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中国药店》2003,(4):84-86
新华社“新华视点”2月下旬播发《含“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肾损害医生提醒患者慎用》引发了媒体及大众对国人常用的一种传统成药——龙胆泻肝丸的广泛关注。 〔新闻背景〕 2月23日,知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被北京多家医院肾内科大夫提请患者慎用,原因是这些医院近年内不断接诊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损害、甚至发展到尿毒症的病人。医生们认为,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的原因是,药中的“关木通”成份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导致肾病。 2月26日国家药监局有关人士透露:含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将不再出现在中成药中,含“关木通”的药物将被禁止生产。国家药监局目前正在研究以替代品代替“关木通”,使龙胆泻肝丸能更好地服务群众。 据悉,旧版的国家药典提到龙胆泻肝丸的成分之一“关木通”时,标明每日药量可在3克至6克;但新版的药典已明确标出,“关木通”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回放:据新华社2月23日报道,知名中成药龙胆泻肝丸最近被北京多家医院肾内科大夫提请患者慎用,原因是这些医院近年内不断接诊因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导致肾损害,甚至发展到尿毒症的病人。医生们认为,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的原因是,药中的关木通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是导致肾病的元凶。  相似文献   

3.
马兜铃酸与肾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媒体报道了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肾损害的消息,引起公众对用药安全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对龙胆泻肝丸所致肾毒性的特点、造成肾毒性不良反应的成因及减小肾毒性不良反应的措施进行分析,为龙胆泻肝丸的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光 《首都医药》2003,10(7):10-12
最近社会各界对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的严重不良反应倍加关注,多例患者在服用龙胆泻肝丸后,导致肾损伤,有的甚至因肾衰竭而致死,医药学界及有关主管部门领导对此非常重视。本刊上期也刊发了高益民教授的《从龙胆泻肝丸事件看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中药的不良反应》一文,在广大读者中引起极大的反响。 龙胆泻肝丸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已有700年的历史,为何龙胆泻肝丸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却仍然能够从几百年前一直延用至今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龙胆泻肝丸会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呢?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著名中药专家杨光教授。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建立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水丸)定性鉴别模型以及龙胆苦苷、黄芩苷、栀子苷含量快速预测模型,为龙胆泻肝丸(水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方法 采集不同厂家共28批次龙胆泻肝丸(水丸)的红外光谱数据,经自动基线校正、纵坐标归一化、平滑、二阶求导、MSC、SNV等预处理后,进行PLS-DA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样品中龙胆苦苷、黄芩苷、栀子苷的含量,将测定数据与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拟合,建立龙胆泻肝丸(水丸)中龙胆苦苷、黄芩苷、栀子苷含量快速预测模型。结果 PLS-DA得分图可准确区分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水丸),PLSR建立的三个定量模型预测值与检测值接近,含量预测效果好。结论 利用FTIR结合化学计量学可有效鉴别不同厂家龙胆泻肝丸(水丸)并快速预测龙胆苦苷、黄芩苷、栀子苷的含量。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快速评价龙胆泻肝丸(水丸)整体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临床上关于木通引起肾脏毒性的报道较多,对服用含该药的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而引起肾脏毒性的也有报道.笔者曾诊治1例白塞氏病患者因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而引起肾脏毒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龙胆泻肝丸在体内释放的特征.方法 通过收集同一厂商不同批次的龙胆泻肝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测定药丸的标准谱、绘制线性相关曲线,并在相关范围内称取生药测定物质组在去离子水为介质里的释放度,以此来指示龙胆泻肝丸在体内的释放特性.结果 龙胆泻肝丸在各个时间点的物质组平均累积释放百分率分别为(38.35±2.25),(56.62±4.54),(79.23±3.31),(103.63±1.98),(112.36±2.14),(145.77±1.69),(165.23±2.45),(185.78±3.25).结论 龙胆泻肝丸呈现明显的缓释特性,提示我们传统中药制剂通过改进制药方法也能达到缓释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六十岁的王大爷急匆匆到门诊咨询窗口咨询:"听说龙胆泻肝丸会伤肾,我吃了有几天了,会不会有影响,还可不可以吃啊?"我查看了王大爷带过来的药品,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于是告知他"过去龙胆泻肝丸确实有一味药是伤肾的,叫关木通,但近期国家已明令禁止在龙胆泻肝丸中使用关木通,正规厂家生产的龙胆泻肝丸是可以吃的。原来药物成分中的关木通(内含有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现在已停用,已经用川木通(不含有毒性成分马兜铃酸)代替,所以说现在的龙胆泻肝丸是安全的。但毕竟是药三分毒,不宜长期服用。"  相似文献   

10.
提起龙胆草,许多人自然就会想到龙胆泻肝丸,由此而联想到应用龙胆泻肝丸不当所致的肝肾功能损伤致人死亡的事件。其实,龙胆泻肝丸中虽有龙胆草,而且是起主要作用,但引起不良反应的是另一味药物——关木通。关木通中含有的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明显的损害作用,非龙胆草也。  相似文献   

