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观察‘鼻敏爽”与姜黄素治疗豚鼠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差异。方法雄性豚鼠80只,卵清蛋白法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强的松、姜黄素低中高剂量、鼻敏爽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豚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共计9组。分别应用“鼻敏爽”和姜黄素灌胃治疗,观察其行为学改变;检测豚鼠鼻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病理改变,血清组胺、IFN-Y、IL-2、IL-4及IL-5含量,比较分析组间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强的松组和鼻敏爽高剂量组症状明显减轻,鼻黏膜炎症病变改善,血清组胺、IL-4及IL5含量明显降低,IFN-Y及IL-2含量有所增高;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及鼻敏爽低、中剂量组症状改善不明显,鼻黏膜炎症病变好转不明显,血清组胺、IFN-Y、IL-2、IL-4及IL-5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强的松组和高剂量鼻敏爽治疗豚鼠变应性鼻炎有效,二者疗效相当,提示中药复方比单味药或单体更具有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IL-4/STAT-6在变应性鼻炎豚鼠鼻黏膜的表达和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对其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方法:45只豚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无干预组(AR组)和变应性鼻炎糖皮质激素干预组(Glu组),每组15只。其中AR、Glu组采用卵清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NC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清白蛋白进行同步处理。动物建模后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每次50μl/侧)治疗,每天2次,连续5d。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豚鼠鼻黏膜中IL-4、STAT6蛋白的表达并观察其变化情况及相关性。结果:与NC组比较,AR组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增加,IL-4、STAT6表达增强;与AR组比较,Glu组激素干预后豚鼠喷嚏及搔鼻次数明显减少,IL-4、STAT6表达减弱,NC组与Glu组相比结果无明显差异。结论:IL-4/STAT6在Th2分化中起关键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干预后可以通过影响IL-4/STAT6的表达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建立过敏性鼻炎的豚鼠模型,探索鹅不食草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及机制。方法:①用豚草花粉变应原行腹腔、四肢皮下注射,每周1次,于第4周末行鼻腔激发,建立过敏性鼻炎的豚鼠模型;②激发成功28只豚鼠,随机分为3组:阳性对照组(n=10)、药物治疗对照组(n=8)、鹅不食草挥发油治疗组(n=10),另设一阴性对照组(n=10),治疗15天。观察症状、体征、鼻分泌物、鼻粘膜组胺含量以及在光镜和电镜下的鼻粘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阳性对照组出现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鼻粘膜组胺含量增高、粘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以及粘膜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与阳性对照组相比,鹅不食草挥发油治疗组上述变化明显减轻。结论:①用豚草花粉变应原可成功地建立过敏性鼻炎的动物模型。②鹅不食草挥发油对过敏性鼻炎治疗有确切疗效。③初步探讨了鹅不食草对过敏性鼻炎治疗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内和(或)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及总IgE(tIgE)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PAR患者经鼻特异性脱敏治疗(鼻喷组)和36例PAR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舌下组),并进行疗效比较,以3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用免疫放射平衡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鼻喷组及舌下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8及tIgE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鼻分泌物涂片观察局部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经鼻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前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Th2细胞因子IL-4、IL-8和tIgE含量显著增高,鼻喷组及舌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至维持量后,AR患者血清中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IL-4、IL-8及tIgE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或P<0.05).SIT后鼻喷组和舌下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和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经鼻黏膜和舌下脱敏治疗能通过对AR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和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调控及对血tIgE水平的调节来改善和纠正Th1/Th2细胞失平衡,能明显改善AR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鼻敏温阳方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理模型IL-4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雄性健康大鼠,造模成肾阳虚型AR,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用药治疗4周.除空白组10只外,其余每组15只大鼠.对实验动物造模前后IL-4水平及采用温阳益气法治疗造模动物前后IL-4水平相比较,并与空白对照组及西替利嗪治疗的阳性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后大剂量中药组的血清IL-4水平低于西替利嗪组.西替利嗪组与小剂量中药组之间的血清IL-4水平差值不明显.结论鼻敏温阳方治疗肾阳亏虚型AR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形态学的影响,证实其治疗作用.方法以TDI为致敏原,对豚鼠行鼻内给药法建立鼻超敏反应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鼻敏片和息斯敏进行处理,观察比较两组鼻黏膜形态学.结果鼻敏片能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促进鼻黏膜修复,对AR有明显治疗作用.