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巴比妥诱发Steven Johnson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建华 《医药导报》2003,22(7):492-492
苯巴比妥是常用的镇静、解痉药物,常用来治疗癫癎大发作、小儿高热惊厥以及作为麻醉前给药。较为常见的副作用有头昏、困倦、嗜睡及依赖性,引起致命性的Steven-Johnson综合征报道极少。我们收治4例苯巴比妥诱发的Steven-Johnson综合征患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中四组分的含量。方法:以褶合光谱为基础,结合当前最优秀的数值计算法——偏最小二乘法(PLS法)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褶合曲线分析法。结果: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中阿司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和苯巴比妥四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及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99.75,0.92%;100.47,0.56%;99.82,1.12%;100.08,0.86%。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剂的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与苯巴比妥配伍用于小儿发热,目前文献中有片剂和散剂。为避免其对胃肠道的刺激反应,便于小儿使用,笔者将其研制成了栓剂。本品经我院小儿科临床试用,具有退热作用可靠,使用方便,无副作用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鸿梅  李军 《齐鲁药事》2012,31(4):190-192,204
目的探讨镇静催眠药(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和氯硝西泮)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指导阿司匹林临床个体合理化给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体系中阿司匹林(ASA)和水杨酸(SA)的浓度,以CSA/(CASA+CSA)比值反应阿司匹林酯酶的活性。通过在培养体系中加入或不加咪达唑仑、苯巴比妥和氯硝西泮时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上述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7.94%(P<0.05),苯巴比妥和氯硝西泮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增强率分别为8.83%(P<0.05)和0.66%(P>0.05)。结论咪达唑仑、苯巴比妥与阿司匹林合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双波长吸收光谱系数倍率法测定复方苯巴比妥散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盛茂  赖新平  张燕 《药学学报》1989,24(3):229-233
复方苯巴比妥散中含有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及乳糖三种成分。各制剂手册中多以容量沉淀法控制苯巴比妥的含量,中和法控制二者的总量,上述方法均终点不明显,误差较大;也有用比色法控制阿司匹林的含量,但该法操作比较繁琐,影响因素较多。为此,作  相似文献   

6.
小儿退热灵片中两组分的紫外褶合光谱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褶合光谱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小儿退热灵片中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的含量.两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8%(RSD0.82%)和94.5%(RSD2.5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合并用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培养阿司匹林(ASA)及水杨酸(SA)浓度,应用CSA/(CASA+CSA)比值反应阿司匹林酯酶活性,在培养体系加或不加咪达唑仑、苯巴比妥、氯硝西泮,阿司匹林酯酶活性改变情况,由此判断镇静催眠药对阿司匹林酯酶活性产生的影响。结果咪达唑仑抑制阿司匹林酯酶活性(26.87%),苯巴比妥和氯硝西泮能够提高阿司匹林酯酶活性。结论在临床中合并应用药物时需注意各类药物对阿司匹林影响性。  相似文献   

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苯巴比妥散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氢氧化钠溶液(0.1mol/L)中将阿司匹林水解成水杨酸。以pH9.0缓冲液为溶剂,在240nm和297nm经倍率法测定苯巴比妥,在297nm测定水杨酸间接定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和苯巴比妥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100.3%;RSD为0.5%和0.9%。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苯甲酰苯巴比妥的合成和苯巴比妥、苯甲酰苯巴比妥、N,N-二苯甲酰苯巴比妥之间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苯甲酰苯巴比妥的合成和苯巴比妥、苯甲酰苯巴比妥、N,N-二苯甲酰苯巴比妥之间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阿司匹林是引起小儿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幼儿偶然服了药片是容易辩认的,象阿司匹林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广泛使用的药物,可以想到它比大多数别的药物更有较多的偶然机会接融到。此外由于该药容易购到,家长们不可能把它作为处方药物那样危险去看待。因此,对于药师们来说,提醒家长们把药品放在孩子们够不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在小儿惊厥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2013年4~11月收治的小儿惊厥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在基础的常规治疗上,对照组应用地西泮,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对2组用药后的临床疗效以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用药后幻觉、妄想及躁狂症状的消失效果要优于对照组,镇静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用于治疗小儿惊厥患者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热性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容易复发,部分患儿因惊厥反复和持续发作可造成脑损伤,故对其进行预防治疗是必要的,1997年8月-1999年10月我院儿科采用苯巴比妥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退热贴退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退热贴的解热作用.方法:根据《实用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学》所提供的方法制成的家兔发热模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设立小儿退热贴大、中、小剂量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和复方阿司匹林组,记录各组治疗后不同时段家兔的体温变化情况,并描绘体温反应曲线.结果:小儿退热贴对发热家兔在给药后90 min开始发挥退热作用,与复方阿司匹林相同(P>0.05);小儿退热贴退热作用持续时间为360 min,复方阿司匹林退热作用持续时间为360 min(P<0.05).结论:小儿退热贴对灭活大肠埃希菌致热家兔有明显退热作用,其退热效果同于复方阿司匹林,且退热作用较复方阿司匹林持久.  相似文献   

15.
<正> 小儿复方苯巴比妥片是临床上常用的小儿解热镇痛药,具有见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优点,为广大患者所乐于接受。该药用传统的方法(天津市地方标准)进行分析,分别测定其中四个组分,阿斯匹林、非那西丁、咖啡因、苯巴比妥的含量,操作繁琐、费时、费力。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不经分离同时测定各组分的含量,迄今为止未见报道。1 原理卡尔曼滤波理论是卡尔曼60年代提出的用以作线性参数估计的一种递推滤波算法。1979年,Poulisse首次将卡尔曼滤波理论应用于多组分分光光度分析,使多组分的含量测定归结为对相互重叠的光谱曲线进行快速滤波的过程。近几年,国内这方面的文章已见报  相似文献   

16.
<正> 英国政府通过6年来的调查研究,发现12yr以下儿童的瑞氏综合症(Reye’s syndro-me,RS)发病率确认与服用阿司匹林有一定因果关系,但用醋氨酚(扑热息痛)替代时发病率就大为降低。1982年美国FDA也发出通知在小儿流感或水痘流行时应劝阻滥用阿司匹林,并规定出售的阿司匹林要标明注意RS的警告。近年来美国儿童患此综合症的数字也有大幅度下降。RS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早在1972年我国已有报道。此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苯巴比妥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地西泮共同治疗。结果:研究组比对照组临床治疗的效果好(P<0.05);研究组热性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可以降低患儿惊厥复发率,临床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徐青  罗百枝 《淮海医药》2010,28(4):350-350
目的观察短程苯巴比妥口服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效果。方法98例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预防组,治疗组于发热超过37.5℃时即予口服苯巴比妥钠,对照组不予上述处理。结果治疗组无论有无高危因素,惊厥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短程口服苯巴比妥钠预防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疗效满意,患儿及家长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自1987年到1995年,在本院小儿神经专科门诊就诊的癫痫患儿中,先后有38例患儿用苯巴比妥初治失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惊厥的治疗,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护理措施。方法对166例惊厥患儿应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进行治疗。结果158例患儿均痊愈,8例频繁发作的患儿发作次数较前明显减少。结论应用地西泮联合苯巴比妥治疗小儿惊厥,配合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