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者家庭功能方面的特点,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APIUS)和家庭功能评定问卷(FAD)对来自5所学校的682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取部分网络成瘾学生进行访谈。结果:1高中生网络成瘾的检出率为4.7%;2男女高中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χ2=20.360,P0.001);3来自单亲家庭的高中生比来自非单亲家庭的高中生具有更高的网络成瘾倾向(χ2=5.037,P0.05);4高网络成瘾倾向组与低网络成瘾倾向组在沟通(χ2=4.199,P0.001)、角色(χ2=2.034,P0.05)、情感反应(χ2=2.565,P0.05)、情感介入(χ2=3.857,P0.001)和总的功能(χ2=4.310,P0.001)几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5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情感介入(F=37.633,P0.001)可以作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指标。结论:高中生网络成瘾倾向与家庭功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职生网络成瘾状况,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孤独感对网络成瘾的影响。方法采用中文网络成瘾修订版(CIA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孤独感量表(UCLA)对广州两所高职院校共657名高职生进行测试。结果①网络成瘾检出率为2.3%,网络依赖为16%;②低领悟社会支持组高职生在网络成瘾倾向得分高于中、高领悟社会支持组(F=5.44,P0.01);处于严重孤独水平的高职生在网络成瘾倾向上得分高于其他各组(F=9.07,P0.01);③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网络成瘾倾向呈负相关(P0.01);孤独感与网络成瘾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P0.01);领悟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与孤独感程度存在负相关(P0.01);④孤独感在领悟社会支持与网络成瘾中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率为69.6%。结论高职生网络成瘾问题应得到更多关注。对领悟社会支持和孤独感进行测定及采取有效改善措施,有助于对高职生网络成瘾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与领悟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对某个培训班71名来自全军16个基层单位的卫生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PSSS高于理论均值(t=12.435,P<0.01),SAD低于理论均值(t=-7.839,P<0.01);来自农村的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水平显著高于来自城市的工作者(t=2.593,P<0.05);高领悟社会支持组SAD总分及回避因子得分显著低于低领悟社会支持组(t=2.174,P<0.05);PSSS总分及家庭外支持因子与SAD及各因子呈负相关(P<0.01).结论 军队基层卫生工作者领悟社会支持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社交回避及苦恼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基层卫生工作者社交回避及苦恼受城乡来源影响,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社交回避及苦恼的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评定量表(SSR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网络成瘾诊断量表(IAD)对4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 ①社会支持、自我和谐与网络成瘾倾向三者显著相关(P<0.01);②社会支持对自我和谐(Beta=0.36,t=8.14,P<0.01)和网络成...  相似文献   

5.
高师生社会支持、自尊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自尊和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尊量表与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8名高师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相关分析表明,除客观支持与自尊没有显著相关(r=0.10,P>0.05),其它变量均两两显著正相关(r=0.13~0.29,P<0.05);②回归分析表明,自尊是影响生活满意度的不完全中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支持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尊量表对423名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文理科差异(t=2.69,-3.07,-3.19;P均<0.01),无显著年级差异(F=0.46,P>0.05);②民办高校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③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尊有较好的预测效果(R2=6.6%)。结论性别、城乡差异、文理科及社会支持状况可能是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大学生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度的关系。方法以《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某师范大学不同年级的2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①大学生的焦虑在性别上没有明显差异(t=1.697,P>0.05),但在年级和出身地上的差异明显(t=4.179,4.813;P<0.05);②大学生的年级、出生地和性别在家庭支持上没有显著差异(t=4.172,2.714,3.797;P>0.05),在朋友支持上也是如此(t=4.639,0.157,3.392;P>0.05),但性别在其他人的支持上存在差异(t=3.221,P<0.05);③大学生的焦虑水平与社会支持各因子之间都存在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社会支持有助于大学生焦虑水平的降低,应重视和加强其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海龙  付春林 《校园心理》2012,10(6):374-376
为探讨孤独感、自尊水平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采用自尊量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机分校(UCLA)孤独量表对55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健康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综合运用t检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考察变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在孤独感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高于健康大学生(t=-2.986,P<0.05);在自尊水平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低于健康大学生(t=5.790,P<0.05);②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42,P>0.05),而健康大学生孤独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413,P<0.05);③自尊水平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伍艳  彩健  尹秋香 《校园心理》2012,10(6):385-387
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对826名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网络成瘾倾向与生活事件、网络社会支持之间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②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有预测作用。结论: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网络社会支持共同作用影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自尊水平与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方法用自尊量表、社会技能量表对54名成瘾大学生和342名正常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自尊水平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5.431,P<0.05);社会技能上,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在情感感受性、情感表达性、情感控制性和社会控制性上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大学生(t=2.112,3.197,2.627,4.763;P<0.01);自尊水平、情感表达性、社会敏感性和社会控制性是网络游戏成瘾的保护因素(OR=0.888,0.919,0.874,0.826;χ2=70.058,P<0.001)。