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初诊乳腺肿瘤患者156例。另选自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健康体检者57例作为正常组。所有入组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空腹采集外周静脉血2 ml,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容积、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结果:乳腺癌组血小板容积和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正常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血小板容积和血小板计数高于未转移组,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未转移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组和未转移组平均血小板体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四项指标联合敏感度和特异度明显高于单项指标。结论:血小板参数在乳腺癌患者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死亡前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研究了一组晚期肿瘤患者死亡前不同时期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小板参数在恶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合并血栓形成的变化,以便早期干预。方法 统计分析该院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200例,选择应用同一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患者共168例。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血栓组与非血栓组比较Plt明显增高,PCT增加明显,MPV、PDW增加无统计学意义;血栓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Plt明显增高,PCT 减小明显,MPV明显增高、PDW增加无统计学意义;非血栓组较正常对照组比较Plt及PCT明显减小,MPV、PDW增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小板参数Plt、PCT、MPV,可作为恶性肿瘤合并血栓形成的早期预防指标,以便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减少时,肿瘤患者血小板参数MPV和PCT测定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SE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56例反复输入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的分析比较,并同时对52例正常体检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测定。结果 反复输入血小板有效的恶性肿瘤患者,其MPV和PCT与反复输入血小板无效的恶性肿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输入血小板无效的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恶性肿瘤患者,除考虑患者体内易产生PLTAb导致PLT输注无效外,输注PLT前还应对患者的血小板参数进行密切观察,保证PLT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探讨血常规中粒红系各指标在化疗后的变化,以期找到预测化疗耐受性的相关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1例肺癌患者资料,录入病例资料及血液常规各指标,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中,贫血分析显示:化疗后发生贫血的总周期数为1 269(83.60%)、无贫血的为249(16.40%),其中发生轻度贫血的总周期数为1 100(86.68%)、中度贫血的为155(12.21%)、重度贫血的为12(0.95%)、极重度贫血的为2(0.16%)。本研究将总周期数定义为血液化验的总数目,其中各指标异常的数目为阳性表达。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以及平均红细胞体积阳性表达在不同程度贫血之间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肿瘤分期、性别及化疗周期与化疗干预后外周血相关粒红系阳性表达发生存在密切关系(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之间存在相关性,化疗耐受性与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存在相关性,红细胞压积是化疗耐受性预测的独立因素。结论 红细胞压积对预测肺癌患者化疗耐受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化疗后重度血小板减少症(≤25×10^9/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9例实体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血小板重度减少(≤25×10^9/L)即给予皮下注射rhTPO,15000IU,每天1次。结果实体瘤患者用药后血小板升至75×10^9/L,所需天数平均为6.3天,用药开始至血小板升至最高的平均时间为13.5天。白血病患者用药后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升高,未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rhTPO应用于化疗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实体瘤患者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良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变化。方法观察50例健康人,100例肿瘤患者(其中50例为良性,50例为恶性),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良性肿瘤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等与健康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肿瘤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良性患者及健康人(P〈0.01或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黏、高凝、血细胞高聚状态。血液流变学及血凝的异常可能会促进肿瘤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肺癌住院化疗患者(病例组)及同期体检健康人群40例(健康组)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纤维蛋白原( FIB)、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肺癌患者(病例组)化疗前PT、FIB、APTT、PLT、PCT、MPV、PDW值均显著大于健康组( P<0.05)。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肺癌患者的PT、FIB、APTT、PLT、PCT、MPV、PDW值比较差异均不显著( P>0.05)。4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PT、FIB、APTT、PLT、PCT、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化疗后较化疗前均有所改善,MPV、PDW值在化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与肿瘤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通过化疗可逐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肺癌化疗后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48例肺癌化疗后血小板低于50-109/L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使用rhIL—11治疗,对照组20例,不接受rhIL—11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外周血小板计数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肺癌病人化疗后可致血小板计数降低,rhIL—11使用可使血小板计数回升,出血症状改善,血小板回升至100×10^9/L以上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分别为(7.6±0.5)d和(14.5±1.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国产rhIL-11可以促进肺癌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及其联合氟尿嘧啶(5-Fu)对人直肠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雄性BALB/c小鼠45只建立CTX免疫抑制模型,行人直肠癌小鼠肾被膜下移植术(SRCA),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RHGH1组、RHGH2组、联合组(RHGH1+5-Fu组)及化疗组(5-Fu组),连续用药7d。各组小鼠随机留3只待其自然死亡,观察其生存期,余6只小鼠术后10d处死,观察小鼠移植瘤末初体积差(△TS)、抑瘤率(IR)、组织学变化(HE染色)及PCNA、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RHGH两亚组、联合组与化疗组间移植瘤△TS和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化疗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RHGH两亚组的组织病理形态相似,差异不大;联合组和化疗组表现为实质细胞减少,间质增多。对照组与RHGH两亚组、联合租与化疗组间PCNA、cy-clinD1及p16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及化疗组表达率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GH对人直肠癌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瘤生长无明显促进作用,且RHGH和5-Fu联用对5-Fu的抑瘤作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仙灵冲剂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仙灵冲剂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及白介素 11(IL-11)、血小板生成素(TPO)表达水平。方法:将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巨和粒组和仙灵冲剂高、中、低剂量组,构建血小板减少的模型后分别进行相应理,于实验第14天观察血小板计数水平及IL-11、TPO表达水平。