结论鼻敏片能有效治疗变应性鼻炎,且较息斯敏有疗效持久、无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对变应性鼻炎(AR)模型大鼠血清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NC组)、变应性鼻炎模型组(模型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ex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方法建立变应性鼻炎模型并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及鼻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在Sco组动物,其行为学评分(1.93±0.70)明显低于AR模型组(6.69±0.88,P<0.01),与Dex组(2.06±0.55)和NC组(1.45±0.3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黏膜炎性反应表现明显轻于AR模型组;血清IFN-γ水平(51.01±5.27)明显高于AR模型组(37.41±4.66),IgE、IL-4和IL-5水平则明显低于AR模型组(均P<0.01),但与Dex组和NC组比较均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能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表达并抑制IgE分泌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鼻敏片对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血浆中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成药鼻敏片对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浆中P物质的影响.方法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鼻敏片分高、中、低剂量各1组)共6组,以TDI鼻内给药法建立鼻超敏反应动物模型,息斯敏为对照,血浆P物质为指标,观察鼻敏片的作用.结果模型组血浆P物质含量高于正常组,鼻敏片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降低血浆P物质的含量,息斯敏组及鼻敏片低剂量组血浆P物质含量改变不明显.结论鼻敏片通过降低血浆P物质的含量,对变应性鼻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鼻敏合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和对鼻黏膜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豚鼠40只,随机分A(正常对照组)、B(变应性鼻炎模型组)、C(鼻敏合剂治疗组)、D(辛芩颗粒治疗组)四组,每组10只.先把B、C、D组做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后用鼻敏合剂和辛芩颗粒治疗C、D组.制备模型前和治疗前、后,用攻击致敏液滴鼻,观察豚鼠行为改变.治疗后处死豚鼠,观察各组鼻分泌物中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出现的阳性率.结果 行为变化:①A组:成模前,治疗前、后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B组:成膜前与治疗前、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C、D组:治疗前、后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出现的阳性率:B组与A、C、D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结论 鼻敏合剂可减轻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的症状,抑制其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 细胞的分泌.故鼻敏合剂对变应性鼻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鼻敏温阳方对肾阳虚型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理模型IL-4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雄性健康大鼠,造模成肾阳虚型AR,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西替利嗪组、中药大剂量组、中药小剂量组,用药治疗4周。除空白组10只外,其余每组15只大鼠。对实验动物造模前后IL-4水平及采用温阳益气法治疗造模动物前后IL-4水平相比较,并与空白对照组及西替利嗪治疗的阳性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治疗后大剂量中药组的血清IL-4水平低于西替利嗪组。西替利嗪组与小剂量中药组之间的血清IL-4水平差值不明显。结论鼻敏温阳方治疗肾阳亏虚型AR可能与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动物豚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只健康豚鼠,随机分为6组.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变应性鼻炎模型,然后予以中药复方固本祛风汤进行干预治疗,平行设立辛芩颗粒对照组.治疗2周后,测定各组动物血清IgE、IL-4和IFN-r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固本祛风汤治疗组血清总IgE、IL-4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IFN-r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固本祛风汤可能通过调节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平衡而发挥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克敏芪丹鼻喷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我院耳鼻喉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给予克敏芪丹鼻喷雾剂喷鼻,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喷鼻,疗程均为3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治疗第21天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鼻部症状、体征以及全身症状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周后,显效22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而试验组在改善气虚血瘀症状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药物。结论克敏芪丹鼻喷剂治疗气虚血瘀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与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3.
变应性鼻炎肺气虚证与血清IL-4和IFN-γ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肺气虚-变应性鼻炎病证复合动物模型,观察模型动物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与变应性鼻炎肺气虚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烟熏法及TDI鼻腔激发法,建立豚鼠肺气虚-变应性鼻炎病证复合模型,运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致敏豚鼠血清IFN-γ和IL-4水平,分析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与模型动物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肺气虚型变应性鼻炎豚鼠血清IL-4升高,IFN-γ下降,IFN-γ/IL-4比值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变应性鼻炎及肺气虚证的发生均与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失衡有关,由Th2反应为主的变应性炎症构成了变应性鼻炎鼻腔黏膜的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Th- 2细胞因子 (IL- 4和 IL - 5)在过敏性鼻炎 (AR)的病理生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而治疗 AR时鼻腔局部应用激素能减少 Th- 2型细胞因子表达。