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肌损伤的主要生化标志物对鉴别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和急性上呼吸道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55例急性上呼吸道综合征患儿(AURI组),47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MC组)及50名健康儿童作对照,检测其心肌酶指标,包括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α-HB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蛋白指标,包括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肌红蛋白(Myo).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 3组儿童的心肌酶检测中,LDH和α-HBDH两项目的总体均数无差别(F=1.24,F=1.08,P>0.05),而CK和CK-MB的总体均数有差别(F=5.08,F=4.86,P<0.05).VMC组的CK、CK-MB值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3,P< 0.01; t=2.019,P<0.05),AURI组的CK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1,P<0.05),而CK-MB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08,P>0.05).两组患儿的cTnⅠ、Myo和CK-MB/CK(%CK-MB)比值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78,P<0.01).结论 cTnⅠ、Myo和CK-MB组合检验使临床医生更加准确、快速地判断两者症状异常相似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与急性上呼吸道综合征,避免了误诊和漏诊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酶免法分别测定50例AMI患者和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胸痛发作3~24h内cTnI含量,并与80例非AMI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相应的心肌酶谱。结果 AMI患者组cTnI阳性率为100%,非AMI患者组阳性率为0。而AMI患者组心肌酶谱阳性率分别为CK 74%、CK-MB 70%、LDH 90%,且非AMI组三个酶的阳性率均大于SA组。结论诊断AMI,血清cTnI较心肌酶谱更特异、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测定心肌酶谱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2例,测定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含量,并与1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组CK、CK-MB、AST、LDH和HBDH检测结果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K、CK-MB、AST、LDH和HBDH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5.1%、94.5%、92.9%、93.4%和84.1%。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85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与55例健康儿童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组患儿血清α-HBDH、CK、CK-MB、LDH及cTnI水平均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水平的检测可以较好的判断手足口病患儿的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潍坊市人民院120例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普通病例60例,重症病例60例),检测空腹状态下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同时检测6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重症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比较心肌酶谱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足口病患儿观察组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6.7%、CK 30.0%、CK-MB 28.3%、α-HBDH 90.8%、LDH 84.2%。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心肌容易受到侵害,应该重视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谱检测并及时应用营养心肌药物,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症状改善及血清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5月54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予以磷酸肌酸治疗,观察组予以磷酸肌酸+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肌酶谱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高于对照组(70.3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CK-MB、cTnI、LDH、AST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K、CK-MB、cTnI、LDH、AST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谱恢复时间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磷酸肌酸联合免疫球蛋白对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心肌酶谱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沈学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29-3430
目的比较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与常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标致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同时检测50例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血清cTnI、CK、CK-MB、LDH和GOT水平并分别对各指标间的差异作对比分析.结果cTnI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CK、CK-MB、LDH和GOT.结论cTnI对于VM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治疗感染病毒性心肌炎(VMC)的临床疗效。方法 58例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采用免疫球蛋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的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CK-MB、LDH、CK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K-MB(23.47±4.38)U/L、LDH(156.51±6.87)U/L、CK(153.87±67.20)U/L低于对照组的(33.56±5.20)、(188.04±9.27)、(251.33±82.46)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IL-17、ICAM-1、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免疫球蛋白治疗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心肌酶谱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改变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有机磷中、重度中毒患者均于发病24小时抽血检测血清心肌酶谱,包括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其MB型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结果所有病人血清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CK-MB/CK均≤4%,升高幅度分别是AST0.8-10.3(平均3.8)倍,CK3.3-108.8(平均27.4)倍,CK-MB1.5-27.7(平均8.8)倍,LDH0.4-10.0(平均2.73)倍。升高幅度顺序为CK>CK-MB>AST>LDH。结论急性中、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缺乏心脏特异性,其CK及CK-MB升高主要来源是骨骼肌损伤。  相似文献   

10.
