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生挫折承受力现状,寻找提高方法。方法采用挫折承受力问卷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挫折承受力呈中等水平,低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挫折承受力水平,且存在显著性差异;男女医学生挫折承受力总分无显著性差异,但男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外在行为表现与女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教育实践中应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2.
谢旭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2):120-121
挫折教育能矫正学生的不良心理,调节心理平衡,产生新的情绪体验,以增强耐挫折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和乐观,这是一种崭新的德育理论和德育模式。目前,不少学校已经开始进行“挫折教育”,但在中专教育中还很少有人问津,所以.对中专生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中专生如何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种种挫折,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笔者在心理学教学中尝试了专题的“挫折教育课”,用讲授、分组讨论、上台汇报、作业分析、演讲、唱歌、印发名言及作业集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深受欢迎。  相似文献   

4.
周旭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147-149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的抗挫折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和迫切。现分析职业学校学生抗挫折能力差的种种表现、原因以及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并就如何实施挫折教育提出实施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验挫折教育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方法以两所民办高校2010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创设挫折情境,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基础实验课挫折教育,采用"挫折承受力测试量表",结合实验考核成绩及学生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价,检验挫折教育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影响。结果挫折承受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期末实验考核实验组学生表现相对沉稳,成绩略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对实验组学生心理素质评价较高。结论挫折教育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曹腊菊 《吉林医学》2011,32(14):2890-2891
<正>挫折是指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与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意时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生活工作中,挫折经常伴随着人们,且极易产生不良后果。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挫折情绪时有发生,这种不良情绪在损害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同时,该情绪伴随的消极行为更会严重影响护理工作安全,从而引发护理事故。因此,应该重视护理管理中护理人员的挫折问题,采取措施防止挫折心理给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洪华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151-153
研究和测查高职高专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心理挫折及应付方式,探讨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层原因。加强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挫折心理教育与有效挫折应对方式的训练,能有效控制挫折心理状况的发生,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医学生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指"抵抗挫折而没有不良反应的能力",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能力[1]。加强耐挫折教育,提高挫折承受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文本通过对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医专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了解其挫折承受力的现状,为采取干预措施,增强其对挫折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进而缓解心理冲突,增强抗挫折的意识和技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阵地。升学考试失利带来的挫败感是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精心设计主题班会,通过游戏、讨论、展示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识挫折的必然性以及价值,帮助学生正视挫折,树立目标,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群体,其心理健康关系到其能否成为高级技术人才。基于对高职生心理挫折是引发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内在的、经常的原因这一认识,分析高职生心理挫折的成因及其表现,并提出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