结果:仙灵冲剂高剂量组、中剂量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高于模型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仙灵冲剂各组IL-11、TPO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结论:仙灵冲剂可以提高小鼠骨髓IL-11及TPO表达,促进血小板的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rhIL-11(巨和粒)在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65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予常规止血及对症、支持治疗;试验组(32例):除与对照组同样治疗外,加皮下注射巨和粒1.5mg/次,1次/d,比较两组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血小板计数回升、出血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快,血小板计数回升至100×109/L以上的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分别为(5.5±0.5)d和(9.6±1.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巨和粒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疗效显著,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丹参注射液对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长转移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荷lewis肺癌的C57BL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5,10,20,40,80)g/kg]、环磷酰胺(CTX)、生理盐水,检测小鼠的肺部转移灶数和移植瘤的体积、重量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丹参各剂量组对荷瘤小鼠瘤重均有抑制作用,在实验范围内无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丹参各剂量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TX组对荷瘤小鼠瘤重抑制较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丹参各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无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丹参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TX组对荷瘤小鼠肿瘤体积抑制较明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丹参各剂量组的肺转移灶数目均低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CTX组肺转移灶数目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丹参各剂量组对荷瘤小鼠移植瘤VEGF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TX组移植瘤VEGF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丹参各剂量组对荷瘤小鼠脾、胸腺指数的影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TX组脾、胸腺指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丹参注射液对荷瘤小鼠的瘤重、瘤体积及肺部转移灶无明显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对肿瘤转移相关因子VEGF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Cell-DYN3500仪对绒癌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参数进行了检测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及分组(1)绒癌组:30例,平均年龄305岁,化疗方案为5-氟尿嘧啶及更生霉素二联化疗。  相似文献   

15.
李君  刘宇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43-214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普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有完整临床资料的128例胃癌患者治疗(手术、化疗)前、后(1周内)血小板计数,分析其与TNM分期的关系。结果:128例中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82例和46例,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分别为102例和26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例中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者和血小板计数增多者TNM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14.6%、40.2%、32.9%、12.2%和4.3%、19.6%、50%、2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与血小板有一定的关系,胃癌可引起血小板的继发性增多;胃癌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TNM分期有一定关系,即TNM分期越高,血小板增多(≥300×109/L)的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病病人化疗前后血小板体积变化。方法:对住我院5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化疗前后采集的250例血样使用SE-95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化疗前后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数量(PLT)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经统计学处理P>0.01。结论:化疗前后血小板体积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Ⅱ(thrombopoietin,TPOⅡ)体内的生物学活性对失血性血小板减少小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以Babl/c纯系小鼠为实验对象,实验前采尾静脉血,了解小鼠血小板正常值。实验中通过腹腔连续7d分组注射提纯的TPOⅡ配体Ⅰ、人工合成的TPOⅡ配体Ⅱ及重组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并于第7天及第14天采眶静脉血0.5ml,测定小鼠外周血小板数量,同时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 用药后第7天,TPOⅡ配体Ⅰ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小板数明显高于同期阴性对照组(P<0.05),与rhTPO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14天,TPOⅡ的两个实验组的血小板数均较同期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而且随实验时间的延长,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血小板数均呈升高趋势。在第7天眶静脉采血后,各组小鼠均陆续出现死亡,但TPOⅡ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小鼠死亡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TPOⅡ可促进小鼠外周血小板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失血性血小板减少的小鼠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化疗后血小板计数≤85×10^9/L的肿瘤患者76例,分为rhEPO组41例和国产重组白介素11(rhIL-11)组35例,rhEPO组给予rhEPO10000U皮下注射3~10天,rhIL-11组给予rhIL-111.5mg皮下注射3~10天,分析两组治疗期间血小板计数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rhEPO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从治疗前平均(60.97±14.65)×10^9/L上升到治疗后第10天(112.17±69.14)×10^9/L(P〈0.01),总有效率为68.29%;rhIL-11组从治疗前平均(54.05±15.71)×10^9/L上升到(119.65±75.74)×10^9/L(P〈0.01),总有效率为74.28%,两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hEPO对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有效,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焦咪  陈衍  姚煜  张贺龙 《现代肿瘤医学》2017,(15):2485-2488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了解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比浊法和电阻抗法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63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聚集功能.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聚集率较化疗前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值与血小板聚集功能差值呈正性相关(P<0.05).结论:化疗药物会导致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下降,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本组5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病例化疗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50×109/L时,给予rhIL-11 1.5 mg皮下注射,1/d,连续用药5~14 d,平均9.2 d;当外周血血小板升至≥100×109/L时停用rhIL-11观察血像。对照组病例仅以输注血小板及对症治疗为主。结果治疗组患者应用rhIL-11前后自身比较血小板计数最低值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患者化疗后应用rhIL-11血小板计数最低值较对照组化疗后的最低值显著升高,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应用白介素-11后血小板计数低于5.0×109/L的天数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者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共治疗27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显效9例(33.3%),有效18例(66.7%)。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rhIL-11的升血小板作用显著、安全、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