为了解 :1AR中 IL- 4受体 (IL- 4 R)和 IL- 5受体 (IL- 5R)的表达和 Th- 1型细胞因子受体 (IFN- R)的表达 ;2致敏前鼻腔局部应用激素对上述受体表达的影响 ,该作者对12例用豚草致敏的个体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所有个体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用药组和对照组 ,前者在鼻腔局部应用布地缩松 2 0 0 μg/ d,后者则用安慰剂 ,共 6周 ,再用豚草致敏 ,以致敏后 6 0分钟内患者的喷嚏数和鼻阻程度 (0~ 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丙酸氟替卡松与酮替芬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以及对患者Th1/Th2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免疫球蛋白E(Ig E)和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 VCAM-1)水平的影响,以期为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提供药物选择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100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白色面粉圆片安慰剂+生理盐水喷剂治疗组(A组)、白色面粉圆片安慰剂+丙酸氟替卡松喷剂治疗组(B组)和酮替芬治疗+生理盐水喷剂治疗组(C组)。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疗效、症状评分及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IL-4、IFN-γ、TNF-α、Ig E和s VCAM-1水平。结果给予丙酸氟替卡松与酮替芬治疗后,患者过敏性鼻炎症状得到缓解,且总有效率B组(93.94%,与A组比较P=0.023)高于C组(82.35%,与A组比较P=0.042)。B组和C组患者分别经丙酸氟替卡松和酮替芬治疗,血清中IL-4、IFN-γ、TNF-α、Ig E和s VCAM-1的含量治疗前后比较,IFN-γ水平均显著升高,IL-4、Ig E、TNF-α和s V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0.05),其中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效果最好。结论丙酸氟替卡松与酮替芬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丙酸氟替卡松有效率高于酮替芬,能显著改变患者血清中IL-4、IFN-γ、TNF-α、Ig E和s VCAM-1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脾氨肽口服溶液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4例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配至脾氨肽组和常规组。两组各服药4周,治疗后比较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和外周血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 治疗后脾氨肽组鼻部症状较常规组明显减轻(1.1±1.0 vs 1.9±1.7,P =0.046);生活质量较常规组明显改善(15.4±18.7 vs 19.0±18.3,P =0.096);细胞因子IL-17A较常规组升高(1.7±1.2 vs 3.9±6.1,P =0.012);抗组胺药物、鼻用糖皮质激素用量较常规组显 著减少(P<0.05)。结论 脾氨肽口服溶液联合常规药物剂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可以减轻鼻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药物用量,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滨蒿内酯(Scoparone,20ml/kg,浓度为168mg/L)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及IgE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AR组、滨蒿内酯组(Sco组)和地塞米松组(Dxm组),以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AR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治疗。观察AR大鼠行为学改变;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E和细胞因子IFN-γ、IL-4及IL-5水平。结果:Sco组行为学得分明显低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xm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Sco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AR组。Sco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AR组,而血清IgE、IL-4和IL-5水平明显低于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o组血清IFN-γ、IgE、IL-4、IL-5水平与Dxm组和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滨蒿内酯可通过调节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IgE的产生而对AR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加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50例变应性鼻炎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83例)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及玉屏风胶囊治疗。B组(67例)单纯用氟替卡松鼻喷剂;随访1年。观察其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结果治疗结束1月及1年A组显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氟替卡松鼻喷剂结合口服玉屏风胶囊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更好、更快速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爱赛平鼻喷剂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使用苍耳子鼻炎滴丸口服联合爱赛平鼻喷剂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联合爱赛平鼻喷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06%,与对照组78.57%比较,P0.0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副作用。结论苍耳子鼻炎滴丸联合爱赛平鼻喷剂治疗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疗效明显,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20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各40例,A组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喷鼻,B组只给予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喷鼻,C组只给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疗程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结果 ①视觉模拟量表评分:4周后A组患者鼻部症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较B组及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4周后3组患者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而A组在睡眠、非鼻-结膜炎症状、鼻部症状及情感反应等4方面的评分与B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疗效:A组患者显效率50.00%及总有效率92.50%,分别与B组(30.00%,75.00%)及C组(27.50,77.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联合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可以迅速缓解鼻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