骨窗下积液39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赢压脑出廊微创术后再出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术治疗107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再出血15例,其中死亡5例,2例行大骨窗减压术,8例行血肿腔冲洗引流后好转。结论再出血为微创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应注意防治,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巨大急性硬膜外血肿致脑组织塌陷的治疗方法。方法巨大硬膜外血肿患者到急诊室后立即开放绿色通道,术前、术后加强脱水,争取尽早手术减压及运用钩回疝复位术。结果本组27例病人治疗后总体疗效满意。结论巨大急性硬膜外血肿进展迅速,尽早减压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把握术前、术中、术后每一环节能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创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提供适宜的治疗措施。方法应用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2例,应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6例。结果 开颅血肿清除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66.6%,微创血肿清除抢救成功8例,抢救成功率50.0%,但出血8h内12例手术,仅抢救成功4例,而出血3天后手术4例均获成功。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量大,中线移位明显,特别是伴有脑疝时,应开颅血肿清除。出血早期因微创术有引起再出血的危险,要慎用。出血3天后的患者,这时出血已停止,血肿已液化,适宜微创血肿清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8-12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方案分为2组,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行单侧大骨瓣减压术,观察组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比较2组并发症及术后3个月的手术优良率。结果观察组脑膨出、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再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手术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对冲性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创伤后迟发性大出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原因,探讨术中出血不止的急救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本组5例,2例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迟发性出血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因口服华法令凝血机制障碍外伤后髂腰肌内血肿1例,停用华法令并肌注维生素K拮抗华法令,髂腰肌内血肿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吸血肿减压。右股骨周围血肿1例切开血肿减压术中出血不止,常规止血方法无效以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补充凝血因子后出血停止。36h后取出填塞纱布闭合伤口。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臀上动脉,胫后动脉,股深动脉各1例)进行出血动脉结扎动脉瘤体切除。2例术前介入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检查栓塞出血动脉。[结果]髂腰肌血肿1例观察16周血肿吸收机化无复发。股骨周围血肿1例纱布填塞止血,伤口闭合术后3d患肢感觉陕复正常,足背动脉及胫后搏动良好。伤口闭合3周右股骨周围再次出血,骨折部位骨及肌肉组织病理检查为右股骨骨肉瘤,行右下肢高位截肢。3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破裂患者,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8个月,未再发生破裂出血,神经受压症状消失,无1例发生肢体坏死及缺血性挛缩。[结论]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及假性动脉瘤破裂大出血都可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动脉瘤切除及血肿清除前介入栓塞出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继发性凝血机制障碍术中出血不止危及患者生命时,及时果断终止手术以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YL-1型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采用YL-1型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的手术效果,并分析年龄、性别、血肿量、血肿厚度、单双侧出血、凝血功能、Markwalder’s评分、血肿清除率和术后是否口服阿托伐他汀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术后随访半年到1年,治愈163例,复发23例,效果较好,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血肿量大、双侧出血、凝血功能异常、Markwalder’s评分较高、血肿清除率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肿量和血肿厚度与术后复发相关(P0.05)。结论 YL-1型碎吸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好,术后血肿复发与年龄、血肿量、和血肿厚度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椎减压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形成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 分析3例胸椎减压内固定术后并发脊髓硬膜外血肿、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临床资料,予再次急诊手术探查并行血肿清除减压术.结果 术后患者出现的首发症状均是神经症状的加重,肌力进行性下降.急诊行血肿清除,术后6个月神经症状仅1例完全恢复.结论 胸椎减压内固定术后脊髓硬膜外血肿相对少见,但后果严重.一旦发现脊髓压迫症状较术前加重,应尽早急诊手术.  相似文献   

12.