11.
陈天兴  许晓燕 《齐鲁药事》2005,24(5):314-315
本文对龙胆泻肝丸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其肾毒性原因,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关木通及其复方制剂龙胆泻肝丸(水丸)中马兜铃酸A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观察马兜铃酸A在大鼠体内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探索马兜铃酸A的毒副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只,即刻用乙醚轻度麻醉,行颈动脉插管术,按6 mg·kg 1马兜铃酸A的剂量灌胃给予含相同量马兜铃酸A的关木通提取液和龙胆泻肝丸(水丸)提取液,分别于0,10,15,20,30,45,60,90,120,150 min经颈动脉导管取血05 mL,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 HPLC)法测定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比较两组大鼠血浆中马兜铃酸A的含量。 结果大鼠灌胃后,关木通和龙胆泻肝丸(水丸)中的马兜铃酸A的代谢符合一室模型,龙胆泻肝丸(水丸)中马兜铃酸A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和最大血药浓度(Cmax)与关木通中马兜铃酸A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龙胆泻肝丸(水丸)中共存组分对马兜铃酸A的吸收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龙胆泻肝丸是常用中成药由龙胆、黄芩等10味中药组成,成分复杂。本文就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了成药中龙胆苦甙和黄芩原含量。  相似文献   

14.
薛翔  任进 《毒理学杂志》2007,21(4):302-303
目的目前市售龙胆泻肝丸和含马兜铃酸药物如关木通等中药的安全性问题十分引人关注。本研究比较和评价了连续给予按近期中国药典生产的龙胆泻肝丸,关木通,三叶木通及五叶木通对小鼠所产生的毒性反应及程度,以提供木通类药物和龙胆泻肝丸的安全性资料,确定毒性剂量范围,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龙胆泻肝丸、关木通、三叶木通及五叶木通对小鼠连续灌胃28d,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进行血液生化学、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剩余1/2小鼠进行停药25d恢复期观察。结果龙胆泻肝丸组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见明显的毒性反应,无毒性反应剂量为>3.00g/(kg.d)。关木通的无毒性反应剂量为0.06g/(kg.d);在>=0.24g/(kg.d)时见体重增长缓慢,耗食量减少,肝、肾功能指标异常,高剂量组明显。病理观察可见明显的肾脏毒性,如肾近曲小管明显扩张,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肾间质炎症及明显的纤维化。肾脏病变停药后仍不能完全恢复。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组在整个试验期间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无毒性反应剂量分别为0.40和>10.00g/(kg.d)。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关木通显示出明显的肾脏毒性,其出现毒性的剂量为0.24g/(kg.d),等于临床用量;而龙胆泻肝丸、三叶木通和五叶木通未见与药物相关的毒性反应,其无毒性反应剂量为临床用量的5~25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临床龙胆泻肝汤加减速治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观察36例门诊突发带状疱疹患者,根据临床辨证分型,予患者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连服1~3天观察疗效。结果3天治愈率100%。结论口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实为速治突发带状疱疹之效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为保证人体用药安全 ,解决历史上木通品种的混用问题 ,我局根据对关木通及其制剂毒副作用的研究情况和结果分析以及相关本草考证 ,决定取消关木通 (马兜铃科 )的药用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凡生产龙胆泻肝丸 (含浓缩丸、水丸 )、龙胆泻肝胶囊 (含软胶囊 )、龙胆泻肝颗粒、龙胆泻肝片的企业务必于 2 0 0 3年 4月 30日前将处方中的关木通替换为《中国药典》2 0 0 0年版 2 0 0 2年增补本中收载的木通 (木通科 ) ,其他国家标准处方中含有关木通的中成药品种务必于 2 0 0 3年 6月 30日前替换完毕…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丸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胆泻肝丸是由龙胆草、黄芩、栀子、当归、柴胡、关木通等多种中药材制备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该药长期以来被认可的原因就在于药物有“败火”功能,除用于高血压、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路感染、外生殖器感染等症的治疗外,现在常用于乙型病毒性肝炎及其它一些慢性病的治疗。龙胆泻肝丸致病的主要原因是积蓄中毒,因为该药所含的关木通是马兜玲属植物关木通,  相似文献   

18.
赵森铭 《中国药业》2013,(20):51-53
目的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龙胆泻肝丸薄层色谱鉴别方法进行研究与改进。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甲醇提取样品,10%硫酸乙醇显色,365nm波长荧光检视,同时检测栀子、龙胆、地黄和甘草;采用薄层色谱法,甲醇提取样品,254nm波长荧光检视,同时测定柴胡、当归。结果方法简便快速,斑点完全分离、清晰。结论该方法适用于龙胆泻肝丸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9.
1马兜铃酸事件 2003年3月份,可以说是中医药界的一段灰暗的日子:龙胆泻肝丸一马兜铃酸事件铺天盖地的新闻媒体报道,对中药行业,特别是对一些中药企业真有点“乌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机感。即便业内人士也发表不同认识见诸报端:一家中药企业老总分析认为,含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等中药材导致肾损害的结  相似文献   

20.
HPLC测定龙胆泻肝丸中黄芩苷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胆泻肝丸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0: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9nm测定。结果 对照品在1.60~7.60μg/ml内呈线性关系,r=0.9998,加样回收率平均为99.0%,RSD为2.2%.结论 本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龙胆泻肝丸中黄芩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