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2 毫秒
1.
对硝基苯酚与杂交中DNA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方法运用循环伏安法、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DNA分子杂交技术、量子化学方法,研究pH为7.42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DNA在杂交过程中与对硝基苯酚形成DNA加合物,对硝基苯酚的荧光光谱曲线、紫外光谱曲线的吸收峰改变较大.氧化峰电流下降,量化计算表明对硝基苯酚位于DNA的碱基附近。结论在DNA杂交过程中对硝基苯酚与DNA碱基可能以Ⅱ-Ⅱ方式结合。  相似文献   

2.
苯酚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宋远志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12):1516-1517
苯在人体内可代谢为苯酚、氢醌、苯醌等多种代谢产物.研究毒物代谢产物与DNA相互作用的方法有体内同位素前标记法、体外加合物的研究、体内加合物的研究等,这些方法多在生物体内或在体外细胞组织中进行,由于生物代谢的复杂性,单种毒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的实验结果不明确,不能考察单种毒物对DNA损伤机制.因此,从分子水平讨论DNA与毒物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加准确地阐明DNA损伤机制,为认识致癌机制,有效治疗癌症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荧光光谱法、紫外光谱法、量子化学方法研究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方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邻氨基酚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远志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113-1115
邻氨基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广泛用于染料印刷医药生物等领域,由于其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并污染环境,研究其毒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利用光谱学与电化学方法研究DNA与有害物资的相互作用是分析化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可以从分子水平了解毒物对DNA的损伤机制。本文利用分子杂交技术、电化学分析枝术以及荧光、紫外光谱、量子化学方法探讨了邻氨基酚与DNA的相互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PCR-反向点杂交法和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DNA检测及宫颈高度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异常并行阴道镜病理活检的218名妇女为研究对象,用HC-Ⅱ、实时荧光定量PCR法8个型(RT-PCR-8)、实时荧光定量PCR法13个型(RT-PCR-13)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分别检测其宫颈细胞HR-HPV DNA;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4种检测方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及以上病变的诊断效果;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HC-Ⅱ、RT-PCR-8、RT-PCR-13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18例HR-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48%、70.18%、75.23%和6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种方法在宫颈炎性反应、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CSCC)5个不同等级宫颈病变中的HR-HPV阳性率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Yo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CINⅡ及以上的宫颈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法(8个型或13个型)、PCR-反向点杂交法和杂交捕获Ⅱ代(HC-Ⅱ)法诊断效果相近,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谱法测定混配农药的DNA加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混配农药的DNA加合作用。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移动法研究农药的DNA加合作用。结果 农药马拉硫磷、呋喃丹、氯氰菊本及其两两混配农药均可引起小牛胸腺DNA紫外光谱的改变。结论 农药马拉硫磷、呋喃丹、氯氰菊酯及其两两混配 经进入机体后,有与DNA形成加 的,如果在细胞复制前所形成的DNA加合物没有被修复或者被错误修复的活,则有可能导致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化学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溶液中微量对苯二酚的活化玻碳电极测定法.方法 玻碳电极以50 mV/s扫描速度于0.5 mol/L的H2SO4溶液中,在-0.2~1.2V之间扫描20圈,制备活化玻碳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6~1.0V扫描电位下研究1×10-4mol/L 的对苯二酚PBS缓冲溶液(pH=7.21)在不同电极(活化玻碳电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敏感性.方法 收集2010年2月~2011年8月在某院就诊的可疑HPV感染患者356例,行杂交捕获Ⅱ代法(HC-Ⅱ)检测后,随机分为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组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FQPCR)组,分别采用HybriMax和FQ-PCR检测,以HC-Ⅱ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结果 (1)HybriMax组总阳性率为83.89%,高于HC-Ⅱ的73.33%(x2=6.09,P<0.05);对13种高危型HPV DNA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5.56%和7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Q-PCR检测HPV DNA的总阳性率(61.93%)显著低于HC-Ⅱ法(7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P<0.05), (2) HybriMax、HC-Ⅱ、FQ-PCR在细胞低度异常者中检测阳性率相似,分别为47.78%,43.31%,43.87%,无统计学差异;在细胞高度异常者中,HybriMax与HC-Ⅱ检测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91.30%和88.9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P>0.05);而FQ-PCR与HC-Ⅱ检测阳性率为76.19%和90.48%,虽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趋势提示FQ-PCR临床敏感性可能低于HC-Ⅱ.结论 HybriMax技术检测HPV DNA临床敏感性好,且具有同时分型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张锋  张力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10-4911
目的研究帕苏沙星与小牛胸腺DNA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法考察不同情况下DNA对帕苏沙星荧光猝灭的影响。通过Stern-Volmer方程和Scatchard方程的简化形式,确定两者的猝灭类型和猝灭常数。结果小牛胸腺DNA对帕苏沙星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两者的结合常数大约为1.84×104,结合位点约为6.9个;通过考察KI对体系荧光猝灭的影响,发现两者的相互作用类型沟槽作用。结论帕苏沙星可以与小牛胸腺DNA相互结合,产生较弱的荧光发光体。  相似文献   

9.
痕量DNA荧光检测方法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灵敏、准确的DNA定量方法在生物学研究及应用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痕量DNA定量时.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2005版(三部)>检测外源DNA含量采用的是Southern blotting杂交法~([1]),此法可以检出pg水平的DNA~([2]),但其是半定量的方法.荧光定量法是一种灵敏的DNA定量方法,将荧光染料与DNA结合,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采集结合后增强的荧光信号,通过DNA标准样品计算得出样品DNA的浓度.本研究基于SYBR Green I荧光发光原理,通过对DNA抽提方法的改进来提高抽提制品时痕量DNA回收率,以建立一种痕量DN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两年来我院采用国际先进仪器,ABL prism700型核酸扩增荧光检测,在临床上较满意的诊断与治疗指标。检测乙肝病毒HBV—DNA的含量,将PCR扩增到HBv—DNA特定片段并与荧光标记探针和PCR产物是一条DNA杂交链形成特异性杂交体荧光ABLprism700型核酸扩增荧光检测仪器特异杂交体来最终判断HBV—DNA是否存在高低。两年来对2500例已知乙肝病毒大三阳及小三阳,患者血清进行比较检测,在乙肝大三阳患者血清中检测HBV—DNA都有不同程度含量。而乙肝小三阳患者血清中HBV—DNA意义甚微或是阴性,有的根本不存在。所以在临床治疗上有很大的区别。大三阳患者检测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均在90%,更适用于临床HBv—DNA基因检测其含量在临床上的观察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