结论网络游戏成瘾大学生社会技能和自尊水平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学研究生人际信任及社交回避与苦恼现状,为加强和改进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SADS)对291名医学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学研究生人际信任度的平均得分为(75.73±8.10),高于理论平均值75;②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平均得分为(74.43±13.73),低于理论平均值84;③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及不同年级的医学生SADS得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0.503,0.765,-0.780;P>0.05);④不同性别、不同出生地ITS得分比较均无显著差异(t=1.314,-0.590;P>0.05);⑤不同年级ITS得分存在差异(t=-0.464,P<0.05)。结论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但一年级人际信任状况较差,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4年后灾区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在汶川地震4年后对重灾区4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生领悟社会支持显著高于男生(P0.001),不同民族、地区之间无差异。初高中青少年之间的家庭内社会支持不存在差异,但初中生所获得家庭外支持较多(F=7.39,P0.05)。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之间有两组典型相关变量达到显著相关(P0.001),第一和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440、0.120。外倾性、宜人性、责任感3个人格变量对家庭外社会支持影响较大。结论汶川地震4年后灾区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和人格存在中等程度相关,人格是领悟社会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高中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42例离异家庭高中生(以下称离异组)及42例完整家庭高中生(以下称完整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离异组ASLEC因子评分均明显高于完整组,其中受惩罚和健康适应差异显著(t=2.93,2.78;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离异组TCSQ的积极应对评分低于完整组(t=2.68,P<0.01),消极应对评分高于完整组(t=-2.32,P<0.05),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离异组与完整组PSSS的因子评分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2.39,2.27,2.05;P<0.05)。结论离异家庭高中生所遭遇的生活事件较多,而且强度较大,社会支持不足,面对压力情景时倾向于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考察高中生社会支持的特点、学校适应状况以及高中生社会支持对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方法以816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情感关系量表考察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特点,采用高中生学校适应量表考察其学校适应状况。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高中生寻求重要他人的社会支持存在显著的性别主效应(F(1,806)=17.063,P0.001),事后均值比较发现,高中女生寻求母亲、父亲和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高中男生(P0.001),高中男生寻求异性朋友的支持显著多于高中女生(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表明,高中男生和女生的4个重要他人的主效应都显著(F(3,984)=20.268,P0.001,F(3,1434)=128.664,P0.001),事后成对比较发现,高中生寻求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寻求父母支持和异性朋友支持(P0.05),高三学生比高一、高二更多寻求父母的社会支持(P0.05)。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重点中学高中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t=2.099,P0.05)、学习适应(t=2.227,P0.05)、学校态度(t=5.947,P0.001)、师生关系(t=3.951,P0.001)显著好于普通中学高中生,普通中学高中生比重点中学高中生同伴关系更好(t=2.444,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事后多重比较表明,高三学生的学校适应最好,高二的学校适应最差(P0.05)。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高中女生学校适应显著好于男生(t=3.258,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高中生的父亲支持(β=0.226,t=5.288,P0.001)、同性朋友支持(β=0.204,t=5.471,P0.001)、母亲支持越多(β=0.109,t=2.508,P0.05),高中生的学校适应越好。结论同性朋友是高中生最重要的他人;高中女生寻求父母和同性朋友的社会支持显著多于高中男生,高三学生寻求父母的支持显著多于高一、高二学生;重点中学高中生学校适应总体水平显著好于普通中学,而普通高中学生的同伴关系比重点高中学生好,高中女生比高中男生学校适应好,高三学生学校适应最好,高二最差;高中生的社会支持越多,学校适应越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心理学》教学对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选取一个教学班共46名护生进行传统讲授式教学与团体心理辅导课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授课。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以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SAD)、大学生情绪控制问卷(ECQ)为评估工具。结果教学后,被试的社交回避(t=2.273)、社交苦恼(t=3.188)、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t=3.398)显著降低(P0.05),攻击性控制(t=-2.668)和冲动性控制(t=-3.427)水平显著提高(P0.05);情绪复述、情绪抑制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护理心理学》教学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内地藏族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幸福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11名内地藏族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呈显著相关;2回归分析发现,家庭支持和问题解决的应对方式对总体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085,P0.05)。结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方法以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18名护生人际沟通及情绪控制能力进行干预,采用前后测的实验设计,以社交回避和苦恼问卷(SAD)、大学生情绪控制问卷(ECQ)为评估工具。结果团体辅导后,被试的社交回避(t=2.265)、社交苦恼(t=3.227)、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t=3.201)显著降低(P0.05),攻击性控制水平显著提高(t=-2.731,P0.05),情绪复述(t=-1.404)、情绪抑制(t=0.824)和冲动性控制(t=-0.181)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感戴和社会支持来源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大学生感戴和社会支持来源的关系.方法 采用感戴问卷和大学生社会支持问卷对32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大学生感戴和同学支持(r=0.351,P<0.01)、家人支持(r=0.232,P<0.01)、老师支持(r=0.351,P<0.01)、恋人支持(r=0.154,P<0.05)以及社会总支持(r=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导致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568名潜艇官兵进行量表测评,包括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特质应对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潜艇官兵社交回避(SA)和社交苦恼(SD)分值均显著低于国内大学生常模(SA:t=-3.28,P<0.01;SD:t=-2.24,P<0.05);不同衔级(SA:F=13.02,P<0.01;SD:F=5.58,P<0.01)、文化程度(SA:F=3.94,P<0.05;SD:F=3.77,P<0.05)、婚姻状况(SA:t=-5.22,P<0.01;SD:t=-2.63,P<0.01)潜艇官兵的社交焦虑状况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与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人际关系敏感、敢为性、消极应对方式和兴奋性对社交回避行为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274-、0.246、0.230-、0.227);敢为性、强迫症状、积极应对方式和敌对对社交苦恼情感的影响较大(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332-、0.305-、0.300-、0.258)。结论个性、生活事件、特质应对、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等心理社会因素影响潜艇官兵社交回避及苦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