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5例,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50%(至少1支血管狭窄率≥50%)者为狭窄组,101例;狭窄率<50%者为对照组,44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血液检测情况,并分析患者血清GGT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结果狭窄组年龄、糖尿病、吸烟、丙氨酸转氨酶、GGT、TG、LDL-C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GGT水平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1.048,95%CI:1.013~1.084,P=0.007)。随着血清GGT水平的升高,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率逐渐增高(χ~2=13.170,P=0.004)。结论血清GGT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密切相关,是其发生和发展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的关系。方法测定60例ATCI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水平,应用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进行颈部血管检测,并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TCI患者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直接胆红素两组无差异。ATCI组中血清总胆红素(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50%和21%,TBIL≤10umol/L者颈动脉斑块和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94%和59%。结论低水平胆红素对ATCI的发生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94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根据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134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再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将13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轻度狭窄75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29例,比较各组血清胆红素、血尿酸水平。结果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患者比较,狭窄程度越严重,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与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血尿酸水平与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胆红素、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清尿酸(UA)水平升高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及血小板功能下降等而引起血栓形成,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梗死的主要病理基础,但血清UA水平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血清UA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靖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198例,根据颅脑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非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58)和研究组(颅内/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n=140);另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将140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分为轻度56例、中度65例和重度19例。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吸烟史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轻、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年龄大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及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4.536,95%CI(1.227,16.765)〕、糖尿病〔OR=7.243,95%CI(1.283,40.882)〕、LDL-C≥4.00 mmol/L〔OR=3.511,95%CI(1.994,12.407)〕、血清UA水平≥400μmol/L〔OR=3.762,95%CI(1.032,13.717)〕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中、重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轻度者,重度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血清UA水平高于中度者(P<0.05)。结论血清UA水平≥400μmol/L是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UA水平随老年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加重而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152例为狭窄组,另选无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者152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HBV抗原及抗体。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HBV感染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狭窄组年龄、高血压、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狭窄组血清HBV阳性率为40.1%,对照组为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排除危险因素影响后,HBV阳性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61,95%CI:1.1494.448,P<0.05)。结论 HBV感染可能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干预HBV感染或许有助于预防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 32 7例和对照组 380例 ,并将病例与对照配对 93对。采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浓度 ,比较两组间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的差异 ,并进一步利用病例对照配对研究 ,对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 (u =5 5 7,P <0 0 1) ;病例组和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低、中、高浓度构成不同 ,病例组低浓度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高浓度的比例低于对照组 (x2 =6 6 0 1,P <0 0 1) ;病例对照配对分析表明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有关 ,与非低浓度组相比 ,低浓度可使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1 0 5倍 (OR =2 0 5 ,x2 =6 2 2 ,P <0 0 5 )。结论 低浓度血清总胆红素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脑梗死的发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脂联素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对74例因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及非代谢综合征组。检测血清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借助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有无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计算各组的发生率。结果代谢综合征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2.759 mg/L比3.538 mg/L,P<0.05)。代谢综合征组血管狭窄发生率(85.0%)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脂联素与脑动脉硬化狭窄无显著相关性(OR=1.272,P>0.05),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呈正相关(OR=3.09,P<0.05)。结论脂联素水平下降是代谢综合征发病原因之一;代谢综合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相关;脂联素与脑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272例,根据入院3d是否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ND)分为PND组64例,非PND组208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入院3d内复评NIHSS评分,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为PND。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颅内、颅外及前、后循环系统,比较2组患者间各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的差异。结果与非PND组比较,PND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45.3%vs 31.7%,P=0.046)、NIHSS评分明显升高[7(4,9)分vs 6(3,8)分,P=0.033]、病灶≥15mm比例更高(42.2%vs 28.8%,P=0.04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5.3%vs 29.8%,P=0.022)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更高(53.1%vs 38.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P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1,95%CI:1.070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单发皮质下小梗死患者272例,根据入院3d是否发生进展性神经功能障碍(PND)分为PND组64例,非PND组208例。所有患者神经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入院3d内复评NIHSS评分,入院时增加≥2分或运动功能缺损波动≥1分为PND。根据脑血管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分为颅内、颅外及前、后循环系统,比较2组患者间各系统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发生的差异。结果与非PND组比较,PND组女性比例明显升高(45.3%vs 31.7%,P=0.046)、NIHSS评分明显升高[7(4,9)分vs 6(3,8)分,P=0.033]、病灶≥15mm比例更高(42.2%vs 28.8%,P=0.045)、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45.3%vs 29.8%,P=0.022)和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比例更高(53.1%vs 38.0%,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P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61,95%CI:1.0703.592,P=0.029)。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浓度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从社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n=57例)和健康人群(n=52名)作为研究对象,抽取入选对象空腹血液检测尿酸、血生化、肝及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并完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检测。根据颈动脉IMT的检测结果将入选对象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40例,非动脉粥样硬化组69例。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年龄、性别、血压、体质量指数、肝及肾功能、血脂浓度、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直接胆红素浓度和间接胆红素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直接胆红素浓度和间接胆红素浓度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r=-0.652,P0.001)、直接胆红素浓度(r=-0.590,P0.001)和间接胆红素浓度(r=-0.627,P0.001)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结论血清胆红素浓度与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分为对照组(狭窄率50%)77例和狭窄组(狭窄率≥50%)104例,对比分析2组临床基线资料及各项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MHR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预测作用。结果狭窄组单核细胞、MHR、TG、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MHR(95%CI:2.981~205.092,P=0.006)、白细胞计数(95%CI:1.199~1.772,P=0.000)、血小板计数(95%CI:1.001~1.012,P=0.014)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MHR对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0.716~0.851,P=0.000)。结论 MH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