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依据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中医"痿证"、"虚劳"等范畴。邓德强博士从事临床和科学研究数十载,学验俱丰。吾有幸从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老师治疗痿证(重症肌无力)验案两则进行整理,并附以浅析,希冀能于点滴中领悟老师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
<正>裘昌林老师系第四、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倾心研究神经系统疑难病症40余年,尤其对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诊治有其独到的见解,临证辨治灵活而有层次。治疗上突出以补虚立论,培本立法,平调阴阳,治中有防,防治结合,因人施治。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继承人跟师侍诊,现将裘师对重症肌无力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些诊治经验及心得体会加以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王娜 《中医杂志》2012,53(3):252-253
天津中医药大学李宝珍教授从医30余年,先后师从于王士相和李少川两位儿科大家,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辨治心法.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李老师辨治小儿重症肌无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廉玉麟主任针药并用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传导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神经-肌肉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此病病因不明,目前,现代医学对于重症肌无力并无满意治疗方法,而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对于病情平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廉玉麟老师集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应从肝、脾、肾论治,总结出一套针药并用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收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赵凯  赵文光 《山西中医》2014,30(11):40-43
目的 :探讨当代中医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规律。方法:从国内正式发表的期刊文献,如《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简称CBM)、《中国期刊网》(简称CNKI)进行检索。收集43篇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医案,使用Excel建立包含基本信息、四诊信息、病机、用药等为字段名的数据库,并进行规范化处理。共收入47条有效记录,涉及129味中药。采用关联规则与频数分析方法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在spss Clementine 17.0统计软件上进行。结果 :对重症肌无力基本信息、临床分型、症状、用药等信息的频数分析,四诊信息与中药、中药与中药、病机与中药之间发现一些对应规律。结论: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信息符合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规律,为临床诊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李广文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对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诊疗有独特的见解,笔者有幸随诊李老师3年,聆听其教诲,现就李老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经验简单总结如下。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NMJ)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易疲劳,呈波动性肌无力,具有活动后加重,休息后  相似文献   

7.
简讯     
为振兴中医事业,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组副组长、名老中医吕炳奎与范世中医师于1984年创办了现代中医临床免疫研究所。该所创建两年来,已初具规模。除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外,重点对红斑狼疮、缺血性股骨头坏死、重症肌无力、脉管炎等疑难病进行治疗和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诊治缺血性股骨头坏死1100余例,临床治愈率80%;重症肌无力250  相似文献   

8.
雷靖华 《光明中医》2012,27(1):61-62
目的加味黄芪人参汤治Ⅰ、Ⅱ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Ⅰ、Ⅱ型重症肌无力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加味黄芪人参汤口服;对照组予以溴吡斯的明和泼尼松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疲劳试验引起的肌无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疲劳实验引起的肌无力程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黄芪人参汤治Ⅰ、Ⅱ型重症肌无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阴跷脉、阳跷脉与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证型的关系.方法:将304例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辨证分型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观察各证型的肌无力分布、疗效和治疗前后证型的变化.结果:脾气虚型与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证型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跷脉虚损程度和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证型相关.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0):49-53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常表现为:上睑下垂、视力模糊、复视、斜视,或眼球转动不灵等眼部症状,中医古籍中均有与之相应的记载与论述。上睑下垂,在古籍中称为"睢目""侵风""眼睑垂缓""目睑垂重""睑废"等;视力模糊,古籍中称为"目暗不明""目茫茫""瞻视茫茫""目昏""视瞻昏渺""云雾移睛""蝇翅黑花""目暗生花"等;复视,在古籍中称为"视歧";斜视,古籍中称为"偏视"或"斜视";眼球转动不灵活,古籍中称为"目直"。上述病证病机近似,多为肝肾亏虚或脾肾两虚,而且多伴有风邪侵袭,或外风、或内风,以外风居多,往往夹杂湿热之邪。古籍中所涉及的方药,至今仍用于重症肌无力临床治疗。上睑下垂是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特有症状,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中医病名对应"睑废"。对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从中医古籍中挖掘与之相近的文献记载,提炼具有中医学特色的症状术语及古籍论述,可为中医临床诊治重症肌无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目前公认的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钱仁义教授从脾肾虚损论治重症肌无力,认为该病关键病机为脾肾虚损,提出以益气补肾、扶阳升清为主要治疗准则。文章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方面对钱老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对重症肌无力的心脏功能状态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尚鲜见这方面的报道。在重症肌无力的诊治过程中,我们亦发现部分患者有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心动过缓、持久性低血压等表现,在临床上符合中医心气不足的辨证。近年用测定STI作为评价左心室功能状态的有效指标已为许多伤者肯定。为了解重症肌无力的左心功能状态并探索与中医心气不足辩证的  相似文献   

13.
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减,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优于对照组的65.4%(P0.05)。结论: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为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机,健脾益气法是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主要治法,补中益气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3月经我科诊治的80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治疗组(n=40)。对照组口服溴吡斯的明片,治疗组单纯使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统计分析。结果: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7.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中医痿证接近。宗气为人体气机之根本。重症肌无力发病多与清阳不升,大气下陷有关,病因与宗气相关,病位在肌肉及血脉,患者肺脾肾亏虚致宗气不足,或由气滞血瘀痰凝等因素致宗气瘀滞,病性多虚实夹杂。除了传统的脏腑辨证外,尚需从气的不同层次来分析脏腑虚实及邪正关系。重症肌无力患者均于清晨或傍晚加重,亦可多变。病程迁延,可自发减轻缓解。感冒、情绪激动、过劳、月经来潮、使用麻醉、镇静药物、分娩、手术等常使病情复发或加重;过度悲伤、生气、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妊娠或分娩等都可加重肌无力症状。附重症肌无力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生》2016,(2):60-60
新华网讯由中华医学会北京市分会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承办的“第一届重症肌无力伴发胸腺瘤规范化临床诊疗路径研修班”近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9医院举行。多位来自全国的重症肌无力研究和治疗领域的专家及200多位医生参加了此次研修班。  相似文献   

17.
王宝亮教授,一位名中医,临证30余载,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近年来专注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疗效显著。兹将王师在临床中治疗重症肌无力之验案三则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的证候及四诊信息进行研究。方法收集100例重症肌无力病例,记录症状、舌象和脉象等临床资料,对临床资料进行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临床证候可分为四类:脾肾亏虚、气阴两虚、脾胃虚损、肝肾亏虚,分析每一类证候对应贡献率不同的四诊信息。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方法深入研究重症肌无力的证候分类及四诊信息,有助于重症肌无力的规范化诊断,提高辨证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肌无力危象的临床特点及急救和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8年我院神经内科诊治的82例重症肌无力患者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的病例资料。结果死亡1人,痛死率1.22%。综合利用气管切开正压辅助呼吸、激素治疗、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胆碱酯酶抑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等可改善重症肌无力危象的预后,且明显降低病死率。结论发生危象的主要为Osserman Ⅲ型和Ⅳ型患者。感染发热性疾病及加、减药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为危象发生的主要诱因。适当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用量,联合应用甲泼尼龙和丙种球蛋白冲击,注意控制感染等综合措施治疗。可使肌无力危象病死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中西医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西医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中西医组短于对照组(P0.05),肌无力绝对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中西医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可改善肌无力症状,缩短疗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