袁敏  孙虹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8):290-291
目的:观察行颈椎前路手术的患者术后发生伤口再出血的临床表现,探讨行颈椎前路手术后伤口再出血预见性护理的要点。方法:对近一年在我科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的64名患者,术后伤口再出血的综合治疗和预见性护理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名患者,其中62名患者在围手术期内无特殊不适,平稳度过围手术期,2例在术后24h小时内发生伤口再出血致伤口局部异常肿胀,急性呼吸困难,及时通知医师后,其中1例急诊入手术室打开伤口止血并行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床边急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均康复出院,无1例死亡。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颈椎疾患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风险大,易发生术后早期的伤口再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认真做好术前准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严密的生命体征观察、伤口局部的观察、四肢感觉运动的观察,配合心理治疗,引流管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再出血而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腰椎减压内固定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诊治及预防对策。方法 2 089例接受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中,术后发生硬膜外血肿7例,均行急诊手术探查并清除血肿;分析其硬膜外血肿形成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结果 7例术后硬膜外血肿患者的首发症状均为神经功能减退,其中6例表现出下肢神经症状进行性加重,1例小便障碍。5例术后24 h内行椎管探查术,2例24~48 h内行椎管探查术。4例术前经MRI确诊有硬膜外血肿,3例未行MRI检查。术后随访1年,手术探查清除血肿越早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结论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多节段减压、止血材料使用不当、使用抗凝剂及止血不彻底等因素有关,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早期MRI确诊和及时的椎管探查手术,是预防和治疗术后硬膜外血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过程中出血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椎前路手术减压过程中并发大出血的28例资料,分析术中并发椎动脉或椎管前静脉丛损伤的原因、处理过程及预后。结果椎动脉损伤1例.为减压过程中偏离中线所致,填塞压迫止血后出血减少,术后无脑梗死症状,但出现脊髓损伤加重;椎管内静脉丛破裂出血27例,12例经压迫止血后终止减压,其中4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3例再次行后路减压手术后改善。15例显露出血部位并电凝止血后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血管损伤是颈椎前路手术的严重并发症,损伤原因主要与减压过程中偏离方向及显露不清等相关,明确减压界限,显露椎管内静脉前丛纵行血管并烧灼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窥镜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微创技术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新方法。方法:应用Karl-Storz硬质神经内窥镜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31例,其中单侧侧脑室为主的出血16例,双侧侧脑室为主的出血14例,三脑室合并四脑室出血1例。并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者24例。结果: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3.4min。24例单、双侧脑室血肿清除90%以上,其余7例血肿清除50%-90%。术后明显好转和好转25例,无变化4例,死亡2例。1例术后并发脑积水。结论:应用神经内窥镜清除脑室内血肿,具有直视下操作、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和术后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输尿管镜碎石术后肾包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包膜下血肿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2008年12月行输尿管镜碎石术后发生肾包膜下血肿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评估其术前、术中可能存在的导致肾包膜下血肿发生的风险因素。结果:2例行双侧输尿管镜碎石术,1例行单侧输尿管镜碎石术,手术均顺利,但均发生肾包膜下血肿,其中1例术前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尿路感染,发生双侧肾包膜下血肿并失血性休克;1例老年男性术前无其他并发症,术后术侧腰部出现皮下瘀斑,B超发现肾包膜下血肿;另1例术前并发高血压、糖尿病,行双侧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发生单侧肾包膜下血肿。结论:肾包膜下血肿是输尿管镜碎石术的一个严重并发症,高血压、糖尿病、高龄、尿路感染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而手术本身导致的肾盂内压力改变是其发生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7岁。2003年12月10日因突发昏迷并致头部外伤半小时入院。短暂意识转清后又陷人深昏迷。BP170/90mmHg,生理、病理反射均消失,GCS评分3分.电解质正常,CT示双侧额叶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颞顶硬膜下出血(56m1)。诊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并颅脑损伤。立即行“颅内血肿清除 去骨瓣减压 右额板钻孔引流术”。  相似文献   

18.
重型颅颅脑损伤患者的残死率仍较高,如何降低死亡率仍是神经外科医生关注的重要课题。一侧去大骨瓣减压手术能使重型脑损伤患者死亡率显著下降,尤其适用于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和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的患者。但在部分病例中可出现迟发性硬膜外或脑内血肿、局部脑水肿加重和术中脑膨出等并发症。我们于2002年6月开始采用双侧同时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和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的患者,明显提高了手术的效果,回顾性对照研究表明,应用双侧同时减压能够克服单侧去大骨瓣减压术易出现的一些严重并发症。现报告如下,并对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在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09—2018-02间收治的8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行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观察2组手术前后GCS评分及术后1、3、5 d颅内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1、3、5 d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可改善颅内压和昏迷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肾上腺出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提高自发性肾上腺出血的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总结 1 1例自发性肾上腺出血患者的诊治资料。 结果  1 0例仅表现为患侧腰痛 ,1例为输尿管癌术中发现肾上腺肿物。肾上腺功能均正常。B超检查 1 1例 ,3例表现为囊性肿物 ,其内可见点状、分隔样强回声 ,7例表现为低回声肿物 ,1例输尿管癌术前肾上腺B超正常。 1 0例CT扫描表现为卵圆形、边界清楚低密度病灶 ,CT值 34 .7~ 85 .0HU ,>50 .0HU者 6例 ,其中 1例可见液平面 ;增强CT扫描 3例 ,肿物无强化。MRI检查 3例 ,显示肾上腺区不均匀肿物 ,T1加权像为等信号 ,T2加权像为低信号。行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 6例 ;行部分肾上腺及肿物切除术 5例。术后病理为肾上腺髓质内出血 ,血肿外包绕肾上腺组织。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 ,随访 7个月~ 8年 ,无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表现。 结论 B超、CT、MRI可以帮助诊断自发性肾上腺出血。双侧肾上腺出血、腰腹痛症状明显、单侧肾上腺出血但血肿 >5cm者应采取手术治疗 ,行部分肾上腺及血肿切除术 ,尽量保存血肿周围健康肾上腺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