心肌酶谱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并与6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羟丁酸脱氢酶(HBDH)和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观察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酶谱测定的临床价值。结果对照组AST、CK-MB、CK、HBDH和LDH含量低于心肌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CK-MB、CK、HBDH和LDH的检出敏感性分别为91.8%、93.9%、94.9%、85.2%和92.8%。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肌酶谱测定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逯艳梅  曹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7):1083-108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HIE患儿分为轻、中、重3组,入院后抽取静脉血2 ml,采用速率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黢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氧酶(HBDH)水平,并与3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E时血清LDH、CK、CK-MB、HBDH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应升高,与临床分度相符合,轻、中、重度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HIE轻、中、重度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肌酶谱的检测可作为HIE临床分度指标之一,早期检测心肌酶谱对心肌损害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和C-反应蛋白水平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cTnI采用金标法测定,cTnT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心肌酶谱(CK-MB、CK、AST、LDH、a-HBDH)采用酶速率法测定,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肌钙蛋白(cTnI、cTnT)、CK、CK-MB、AST、LDH、a-HBDH、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率依次为肌钙蛋白(cTnI、cTnT)100%、CK-MB为94.4%、CK、LDH、a-HBDH均为86.1%、CRP为80.6%.结论血清cTnI、cTnT和CK-MB水平升高均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依据,CK、AST、LDH、a-HBDH和CRP水平升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辅助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酶检测在宫内窘迫新生儿心肌损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宫内窘迫54例、窒息48例、宫内窘迫合并窒息45例以及正常新生儿50例,分别设为A、B、C、D组。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24h内抽取2ml股静脉血,分别测定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血清心肌酶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D组相比,A、B、C3组患儿LDH、HBDH、CK以及CK-MB均明显增高(P〈0.05);A、B、C3组之间两两比较,心肌酶谱各项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宫内窘迫新生儿可通过检测心肌酶诊断心肌损伤,为临床及时给予营养心肌,改善心功能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效果及对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在苍南县人民医院治疗的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治疗时间为1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7.50% (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γ﹣羟丁酸脱氢酶(HB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K、CK-MB、LDH、HBDH、AST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辅助治疗新生儿窒息合并重度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可降低心肌酶谱水平,减少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28.0%、LDH72.8%、CK43.8%、CK-MB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Ⅰ(cTnI)测定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诊断试剂盒,检测了87例AMI患者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和cTnI,并比较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87例AMI患者血清cTnI、CK、CK-MB、AST、LD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87例AMI患者中,75例心肌酶谱升高,82例肌钙蛋白Ⅰ阳性,敏感性分别为86.2%、94.3%;特异性分别为92.0%、96.0%.结论:心肌酶谱与cTnI测定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肌酶变化与新生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90例新生儿疾病患儿,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在入院时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心肌酶指标水平。结果危重组患儿AST、LDH、CK、CK-MB及HBDH水平分别为(118.92±60.74)、(763.65±149.87)、(733.03±118.02)、(219.08±64.74)、(388.54±42.37)U/L,均高于非危重组患儿的(44.95±20.63)、(211.12±101.92)、(153.03±102.85)、(30.91±20.83)、(287.35±33.71)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心肌酶变化与新生儿疾病严重程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通常心肌酶指标水平越高则新生儿疾病越严重,临床应加强对新生儿疾病患儿的心肌酶监测,以及时预见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98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体检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患儿空腹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率分别为AST 28.0%、LDH 72 8%、CK 43.8%、CK-MB 38.6%,其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测定血清心肌酶谱能及时了解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程度,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对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日本奥林帕斯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78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LDH、CK、CK-MB)的活性;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nI的水平。并与116例普通感染患儿(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LDH、CK、CK-MB及cTnI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检测HFMD患儿血清心肌酶谱及cTnI可以了解HFMD对心肌损害的情况,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超敏心肌肌钙蛋白Ⅰ(hs-cTnI)联合心肌酶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某院78例冠心病患者纳入研究,作为观察组,均行心肌酶谱检测、心肌酶谱联合hs-cTnI检测,观察两种方法的检测准确率;同期抽取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酶谱检测情况对比。结果:心肌酶谱联合hs-cTnI检查的准确率是56.41%(44/78),心肌酶谱检查准确率是19.23%(15/78),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等心肌酶检测结果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hs-cTnI联合心肌酶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