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多元化康复护理对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9例胫腓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多元化康复护理可提高胫腓骨骨折患者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水平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多元化护理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锻炼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34例:多元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7.0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锻炼中多元化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对胫骨平台骨折中应用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的成效研究。方法:抽选医院收治的164例胫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2例。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锻炼模式进行康复,而观察组则采用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方式,基于两组患者的护理成效观察对比。结果显示:对照组在手术之后的九十天膝关节功能恢复率以及胫骨平台倾角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不如观察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护理时采用多元化护理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更好的促进骨折的康复,且不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骨折愈合、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膝关节功能、生命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骨折愈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状态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应用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动静平衡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平衡和行走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12月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术后展开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实施动静平衡康复训练,观察两组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以及肌力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8.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动静平衡"理念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术后康复指导与训练,有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以及肌力恢复,巩固康复疗效,在训练过程中实现动态平衡,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干预疗法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术后给予常规处置、康复训练并配合中西医结合干预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仅行常规处置及康复训练治疗。对2组均行3个月随访,对比2组骨折愈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并采用 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价系统评价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骨折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后3个月 Lysholm 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干预可明显降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愈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对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9年4月65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恨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比2组木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伸直度、屈曲度)及功能(HSS评分)。结果:观察组切口及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忡直度、屈曲度及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与对照组23.33%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胫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味桃红四物汤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及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民权县中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有效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骨代谢,提高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杨红梅 《吉林医学》2012,33(12):2673-267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胫骨平台骨折功能恢复和满意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中优17例,良37例,优良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促进胫骨平台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学创新》2019,(11):151-15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行针灸联合常规训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膝关节HSS评分、恢复优良率、3个月内骨折愈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康复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HSS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针灸联合常规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