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目的评价CT扫描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7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其中21例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2岁。结果40例CT扫描发现异常,其中脑积水35例,基底池铸形改变18例,脑血管改变7例,脑梗死18例,结核瘤7例,钙化5例,脑萎缩11例。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脑积水发生率高且较严重,脑梗死发生率高;脑膜病变重而脑实质病变相对较轻。结论认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使本病及时确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脑膜炎(TBM)是儿童最常见的重症肺外结核病类型,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病原检出率低,早期诊断困难,且病死率高、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比例高。在参考国内外儿童结核病和TBM相关文献、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TBM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编写了本专家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TBM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3.
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过去十多年里,其发病率呈全球性回升,估计在未来十年里还会显著增多。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诊断和治疗的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小儿病毒性脑膜炎病原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膜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了单纯疱疹病毒(HSV-I、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表明:HSV、CoxBV、ECHO、EBV、AdV、IFV病毒感染率分别为9.09%、18.18%、22.72%、3.41%、4.54%、5.68%;HSV及EBV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分别为87.5%(7/8)和100%(3/3)。提示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CoxBV及ECH病毒是本地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毒;HSV及EBV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预后不良;早期阿昔洛韦治疗,可大大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4-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3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1)全组病例中,<3岁的婴幼儿49例(47.6%);(2)全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颅内压增高、抽搐、意识障碍;(3)38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共占36.9%;(4)全组88例行头颅CT检查,77例异常,阳性率为87.5%,其中51例伴随脑积水改变(66.2%)。最早于病程第4天即有CT异常。结论(1)发热伴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见的表现。(2)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应重视对结核接触史询问,加强密切接触亲属结核感染的检查,年龄越小,价值越大。(3)头颅CT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比较有效的方法,对疑诊病人应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及动态随访CT变化。(4)提高病原学检查对确诊结脑及筛查有效药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继发于结核性脑膜炎的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继发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患儿,男,1岁,因嗜睡、呕吐入院,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检查提示颅内感染,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和影像学检查提示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期间,患儿出现血压增高、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肌张力异常和高热等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经普萘洛尔、安坦及氯硝安定治疗后改善。结论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是结核性脑膜炎的少见表现,早期识别可以避免误诊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IGF-Ⅱ及IGFBP-3 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脑膜炎是常见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经合理的药物治疗,其预后已大为改观,但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仍较高。近年来随着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关系密切,为此我们检测了24例细菌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  相似文献   

8.
小儿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最常见的结核病是原发性肺结核,死亡原因以结核性脑膜炎最多。诊断诊断小儿结核病要依靠接触史、结素试验、X线购片和找到结核菌。小儿患者半数以上可问到与结核病人接触的病史,婴儿接触的入较少,故容易]司到,儿童接触面广,应从家族内和家族外评问。结核病儿的结素反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及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探讨其是否可以作为一个鉴别诊断的生化指标,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30例、细菌性脑膜炎21例、结核性脑膜炎19例及对照组24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患儿脑脊液HGF水平。同时将HGF水平分别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观察脑脊液中HGF水平与脑脊液中白细胞计数和蛋白定量的关系。结果细菌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HGF水平高于病毒性脑炎组和对照组,结核性脑膜炎组高于细菌性脑膜炎组患儿,细菌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及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病毒性脑炎组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GF有可能成为鉴别细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1例中枢神经系铣不同疾病患儿的脑脊液进行荧光素钠试验(FST),观察列病毒性脑炎(含病毒性脑膜脑炎)及颅内非感染性疾病全部阴性,结核性脑膜炎全部阳性,化脓性脑膜炎部分阳性,且后者多为晚期病例,它们之间的阴性、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此法对病毒性脑炎(含脑膜脑炎)与结核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